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鐵路之父」從劉銘傳變成日本人?前「立委」:「臺獨」不拜...

2020-12-10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鐵路之父」是誰?臺教科書上都寫著1885年至1891年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但有民眾發現,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路之父」是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對此,國民黨籍前「立委」蔡正元12日在臉書發文諷刺稱,「臺獨」不拜日本人,要怎麼活下去?作家張方遠也在臉書強調,最早在臺建設鐵路的人是劉銘傳,他批評民進黨當局的行為是在「捏造歷史」。

「中時電子報」引述史料介紹,長谷川謹介於1899年受「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邀請赴臺,並於1906年開始出任「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部長」。但劉銘傳於1885年至1891年出任臺灣建省後的首任巡撫,當時甲午戰爭都還沒發生,更別說有所謂「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

報導稱,1887年,劉銘傳奏請成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為臺灣鐵路建設的發端,聘請英國人馬迪遜(H.C. Matheson)與德國人白克(Becker)統籌興建,包括臺北往雞籠,臺北經竹塹往臺南兩條路線。

1893年,雞籠至竹塹通車(有一說為1891年通車)。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1895年清朝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1906年,長谷川謹介出任「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部長」。距離1893年劉銘傳興建雞籠至竹塹鐵路通車,已經過了13年(或15年)。

前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12日在臉書發文諷刺,「臺獨」政權不拜日本人,要怎麼過日子?要怎麼活下去啊!

另據臺灣「風傳媒」報導,作家張方遠12日也在臉書發文表示,「最早在臺灣建設鐵路何許人也?難道不是1885年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他說,劉銘傳所建設之從基隆到臺北,延伸到新竹的鐵路,全長100公裡。張方遠提到,臺灣政治經濟史學者劉進慶曾評價劉銘傳克服難題完成臺灣鐵路建設事業,是中國近代產業經營史上的一大創舉。

張方遠又舉例日本學者矢內原忠雄肯定劉銘傳在臺灣的建設,「他的事業,諸如基隆新竹間鐵路的建築」,都是為了完成使命。

對於民進黨當局將長谷川謹介稱為「臺灣鐵道之父」一事,有網友在蔡正元臉書評論區留言稱,「『臺獨』分子舔日舔到天了,把先人的努力化為烏有。」

有人批評民進黨當局「數典忘祖」,也有網友表示,「小心下一代的教育,不可認倭賊為父!」

相關焦點

  • 「臺灣鐵路之父」從劉銘傳變成日本人? 前「立委」:「臺獨」不拜...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鐵路之父」是誰?臺教科書上都寫著1885年至1891年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但有民眾發現,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路之父」是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 臺灣「鐵路之父」變成日本人,蔡正元酸:「臺獨」不拜日本人要怎麼...
    臺北市新公園(現「228公園」)大潛亭的劉銘傳銅像。三級古蹟獅球嶺鐵路隧道,南口出處有劉銘傳題字「曠宇天開」。鍛冶工場內現今仍存有清代劉銘傳時代的火車蒸氣錘。「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道之父」變成「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鐵路之父」是誰?
  • 臺灣鐵路之父變成日本人?蔡正元諷:「臺獨」不拜日本人怎麼活
    臺灣鐵路之父是誰?從小臺灣教科書上都寫1885年至1891年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但是有民眾發現,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道之父是日據時代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 民進黨當局將「臺灣鐵路之父」劉銘傳替換為日本人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鐵路之父」是誰?臺教科書上都寫著1885年至1891年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但有民眾發現,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路之父」是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 「臺灣鐵路之父」變成了日本人?認賊作父,民進黨還能更無恥嗎
    此前他們對課綱和教材下手,處心積慮要將孩子汙染扭曲成「天然獨」,如今連成年人也不放過——有島內記者發現,從小教科書說「臺灣鐵路之父」是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最近卻莫名其妙變成了日本人長谷川謹介。蔡英文 資料圖 視頻截圖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近來開幕,其臺灣鐵道建設簡介赫然將「臺灣鐵路之父」寫成日據時代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 那些年,「臺獨」分子給臺灣找來的日本「爸爸」們
    在臺灣的教科書上,都寫著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是臺灣的「鐵路之父」,這也是臺灣民眾的常識,但現在島內卻有人跳出來說,臺灣的「鐵路之父」不是劉銘傳,而是日本人,這讓島內輿論一片譁然。
  • 聊點臺灣腔:臺鐵之父變成日本人?問過劉銘傳嗎?
    近日,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正式開園。在博物館的介紹中,「臺灣鐵路之父」變成了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論篡改歷史,民進黨當局堪稱「專家」。在臺教科書中,「臺灣跌路之父」的稱號,原本屬於1885年至1891年的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長谷川謹介,則是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的鐵道部長,他規劃的鐵路在1908年通車,可是,劉銘傳興建的鐵路早在這之前20年就已經通車。強調「過去許多文獻都如此稱呼」「劉銘傳的鐵路後來被拆」,無疑是強詞奪理。
  • 「臺鐵之父」竟成日本人?
    此前他們對課綱和教材下手,處心積慮要將孩子汙染扭曲成「天然獨」,如今連成年人也不放過——有島內記者發現,從小教科書說的「臺灣鐵路之父」是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最近卻莫名其妙變成了日本人長谷川謹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近來開幕,其臺灣鐵道建設簡介赫然將「臺灣鐵路之父」寫成日據時代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 「臺鐵之父」竟成日本人?
    此前他們對課綱和教材下手,處心積慮要將孩子汙染扭曲成「天然獨」,如今連成年人也不放過——有島內記者發現,從小教科書說的「臺灣鐵路之父」是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最近卻莫名其妙變成了日本人長谷川謹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近來開幕,其臺灣鐵道建設簡介赫然將「臺灣鐵路之父」寫成日據時代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 「鐵路之父」鬧笑話,難道臺北基隆不算臺灣?
    「臺獨」又作妖了而且毫不讓人意外的又是一波違反基本常識的低級妖術有民眾發現,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路之父看樣子「臺獨」分子想「去中國」,已經不需要任何理由了。但是「臺灣鐵路之父」明明是比長谷川謹介早了十幾年的劉銘傳,「臺獨」分子此番作妖除了徒增笑料,實在讓人看不出還有什麼實際價值。
  • 不為人知的英雄:臺灣的近現代之父
    戰後,中國不僅賠償日本兩億兩的白銀,給日本的經濟騰飛準備充足的資金,還將我們海上明珠臺灣,全部割讓給日本。聽到這個消息全國人民都是悲憤難耐,最傷心的難過的莫過於在安徽肥西隱居的一位老人。他就是臺灣的近現代之父,清政府委任的臺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既是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在聽到自己傾注滿腔心血的臺灣被割讓後,劉銘傳不久也吐血鬱鬱而終。
  • 紀念劉銘傳誕辰180周年(一):歷史中的劉銘傳
    劉銘傳治臺時間雖不太長,但為臺灣的近代化建設作出了較大貢獻。劉銘傳的一生主要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是鎮壓太平軍和捻軍;第二是保衛臺灣、抗擊法國侵略者;第三是擔任首任臺灣巡撫六年時間內開發和建設臺灣。這位出身農家的將領,曾經販過私鹽,嘯聚山林,其人生充滿了不朽的傳奇色彩。
  • 海南社科名家·鍾一專欄||《瓊臺千年——歷史視野中的海南自由港》⑫臺灣鐵路:從丁日昌到劉銘傳
    臺灣雖屬海外一隅,而地居險要、物產豐饒,敵之所必欲爭,亦我之所必不可棄。臣自五虎門渡海,東抵雞籠、歷後山蘇澳,復折回前山至郡;全臺形勢,約已十得七八。深惟目前情形,不在兵力之不敷,而在餉需之不足;不患番洋之不靖,而患聲氣之不通。譬如人之一身,其精神血氣本足自強,而榮衛失宜,以致筋絡不舒、手足痿痺,雖有參苓之劑,不能為功;良醫相其脈絡,治以針砭,則沈痾立起。
  • 《劉銘傳在臺灣》即將開播,史學大師戴逸先生為總顧問
    135周年,四集高清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終審會在安徽廣播電視臺舉行。真實地再現了劉銘傳臨危受命,率領臺灣軍民以弱勝強,抗法保臺;首任臺灣巡撫之後,勵精圖治,為臺灣近代化殫精竭慮、篳路藍縷的奠基之功。延伸閱讀:劉銘傳(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自號大潛山人,因排行第六、臉上有麻點,人稱劉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潛山麓)人。清朝名臣,系臺灣省首任巡撫,洋務派骨幹之一,更是深受兩岸民眾敬仰的民族英雄。
  • 「臺獨立委」建議把「中華民國」改為「臺華民國」
    「臺獨立委」建議把「中華民國」改為「臺華民國」[環球網報導記者尹豔輝]據臺灣親綠媒體「三立新聞網」報導,來自「臺獨」政黨「臺灣基進黨」的「立委」陳柏惟今天(28日)在「立法院」宣稱,臺灣現在沒辦法加入聯合國,就是因為跟大陸用了相同的「帳號」,對於到底要怎麼改,他說「中華民國」可以改成「臺華民國」。此事一經臺媒報導,有不少島內網友留言諷刺,有人說「原來這種事情,只是跟名字有關係!
  • 劉銘傳與臺灣郵政
    劉銘傳在臺灣推行新政,積極進行各項基礎工程建設,如興修鐵路、開辦電報業務等,均事先報經清廷後再辦理,而創辦新式郵政為何出現既未事先報請批准,事後又未呈報備案?據臺灣郵政當局1981年編印的《中華郵政史臺灣編》一書中對這一現象分析其原因有三:一、創辦郵政和建設鐵路、電報情況不同,鐵路和電報建設耗資較大,而郵政則主要憑藉人力,又因早已有鋪遞制度存在,創辦新郵只不過是改良原有鋪遞制度而已,不但不增加投資,反可因裁去鋪夫節減支出,較為輕而易舉。二、劉氏身為臺灣巡撫,由於臺灣四面環海,地理條件與大陸迥然不同。
  • 臺灣不能忘卻劉銘傳
    日前在臺北市立圖書館開幕的「劉銘傳史跡展」終於傳出了這樣的聲音:2014年,是劉銘傳基隆大捷、抗法保臺130周年…… 雖然時過百年,人過幾代,但劉銘傳留給臺北、留給臺灣的功績會穿越喧囂,與這片土地共存。 兩個130周年 臺北建城之時,劉銘傳正率領臺灣軍民浴血抗敵。
  • 大型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10月26日安徽衛視首播
    《劉銘傳在臺灣》,正是描繪了晚清安徽人「有大勳勞於國家者」劉銘傳抗法保臺、建設臺灣的英雄故事,再現那段此役中,劉銘傳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帶領軍民取得保衛臺灣的首場勝利。作為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從軍事、經濟、教育等方面採取諸多舉措,大力發展臺灣的近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