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葬在福建寧德? 古墓前有龍頭形石雕(圖)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古墓近來吸引了不少文物愛好者來探秘

神秘古墓前散落著龍頭形石雕

寧德金涵鄉上金貝最近忽然變得熱鬧起來。不少旅遊者和文物愛好者紛紛來到這個小村莊,探秘一座發現不久的古墓。這座古墓沒有墓碑,沒有建造年代,但它形式奇特,有拜亭,有地宮,又帶有「御賜金襴佛日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字樣。

古墓的主人到底是誰?連專家學者都分成了兩派。一派專家認為這是明朝建文帝的陵寢,另一派則認為它是元代高僧的墓葬。不過,自從寧德市古墓研究小組認為它是建文帝陵寢,一下子就拉動了當地的旅遊。福建博物院研究員陳兆善則呼籲,當務之急是保護好文物。

【說法一】「圓明大師」是朱元璋 墓主是建文帝

朱元璋之孫,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一個謎。省內外的一部分學者認為,建文帝最後逃到了閩東。而寧德市古墓研究小組成員則認為,上金貝發現的墓葬可能就是史學界苦苦尋找了600年的建文帝陵寢。

寧德市方志委副主任王道亨現在是古墓研究小組組長,他告訴記者,當地多次召開研討會研究墓葬主人。他說,僧人去世後一般建塔不建墓,此墓有塔有墓,十分奇怪。墓葬三層六闊體現出一種縮小了的皇家氣派。墓構件精緻豪華,建有拜亭,這些顯然不是尋常和尚所能夠擁有的。

墓上的唯一雕刻文字也隱藏著建文帝的信息。全文是「御賜金襴佛日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圓明」是「明朝和功德圓滿」之意,誰的功德最圓滿?當然是皇帝(指朱元璋)。「第三代」是孫輩之意,與「朱允炆是朱元璋之孫暗合」。「滄海」是法號,暗喻神州一統的帝王心理。「珠」是俗家名字的後一字,是「墓主姓朱」的隱喻。

上月21日,南京市文化局明史專家馬渭源、鄭和第十九世孫、南京鄭和研究會秘書長鄭自海,鄭和第二十世孫、鄭和研究會學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寬濤,都到實地查看古墓。他們發現,古墓頂上有一處蓮花座託著的火龍珠雕刻。學者鄭自海說,該標誌是明代朝廷尊崇的「國教」———藏傳佛教中標誌性的器物構造,象徵著仙逝後的墓主朱允炆已升入天界,龍歸滄海(有詩為證:龍歸滄海碧雲深)。

【說法二】「圓明大師」是忽必烈老師 墓主是元代高僧

對於上金貝村古墓「建文帝陵寢」之說,也有不少專家、歷史愛好者並不認同。目前,舍利塔上的「御賜金襴佛日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20字是解開墓主人身份的唯一線索。

「佛日圓明是忽必烈的老師,滄海是他的徒弟,才有如此高規格的墓葬形制,該墓是元代的。」福建博物院研究員王振鏞、原蕉城區地方志編委會主任李懷先等都對該墓持這一觀點,他們是根據明代萬曆版的《寧德縣誌·寺觀》中的記載得出這一結論的。

王振鏞說,這座古墓是一座大型僧墓,全省各地還沒有見到類似的布局。該墓拜亭中的石柱與金鄁寺刻有元代紀念的石柱如出一轍,判斷是元代中期金鄁寺住持滄海珠禪師塔墓。

寧德歷史愛好者陳仕玲查詢了《續燈存稿》、《五燈全書》、《補續高僧傳》及《南宋元明禪林寶林》等史籍,找到「佛日圓明大師」就是元初高僧印簡圓寂後的諡號。印簡還是元世祖忽必烈的老師。佛日圓明圓寂後,忽必烈御賜佛日圓明大師。王振鏞推測,墓主人滄海則是佛日圓明的第三代傳人。印簡死後滄海雲遊南方,最後來到寧德。

相關焦點

  • 福建文物局稱寧德古墓並非明朝建文帝之墓(圖)
    寧德古墓並非南京逃亡建文帝之墓  福建文物部門澄清:這是明初僧人墓葬,與朱允炆無關  去年,福建寧德金涵鄉上金貝小村莊發現了一座沒有墓碑,沒有建造年代,形式奇特的古墓。今年初,當地考古專家曾提出設想,認為可能與建文帝有關。
  • 福建文物局回應:寧德古墓與明代建文帝無關
    中廣網10月2日消息(記者葛朝興)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8時40分報導,去年,福建寧德金涵鄉上金貝小村莊發現了一座沒有墓碑,沒有建造年代,形式奇特的古墓。今年初,當地考古專家曾提出並考察得出驚人結論,這一古墓與建文帝有關。目前,福建省文物局對外發布消息稱,經過組織專家考察論證,認為寧德上金貝古墓建造年代為元末明初,墓主並非建文帝。
  • 寧德古墓與建文帝無關 墓主人可能是金邶寺僧人
    昨日,省文物局對外發布消息稱,經過組織專家考察論證,認為寧德上金貝古墓建造年代為元末明初,墓主人身份為僧人滄海珠禪師,而不是建文帝。  是否建文帝之墓爭論不斷  該墓自去年清理髮掘,當時福建博物院研究員王振鏞負責該墓的整理工作。
  • 寧德上金貝古墓真是建文帝陵墓嗎?既然不是為何能夠公開樹碑呢?
    原標題:寧德上金貝古墓真是建文帝陵墓嗎?既然不是為何能夠公開樹碑呢? 在福建的寧德上金貝半山腰上的叢林之中,,有一座半僧半俗的陵墓,墓的明堂不大,深藏其中,左側有一水池,從墓形制來看,從規模和裝飾上,並非一般的僧人所具,其豪華程度,有人認為墓主必須有尊貴的身份。
  • 福建寧德發現明朝古墓,刻有皇家龍紋符號,疑似失傳已久建文帝陵
    10年前,福建寧德一座小山村,爆出驚天消息:發現明朝建文帝陵!? 那真相究竟怎樣,我將親自前往寧德上金貝,揭開這段匪夷所思的古墓傳奇。
  • 福建寧德又現萬歲神祗牌 疑與建文帝生死謎有關
    中新網周寧10月25日電(林翠慧)近日,寧德市建文帝研究小組再曝新發現,在寧德周寧縣七步鎮象運村發現貼金材質的「萬歲神祗牌」及奇怪地名,疑與建文帝出亡寧德有關。「此次在象運村發現「萬歲神祗牌」,在圍繞此線索展開的調查中又陸續找到了尼姑庵、寨頂崗及奇怪地名,成為繼發現古秘道、「建文帝隨從墓」、國母亭、疑似墓穴遺址後又一重大發現」,寧德市建文帝研究小組組長王道亨說。周寧縣位於福建省東北山區,海拔880米高,居福建全省縣城之冠,以山為屏以巒為障。
  • 福建寺廟收藏明朝袈裟,繡有五爪金龍,建文帝消失之謎終於找到?
    然而,朱棣繼位後剷除了忠於建文帝的一些大臣,但卻始終不見朱允炆的蹤影,原來在朱棣進京後南京城內的皇宮便起了火,建文帝則在這一場大火中失蹤。一直以來,對於朱允炆去哪兒的說法史學家爭論了600年,有人說朱允炆或許已經葬身火海,也有說朱允炆趁亂逃走,到了某處隱居,但究竟去哪兒了,沒有一個人說得清。
  • 寧德又現萬歲神祗牌 疑與建文帝生死謎有關聯
    中新網周寧10月25日電 (林翠慧)近日,寧德市建文帝研究小組再曝新發現,在寧德周寧縣七步鎮象運村發現貼金材質的「萬歲神祗牌」及奇怪地名,疑與建文帝出亡寧德有關。  「此次在象運村發現「萬歲神祗牌」,在圍繞此線索展開的調查中又陸續找到了尼姑庵、寨頂崗及奇怪地名,成為繼發現古秘道、「建文帝隨從墓」、國母亭、疑似墓穴遺址後又一重大發現」,寧德市建文帝研究小組組長王道亨說。  周寧縣位於福建省東北山區,海拔880米高,居福建全省縣城之冠,以山為屏以巒為障。
  • 建文帝出亡寧德之謎:逃亡路線圖終點泉州(圖)
    於是,正當朱棣命令鄭和、李挺等人組織強大陣容南下西洋搜尋之時,建文帝一行繞了一個彎,北上來到了地處僻地的福州雪峰寺,並藏身其間。直至有一回鄭和下西洋歸來,送瓦塔上山並遇見了這個前朝君主。  那麼,在泉州開元寺尋找不著的潔庵禪師上哪兒去了呢?建文帝一行又為什麼選擇北上雪峰寺,他們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研究小組一行又是否從史料中找到了有關的線索呢?
  • 建文帝出亡寧德之謎揭秘:逃亡路線圖終點是泉州
    而閩東研究小組通過多方考證認為,明太祖朱元璋在臨終之年召見潔庵禪師並把他派到泉州開元寺任職,應該是很有深意的。朱元璋所遺秘篋中的路線圖終點是泉州,這本身就印證了這一觀點。   因此,研究小組負責人王道亨認為,朱元璋定然是對潔庵禪師有行過託孤之舉,即要潔庵禪師對少帝朱允炆大力支持。否則建文帝君臣一行不會馬不停蹄地徑直往泉州開元寺與福州雪峰寺跑的。
  • 河北承德市區在建小區發現遼代古墓葬
    中新社承德5月1日電 (張帆 白子軍 張群嶺)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宣傳部1日透露,雙灤區雙峰碧境的在建小區內發現了遼代古墓葬,並挖掘出數件文物。據介紹,經過挖掘清理,發現該墓葬為單室六角墓,坐北向南。墓門兩側用青色方磚和條磚壘砌而成,一側殘高約1.5米,另一側已被建設單位完全損毀,中間用不規則石塊封堵。
  • 中山大學發現古墓葬是在哪裡?古墓葬涉及多個朝代
    中山大學發現古墓葬是在哪裡?古墓葬涉及多個朝代­  近日,中山大學一在建食堂發現古墓葬的新聞引發關注,當地考古部門已經介入勘探。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已發現的墓葬包括漢代、明清等多個時期,但受後期活動影響,破壞較為嚴重,目前考古工作者仍在現場進一步勘探。
  • 江西三僚曾氏虎形地,宋朝時期墓地,結騎龍穴
    三僚村曾氏與廖氏交界的位置有一處叫陽背堖,是三僚墓葬比較集中的地方,也被稱作古墓群。由於這裡古墓聚集眾多,一直以來在三僚流傳著一句俗語「陽背堖的鬼多」。在陽背堖眾多的古墓中,以曾氏的虎形墓和廖氏的猛虎跳牆形墓較為有名。
  • 福建寧德發現高僧墓 省內規模最大暗藏地宮(圖)
    高僧墓裡藏著座地宮  本報記者 李熙慧 黃孔瑜 文/圖  本報訊 1月3日,在寧德蕉城區金涵畲族鄉上金氵貝村登山道施工中,工人意外發現一座堆著上百件石構件的古墓。當地人盛傳,古時曾有一名太監受皇帝委託來這裡送東西,後來病死在當地,這肯定是那個太監的墓。
  • 專家稱明建文帝曾流落寧德 導致幾十座寺院被毀
    建文帝流落寧德  導致幾十座寺院被毀?  本報記者 郭亮 /文  寧德建文帝下落研究小組組長的王道亨,這兩天卻忙於調查寧德周邊一些寺院被毀原因,因為他們發現其中似乎藏著一個驚天秘密。  永樂年間,寧德通往各地古官道兩側的幾十座寺廟幾乎同時被毀,僧人消失,附近民間流傳寺院被毀理由都是寺廟僧人行為不軌,在寺內挖掘地道,建造密室,坑害良家婦女。歷史真的象傳說中的這樣嗎?王道亨說,這些寺院被毀真實原因是他們收留或者和建文帝有瓜葛,而淫亂只是被強加上去的污衊之詞。
  • 「清新福建 綠色寧德」寧德萬達廣場春季旅遊節圓滿落幕!
    2018年4月5日-7日,在寧德萬達廣場舉辦的「清新福建綠色寧德」寧德萬達廣場春季旅遊節拉開帷幕。現在就和小編一起深入了解下本次的旅遊節吧~4月5日下午,伴隨著精彩的暖場活動,「清新福建綠色寧德」寧德萬達廣場春季旅遊節正式開幕!
  • 福建90後熱愛千年古墓,獨自前往深山老林,拍下大量歷史名人古墓
    最近,我打算啟動拍攝一個敏感的旅遊主題:《荒野探墓之探尋福建十大古墓》,希望能夠喚起人們對福建古墓文化的關注。,例如:朱熹、蔡京、施琅、閩王、建文帝等。然後大部門墳墓卻如一盤散沙,散落在福建各個山區裡,卻沒幾個人去關注,很多古墓瀕臨荒廢。
  • 歷史建文帝朱允炆最後到底去哪裡了?
    等到火勢撲滅後,從起火現場找到了兩具屍體,燕王讓負責帝後起居的太監們前來認屍,都說這是建文帝和皇后的屍體,過了幾天朱棣就將他們安葬了。但是至於是不是真的燒死了,朱棣也很質疑,只是需要理由來堵住悠悠眾口,建文帝死了最好,他就無需顧慮什麼,於是也對外宣稱建文帝已死。當然也要表演自己如何憂傷。只是當時的人們都普遍覺得建文帝還沒死。有人說南京城有地道,朱允炆已經通過地道逃出去了,死的只是替身。
  • 廣西上思巨石棺與帝陵異曲同工 墓主疑似建文帝
    在墓地的選址上與明十三陵文物科副研究員王秀玲所論證的「陵地的選址與天象有關,陵址的前後左右要有山,象徵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明帝陵有著異曲同工的內涵以及相似的格局。  讀過明史的人都知道,發生在600多年前明朝的那場「靖難之役」,明太祖之孫史稱「建文帝」的朱允炆因實行「削藩」政策引起其四叔燕王朱棣的反叛。建文帝在位四年後便被推翻,從此不知所終。數百年來,歷史學家們都在苦苦尋覓,至今沒有一個結果,這成了明朝史上一大謎案。  橫縣《橫州志》及《徐霞客遊記》有關建文帝曾「住持」於橫縣的「佛壽寺」十五年後,「恐有覺,復遁去」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