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光塔: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依然會是無錫的地標性建築

2020-10-07 媒體人楊壯波的落腳地

因為和惠山古鎮合作拍攝「抖音」的緣故,我有機會登上了再次重修過的龍光塔。在抖音中,我們提到「龍光塔是無錫城市的地標性建築」,結果被不少網友吐槽。今天在今日頭條上讀到任菽題為《》的文章。我突然有了跟吐槽的朋友交交心的想法。

任菽的文章一開頭就說:每座城市都有一座代表其歷史文化的地標建築。杭州有雷峰塔,蘇州有虎丘塔,無錫則有龍光塔。雷峰塔與虎丘塔都是佛塔,歷史悠久。龍光塔則是文峰塔,始建於明代。

這裡所說的佛塔和文峰塔,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佛塔緣起於古代印度,最初是用來埋藏佛祖釋迦摩尼的遺骨並供佛教信徒崇拜之用。文峰塔則是古代人民為使當地文風、文脈順達,多出人才,根據風水理論而建造的,具觀賞性和標幟性雙重意義的建築。

文峰塔雖然在全國各地建了很多,但保留下來的卻很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龍光塔在無錫得以保留至今,正是因為它在建築學上所具有觀賞性和標幟性,從而奠定了它代表無錫歷史文化地標性建築的基礎。

有錫天下爭,無錫天下寧。無錫城市的名稱便源於錫山

聳立於錫山山頂的龍光塔在20 世紀一直是無錫的最高建築。龍光塔塔高31.29米,加上錫山本身的高度74.8米,總高度106.09米。進入21世紀,這個高度才被一再刷新。網上有一個關於無錫地標性建築的排行榜:靈山大佛排第一,蠡湖摩天輪排第二,接下來依次是339米的九龍倉國金大廈、328米江陰華西村龍希酒店、328米蘇寧廣場的凱悅酒店和303米無錫茂業中心。

但在我看來,不管這些「最新建築」的高度有多高,至少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龍光塔依然是無錫重要的地標性建築。因為它有文化,有年代,也有歷史。這是上面這些「上榜」建築無可比擬的。

任菽的文章提到,明代畫家宋懋晉創作的《寄暢園圖冊》中,錫山上有一高一矮兩座塔並列於山頂。說明在寄暢園的前身——「鳳谷行窩」建造之初,當時的錫山上是有兩座塔並存的。對此,我沒有考證過。可以查閱到的資料顯示:龍光塔旁原為龍光寺,是因塔建造的廟宇。後來,廟宇的一部分翻建成了樓閣,在這些樓閣的烘託下,龍光塔更顯端莊。

據說,無錫的第一位狀元是南宋的蔣重珍,但在此後的數百年間,無錫便再也沒有出過狀元。

明正德初年,崑山籍禮部大臣來到無錫。此人對「風水」頗有研究,他在遊覽錫惠勝景後發現了「無錫不出狀元」的問題所在。他說:惠山是龍身,錫山是龍頭,龍頭缺角,如何出得來狀元?

寄暢園秋景


無錫人相信「風水」。於是,在官場上小有名氣的顧懋章、顧可學父子就在錫山頂上建造了一座石塔。然而,在石塔建成後的數十年間,無錫還是沒有出狀元。此時,又有人說:「龍以角聽,塔宜中空」。意思是石塔是實心的,龍聽不見,當然就不會有效果。於是,便有鄉紳發起捐款,把捐來的銀兩在石塔旁建了一座七層八角的樓閣式磚塔,題名為「龍光塔」。

說來也巧,就在龍光塔建成的當年,小婁巷的孫繼皋高中狀元,後來無錫又連續出了三個狀元……從此,龍光塔便成為了無錫文風昌盛的象徵。

舊時無錫居民對自家住房的要求,就是要能看見龍光塔。居住在看得見龍光塔的地方,就有機會中狀元,就有機會出相入仕,光宗耀祖。曾經一門出了數十位進士的秦家便是典型的案例。秦家在惠山北坡築造的「鳳谷行窩」,巧妙之處在於借景於龍光塔。在院內池塘邊讀書,秦家的孩子抬頭即見龍光塔,成就了書香世家。

有資料記載,龍光塔屹立於錫山頂四百餘年至今,已經歷經1921年(由周舜卿、祝大椿捐資)、1930年(榮德生出資將主要結構改為鋼筋混凝土)、1955年、1957年、1965年、1976年、1993年、2000年和最近一次2018 年(2019年國慶前完工)先後七次重修。

1983年11月21日,龍光塔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重修後的龍光塔內設有螺旋形樓梯,各層設有拱形門洞。或許是有關部門考慮到塔內空間有限,樓梯較窄,以及文物和遊客的安全,對外暫不開放,因此,遊客無法登上寶塔眺望無錫風光。實在有點可惜!在此,建議管理部門可以通過「預約參觀」來控制遊客流量。

圖片來自於網絡


▼「About 楊壯波」

60後大叔一枚,人稱楊叔,自稱「全媒體大叔」,資深媒體人,無錫市委網信辦公布的首批自媒體大咖薈成員。喜愛旅行和一切與旅行有關的東西。

相關焦點

  • 曾經無錫地表上的最高建築,沉寂多年的龍光塔再度亮相
    江蘇無錫,一直有一句著名的上聯:無錫錫山山無錫。它出自於清朝十卷本的《錫山景物略》一書中,意思是在這個叫作「無錫」的地方,有一座錫山,但錫山裡面卻沒有錫礦。無錫的錫山確實並沒有發現過錫礦,但錫山山頂上的一座八角七層樓閣式寶塔,卻曾經是無錫地表上最高的建築。
  • 走讀無錫之龍光塔與無錫科舉
    走讀無錫之龍光塔與無錫科舉 ——百草園·書友會——
  • 無錫之巔龍光塔開工修繕 過程中修出「重大發現」!
    大家都知道,無錫地標建築龍光塔,已經開工修繕了~龍光塔修繕項目自2017年春啟動,前期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包括對塔體建築本身的結構檢測和評估、修繕項目的編制,及照明亮化和防雷避雷消控設計,考古工程等。榮智健先生於今年捐資495萬元修繕此塔,以期振興無錫文風。
  • 龍光塔修繕竣工
    本報訊 昨日上午,龍光塔修繕工程竣工儀式於錫山之巔舉行。經過5個多月的緊張施工,修繕一新的龍光塔正式與市民遊客見面。市領導袁飛、吳峰楓、丁旭初出席竣工儀式。  新亮相的龍光塔保持了原塔身主體磚砌結構,赭紅色的塔身牆面十分醒目。混凝土飛簷、平座、欄杆和樓梯等經過更換及加強,原來的破損斑駁已難尋痕跡。
  • 實拍:妙光塔與龍光塔
    塔基為須彌座,簷角懸掛銅質鐸鈴,風吹鈴響,享有「十裡傳聞金鐸響,半天飛下玉龍來」之美譽。妙光塔,屢有興廢。清光緒年間遭火災,僅剩無頂的荒塔。1926年重修。1980年再次重修,下增重簷塔衣、環以畫廡、開閉院落,種植花木。1980年重修後的妙光塔,恢復了千年古塔「青瓦粉牆,寶蟠絕頂,飛甍凌空、金鐸入雲」之雄姿,登臨攬勝,可喜看深溪之繁華。
  • 這座地標塔,曾是無錫最高建築,建國70年經歷7次重修
    在江蘇無錫,不少外地人心中的地標是靈山大佛,因為靈山一直是無錫旅遊的人氣景點,而且那裡還有帶來視覺衝擊力的梵宮。而在當地人尤其是老一輩無錫人心目中,無錫的地標則是龍光塔。也許不少遊客都見過龍光塔,但第一次看見它的時候不一定知道這個名字,唯一的印象就是知道它是錫惠公園山頂上的一座寶塔。
  • 無錫八大地標建築 無錫有哪些代表性建築?你去打卡了嗎?
    無錫龍光塔龍光塔位於無錫的錫惠公園內,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年(1574),是無錫古代科舉興旺的象徵,寶塔為七層八角樓閣式磚塔,每層自下至上漸收,牆體為磚砌,塔高31.29米,1949年前為無錫最高建築。靖元年(1522),顧懋章父子復建石塔;至萬曆二年(1574)七月,改建成八角七層磚塔,由常州知府施觀民題名「龍光塔」,王仲山書額,屬振興文風的風水塔。龍光塔1957年,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再次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去自駕無錫,有這一篇攻略足夠了!(附詳盡地圖導航、景點玩法)
    全程公裡數:31.3公裡推薦遊玩時間:1天核心路上看點:21個地圖線路工具: 趣兜風APP行程規劃:接官亭-》黃埠墩-》 龍光塔我們呢從接官亭出發,先是經過康熙、乾隆都去過的黃埠墩、惠山的龍光塔、號稱無錫歷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館的惠山古鎮等地,到達國網運監中心,中間呢會給大家講講這些地方的那些歷史和傳說故事。
  • 自駕無錫,有這一篇攻略足夠了(附詳盡地圖、導航、景點玩法)
    我們呢從接官亭出發,先是經過康熙、乾隆都去過的黃埠墩、惠山的龍光塔、號稱無錫歷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館的惠山古鎮等地,到達國網運監中心,中間呢會給大家講講這些地方的那些歷史和傳說故事。惠山古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號稱無錫歷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館。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一直到近現代,文化遺存及歷史性建築啊比比皆是,而且呢,有很多名人都在這留下了業績和足跡,比如說如範仲淹啊、朱熹啊等等。那除了這些歷史古蹟呢,這惠山古鎮裡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菊花展。
  • 盤點天空中俯視無錫所見的標誌性建築
    無錫是工商業名稱,近年來湧現了不少現代化特色建築,有的建築棲息在城市水畔的八翅蝶、「水光石色」的耀眼金波、粉牆黛瓦的U 型古風;有的建築「行雲走筆」的氣氛,用飽滿有力而又流暢自如的筆觸勾畫出建築柔和的曲線外形,使整個體量與空間產生了中國國畫虛實空間相結合的美妙意境。
  • 太湖美,無錫充滿溫情和水,部分無錫城市風光圖片
    無錫市中心建築高鐵無錫東站無錫大劇院無錫古運河無錫古運河無錫古運河夜景無錫市中心夜景錫山龍光塔>尚賢河溼地公園長廣溪溼地公園
  • 一天時間,覽盡最美無錫!
    你會選擇去哪裡?來「太湖明珠 江南盛地」看看吧這座運河岸上的無錫城只是沿河走走就能收穫最美的風景到了無錫,你一定會愛上江南水鄉的河畔小橋東在老無錫的城中央,在吳儂軟語的地方消磨辰光。也可以到馬山和平村,看看美麗鄉村,這裡有多項非遺項目,蕩湖船、調龍燈、馬燈舞,沉浸在無錫特有的鄉村風情裡。
  • 無錫風骨|盤點那些從歷史中走來的建築...
    南長街?黿頭渚?......面對這段豐滿鮮活的城市歷史,建築是打開它的一種方式。這一次,我想帶大家去看看那些從無錫歷史中走來的建築。,就是錫惠公園裡的龍光塔。從取名字就能看出,它和崇安寺、南禪寺都不相同,這是一座始建於明朝的建築,「龍光」二字已經表明它和宗教無太多瓜葛,取而代之,流露出的是一座城市的雄心,甚至在建國以前,它還是無錫第一高的建築。
  • 無錫市資訊|無錫尚賢河溼地公園的早晨移步換景,很幸運的拍到了彩虹
    同時小鎮內也有很多佛教建築,例如這裡的最高建築拈花塔,拈花塔是一座木結構的五重塔,古樸傳統,典雅莊重。同時這裡還作為佛教文化的宣傳地,藉助山水禪意和景觀,傳播現代佛教。同時還展示了當地傳統文化,手工製作的惠山泥人等。在這一遊,無疑不是一場修行。住在拈花小鎮當中,所有一花一草、一木一石,都有禪意在此種流動。這裡小鎮內的禪居居住,洗手薰香,香花供養佛祖,種下禪意的種子。
  • 跟著央視《遠方的家》遊無錫古運河
    龍光塔位於無錫的錫惠公園內,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年(1574),是無錫古代科舉興旺的象徵,寶塔為七層八角樓閣式磚塔,每層自下至上漸收,牆體為磚砌,塔高31.29米,1949年前為無錫最高建築。在茂新廠的檔案裡,至今還保存著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在茂新廠任職期間的工資單,以及當年使用過的辦公桌椅。2005年茂新麵粉廠停止生產,當年的制粉車間、麥倉、辦公大樓等三大建築以及許多機器設備,作為工業遺產被完整的保留下來。2007年在茂新麵粉廠舊址內,開闢了「無錫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和「無錫市規劃展示館」,它們各以其豐富的內涵,成為工業遺產保護與合理利用相結合的成功範例。
  • 錫山頂上的這座無錫地標,即將重新與大家見面!
    這173天裡,有些材料是這樣上山的↓↓↓84歲的無錫碑刻傳承人黃稚圭在復刻龍光塔相關碑刻↓↓↓換新顏的龍光塔與市民見面的日子已不遠,而為重修龍光塔捐款495萬元的榮智健先生,預計也將抽時間舉家回錫參加有關活動。360度,龍光塔上看無錫風光↓↓↓▲點擊觀看45秒航拍視頻美顏後,龍光塔融入錫惠景區↓↓↓
  • 時隔一年半,白水帶龍光塔將對外開放!就在元旦
    時隔一年半,白水帶龍光塔將對外開放!白水帶公園的標誌性建築也是江門市的文化地標之一經過一年半的精心修繕如今白水帶龍光塔煥然一新將於元旦對外開放!據悉,龍光塔始建於2000年,坐落於大華山與沖天穆之間。因外觀部分瓦面脫落,從2018年6月起,封閉維修至今。經過一年半的精心修繕,如今白水帶龍光塔煥然一新。龍光塔為十一層仿宋琉璃瓦塔,塔平面呈八角形,底層直徑27米,內層建有弧形梯級,每上一層都可走出外廳遠眺五邑景色,江門全景盡收眼底。
  • 被遺忘的景點,距今400年歷史,曾是廣州的地標性建築
    說到廣州,你不能繞過廣州塔, 畢竟,那是唯一的地標性建築, 但是在老廣州人眼裡,可以俯瞰整個廣州市的這座建築物只是替代品, 取而代之的是有400多年歷史的赤崗塔,現在的赤崗塔逐漸從人們的眼中出來。赤崗塔建於明朝萬曆四十七年即1619年,距今正好400年, 因為這座塔在叫赤崗的地方,所以被命名為赤崗塔, 剛建的東西原來是風水塔,與琵琶州塔、蓮花塔齊名,在之後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成為地標性的建築。
  • 高新區(江海區) 龍溪湖閱讀中心、白水帶龍光塔明天向市民打開大門
    今年,最具權威的世界級建築獎項之一——AMP美國建築大師獎獲獎名單揭曉,龍溪湖公園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榮獲2019年美國建築大師獎提名獎。而在設計之初,龍溪湖公園及如今的龍溪湖閱讀中心都還只是一個普通湖畔綠化帶,僅有一條環湖步道和稀疏的種植。經過一年兩個月時間,這裡才成為如今的靚麗模樣,傾注了無數設計師、建造師們的心血。
  • 如今的南長街,還能承載多少無錫記憶?
    據書上說南長街實際的長度5. 5公裡,而在老百姓心中口口相傳的南長街,只是南長橋到清名橋的一段,大約有1公裡左右。 這其間散布著古窯、古宅、古橋、古街、古巷、古廟、古寺、古塔和古碼頭等。 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紀,起初是北宋開設的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