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一直有一句著名的上聯:無錫錫山山無錫。它出自於清朝十卷本的《錫山景物略》一書中,意思是在這個叫作「無錫」的地方,有一座錫山,但錫山裡面卻沒有錫礦。無錫的錫山確實並沒有發現過錫礦,但錫山山頂上的一座八角七層樓閣式寶塔,卻曾經是無錫地表上最高的建築。
這座建在錫山頂上的寶塔,取名為「龍光塔」。錫山,位於無錫城的西面,距離市中心僅有二公裡多一點的路程。錫山海拔74.8米,是無錫另一座連綿的山脈,惠山東側處凸起的斷峰。公元的1574年,這座寶塔正式落成於錫山之巔,這一年是明朝的萬曆二年。
錫山的山體面積也不大,繞著錫山腳下走一圈,也就不到1.5公裡。但錫山上下卻有著很多歷史文物和景觀,山頂有龍光塔,塔下建有龍光寺;山腰間建有晴雲亭、觀澗亭、石浪庵、百花塢等景觀;山腳下還有後代開挖的龍光洞。
史料記載:1507年,明朝的內閣大學士顧鼎臣來到無錫,說無錫自南宋至今三百餘年,不再出過一名狀元,是因為錫山上面無塔,就像龍頭上無角,應建塔鎮風水而振興文風。於是到了1522年,當地人士捐贈了一座實心石塔,但無錫依舊出不來狀元。
後人以為「龍以角聽,宜空中」,於是到了1574年,在實心石塔的邊上,再建了一座八角七層樓的閣式磚塔。巧合的是,塔建成的當年,無錫出了歷史上第二位狀元,於是人們認為寶塔有靈性,便把寶塔取名為「龍光塔」。
龍光塔自建成後,命運多舛。光清朝的康熙、雍正、道光年間,龍光塔就三度重新整修。最悲慘的一次,是在同治四年(1865)十月十五日晚間,鄉人於錫山上點燈捕捉麻雀,引起一場山火,硬生生把龍光塔的木質塔頂燒毀,僅留下半截塔基。
1924年的時候,龍光塔得以草草修復。純屬巧合,這一年,位於浙江杭州西湖邊上的雷峰塔倒塌了。因而便有人寫下了「雷峰圮後龍光起,代謝相逢若有因」的詩句。只是這次修復時隔不久,龍光塔再度傾斜,岌岌可危。1930年的時候,無錫的民族資本家榮德生先生捐款重建龍光塔,並把原先的木結構磚塔改成了鋼筋水泥磚塊混搭。
上世紀五十年代起,龍光塔先後進行過六次大修。那時人們看到的龍光塔,塔高32.3米,塔的牆面厚度在1.8米。遊人可以通過塔身內的旋轉樓梯,爬上龍光塔最頂層,從高處俯瞰無錫城。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時,遇到重大節慶,龍光塔上會燃放煙花,人們在無錫城裡的任何地方,抬頭就能看到煙花的盛況。
然後在2000年的整修中,因發現龍光塔內部結構存在風險,此後寶塔內部不再對外開放。出生於新世紀的人們,從未有機會進入龍光塔的內部,也無法登上塔頂一覽無錫的風光,這多少讓人遺憾。
好在從去年的中秋開始,龍光塔進行了第七次大規模的整修翻新。到今年的四月下旬,圍繞龍光塔的建築遮擋物已經拆除,朱紅色的塔身再次亮相錫山之巔。目前,龍光塔內部已經修繕完畢,預計年內正式對遊客開放。到時來無錫惠山古鎮旅遊的人們,又可以進入龍光塔內參觀。
美麗的龍光塔,是無錫最具代表性的一景,因為它坐落的錫山,就是無錫地名的象徵。尤其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裡,登上龍光塔的第七層,眺望無錫城,風景真的很美。作者簡介:陸建華攝影(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