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電視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10月26日開播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由安徽廣播電視臺、合肥市委宣傳部聯合攝製,安徽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協拍,再現晚清安徽人「有大勳勞於國家者」劉銘傳人生巔峰的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將於26日和27日在安徽衛視每晚兩集連播。
-
大型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10月26日安徽衛視首播
知名專家和學者,只為搜集當今最權威、最全面、最多維的有關劉銘傳的研究成果》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戴逸擔任該片總顧問,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飛和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地方史專家戴健擔任歷史顧問;安徽省文聯名譽主席、安徽省作協名譽主席季宇擔任總撰稿;安徽影視家協會主席、安徽廣播電視臺副總編輯禹成明擔任總策劃;安徽省影視家協會副主席
-
劉銘傳與臺灣郵政
其中以第 76任臺灣道陳鳴志(公元1885年)和建立臺灣郵政關係密切,他是劉銘傳的得力左右手。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臺灣開辦郵政後,翌年即以臺灣道陳鳴志為「福建臺灣郵政總局督辦」,他是由臺灣道轉任郵政總局督辦的第一人。
-
紀念劉銘傳誕辰180周年 兩岸港澳臺書畫徵集活動開啟
2016年6月22日,以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中國人才研究會、中國促進傳統文化發展工程書畫人才工作委員會為指導,由中國人才研究會書畫人才專業委員會、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主辦,華藝出版社、上海怡黃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蕭瀚美術館、臺灣金馬臺澎兩岸交流協會承辦,以及正和島兩岸文化藝術交流部落、陽光信友會、上海幸贏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海華歸畫院、海南徽韻書畫院、臺灣有道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臺灣不能忘卻劉銘傳
此時,劉銘傳也取得基隆、滬尾大捷,抗法保臺功成,為接下來的臺灣近代化爭取了建設時間。1884年,對於臺北城和整個臺灣來說,都是值得紀念的。 臺北築城,始於1875年沈葆楨向清廷建議設臺北府,現在的臺北市政府飲水思源仍設有沈葆楨廳。臺北城1882年動工,在戰爭的緊迫氣氛裡於1884年落成。1889年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將辦公地點設在臺北,使臺北成為全臺中心的地位一直延續至今。
-
劉銘傳開創臺灣現代郵政考
劉銘傳抱負難展,又患目疾,只好稱病辭職,告老返鄉。劉銘傳在中法戰爭前後,保衛臺灣,建設臺灣,為臺灣的現代化打下堅實之基礎。尤其他驅逐外侵,保衛國家領土完整,功不可沒。像鄭成功一樣,他是一位值得 尊敬和紀念的民族英雄。
-
海峽兩岸共同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
9月24日,「銘記前賢偉業、傳承兩岸親情」——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活動儀式在肥西縣銘傳鄉劉銘傳故居舉行。(中國臺灣網 王怡然 攝) 中國臺灣網9月24日合肥訊 (記者 王怡然)9月24日,「銘記前賢偉業、傳承兩岸親情」——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活動儀式在肥西縣銘傳鄉劉銘傳故居舉行。
-
紀念劉銘傳誕辰180周年(一):歷史中的劉銘傳
劉銘傳(1836-1896),安徽肥西人,字省三,號大潛山人。1884年奉旨赴臺灣督辦軍務,抗擊法國侵略者,1885年10月被清政府任命為首任臺灣巡撫,1891年6月因病離開臺灣。劉銘傳治臺時間雖不太長,但為臺灣的近代化建設作出了較大貢獻。劉銘傳的一生主要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是鎮壓太平軍和捻軍;第二是保衛臺灣、抗擊法國侵略者;第三是擔任首任臺灣巡撫六年時間內開發和建設臺灣。這位出身農家的將領,曾經販過私鹽,嘯聚山林,其人生充滿了不朽的傳奇色彩。
-
民進黨當局將「臺灣鐵路之父」劉銘傳替換為日本人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鐵路之父」是誰?臺教科書上都寫著1885年至1891年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但有民眾發現,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路之父」是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史跡漫畫展在臺北開展
漫畫展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臺灣銘傳大學、臺灣中華漫畫家協會等共同主辦,展出了臺灣中華漫畫家協會理事長楊心怡創作的87幅漫畫作品。這些作品取材自安徽劉銘傳研究學會副會長孫迪編撰的劉銘傳抗法保臺和建設臺灣的99個故事。
-
饒宗頤的史學研究集大成之作
饒宗頤先生是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鬥和書畫大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榮休講座教授、藝術系偉倫講座教授以及中國文化研究所顧問。曾獲香港大學、索邦高等研究院等海內外多所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及有多種獎項與榮譽。著有學術專著70餘種,學術論文千餘篇。 近日,山東畫報出版社特別推出了饒宗頤先生的《選堂集林史學卷》和《選堂集林敦煌卷》兩部大作。
-
宮崎市定,一位獨特的史學大師
宮崎市定本名宮市定,是東洋史學(約相當於亞洲史學)第二代領軍人物,因字印刷不易,國內多稱他為宮崎市定。宮崎市定的學術成就很早就得到了承認,著作在日本和國際漢學界也被廣為閱讀和引用,其全集皇皇25巨卷,皆以亞洲史為核心。其中代表作有《九品官人法研究》、《雍正帝》、《東洋的近世》、《亞洲史概說》、《亞洲史研究》、《亞洲史論考》、《論語的新研究》等。
-
臺灣詩人書畫家範光陵先生參觀三河古鎮
臺灣詩人書畫家範光陵先生參觀三河古鎮 2018年04月19日 13:5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詩人書畫家範光陵先生參觀三河古鎮。(圖片來源:肥西縣臺辦) 中國臺灣網4月19日肥西訊 2018年4月8日, 範仲淹28世孫、臺灣「中華文化協會」會長、「世界文化總會」主席、知名詩人書畫家範光陵先生,「中國印,世界行」 主要負責人、中國名人書畫研究院院長劉全一,劉銘傳第5世孫、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會長劉學宣等一行在合肥舉行兩岸經濟文化破冰之旅30年紀念活動,並於當天上午來到肥西縣三河古鎮參觀遊覽
-
農民出身的劉銘傳,保護臺灣基隆不受侵略,是值得尊敬的民族英雄
丨本文章由歷史愛好者伊思獨家發布,各位朋友敞開的去閱讀吧~農民出身的劉銘傳,保護臺灣基隆不受侵略,是值得尊敬的民族英雄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有很多英雄人物都是從最底層的人自己闖蕩出來的,大家也總愛用一句話來形容英雄就是說,亂世才會出英雄,這絕對是真理,因為英雄的出現絕對不是巧合,也不是傳說。
-
「臺灣鐵路之父」從劉銘傳變成日本人? 前「立委」:「臺獨」不拜...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鐵路之父」是誰?臺教科書上都寫著1885年至1891年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但有民眾發現,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路之父」是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
「臺灣鐵路之父」從劉銘傳變成日本人?前「立委」:「臺獨」不拜...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鐵路之父」是誰?臺教科書上都寫著1885年至1891年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但有民眾發現,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路之父」是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
劉銘傳紀念館建成並啟動試運行
「紀念館為一棟獨立建築,面積約6500平方米,共有三層。」肥西重點工程建管中心的項目負責人介紹,參觀入口位於三層北側,由一層通過臺階直達三層展覽區,三層展覽區包括劉銘傳生平事跡展和皖臺交流展2個主題展廳和1個臨時展廳,生平事跡展位於天井迴廊的西側和南側兩個區域,含序廳、青年豪傑、淮軍名將、鄉居賦閒、抗法保臺、建設臺灣、晚年歲月和澤陂兩岸共8個部分,約2000㎡。
-
中國烹飪大師蘭明路先生舉行新書發布會 感受川菜大師的探索路程
9月6日,中國烹飪大師蘭明路先生在成都舉行《影響中國菜的那些人·蘭明路》新書發布暨成都首籤會。本次新書發布會以「明·路」為活動主題,生動講述蘭明路先生的成長,及在川菜之路的傳承與創新。此次新書發布會以明·路為概念。以大師之路、傳承之路、探索之路為三個活動章節進行。從而引出蘭明路先生在川菜味道上的探索和堅持,在傳承和創新的道路上思考以及卓越的貢獻。明·路,不僅代表著蘭明路先生的姓名,也代表著蘭明路先生的傳承之路,川菜的明日之路。
-
聊點臺灣腔:臺鐵之父變成日本人?問過劉銘傳嗎?
近日,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正式開園。在博物館的介紹中,「臺灣鐵路之父」變成了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論篡改歷史,民進黨當局堪稱「專家」。在臺教科書中,「臺灣跌路之父」的稱號,原本屬於1885年至1891年的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長谷川謹介,則是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的鐵道部長,他規劃的鐵路在1908年通車,可是,劉銘傳興建的鐵路早在這之前20年就已經通車。強調「過去許多文獻都如此稱呼」「劉銘傳的鐵路後來被拆」,無疑是強詞奪理。
-
大陸腳,走臺灣︱我所經歷的兩岸史學交流
舉行這次會議背景是:臺灣地區選舉結束,民進黨取代國民黨執政已成定局,臺灣的會議主辦者預感到兩岸關係將發生變化,史學交流難免要受到影響,所以趕在5月20日當局交接之前,對30年來的兩岸近代史學交流進行一次回顧,對未來有所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