「科學」號在馬裡亞納海溝科考取得階段性成果

2020-12-25 環球網

新華社青島12月18日電(記者張旭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正在馬裡亞納海溝開展科學考察,已獲得火山巖樣品和全水深海水樣品等。

據介紹,「科學」號於11月23日從青島起航,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共享航次,主要是對西太平洋多圈層相互作用及板塊俯衝起始機制進行科學考察。「進入12月以來,作業海域海況明顯好轉,科考有了明顯進展。」航次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國良說。

據了解,科考隊員利用電視抓斗在4438米的深海採集到200多公斤火山巖樣品,其中最大的一塊接近100公斤。

此外,科考隊員在馬裡亞納海溝附近海域採集了六個站位的全水深海水樣品,過濾海水1萬餘升。其中,最深站位於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附近,科考隊員在這個站位過濾海水700餘升。

科研人員表示,所採的海水樣品將主要用於立體刻畫深淵水文循環,這對於理解大洋水圈全水深海水組成、海氣界面和流固界面地球生物化學過程有重要科學價值。

本航次搭載了來自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北京大學等單位的科考人員,調查內容涉及水文、地質、地球物理觀測及取樣等,航期預計50天。

相關焦點

  • 到馬裡亞納海溝「挖土」 「科學」號採巨型火山巖
    到馬裡亞納海溝「挖土」 「科學」號採巨型火山巖  總航期預計100天,計劃開展西太平洋火山巖、沉積物採樣和地球物理調查  本報12月17日訊 目前,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首個重大科學考察航次
  • 「雪龍」號駛入我國海域 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取得多項重要成果
    新華社「雪龍」號3月6日電 題:「雪龍」號駛入我國海域 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取得多項重要成果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雪龍」號極地考察破冰船載著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6日航行在我國南海海域,預計6天後靠泊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  本次科考期間,考察隊經受南極嚴酷自然環境的考驗,克服「雪龍」號碰撞冰山後帶來的各種困難,在科學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
  • 「科學」號在馬裡亞納海溝附近作業 4438米海底抓取200多公斤火山...
    12月1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目前,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共享航次「NORC2020-581」的「科學」號科考船正在馬裡亞納海溝附近開展巖石、沉積物和CTD採水作業。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戰明君是第一次出海參加航次,對海上科考表現出濃厚興趣,也對海上採樣過程深有感觸。她描述了第一次親歷電視抓斗作業的過程:早上7點,「科學」號隊員在準備當天的電視抓斗作業。7時53分,抓斗正式入水。
  • 「蛟龍」號抵達馬裡亞納海溝作業區
    「蛟龍」號抵達馬裡亞納海溝作業區5) "← →"翻頁 5月22日,中國大洋38航次科考隊抵達馬裡亞納海溝作業區
  • 「科學」號科考船從4438米海底採集到200公斤火山巖樣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齊春贊目前,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共享航次「NORC2020-581」的「科學」號科考船正在馬裡亞納海溝附近開展巖石、沉積物和CTD採水作業。據航段負責人、中科院海洋所張國良研究員介紹,航次第一航段搭載了來自中科院海洋所、北京大學、中科院南海所等單位的科考人員,調查內容涉及水文、地質、地球物理觀測及取樣等,航期預計50天。航次開始後的第一周,受風浪作用影響較大,對正常作業和隊員身體狀況造成較大影響。進入12月以來,海況明顯好轉,作業有了明顯進展。目前,航次已經完成了馬裡亞納附近的CTD-ADCP作業和部分巖石採樣站位。
  •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科考任務開始返航
    在經歷了50天的海上航行和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考察作業後,我國「探索二號」科考船日前結束了本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務,開始返航。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  在這個航次中,「探索二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與「探索一號」科考船進行了多次聯合深潛作業。
  • 人民幣國際化取得階段性成果
    「這說明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認可度越來越高,是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的一個成績。」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孫華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自金融危機爆發後,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以美元為主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弊端,同時也堅定了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
  • 科普:地球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
    新華社「科學」號5月27日電(記者張旭東 吳飛座)中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已抵達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探查那裡的系列海山。近年來,馬裡亞納海溝成為國際海洋科研的熱點區域,它有哪些魅力讓科學家如此著迷?
  • 我國極地科考新模式收穫豐碩成果
    次南極科考任務的「海洋六號」科考船也於14日駛返廣東海洋地質專用碼頭。作為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一艘高性能綜合地質地球物理調查船,「海洋六號」同時還執行了2016年深海地質航次、中國大洋41航次科考任務。藍白相間、具備極地夏季輕度冰區航行能力的「海洋六號」在地球上劃出了一條橫穿赤道、最南抵達南緯63°09』海域的「科考弧線」。這也是一條成果纍纍的「科考弧線」。
  • 坐底馬裡亞納海溝!
    」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 02 馬裡亞納海溝的探測歷史 首先對馬裡亞納海溝進行探測的是英國,1951年英國皇家海軍航具挑戰者二號首度測量海溝,其最深處便以挑戰者深淵為名。並且得出海溝深度10863米。
  • 從馬裡亞納海溝採回火山巖樣品
    從馬裡亞納海溝採回火山巖樣品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18 星期五     早報12月17日訊 目前,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首個重大科學考察航次「NORC2020-581
  • 中國第三次萬米深淵綜合科考「震撼」歸來
    「震撼」歸來  新華社三亞10月16日電(記者劉鄧)歷時54天,行程7292海裡,16日,我國第三次萬米深淵綜合科考成功完成各項任務,從馬裡亞納海溝海域返回三亞。本次科考充分驗證了多個國產深海裝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取得多項國內首次和國際首次的科考成果。  第三次萬米深淵綜合科考首席科學家包更生介紹,此次科考主要有兩項任務:深海裝備海試和科考作業。科考隊在深海裝備與技術、地球物理、海洋地質與地球化學、海洋生物及物理海洋等多個學科方向取得豐碩成果。
  • 蘇澳合作園區籌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蘇澳合作園區籌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7-10-30 0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奮鬥者號」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究竟有何魅力?
    今天看到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國的「奮鬥者號」深海潛航器順利坐底馬裡亞納海溝並平安返航!看到新聞報導的那一刻,我興奮得不能自已,「奮鬥者號」能下潛至10909米10公裡深的馬裡亞納海溝並且載著我們的三名科考人員安全返回,說明其整體科技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背後必定凝聚了無數科研人員的汗水和努力!
  • 江蘇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其中,高郵湖周邊山水林田湖草綜合地質調查評價項目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據介紹,高郵湖周邊山水林田湖草綜合地質調查評價項目是江蘇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綜合調查項目,由省市共同出資,江蘇省地質勘查技術院具體實施,預計通過兩年時間查明高郵湖周邊水資源、土壤資源、林田湖草資源等生態環境狀況,為高郵湖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規劃、管理和開發提供科學依據,支撐高郵湖區域綠色、安全發展。
  • 珠海航展|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載人飛船研製取得階段性成果
    珠海航展|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載人飛船研製取得階段性成果 第12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新一代運載火箭布展現場  視覺中國 圖新華社廣州11月6日消息
  • 人民日報:中國大洋49航次科考取得五大成果 首次開展印度洋海域微...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8月12日上午,「向陽紅10」科考船載著中國大洋49航次科考隊員已停靠浙江舟山碼頭。本航次科考自2017年12月6日從舟山起航以來,歷時250天、航程29821海裡,在西南印度洋合同區硫化物勘探、慢速擴張卡爾斯伯格脊構造演化和熱液系統調查、印度洋微塑料汙染調查等方面取得了五大成果。
  • 「鐵皮石斛大健康產品研發」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近日,項目在鐵皮石斛的大健康產品功效研究及相關系列產品的開發,行業、團體、產品標準的制定,規範化種植和推廣,產學研聯合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階段性、創新性成果。尤其是在鐵皮石斛「滋陰益胃」的核心功效與現代科學內涵闡述、增強免疫力與改善代謝異常的作用及機制研究、新功能產品開發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
  • 「奮鬥者號」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淵究竟有何魅力?
    今天看到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國的「奮鬥者號」深海潛航器順利坐底馬裡亞納海溝並平安返航!看到新聞報導的那一刻,我興奮得不能自已,「奮鬥者號」能下潛至10909米10公裡深的馬裡亞納海溝並且載著我們的三名科考人員安全返回,說明其整體科技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背後必定凝聚了無數科研人員的汗水和努力!
  • 保山市掃黑除惡 取得階段性成果
    自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保山市堅持「有黑掃黑、無黑除惡、無惡治亂」的原則,始終保持對各類黑惡勢力違法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全力推動工作向縱深開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