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歐盟「戰略自主」尚是畫餅 還沒準備好成為「超級國家」

2020-12-13 瀟湘晨報

參考消息網11月30日報導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1月28日報導,佩德羅·桑切斯和朱塞佩·孔特要求歐盟拿出移民方案來幫助各成員國應對移民潮。幾個月來,這種表達一再被重複。在布魯塞爾,幾乎所有演講、座談會、討論會都在談論「戰略自主權」。這是一個概念、一個願望、一個目標、一個口頭禪,有時還不幸成為一個藉口。

這個想法源自國防和安全領域,但在這個具有流動性和被疫情席捲的21世紀,它所涉及的範圍更為廣泛。它指的不僅是具有自我保護的能力,也應具有(軍事)行動的能力,指的是無需經過諮詢或求得允許就能作出決定的能力,指的是能夠在沒有超級大國的幫助、支持或指導的情況下,行使不僅僅是軟實力,還有硬實力的能力。

報導稱,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指出:「有關這個話題已經說了很多,還有更多要說。戰略自主是面對威脅和管理漏洞的能力。它能確保我們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博雷利的外交顧問費德裡科·施泰因貝格表示,「獲得戰略自主權意味著將經濟、貿易、金融和技術與地緣政治明確聯繫起來」,並強調儘管歐盟必須努力促進多邊主義的復興,但仍須準備好「在一個更加無政府的世界中乘風破浪,必要時露出獠牙」。

報導還稱,問題並不新鮮。歐盟很久以前就意識到,在一個充滿危險的不確定世界中,戰略自主首先是有用的,隨後是必要的,最後是至關重要的。但歐盟並不知道如何實現戰略自主。

二戰後建立的北約保護傘的穩定性存在問題。很顯然,川普的到來是觸發因素,但質疑早已存在,而且諸如土耳其這樣的挑戰也遠非北約能夠解決。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目前還沒有人認為「生存空間」受威脅,但「空間的意義」仍然非常關鍵。

報導稱,諷刺的是,歐盟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它可以很好地處理一個國家的問題或者單個問題,但很難建立整體框架和作出多元部署。隨著拜登勝選,歐盟的情緒發生了變化,充滿了「喜悅、寬慰和巨大希望」,但傷口早已打開。有人為即將恢復正常狀態而慶祝,有些人則認為不可能回到過去,期望歐洲重拾20世紀90年代的活力是荒謬的。還有人希望獲得更多的主角地位,另一些人則感受到背後充滿著莫斯科的氣息。

布魯塞爾給人的感覺是,歐盟還沒有為實現很多人渴望或要求的飛躍做好準備。這是因為來自東歐的懷疑非常強烈。他們試圖結束關於術語的無休止辯論,從自治到主權再到戰略,但結果不盡如人意。

報導援引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專家路易斯·西蒙的話指出:「大多數歐洲人會同意將歐洲的核武或技術指揮權交給某個特定的(歐洲)國家嗎?如果同意,那是哪個國家?如果不同意,歐洲主要大國是否願意接受融合為一個超級國家的選項?自歐洲一體化進程啟動以來,對最後一個問題的答案始終是『現在不會,將來有可能』。只要我們沒準備好成為一個歐洲超級國家,與美國的戰略關係仍將沿著最糟糕的道路發展。」

資料圖片:歐盟總部。

【延伸閱讀】外媒:歐盟迷你峰會聚焦反恐合作 將提新申根區戰略

參考消息網11月12日報導 據法新社巴黎11月10日報導,當地時間周二,多個歐盟成員國舉行了迷你峰會。在前不久法國和奧地利發生恐襲的背景下,歐盟強調有必要加大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的力度。

會議以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奧地利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在愛麗舍宮共進午餐拉開序幕,接下來他們與身在柏林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海牙的荷蘭首相馬克·呂特以及在布魯塞爾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了視頻迷你峰會。

報導稱,馬克龍在峰會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歐洲人「需要一種協調、快速的響應機制」,並提出要「建立共同資料庫、交換信息、強化刑事規章」,以及「全面並嚴格執行歐盟已經制定的一系列舉措」。

各國領導人還強調了加強歐洲外部邊界管控對於保護申根區的重要性,以及針對網上傳播的恐怖主義內容加強反應力度。

馮德萊恩說,「我們還有大量工作要做,需要在三個領域更進一步」,即預防、保護外部邊界以及「根據行動方案行事」。

她說:「通過資料庫快速連接而充分落實機制至關重要,因為外部邊界和成員國內部的任何安全漏洞都會對所有成員國構成威脅。」

受到威脅的法國,意欲動員所有歐洲人抗擊恐怖主義。馬克龍計劃在12月10日的歐洲理事會會議上介紹第一批相關提議,期望於2022年上半年「在法國擔任主席國期間達成目標」。

此前,維也納遭遇極端分子恐襲、法國尼斯教堂遭恐襲以及法國教師薩米埃爾·帕蒂遭斬首,這些事件的影響正籠罩著歐洲。

報導援引奧地利總理庫爾茨的話稱:「危險一直存在於我們身邊。這裡有數千名外國恐怖分子,這些人就是定時炸彈。面對歐洲受到的這些威脅,我們應當採取一種更為強硬的手段。」

與會者還特別強調,當務之急是針對網上的仇恨言論採取行動。馬克龍表示:「網絡是一片自由的天地,我們的社交網絡也一樣,但這種自由存在的前提是保證安全。」

他還對「歐盟委員會將在12月提出一項打擊散播仇恨言論行徑的新法規」表示支持。

報導稱,本次會議討論的另一重點與申根區及歐盟外部邊界的安全有關。默克爾表示:「當下至關重要的是,搞清楚進來或者出去的人都是誰。」

另據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11月10日報導,近期發生恐襲事件後,歐洲各國領導人和歐盟政治家呼籲加強安全部門之間的合作和對申根區外部邊界的保護。德國總理默克爾此前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奧地利總理庫爾茨、荷蘭首相呂特以及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舉行了磋商。

馬克龍說:「歐盟某一成員國的任何安全漏洞都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除非從根本上改革申根區規定,否則我們無法繼續保持邊界開放。我們必須進行這項改革,使申根區成為一個安全地區。」

庫爾茨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說:「我們都很高興生活在一個沒有內部邊界的歐洲。但只有當我們的外部邊界發揮作用時,我們才能保持這種狀態。」

報導稱,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承諾,歐盟委員會將在12月9日提出一項反恐議程,增加對歐洲刑警組織的授權。明年5月將提出一項新的申根區戰略,增強指紋資料庫對避難者和特定第三國公民的識別能力,並提高歐洲刑警組織獲取信息的能力。

默克爾也認為,有必要加強對申根區外部邊界的管控。

資料圖片:法國總統馬克龍(上右)和奧地利總理庫爾茨(上左)10日參加歐盟視頻峰會,討論反恐問題。(路透社)

(2020-11-12 08:46:42)

【延伸閱讀】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拜登勝選對西班牙和歐盟是好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導 據法新社馬德裡消息,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當地時間17日在西班牙參議院辯論中稱,拜登贏得大選勝利對西班牙和整個歐盟來說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報導稱,桑切斯在辯論中還表示,川普擔任美國總統期間西班牙和歐盟經歷了複雜和困難的4年,川普提高關稅影響了西班牙的重要經濟部門,包括農業產業。

報導指出,西班牙是世界上最大的橄欖和橄欖油生產國,川普政府對西班牙黑橄欖加徵了35%的關稅,同時對西班牙橄欖油、葡萄酒和奶酪加徵了關稅。(編譯/王丙飛)

(2020-11-18 14:10:41)

【延伸閱讀】歐盟與奧、德、法、荷領導人就反恐問題舉行視頻會議

11月10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出席視頻會議。 當日,歐盟與奧地利、德國、法國和荷蘭領導人舉行視頻會議,共商歐洲反恐問題。 新華社發(歐盟供圖)

這是11月10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上)出席視頻會議的屏幕畫面。 當日,歐盟與奧地利、德國、法國和荷蘭領導人舉行視頻會議,共商歐洲反恐問題。 新華社發(歐盟供圖)

這是11月10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的奧地利總理庫爾茨(上左)和法國總統馬克龍(上右)出席視頻會議的屏幕畫面。 當日,歐盟與奧地利、德國、法國和荷蘭領導人舉行視頻會議,共商歐洲反恐問題。 新華社發(歐盟供圖)

這是11月10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的荷蘭首相呂特(上)出席視頻會議的屏幕畫面。 當日,歐盟與奧地利、德國、法國和荷蘭領導人舉行視頻會議,共商歐洲反恐問題。 新華社發(歐盟供圖)

(2020-11-12 07:59:15)

【來源:參考消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向「超級國家」邁進的歐盟
    向「超級國家」邁進的歐盟 由於英國的反對,最後草案中規定歐盟各國在外交事務上仍執行一票否決制。  草案中曾多次出現歐盟聯邦化的提法,也有不少人建議將歐盟改名為「聯合歐洲」或「歐洲合眾國」,但英國、丹麥等國不能接受未來歐盟將成為一個凌駕於各成員國之上的「超級國家」的事實。因此草案中的「聯邦」一詞被刪除,取而代之的是「以共同體方式」這一措辭。但在憲法草案中仍然保持了「歐洲聯盟」這一名稱。
  • 北溪2線:歐洲戰略自主的試金石
    目前,歐盟正醞釀與美國加強跨大西洋合作,已完工近94%的北溪2線面臨成為交易籌碼的危險。俄羅斯希望儘快完成項目建設;美國磨刀霍霍準備實施新的制裁。德國和歐盟內部意見不一,能否堅持北溪2線,正演變為歐洲戰略自主的一塊試金石。  俄美德三方激烈博弈  俄羅斯總統普京一再強調,該天然氣管道無論如何都會建成。
  • 如果歐盟變成統一的國家會在國際上居於什麼地位
    歐盟的27個成員國絕大多數是發達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普遍不錯,唯一的缺陷在於歐盟各國在國際面積、人口規模上相對有限,所以歐盟成員國如果要在國際上與美、中、俄這種擁有大洲級體量的國際單打獨鬥地競爭就會始終面臨資源稟賦、戰略縱深等方面的先天缺陷。那麼如果歐盟成員國統一成為一個國家是不是就能改變這種狀況呢?在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的確如此。
  • 西媒:歐盟討論推行「疫苗護照」
    原標題:西媒:歐盟討論推行「疫苗護照」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2月30日報導,歐洲討論向旅客推行「疫苗護照」的必要性。報導稱,歐盟國家已經開始對包括脆弱人群和醫護人員在內的第一批人員進行新冠疫苗接種,並就是否需要向公民發放「疫苗護照」作為必要的跨境出行證件展開初步討論。法國在12月7日舉行的歐盟委員會會議上表示,「疫苗護照」應當是一個人已經接種新冠疫苗的證明,因此當其在抵達一個國家時,應不必再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或強制隔離。
  •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歐洲應增強在亞洲的「戰略自主」
    因此,歐盟需要更加統一的亞洲政策,以增強其在該地區的行動能力及「戰略自主」。報告稱,除北美外,亞洲是歐盟及其成員國經濟聯繫最為緊密的地區,加強歐盟在亞洲的行動能力對歐洲經濟未來發展及西方國際秩序「存續」至關重要。
  • 脫歐過渡期尚餘兩周,歐盟對英態度已改
    正如2017年以來與脫歐相關的談判過程相似,試圖趕在12月10至11日歐盟峰會前將英脫貿易協議定案的最後衝刺,也像「坐過山車」一般大起大落:先有此前的周末傳出英國水域捕魚權磋商見進展;到了12月7日就變成談判破裂;8日卻迎來北愛爾蘭安排的共識,英國政府亦放棄了明文違反脫歐協議國際法的相關立法;12月9日,詹森抵達布魯塞爾與馮德萊恩進行了三個小時的晚餐會,決定將雙方談判限期設於歐盟峰會後的
  • 法國為何成為歐盟國家中對美國最「硬氣」的國家?
    國際關係都是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美國和法國之間所代表的利益不同。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往往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其他國家,而法國作為歐盟國家的領頭羊代表著歐盟的利益和立場。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不希望歐盟團結和強大,一旦歐盟擰成一股繩,那麼美國就很難對歐洲國家施加影響,所以美國對歐盟採取分化瓦解政策,慫恿英國脫歐,拉攏法國退出歐盟。英法德是歐盟的三駕馬車,一旦失去兩個支柱,那麼德國即使再有能耐,要想推動歐盟繼續一體化也將非常困難。
  • 歐洲國家來西太包圍中國?它們就是給美國跑龍套的
    日本媒體12月6日傳出兩則消息,一是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及其護衛艦隊將常駐西太平洋,二是美日將與法國明年在日本的一個無人島舉行海陸聯合軍演。日媒在報導時都提到上述計劃是為了聯合應對中國崛起。但與此同時,域外國家顯然不願意深度捲入美中在西太平洋的博弈,扮演主要角色。無論是英軍還是法軍,他們都不具備在西太平洋上開展強有力且長期行動的能力,也沒有與中國在這一地區軍事對抗的意願和決心。到東方來跑龍套需要成為他們增進自身利益的一種方式,而不能是他們白白貢獻給美國戰略的一份忠誠。
  • 西班牙專家:歐盟不能自甘「食草」
    這預示著國際體系將發生深刻變化,讓習慣於遵守規則和攜手合作的歐盟感到無所適從。因此,歐盟必須重新考慮拿起對外政策工具,朝著實現戰略自主的方向發展,以期獨立行動並維護自身的價值觀和利益。歐盟可以使用經濟、技術和政治手段,但在一展身手時應當表現得更加自信,同時還必須意識到這麼做可能產生摩擦和衝突。
  • 歐盟對外放話,為確保安全三個領域拒絕其他國家插手,美國也不行
    美國大選後,拜登即將接替川普入主白宮,此前他已經向歐洲盟友們喊話「上任後將優先修復美歐關係」,歐盟也作出了善意的回應,但仍表示在三個領域未來拒絕其他國家插手,哪怕是美國也不行。據《參考消息》12月4日報導,歐盟當日對外表示,為確保歐洲安全及其軍隊的戰鬥力,歐盟未來的戰略自主包括開發和保護太空資產——也就是獲得預警、先進衛星網絡和量子計算這三個領域的能力。
  • 馬克龍出訪波羅的海國家,呼籲歐盟結束對美軍備依賴
    人民視覺 圖在為期三天的波羅的海國家之行中,法國總統馬克龍對歐洲戰略自主作出了新的表態。他認為,歐盟國家應該逐步減小乃至結束對美國軍事裝備的依賴。據美國政治新聞望著那Politico9月30日報導,馬克龍9月29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訪問時在當地大學發表演講,他表示,歐洲應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更加獨立和進取的角色,為此應結束對美國軍事裝備的依賴。
  • 歐盟公布對非洲關係新戰略
    日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布魯塞爾共同發布歐盟對非洲關係新戰略。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稱,歐盟和非洲領導人將圍繞這份政策文件展開為期7個月的磋商,為今年10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非盟峰會準備峰會宣言,規劃雙方未來戰略合作重點。
  • 德媒:歐盟擬推出「歐-非戰略」,提升非洲為「夥伴...
    據德國《世界報》26日報導,歐盟一份被洩露的戰略文件草案顯示,歐盟將於3月初提出「歐盟-非洲」戰略,其核心是把非洲從目前的「發展援助對象」上升為「夥伴關係」。該文件稱,「讓我們以新的方式來看待非洲:世界上最年輕的人口的家園;世貿組織成立以來最大的貿易區;渴望區域一體化;加強婦女的作用;所有這些都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機會。」
  • 世界戰略位置最好的三個國家,誕生了三個世界超級大國
    但是如果基礎條件優越,加上戰略位置優越,那麼國家很容易強大,很容易崛起。最典型下面這三個國家,堪稱世界戰略位置最好的三個國家了,為此都成為了超級大國。美國國土廣闊,足足930多萬平方公裡,而且資源尤其的豐富,整個國土內有100多種礦產資源還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頁巖氣資源,所以基礎條件好到了極點。此外,美國擁有廣闊的海岸線,無論東海岸還是西海岸,都是面對核心的兩大洋。
  • 葡萄牙成為歐盟輪值主席國!一帶一路及中歐投資迎來重大利好!
    2021年1月1日,葡萄牙接棒德國,開始擔任為期半年的歐盟輪值主席國,肩負引領歐盟諸國應對內外挑戰的重任。葡萄牙總理科斯塔當天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葡萄牙擔任歐盟輪值主席期間的優先工作,是確保新冠疫苗接種成功以及推動社會支柱行動和歐洲的戰略自主地位計劃。這對葡萄牙來說,是一件十分值得慶祝的喜事。但是葡萄牙接過一個「接力棒」意味著什麼呢?
  • 德國《國家工業戰略2030》及其啟示
    在此,文件認為,最重要的基礎創新領域是數位化以及人工智慧的應用,具體包括平臺經濟、自主駕駛和醫學診斷,除此之外,文件還提及了其他的「改變遊戲規則」的未來技術,包括「工業4.0」技術(機器與網際網路之間的聯網)、納米與生物技術、新材料、輕結構技術以及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在分析了德國工業的優勢和面臨的挑戰基礎上,戰略文件推導出了德國國家產業政策的參照要點。
  • 法國沒人口負擔,人均資源多,為何不是超級大國?
    這樣的國家就叫沒人口負擔,人均資源多,真是醉了!即便在歐洲也不是法國面積最大,除了俄羅斯這個世界排名第一的巨無霸,還有丹麥的土地面積也是達到了220萬平方公裡,是法國的4倍,可人口數量才580萬。只不過特別有趣的是丹麥的本土面積才4.3萬平方公裡(法國的1/10),可還有兩塊海外領地,一個超大,一個極小,小到才1400平方公裡,叫法羅群島。
  • 被稱「全球穩定燈塔」又當上「歐洲抗疫模範」,德國悄悄邁向「超級...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青木 夏雪】若要問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是哪個國家,美國肯定是人們腦海裡浮現的第一個答案,絕大多數時候也是唯一答案。若再問哪個國家有望成為「超級大國」,人們往往會提到中國。
  • 西媒:科學家首次證實「超級地球」可能是生命地獄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如今人們只能確定生命在地球上存在。但是在金星上卻不容易找到相似的條件,大多數巖石行星都是比地球更大的超級地球,而大多數恆星不是像太陽那樣是黃色的,而是紅色、會爆炸的矮恆星。那麼怎樣的星球才是宜居的,也就是說擁有地表水的世界呢?
  • 西媒:西方國家明確轉入衰落進程
    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導 西媒稱,英國脫歐和川普勝選是西方衰亡的明確徵兆。在這一過程中,那些對自身喪失信心,放棄奮鬥的國家相繼沉沒。在競選活動中說一些傻話並不奇怪,奇怪的是那些自恃有教養、有文化的、有著較強民主傳統的人居然還相信了這些傻話,還把一個億萬富翁送上了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總統寶座。現在,很多人希望的是,已經再次贏得參眾兩院控制權的共和黨,憑藉黨內那些有經驗的務實的人,能夠發揮出緩和新總統唐突行為的作用,並說服他不要把他承諾的那些誇張的改革付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