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芋是我家鄉的傳統農產品,在砂糖橘大發展之前,很多農村人每年都會種上一些芋頭賣錢補貼家用。到了國慶前後挖芋頭時,喜歡吃芋苗的人就會收集一些較為鮮嫩的芋苗,去葉、清洗一番再用紗線把一根芋苗分成二半或分成四等分掛在竹竿上晾曬一 二天。
待到芋苗比較幹水時,喜歡吃芋苗酸的人就會把晾曬過的芋苗切成小段放在大盆裡,加入一些食鹽、將切碎的辣椒、竹筍絲、薑片(薑絲)這些配料混合均勻(配料可以用一種或一幾種,也可不用配料)即可裝入乾淨的罈子裡,將半成品壓實,蓋上壇蓋,在壇蓋邊沿裡加入一定量的清水(用清水隔離空氣進入壇裡),一段時間過後(打開壇蓋可以聞到一股很好聞的酸味)就是芋苗酸了。
煮熟的芋苗酸可是廣西人送粥的好搭檔,以前在廣西合山打工時,我就經常到距離市中心不遠的鐵路邊粥鋪喝粥,雖然送粥的佐料有很多種,但只要發現芋苗酸,我就會感到這一趟沒有白跑。這些年在家裡的時候,雖然也時常煮芋苗酸做下飯菜,但是,每逢自己在小河邊弄到一些小河魚,往往就會用芋苗酸煮魚,不要小瞧這道簡單的家常小菜,它不僅非常下飯,魚香中帶有一定的酸味可是當地一道十分有名的家常小菜。
芋苗幹也是一種當地農村常見的菜乾,芋苗幹雖然可以做成農村家常菜,但村上人想吃芋苗幹時,往往會買一些排骨、骨頭回家,將骨頭熬煮一下,再放入洗淨切段的芋苗幹,繼續煮一段時間即可成為一道味道鮮美的湯菜。
總之,農村人在挖芋頭過後,雖然現在好多人都不再收集芋苗來用,但是芋苗的用途確實很廣泛,既可以用芋苗做成人們喜愛吃的小菜,又可以用芋苗熬煮成豬食餵豬(也可用來餵其他家禽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