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章由歷史愛好者伊思獨家發布,各位朋友敞開的去閱讀吧~
農民出身的劉銘傳,保護臺灣基隆不受侵略,是值得尊敬的民族英雄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有很多英雄人物都是從最底層的人自己闖蕩出來的,大家也總愛用一句話來形容英雄就是說,亂世才會出英雄,這絕對是真理,因為英雄的出現絕對不是巧合,也不是傳說。在清朝的末年,天下非常的亂,大概每一個中國人應該都知道這樣的情況呢,也就是在清朝末年,在天下大亂的時候,我們中國才出現了比以往任何朝代更多的英雄人物,今天小編和大家要聊的這個民族英雄,可能並不是大家很熟悉的,但是在保衛民族的事業上面,他卻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他的名字叫做劉銘傳。
劉銘傳也是非常普普通通的一個人而已,他家裡面的世世代代都只是農民,到了他這一代,依舊和之前一樣,所以說他是鄉野中發展出來的英雄,一點兒也不過分。雖然他沒有讀很多聖賢書,但是他自己心裏面有著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他並沒有選擇像父輩祖輩那樣繼續從事務農的工作,而是選擇了販賣私鹽。儘管從事了這樣的一種職業,但是也只能夠他和他的母親維持日常的生活而已,當時劉銘傳甚至已經交不起團隊的糧食了,後來受到了當地富商的羞辱。
因為當時他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他特別看不起別人這樣仗勢欺人,在他跟富商惡語相向的時候,一氣之下竟然衝動的拔刀殺害了對方。他曾經不止一次的見過富商對於老百姓的欺辱,終於忍無可忍,但是他知道做了這樣的事情之後,肯定是要受到責罰的,於是當時他就想到了一個辦法,就問那些老百姓們是不是願意跟他一起保衛自己的家鄉,當時的他是特別稚嫩的,對他來說,他的世界可能就是鄉村這麼大了,可是儘管如此,他還能夠組織民兵的操練。要說到他為什麼能夠成為民族的英雄,大概也是有基因的原因,被欺壓民眾的反抗,只不過是他所做的在這鄉間的一件事情而已,當上了領導之後,他身上的責任跟擔子也就夠住了,他看到的世界也和之前的完全不一樣了。他也知道自己名不正言不順的,所以後來知道有軍隊在招募他,就帶著自己的隊伍,毅然決然的投軍了,這個時候的他其實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報效國家。
參軍之後,在軍營裡面他一直都表現的很好,而且一步一步的往上升官,當時也正趕上要去鎮壓太平天國,在鎮壓的過程當中,劉銘傳就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從最草根的老百姓升到了清軍最高的一個頭銜,他也成為了在淮軍裡面,獲得最高軍銜的人,但是真正讓他成為民族英雄,還是曾經他率領部隊跟法軍戰鬥的一次戰爭。
每一個英雄成為英雄,之前的路都不是那麼通暢的,劉銘傳也是這樣,他曾經也倍受打擊,不想再投身官場,想要回家鄉,在他休養生息的日子,他有了更多的機會了解世界,慢慢的認識到自己以及當時的國家是處在非常危險的狀況,他不忍心遭受這樣的踐踏決定為國家效力。後來中法戰爭爆發了,法國向我國臺灣地區發起了攻擊,劉銘傳就是在這個時間去到了臺灣基隆,當時他組織士兵進行戰前的準備,在他的帶領之下,基隆市每個地區都有潛伏,等到法國軍隊上岸了之後,他們就開始了反擊,這一次把法國打得好像是喪家犬一樣,狼狽的逃走了。
這場戰爭也持續了很久,劉銘傳率領著士兵,在了解了當地的地形人心,各種狀態之下,慢慢的把法軍打到崩潰了,最後雙方籤訂合約而結束,這一次劉銘傳成功的成為了臺灣的巡撫,他幫助臺灣人民做過很多的事情,比如說修建鐵路,開煤礦,以及發展教育,一直都做著自己的奉獻,就是這樣的一個普通人,奮鬥成為了民族的英雄。
感謝收看歷史愛好者伊思,如果覺得寫得好,動動小手給我加個關注~~
編輯:孫啟倫/審稿:石中璞/本文章為百家號作者獨家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如有發現必追究其責任,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