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壽光市聖城街道於家村鵬遠合作社辦公室內,杭州果睿公司的培訓專員正在對一批電商愛好者進行培訓。辦公室牆上,懸掛著「特瑪特」網紅基地短視頻運營論壇的條幅。
今年,鵬遠合作社通過電商已預售出去300萬元的西紅柿訂單。
「合作社要想有長遠發展,不能滿足於這一張訂單。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看短視頻,直播銷售尤其受年輕人歡迎,我們也要積極參與。」於家村黨支部書記、鵬遠合作社負責人高象鵬說。
2017年,長年從事蔬菜出口的高象鵬,在深圳見到一種日本進口的口感番茄,價格是國內番茄的近10倍,但市場需求依然很大。回村後,高象鵬召開村「兩委」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最後一致決定搞口感番茄。去年,於家村試種了30多個口感番茄品種,2019年優選後開始大規模推廣。
快到收穫時,高象鵬還不知道如何銷售。聽取朋友的建議,高象鵬4月15日開始網絡推廣口感番茄。結果,3天時間來了近9000人。「人太多了,我們的接待能力不夠了,聖城街道黨工委給村裡派來志願者,俺村1戶出1個人,都來維持秩序。從4月22日開始限流,每天1000人進棚採摘。」高象鵬說。
採摘季結束盤點時,5個棚銷售所得為73萬元。嘗到網絡銷售甜頭後,鵬遠合作社引進了杭州果睿文化公司,聯合成立中農網聯(濰坊)公司,註冊「特瑪特」商標和以「特瑪特」命名的文旅基地等系列項目。
高象鵬說,為了提高專業度和成功率,合作社與杭州果睿公司總結梳理了一套課程,對接貨源和供應鏈,還裝修了培訓教室,添置了直播設備和展示架,讓學員可以在現場邊學邊實踐。
鵬遠合作社在電商銷售中闖出新路子,洛城街道南莊村的李安全種植的「金童玉女」黃瓜今年也被列入冬奧會優質農產品推薦名錄。
2012年,李安全到壽光種子市場買種子,看到商家電腦上的白玉色的拇指大小的迷你黃瓜「金童玉女」。李安全被吸引住了。「金童玉女」玲瓏可愛,像水果一樣,既好看又好吃。但這個品種屬於特菜品種,剛開始試驗種植,市場風險大。
那時,李安全60米長的大棚裡種植的是無刺黃瓜,一年收入3萬多元。「別人害怕創新種植,有風險,但我不怕,大不了回到原先。」李安全說。
2013年,李安全種植了一棚「金童玉女」黃瓜,每斤價格7元,是無刺小黃瓜的兩倍。隨後就有村民跟著他種植。現在,南莊村的「金童玉女」拇指黃瓜大棚已發展到28個,基地面積120畝,去年銷售130萬斤,今年能達到220萬斤,是該品種全國種植規模最大的基地。
據介紹,南莊村「金童玉女」黃瓜基地採取低溫拱棚、高溫大棚輪流種植,確保一年365天有產品賣,滿足客戶需求。所有大棚戶管理嚴格,籤訂協議,必須按規定時間栽苗,按規定時間拔園,從種到收60天,採摘時單果保持在30-50克。
「我們的技術沒有秘密,就是帶著感情種植管理大棚,多用有機肥、生物菌肥,不用或少用化肥,多用生物農藥,自覺不使用違禁農藥,土壤不板結,蔬菜品質好。質量好,產量高,才能穩穩贏得客戶。」李安全說。
前些天,在羊口鎮菜央子村,王全玉組織工人出番薯。今年,王全玉種植了800畝番薯。
「我們種植的番薯,線錐型的,中間稍微有一些弧度,兩頭長長的。橘紅色的內瓤糖分很高,又脆又甜。」王全玉說。
現在,王全玉在網上銷售番薯,還進駐了網上的魯產名品店、京東電商館等,線下有上海、無錫、南京的幾個批發市場的批發業務。目前,王全玉的番薯買賣已經形成了從育苗到種植再到電商銷售的產業鏈條,
王全玉設計專業出身,曾在上海學習,後又在濟南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一次給客戶做策劃時,他了解到農產品網絡銷售,想到壽光的農產品優勢,就利用家鄉的農田,回村種植番薯。
菜央子村地處壽光北部的鹽鹼地,被老百姓稱為「薄田」,大都用來種植收益較低的棉花。但王全玉卻發現鹽鹼地雖然是旱地,但是沙性土壤、海沙地含鈣高,恰恰能產出優質番薯。
「以後我們會著重加強種苗的繁育和培育,為基地提供更優質的種苗,同時選擇更優質的基地種植。」王全玉說。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石如寬 戴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