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科學內涵

2020-12-13 人民網

原標題:深刻理解現代化經濟體系的 科學內涵

編者的話: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刻認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科學把握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和重點,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煥發新活力、邁上新臺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了重要部署。如何深刻理解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科學內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著力點又是什麼?圍繞這些問題,我們特約請相關專家學者進行深入闡述。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命題,更是一個重大實踐課題。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係和內在聯繫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習近平總書記從七個方面全面論述了建設什麼樣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這些論述提出了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目標和任務,也是對現代化經濟體系豐富內涵的科學概括。

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產業體系是經濟體系生產環節中的重要內容。現代化產業體系應該是由處於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高附加值、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產業組成,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代表著未來產業升級和消費結構轉變的方向。雖然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產業體系,但產業體系中的人力資源、資本和技術要素有機組合的質量效益都亟待提高,人才和資本脫實向虛的趨勢還沒有根本逆轉,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過長、轉化率還不高。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將實體經濟作為經濟建設和產業協同發展的主體,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升級,通過金融體系源源不斷地為現代化經濟體系供血,不斷提升人力資源的素質,充分提高勞動、資本、技術三要素協同投入的質量和效率,努力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

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機制是現代化的市場體系,市場體系是包含要素市場以及由要素市場衍生而來的各類市場的有機統一體。當前,我國還存在諸如市場秩序不規範,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後,市場規則不統一,市場競爭不充分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要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實現市場準入暢通、市場開放有序、市場競爭充分、市場秩序規範,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

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

收入分配製度和體系是經濟社會發展中一項帶有根本性、基礎性的制度安排,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石。實現收入分配合理、社會公平正義、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對分配環節的內在要求。因此,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製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重視效率與公平,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體系,更好地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處理好政府、企業、居民三者分配關係。要增加和保障城鄉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產權保護,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增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感。要加大政府的民生支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大力弘揚勤勞致富精神,激勵人們通過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要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和具體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在發展中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努力實現收入分配合理、社會公平正義、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區域差異大、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的基本國情。1999年以來,我國逐步形成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內外、著眼全局,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推動形成東西南北縱橫聯動發展新格局。但由於中國幅員遼闊,長期高速非均衡發展積累的各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因此,必須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實施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努力實現區域良性互動、城鄉融合發展、陸海統籌整體優化,培育和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加強區域優勢互補,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並分別部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生態文明法律制度、綠色發展的目標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並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在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重點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這意味著,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發展不僅要講速度講效益,要告別粗放型經濟,走與自然和諧共處之路,更要在發展與保護、局部與整體、當前和長遠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必須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和做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努力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開放發展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今天的中國,已經深深地與世界緊密融合在一起,中國的發展和世界的發展互為機遇、互為條件、互相促進。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牢牢把握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的趨勢,貫徹落實開放發展理念,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主動適應國際形勢新變化,準確把握國內改革發展新要求,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努力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

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

經濟體制現代化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這既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宏觀層面的建設目標,也是經濟體制現代化豐富內涵的科學概括。近年來,「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有力激發和釋放了市場活力。同時,宏觀調控方式不斷創新,實施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採取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等措施,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但是,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微觀和宏觀經濟體制還有許多亟待完善和解決的問題,與建設現代化強國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因此,必須加快建立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匹配的經濟體制,對於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體制和機制大膽革新。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充分激發出市場微觀主體的活力,搭建好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框架,努力實現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

(作者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濟大學財經研究所所長)

相關焦點

  • 劉尚希:如何理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深刻內涵?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從不同維度闡釋「現代化」的含義、從不同發展階段解讀「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深入分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所蘊含的深刻內涵。一、理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三個維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從三個維度理解:第一個維度是物質的現代化;第二個維度是治理的現代化,也可以說是制度的現代化;第三個維度是人的現代化,即更大程度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三個方面是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其中,人的現代化是物質現代化和治理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
    【內容提要】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著力發揮意識形態的重要作用,對於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人類社會仍由「物的依賴性」所主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中國現代化進程飛躍的三種時空交織疊加,決定了在新的時代坐標下開展意識形態偉大鬥爭的複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
  • 經濟日報專論:深刻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的豐富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系統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具有豐富內涵,其中所強調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法治文化「四位一體」。
  •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路徑是什麼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具體而言,就是要建立與高質量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那麼,什麼是現代化經濟體系?
  • 冷溶: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科學發展觀學習綱要》,是深入學習理解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教材。《綱要》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立場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要深刻理解這四句話。
  • 深刻理解高質量發展內涵
    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強調,突出高質量導向,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此,深刻理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求,準確把握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徑和重點,是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
  • 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發展格局 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係
    現代化經濟體系則成為「填充」新發展格局宏觀布局中具體內容和實現國民經濟循環暢通、總供給和總需求高水平動態平衡的具體路徑。如果說新發展格局是「表」,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裡」。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從產業體系、市場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和經濟體制等具體路徑分別去建設和改革,但這「六個體系」和「一個體制」之間如何貫通和協同、衡量這個現代化經濟體系好與不好的主要標準是什麼等問題,現代化經濟體系自身並不能回答。新發展格局恰恰能夠回應現代化經濟體系自身不能回答的這個問題。
  •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深刻認識堅守人民立場的科學內涵
    在新時代,我們應深刻認識堅守人民立場的科學內涵。   滿足人民需要是堅守人民立場的基礎   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了解並滿足人的合理需要,是堅守人民立場的基礎。   滿足人的自然需要。自然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包括食物、睡眠、健康、安全等,涉及衣食住行、婚姻家庭等一系列基本民生問題。
  • 深刻理解和把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科學內涵
    這一重要思想理論的闡述,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反映了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深刻體現了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進一步回答了「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的基本問題,是對黨的科學發展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也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我們必須全面理解、深刻把握。
  • 深刻理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新」鑰匙
    實際上,這三個「新」集中體現了《建議》的核心要義,也是我們深刻理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鑰匙」。一、深刻把握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同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時與勢的變化,建立科學的坐標體系,準確判斷所處的發展階段,合理確定階段性的目標任務,科學制定中長期規劃以指導經濟社會發展,這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根據我們黨既定的戰略安排,「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
  • 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彰顯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優越性。 習近平同志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 深刻理解和領悟以人民為中心的豐富內涵
    深刻理解和領悟以人民為中心的豐富內涵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學習體會  中國水利電力物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濟師  袁文進
  •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等5則
    簡新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  黨的十九大提出,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則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任務,因此必須深入思考什麼是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什麼要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以及怎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等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建設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體系。
  • 深刻理解中國道路的獨創性
    一種觀點認為,當前我們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延續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衍生品」;另一種觀點認為,中國道路是修補蘇聯等外國社會主義模式的「舶來品」;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道路是模仿西方現代化模式的「複製品」。出現這些觀點和聲音,除了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偏見和形形色色的政治企圖,不理解中國道路的獨創性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只有深刻理解中國道路的獨創性,認識才不會偏頗,思想和行動才能更有定力。
  • 深刻理解「兩山」理念的科學蘊含
    原標題:深刻理解「兩山」理念的科學蘊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清晰闡明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關係,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理念,對於新時代加強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 深刻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內涵,對理解物質運動至關重要
    導讀:如何加深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內涵,此文可以幫助你。在這裡再補充一下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1)提出了力概念的科學的定性定義。牛頓在表述他的第一定律前的定義中明確提出:力是對物體的作用,使物體改變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 2018年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年會暨「現代化城鄉區域發展體系探索...
    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20日訊(蔡曉慧 攝影報導) 今日,由中國區域科學協會主辦,四川省區域科學學會、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區域科學協會長江經濟帶研究專業委員會承辦,以及成都理工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商學院、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Esri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協辦的「2018年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年會暨『現代化城鄉區域發展體系探索
  • ...部長詹成付: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基本內涵和重大意義
    日前,中央宣講團成員、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在《人民論壇》發表署名文章談到,「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我們必須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基本內涵和重大意義,並在實踐中自覺推進。
  • 從政府和市場關係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
    原標題:從政府和市場關係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這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
  • 怎樣理解國家治理體系
    原標題:怎樣理解國家治理體系    編者的話:      研究和探討國家治理問題,「國家治理體系」是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對於現代治理體系而言,國家的角色和職能定位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