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公眾號 米粒媽愛分享)
最近正是流感高發季,米粒媽認識的一位供貨商的兒子中招甲流,反反覆覆發燒 ,把2歲的娃折騰到瘦了一大圈,無精打採。本來挺讓人心疼的一件事,她發給我一張照片,讓我不厚道地笑了很久。
她家寶貝發高燒,又抗拒吃退燒藥,就連口感甜甜的美林都不接受。
好說歹說勸著喝下去,趁大人不注意,他又吐了出來……這可怎麼辦?再吃美林,不知道劑量吃多少;擔心兒子高燒不退,燒壞腦子;給兒子貼退熱貼吧,小傢伙特別討厭腦門上有異物,還放話:
你們都不貼這個,我也不貼!
為了哄孩子高興,全家老少齊上陣,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腦門上齊齊地貼著退熱貼,小傢伙審閱一遍,才肯老老實實貼好。
米粒媽這個供貨商朋友又好氣又好笑,拍了一張全家貼退熱貼的照片,發給我吐槽。
笑歸笑,米粒媽還是提醒她:退熱貼無法達到退燒效果。並不是給孩子貼退熱貼之後就能降溫了。
關於退熱貼,央視爸爸也發過聲明:
關於退燒,中國兒童發熱指南、AAP(美國兒科學會)、CDC(美國疾控中心)、NICE(英國國家衛生和臨床技術優化研究所)等等世界級權威醫療機構給出的方案都是藥物治療: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並沒有提到退熱貼。
大家不要被退熱貼這個名字騙了,退熱貼,真的不退熱。
退熱貼不退熱
第一,退熱貼上有一層黏黏的、冰涼涼的東西,它是水分比較高、含有冰、水、薄荷等成分的凝膠;
這些東西汽化時能把熱量帶走,降低局部的溫度;這跟用冰袋、溼毛巾敷頭作用差不多,沒什麼稀奇;
第二,擔心發燒會燒壞腦子,所以用退熱貼退燒,這個想法+做法都是大錯特錯。
發燒本身不是一種疾病,它是一種症狀。原因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體感染、流感等等原因。
發燒本身並不會燒壞腦子。所謂的「燒壞腦子」,是疾病引起的併發症。
比如腦炎會引起高燒,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影響孩子認知和智力發育。但這並不是發燒引起的,罪魁禍首是腦炎;
再舉個例子,得了甲流 ,人會發高燒;但是發高燒本身不會致命;甲流引起的併發症,比如心肺衰竭、肺炎等才致命;可治療甲流,僅僅控制高燒有用嗎?還是打敗病毒本身才治標治本啊!
第三,退熱貼容易造成迷惑性。因為發燒是全身發熱,而不是單純某個部位發熱。退熱貼只能局部退熱。
米粒媽當新手媽媽的時候也大意過。
米粒高燒不退,我給他用溫水溼敷額頭,短時間內額頭摸著溫涼,我稍微鬆了口氣。
後來再摸摸脖頸和後背,還是滾燙滾燙,小手小腳冰涼……局部降溫可能會造成錯覺,你以為降溫了,實際孩子還在發燒。孩子的病情容易被耽誤。
上面寫了這麼多,歸根結底就一句話:退熱貼不能退熱。
很多孩子對退熱貼過敏,額頭上會起小疹子、紅色的斑塊。
貼完退熱貼還要塗皮膚藥,真是得不償失。
眼下正是流感高發季,孩子發燒,家裡的退熱貼還能不能用?
米粒媽自己也買過大批退熱貼;後來果斷丟棄之後,帶米粒去醫院化驗,一塊兒候診的媽媽還建議給高熱的米粒貼退熱貼……(果斷沒貼)
退熱貼不能退熱,不過它能緩解高熱時額頭的燥熱。
如果寶寶不拒絕退熱貼,為了讓寶寶額頭舒服一會兒,並且不過敏的情況下,可以把家裡存貨用完,至於要不要繼續買,就智者見智了
寶寶發燒,全家亂套
一點也不誇張地說,寶寶發燒,全家亂套。上次有個讀者跟米粒媽吐槽,因為吃退燒藥,跟爺爺奶奶吵翻了天。
我嚇了一跳,趕緊問怎麼了。
她說那天早上起來,發現寶寶小臉燒得通紅。以前寶寶由姥姥姥爺帶,最近一個月換爺爺奶奶。她也老公著急上班,跟老人交代好:
寶寶發燒超過38.5℃才能吃退燒藥。超過38.5℃可以吃美林,每次3ML(按照寶寶體重);每隔4-6小時吃一次,24小時不能超過4次。
她怕老人記不住,在藥盒上寫好了。還一再叮囑,吃退燒藥之前,要給她打電話。
一上午平安無事。中午她給奶奶打電話,寶寶的溫度在38.2℃左右,睡著了。她稍稍放了心。沒想到晚上回家一問情況,腦子都炸裂了。
寶寶的溫度適中在38℃上下徘徊。老人看著心急,心想,38.5℃以上可以吃3ML美林,那溫度不到38.5攝氏度,給少吃點美林,不是也能退燒嗎?
於是上午下午各給吃了一次美林,各1.5ML,打電話時也沒跟她說,怕她擔心……奶奶還說,歲數大了眼睛花了,戴眼鏡都沒看出清楚刻度,結果藥倒多了……
讀者更著急了,連忙問,「那後來呢?核對好藥量了嗎?」
奶奶一看她急得心急火燎,卻矢口否認,說她聽錯了,一口咬定沒倒錯。
她和老公嚇得趕緊帶寶寶去了醫院,跟醫生再三確定,寶寶沒事如釋重負。
回到家呢,爺爺奶奶又炸了,嫌棄他們小題大做……
聽得米粒媽也跟著心好累。寫過這麼多關於發燒的文章,哪些方法是雷區 ,哪些方法可以用,今天再幫大家捋一捋。
退燒別踩雷
發燒不能捂熱在9012年的今天,還有人相信寶寶發燒要靠捂熱才能好……米粒媽在文章《停!寶寶發燒千萬別這麼做!90%的家長都中招了!》中早就寫過:
寶寶的體溫調節功能本就差,捂那麼多汗是出了,可體溫上升更高更快,同時伴隨脫水、缺氧,不久就會抽搐昏迷。再嚴重就會導致多臟器衰竭甚至死亡!
都知道寶寶發熱不能捂熱,可是我們大人發燒的時候,明明很怕冷,想要多蓋被子啊?那該怎麼護理呢?寶寶跟大人不同,身體的感溫機制還不成熟;即便是大人,過度捂熱也不科學。
米粒媽多年跟發燒打拉鋸戰的經驗:調高室內溫度,減少寶寶的衣物。儘可能讓寶寶舒適一點兒。
發燒不能用酒精降溫寶寶的肝腎功能還不完善,而且皮膚嬌嫩,用酒精擦身容易造成過敏,或者中毒。酒精拭擦千萬別用!
發燒能吃「消炎藥」嗎?「消炎藥」就是抗生素。比如阿奇黴素、頭孢等等都是抗生素。寶寶發燒,去醫院要經歷三部曲:問診、化驗、開藥。
有些時候醫生會給開一些抗生素。吃完之後寶寶很快就痊癒。那能每次都吃抗生素嗎?
這要看抽血結果,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
如果是細菌感染,那必須吃抗生素。而且要按照醫生給開的劑量吃,不能私自減量或者停藥。
如果是病毒感染,則不需要吃抗生素,因為吃了也沒用。米粒媽在《五成孩子體內檢查出抗生素,就因為濫用這種藥!》中也寫過:
抗生素只能殺死細菌,不能殺死病毒。
所以不是細菌感染,吃了抗生素也沒用,不會加速痊癒,反而會讓寶寶因為過度服用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物理降溫管用嗎?這裡的物理降溫,是指用溫水拭擦身體。米粒媽親測過,效果一言難盡。
米粒1歲多出幼兒急疹,上午低燒,到了下午,溫度攀升到38.5℃。我當時想試試物理降溫,用溫水拭擦他的額頭、臉頰、後背、四肢、手心和腳心。
EMMM,怎麼說呢?寶寶高燒的時候愛昏睡,用溫水拭擦反而增加了不舒適感。
2016年頒布的《中國0至5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中,也不建議溫水拭擦;
不過米粒媽有個折中的辦法:
寶寶高燒,如果來勢洶洶(像我家米粒有幾次高燒特別嚇人,剛剛吃過退燒藥,溫度馬上又升了上去),如果想延緩吃退燒藥的時間,儘量減少吃退燒藥的次數,並且在寶寶很舒適、不反對的情況下,可以用溫水拭擦額頭、臉頰、頸部、後背、四肢、手腳。
如何讓寶寶多喝水喝水能促進新陳代謝,幫助寶寶降溫;可是寶寶本來就不愛喝水,或者本來發燒,影響胃口,白開水喝不下去怎麼辦?
米粒媽這裡有幾個絕招:第一是換水杯。寶寶都不拒絕新水杯,尤其是水杯上有自己喜歡的動畫人物;如果你家沒有新水杯,可以貼幾張寶寶喜歡的小貼紙在水杯上,鼓勵多喝水;
還有就是打成果汁。一歲一下的寶貝不建議喝果汁,不過在白水裡加一點點橙汁調劑胃口還是沒問題的。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歡迎關注哦),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0-5歲寶貝的科學養育、英文和數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5-12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