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三鄉供電分局辦公大樓背後,有一排一層樓小平房,左邊角落那一間房就是分局配電綜合班的辦公室。走進辦公室感覺略顯侷促,而對於一個19個人的班組而言,空間就更加「捉襟見肘」了。三鄉供電分局配電綜合班擔負著554公裡配網線路、934臺公用配變和978臺專用配變的運維工作,人均線路運維量達29.2公裡/人,是全局配網人均運維量的兩倍,但三鄉分局的線路故障率指標卻在中山所有供電分局裡名列前茅,打造配網運維的「三鄉效能」。
管理,激發班組效能
「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所以辦公室多大都無所謂了」,對於辦公室的大小,班長周金成表面看起來不屑一顧,但他心裡卻打著不為人知的「小算盤」。原來,和綜合班的辦公室連著的是一排倉庫和停車位,如果有急修任務,所有準備工作在5分鐘內就可以完成。節省搶修的每一分鐘,這是周金成的出發點。
要提升效率,盤活人力資源,就必須在管理上下功夫。傳統的班組管理都是「吃大鍋飯」,值班、巡視、搶修的工作任務基本都靠班長安排,要將19個人的工作安排細緻,確實有難度。「要將班組業務模塊化,然後定期輪換,整個班組管理運轉就會更高效」,周金成說。重新排班後,運維、搶修、值班「分家」,各自負責專項業務,更有利於配網作業閉環管理。而且機動組合,靈活調配,盤活人力資源配置,更加有利於應對突發情況。
創新,改善作業方法
滴滴滴……班員羅林吉的手機響起來,一個備註為「接地裝置報警」的「人」給他發了一條簡訊:鴉崗新村2號公用配電站接地故障。接到簡訊,羅林吉從座位上彈了起來……
發簡訊的「人」其實是一臺機器,在低壓配電線路對地絕緣不足發生漏電時,機器就會檢測到並收集數據,同時向設定好的手機號碼發送簡訊提醒,班組員工根據簡訊內容就可以順利找到漏電設備了。而在兩年前,輕微的漏電情況很難以通過巡視發現問題,就算是測量也未必能準確測出,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班組人員。「如果漏電時會發出信號就好了」。帶著這個問題,班組的幾個年親人找到了三鄉供電分局的高榮勝工作室。高榮勝對他們的提議大加讚賞,並為立即為該科技項目立項為2015年的重點科技項目。
2015年10月,廣東電網公司召開職工技術創新發布會,三鄉供電分局職創項目《低壓配電線路對地絕緣監測裝置》獲得最佳成果獎。 「目前我們只有六套設備作為分局內部的試點,每一個設備都能發揮作用,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地方可以裝設,幫助我們一線生產班組人員減輕實際作業中的困難,同時也避免對線路設備及人身安全造成隱患」,羅林吉說。
學習,提升技能水平
在班組辦公室旁邊掛著的,是綜合班的「暖心行動」展示板,每個班員履行安全承諾的情況一目了然,其中,班員項禕的名字後面張貼的小紅花最多。
2015年,項禕從湖南工程學院畢業後來到中山供電局,轉正後就定崗在三鄉分局配電綜合班。「她是我們的『領導』,班組的內務都是小項幫忙打理得井井有條,我們都叫她『項主任』」,班長周金成打趣說。對於一個93年出生的軟妹子而言,搶修不是她的強項,但項禕卻是「志在山野」,每次有搶修,她都央求班長一定要帶她去現場,有時候跟著大家一起通宵達旦,對於班組的工作,項禕似乎樂在其中。
「班裡的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師傅」,這是項禕的原話。多年來,三鄉分局配電綜合班已經形成了「傳、幫、帶」的互助學習氛圍,新老員工在技術與技能上進行優勢互補,班組人員的技術、技能水平得到顯著提升,班組已經有超過50%人員被評為高級作業員,高級工及以上的人員比例佔總人數近75%。(湯子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