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廣東車仔面到底什麼樣

2020-12-12 界面新聞

如果公仔麵是山寨版出前一丁,那麼車仔面就是不折不扣的港都原創了。

這些年,茶餐廳人品大爆發,拿港都平民小吃徵服全國人民去了。絲襪奶茶、鴛鴦、菠蘿包、餐蛋面、幹炒牛河、星洲炒米撒,估計兄臺都吃過了。可車仔面呢?

以下對話常見於內地茶餐廳:

「服務員,給我來碗車仔面。」

「小姐,要啥車仔面?」

「我要車仔面!」

「咱有魚蛋、豬皮、蘿蔔、牛腩、香腸撒,你要啥車仔面?」

「我要車仔面!」

「究竟要啥車仔面?」

「我要車仔面!」

「去死吧!!!」

「媽逼你去死!我要車仔面!」

咳咳,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也是失敗的一半。為免以上悲劇不斷重演,就讓老陳來科普一下,究竟車仔面是啥。

車仔面的由來

話說1970年代,香港經濟剛剛起飛,富豪鳳毛麟角,中產尚未成形,勞苦大眾是社會主流。大富豪自有山珍海錯,老百姓亦不缺民間美味。況且廣東人民以食為天,於是價廉物美的街邊小吃層出不窮,比如車仔面。

究竟車仔面是啥?顧名思義,就是推著木頭車(車仔)擺攤現燒現賣的各種麵食和配菜。看圖~

麵食以廣東蛋面為主,分粗面和幼面(廣東人不講寬細,只講粗幼),看圖~

粗面

幼面

因為賣不起價錢,所以車仔面裡的粗面幼面,一般都選粗糙的廉價貨色,絕對不能拿絲滑的麥奀記銀絲幼面相比。可是,咱吃車仔面長大的一代,已經習慣了那粗糙口感和嚼勁,反而不能接受優質麵條做的車仔面。說穿了,咱追求的不是品質,而是兒時家鄉的味道。

除了常見的粗面幼面,以下條狀主食也是車仔面標配:

河粉,當然還是粗糙的廉價貨。

米粉,不同於圓滾滾的廣西米粉,廣東米粉很細,略比綠豆粉絲為粗。

伊面(看得出這是哪家的伊面麼?)

油麵,也是廣東蛋面的一種,圓滾滾的,像義大利麵,但比它硬,帶油香。

當然,少不了「一日五餐」的公仔麵。

配菜嘛,真箇五花百門。除了前面服務員報過的魚蛋、豬皮、蘿蔔、牛腩、香腸之外,還有雞中翅、雞翅尖、雞爪、豬手、豬大腸、粉腸、豬紅、牛雜、牛肉丸、牛筋丸、墨魚丸、咖喱魷魚、油麵筋、午餐肉......只有想不出,沒有做不到。

 

茶餐廳的由來

嚴格來說,車仔面是不入茶餐廳法眼的。

茶餐廳本來都叫餐廳或者西餐廳,是粵菜和西餐混搭出來的怪胎,老外管它叫醬油西餐,也算香港粵人的偉大發明。不信看看全宇宙最大的茶餐廳連鎖「翠華」,金漆招牌是「翠華餐廳」,而不是「翠華茶餐廳」。「茶餐廳」這個詞流行於1998年金融風暴之後,吃慣魚翅撈飯的香港人不得不向現實低頭而回歸平民快餐的苦難日子。從那時起,久被遺忘的茶餐廳如雨後春筍,瘋長於幾乎每條大街小巷。老陳記憶所及,短短百米長的灣仔克街,高峰期居然承載著7家茶餐廳!

曾有TVB電視問答比賽,問中國四大發明是啥,搶答「粥粉面飯」是常有的事。這粥粉面飯,恰恰代表了平民粵菜「快靚正」的核心精神。就算幾十年後的今天,兄臺跑香港去逛一遍看看,這四個大字仍俯拾即是。如果粥粉面飯是裡子,西餐廳就是面子。人望高處,再窮逼都有一顆高大上的心。攻心為上的精明商家把粥粉面飯包裝成西餐,既填飽肚腹,也滿足內心,於是香港特色茶餐廳橫空出世。

既然走高大上路線,就不能摻雜屌絲小吃,比如路邊站著吃的車仔面。所以,香港茶餐廳一般不賣車仔面。及後傳至魔都,為彰顯其「港式」,除了傳統的茶餐廳菜單之外,有人靈機一觸引入香港獨創的屌絲街頭小吃車仔面(老陳沒記錯的話,新旺茶餐廳是始作俑者),還冷不丁一炮而紅,點單率奇高,便漸漸成為內地茶餐廳的標配了。

眾兄臺,下次帶軟妹紙吃茶餐廳去之前,別忘了重溫老陳食經,就算不顯知識淵博,也好歹借冷知識博得紅顏一笑。妹紙吃在肚裡,暖在心頭,準保兄臺的偉岸身影伴隨妹紙一生,如影隨影。

想再添飲食冷知識麼?請加老陳食經微信:laochenshijing.

 

相關焦點

  • 沒在便利店吃過車仔面,就不算到過廣東
    半島君越發感覺,車仔面的情緣,不限於廣東人。北京、武漢、天津的朋友,儘管自己家有那麼多好吃的,偏偏想念之前來廣州旅行在711吃的車仔面,每到暑假最想做的,居然是來廣東尋找車仔面的美味。有人甚至說,在廣東旅行,吃不慣原味白切雞、蝦子云吞面,能吃到一碗濃濃海鮮香的車仔面,已經沒有遺憾。
  • 車仔面
    每次去深圳,不但不厭煩,甚至還會竊喜-又能吃到車仔面了。如果正餓著,還可以再加一份魚豆腐。之後澆上各種醬,辣椒醬、泰式甜辣醬、番茄醬(如圖所示),甚至芥末醬。拌好了開吃,別提多帶勁了。以自己的經驗,在深圳找到了711,就算找到了車仔面。當然廣州也是如此,香港也是如此,想必廣東其他城市的711也是如此吧。不只711,在其他更多的便利店和小食店,車仔面都是常見的美味。
  • 香港車仔面 依然可尋1970年代風味
    熟悉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電影的人們也許還記得,很多影片中經常出現的一景,就是小販推著小推車叫賣一種叫「車仔面」的小吃。    車仔面是在50年代香港經濟低潮時興起的,它價格便宜花樣繁多,很受普通民眾的歡迎。到今天,由於衛生管理等原因,小販推車叫賣車仔面的景象已經成為歷史。
  • 京城美食探店|當香港車仔面遇上北京炸醬麵
    當香港車仔面遇上北京炸醬麵,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在港式排擋吃上一碗地道的車仔面,這種香港的市井體驗現如今在北京就能感受到。很多人去香港旅遊,都會體驗一下香港的地道美食。在眾多香港美食中,車仔面一定是香港市井美食的最佳代表。Q彈的麵條,鮮美的湯汁,搭配上各式各樣的配料,雖然簡單樸素,卻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提及吃麵這件事兒,北京人也有著相當的「話語權」。
  • 還有多少人被7-11的車仔面騙了?
    想當年,我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網紅髮量博主盆友來大廣東吃喝玩樂,第一餐便充滿期待地點了一份他認知中非常出名的……車仔面……的外賣……當時我和我的小夥伴都震驚了
  • 舌尖上的香港:從街頭走入餐廳的車仔面
    車仔面配料熟悉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電影的人們也許還記得,很多影片中經常出現的一景,就是小販推著小推車叫賣一種叫「車仔面」的小吃。車仔面是在50年代香港經濟低潮時興起的,它價格便宜花樣繁多,很受普通民眾的歡迎。到今天,由於衛生管理等原因,小販推車叫賣車仔面的景象已經成為歷史。但是,車仔面卻已經成為人們心中最地道的香港美食之一,從街頭走進了各種檔次的餐廳中。位於銅鑼灣登龍街的新記車仔面是香港最富盛名的車仔面餐館之一。20多平米的小店內擺放著七八張桌子,牆上貼滿了本地食評家撰寫的關於餐廳的文章和圖片。
  • 食車仔面啦!
    相較竹升面的精細,7-11便利店裡的車仔面的製作過程說不上複雜,店員撕開一包壽桃牌車仔面,放在盛滿滾水的金屬格中燙三兩分鐘,至麵條軟糯,撈起放進塑料小碗,澆上XO醬,拌勻,依顧客需要或伴上幾顆咖喱魚蛋或許在地道廣州人眼裡,這車仔面不過是飽腹之物罷了。XO醬太多,味道太鹹,咖喱魚蛋並不彈滑爽口又或是雞扒太硬,對於一項美食來說,每一點都是致命的。車仔面註定是一項失敗的美食試驗,連它的誕生,都只是為了滿足匆忙趕路的上班族口腹之慾的權宜之計。
  • 一碗充滿故事的港式車仔面!
    小善作為一位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從小到大都深受香港潮流的影響,無論是TVB的港劇或電影,我們看港產片的同時,裡面出現的經典特色美食也同樣給小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電影《食神》裡,星爺最開始吃的那一碗「好好的一粒咖喱魚蛋,既沒魚味也沒有咖喱味,失敗!蘿蔔沒有挑過,太多渣,失敗!豬皮煮得太軟,沒有彈性,失敗!
  • 美味食譜:淺談香港名小吃——車仔面
    車仔面是什麼?早年,車仔面原是流動小販推著車沿街叫賣的小食。其車面放著豬皮、豬血、豬大腸、魷魚須或牛腩、牛雜、牛百葉、魚丸、魚片等,配有蘿蔔、韭菜、菜心、生菜,粉面有瀨粉、米粉、河粉、油麵、粗面、幼面等。以豬皮、豬血、魷魚蘿蔔等配搭為正宗,這就是早期的車仔面。車仔是什麼樣子?
  • 充滿了兒時回憶的車仔面!
    其中尤以這間車仔面鋪的門面裝修最光鮮最吸引,加上已有一段時間沒有吃車仔面,馬上鑽了進去。其中一幅牆上,一塊我已二十多年沒有接觸的綠色底黑板,店主很用心地利用彩色繽紛的粉筆,在黑板上描繪了一碗車仔面及一個傳統的車仔面檔手推車。黑板上同時用粉筆標註了老闆精心推介的車仔面餸。
  • 港劇明星都喜歡吃的車仔面,到底是什麼面?
    香港一般人家中都會常備車仔面,在平時家中休閒或懶得做飯時拿出來煮一下就能吃了,所以在TVB眾多電視劇中經常會見到吃車仔面的情節。 在香港,幾乎所有茶餐廳都會有車仔面這種速食,這個面已經融入到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中,是香港飲食文化之一,所以進入港片情節中也是理所當然了。車仔面!也就是即食麵(內地稱作方便麵)「車仔面」這個名字,是香港話音譯過來的哦!
  • 香港車仔面的由來
    知道香港車仔面的由來嗎?今天兒子對車仔面發表了一個新奇的概念,值得我與太太為他這個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點讚。「兒子,你剛打完球,餓了吧?想吃什麼?」太太問道。「車仔面。」兒子迅速的回答。「你知道車仔面的由來嗎?」我問兒子。
  • 簡易不簡單 這是一碗有態度的車仔面
    新快報訊 「冇理咁多,食完再港」是港車牛牆上寫的標語。港車牛是一家車仔面專門店,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想做的是一家年輕化、有態度的麵食店。」
  • 車仔面批發價格實惠
    車仔面批發價格實惠, 在創始人的努力經營下業務迅速發展,廣州茶雨食品貿易有限公司嚴格實施產品質量控制體系。批發價格實惠, 溢明香加盟項目,實在難以挑剔,項目的資質很不一般,競爭優勢明顯,文中對於這個項目有些具體的介紹,一起看看分析吧!
  • 來三裡屯必吃的一碗正宗車仔面,其實全靠DIY
    一碗美味的車仔面可以說是自己選擇出來的,各色面底牛腩蘿蔔、滷水雞翅以及各種丸類新鮮蔬菜全部自行選擇,配上牛腩湯汁或其他湯汁口味,任由自己調配。鮮香的濃湯加上豐富的食材一碗下肚,四體通泰。車仔面吧,就是說要比普通的面要更豐富一點、更營養一點,也比較隨意一點,因為我們是可以隨便搭配想吃的食材,包括我們的食材也更豐富一些,這也是它的最大的一個特點,也是比其他的面的一個優勢吧。像我們的面底是有生面,還有廣東粗面以及我們的河粉,尤其像生面和粗面吧,我們選用的是港式的,從那邊專門運送過來的,然後口味的話也會更貼合在香港的風味。
  • 香港特色美食:車仔面已成為香港人的日常廉價美食,味道獨特!
    車仔面出現在市民生活水平比較低的年代。販賣熟食的小檔擠滿街道,消除飢餓是進食的最主要目的。販賣車仔面的木頭車中放置了用金屬做成的「煮食格」,分別放有麵條和「配料」,包括有:魚蛋、牛丸、豬皮、豬紅、蘿蔔等平價菜色。顧客可為麵條自由選擇「配料」,低下階層以此作膳。
  • 一碗車仔面,一段香港史
    車仔面其實並不是他的真實名稱呢,只是由於香港話的口音,車子叫做車仔,所以才得名車仔面。一份油麵,搭配著魚蛋、豬大腸、豬皮、豬紅,魚丸、蘿蔔,這些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小食,再來上一包甜辣醬,卻能一秒就給你迎來進食的高潮。
  • 只要40塊就能吃上一碗香港正宗「車仔面」,解鎖本地人1000種隱藏吃法!
    香港top10的小吃裡車仔面就在榜單中,幾乎是逢到香港必吃的平民美食,轉到街角去吃上一碗地道的車仔面,樂哉。奈何三天端午小長假人多又路遠,想吃上一口正宗的美食恐怕比登天還難,大北今日想為你推薦一家名叫「四眼仔車仔面」的店!
  • 車仔面是香港小吃,做法簡單易學,搭配不同的蔬菜,好吃營養高
    提到車仔面相信不少人吃過的,這是香港的一種美食,或者經常看香港電視劇的人也知道,這道美食也會出現。車仔面出現在五十年代,當時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比較低,有一些內地人去香港謀生,擺攤的時候就是賣的車仔面。口味絕對的經典地道。
  • 沒有什麼是一碗車仔面不能解決的
    車仔面是香港一種低價特色麵食。車仔面出現在1950年代,是香港市民生活水平較低的年代。國內難民湧來香港,謀生困難,香港街頭湧現了流動攤販,最多便是搭起車仔面檔擺賣咖喱魚蛋和車仔面一類熟食。販賣車仔面的木頭車中放置金屬造的「煮食格」,分別裝有湯汁、麵條和配料,顧客可自由選擇麵條,配料和湯汁,通常十多塊錢就可飽吃一頓。隨著生活水平改善和衛生要求提高,街頭熟食販賣漸漸消失。車仔面走進茶餐廳和食堂,成為餐牌上的菜色,也有小型專售車仔面的店鋪,甚至有走「高檔」路線的。車仔面的配料也愈來愈豐富,麵條和湯汁亦有多種選擇。車仔面已成為香港人的日常廉價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