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貴州電網公司遵義播州供電局城區配電運維中心線路巡維班班長李國慶和班員餘中和、黎安元一同開展了10千伏桂食線的巡視。
與以往巡視不同的是,此次巡視為全方位專業化巡視。「全方位是指要通過巡視全面摸清線路最新的運行狀況,除了設備健康情況外,還包括線路所處的環境是否改變、周邊建築物和道路情況等。」配電運維中心主任陳俊岐說,所謂專業化,就是完全按照南方電網公司《中低壓配電運行管理標準》開展巡視。
開展全方位專業化巡視是播州供電局去年3月成立配電運維中心後推進配網運維專業化的一次有益實踐。「通過成立配電運維中心,探索營配分離新模式,一線員工的工作變得更單純了,同時也更有效率了。」播州供電局副局長楊華說。
A 探索
營配分離,走專業化、精益化之路
很忙,一直是基層供電所員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切身感受。
一線員工忙,除了反映基層工作越來越精細、規範化要求越來越高外,還反映了縣級供電企業普遍存在的人員數量「零增長」和客戶、設備資產增加較快之間的矛盾。
以播州供電局城區、馬家灣、三岔3個供電所為例,10千伏公用線路條數由2015年的37條增加至2016年的45條,線路長度增加了12.8%;接受客戶資產數由2015年的7家增加至2016年的20家,客戶資產量增加了174.6%。
人員和資產之間的矛盾,僅是制約縣級供電企業發展的一個方面,但由此造成的「一崗多責」、配網生產管理粗放、工作精益化程度低等問題,產生的影響卻是多方面的。
此外,營銷類指標給供電所帶來的即時績效壓力比配網運維大很多,這也造成了普遍存在「重營銷、輕生產」現象。
面對重重矛盾,播州供電局以傳統供電所模式下存在的問題為導向,分析營配合一和營配分離優劣勢,開展配電集中運維試點,選取城區、馬家灣、三岔3個供電所為試點,剝離安全生產業務,於2016年3月組建配電運維中心,逐步探索配網運維專業化、營銷精益化管理新模式。
選取這3個供電所作為試點,是結合播州供電局實際情況確定的。播州供電局共轄17個供電所,客戶約38萬戶。其中,城區、馬家灣、三岔3個供電所供電區域內配網連接緊密,負荷密度較高,交通便利。2015年該區域用戶數和供電量分別達到全局的30.72%和54.46%。
配電運維中心下設線路巡檢班和配電運維班2個班組,其中線路巡檢班主要負責各類計劃性的巡視、設備檢查、缺陷上報、設備臺帳更新、線路圖紙及接線方式更新;配電運維班主要負責線路搶修、故障巡視、缺陷消除,配網線路的運行、倒閘操作。
從功能定位上,配電運維中心作為轄區內配電線路設備資產的使用保管部門,負責做好所轄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供電所作為轄區內用電計量裝置(計量表計、TTU、負控、互感器等)及營銷類設備資產的使用保管部門,負責做好所轄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時作為客戶服務窗口,負責客戶業務需求的接洽,做好業務傳遞、跟蹤及反饋。
B 實施
打基礎、強保障、促提升三步走
配電運維中心成立後,如何走好配網運維專業化的路,成了分管安全生產的副局長楊華積極思考的問題,「通過討論,我們決定採取摸清家底打基礎、完善異動管理強保障,全方位專業化巡視和差異化運維促提升『三步走』的思路。」
只有知道了「家」裡到底有多少東西,才能知道如何維護好。因此,摸清家底成了第一要務。配電運維中心成立後,在全省首家開展了「兩圖一帳」工作試點,完成54份單線圖編制和資產臺帳的建立,並代表網區對其他供電局開展培訓;開展「站線變」清理,處理中低壓拓撲連通率等問題2000餘項,修改異常數據500餘條,使系統間站線變一致率達到100%;開展資產帳卡物清理,完成了配電設備、生產工器具和檢維設備等3700餘條資產數據帳實清理及數據提交。
在摸家底的過程中,配電運維中心還累計安裝標識牌10091塊,實現中壓線路及配變、開關標識全覆蓋。同時,查漏補缺,完成轄區內81處電力線路跨越河流、魚塘安全警示標識掛牌。
「通過摸家底,我們還發現了圖實不符這一問題。」配電運維中心副主任文義才說,之前,很多業擴、遷改工程在規範化方面沒有得到有效管控,造成了圖實不符,嚴重影響了後期配網業務工作的開展。
為此,配電運維中心重點關注了設備異動問題,以確保圖實的一致。「我們嚴格按照設備異動流程規範設備管理,對於新設備沒有錄入系統的,或者發生異動後沒有在系統中更新的,均無法送電。」文義才說道,2016年共計開展設備異動84項,異動及時率達到100%,為專業化運維提供了保障。
「設備資產摸清楚後,只有通過加強運維,才能提升配網管理精益水平。」陳俊岐說,配電運維中心根據設備重要度、健康度及區域屬性,制定了風險矩陣,根據矩陣結果確定差異化運維周期,並制定差異化運維方案。
筆者在10千伏白城Ⅴ回線路差異化運維方案中看到,該線路屬於城區線路,按照《中低壓配電運行管理標準》,全線巡視的周期為4月1次;主幹線7—11、13、15—20等杆存在樹障,巡視周期為2月1次;主幹線環宇支線6號杆為聯絡開關,屬於關鍵設備,巡視周期為1月1次;主幹線41號杆為聯絡開關,屬於關鍵設備,且有樹障,巡視周期為1月2次。
截至目前,配電運維中心已完成全部45條公用線路差異化運維方案,並選取幾條典型線路開展差異化運維試點。
C 成效
雖然依然繁忙,但忙得有效率
配電運維中心成立後,由於配網運維長期來的欠帳,雖然員工依然處於繁忙的狀態,但忙得有效率。
「配電運維中心成立一年來,我們專門做好線路的全方位專業化巡視,由於業務『單純』了,我們就可以集中精力把工作做得更細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了。」曾經是城區供電所安全專責的李國慶對此深有感觸。
業務「單純」了,必然產生好的效果。通過專業化管理,摸清了家底,從重過載、低電壓、線路聯絡率和可轉供率等方面入手,補齊生產上的短板。2016年線路聯絡率同比提升14.17%,達到84.44%;10千伏線路可轉供率同比提升11%,達到60%;緩解了5條10千伏線路重載問題。2016年4月至12月,配電運維中心轄區公用線路總故障67次,同比下降108次;用戶平均停電時間為16.17時/戶,同比減少10.68時/戶,降幅達40%。
「單純」的效果,還體現在對運維數據的分析和結果應用上。配電運維中心運行一年來,共計出動搶修1597次。通過對故障類型的分析發現,搶修主要集中在低壓部分;通過對故障原因的分析發現,除了用戶設備原因外,低壓線路及設備故障、下戶線及表計故障佔比達71%。對此,配電運維中心下一步將重點加強低壓整治,一是加強低壓業擴驗收把關,從源頭上降低低壓故障率;二是針對城區、馬家灣老舊小區低壓下戶線瓶頸、線路老化嚴重等問題,做好隱患排查和項目規劃,力爭2018年前全面改造完畢。
營配分離,對於供電所來說,工作同樣變得「單純」了。「安全生產業務剝離後,僅剩下營銷專業班組,有效避免了以前業務一把抓,又兩頭都管不好的問題。」城區供電所所長雷坤說,按照營銷業務周期性特點,現在能夠有序開展專業化管理,為計量自動化水平提升和營銷精益化管理奠定基礎。目前,城區供電所計量自動化系統數據準確率達到100%,提升了數據質量,為降損「利劍行動」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
此外,營配分離後,供電所與配電運維中心在停電、線路遷改、業擴等業務界面環環相扣,形成了相互監督機制,廉潔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通過配電運維中心一年來的試運行,從成效、數據比對來看,在當前形勢下,這種模式的推進更加適應縣級供電企業發展的需要,也符合全面推行精益管理的要求。」楊華說。
(圖/文 王明科 範斌)
■延伸閱讀
通過配電運維中心的探索,得出以下經驗:
1.在城區及城鄉結合區域,如各縣級供電企業的城區及周邊,用戶平均密度較大、客戶期望值較高的地區推廣配電運維中心模式,整體的配網運維水平將會得到較大提升。
2.配電運維中心模式適合交通便利、搶修車輛到達最遠客戶現場時間不超過1.5小時的區域。對於配網結構複雜、設備類型多等技術密集型地區,以及存在重要敏感客戶的區域,也可採用配電運維中心模式。
3.在推廣集抄、費控電能表計等新技術、新設備的背景下,可考慮該模式逐步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