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戚雲雷 王傑 劉飛躍
1月13日下午,濟南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上,濟南市人民檢察院代理檢察長鮑峰作了濟南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全市檢察機關忠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檢察業務,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實現新發展。
護航民營企業發展 辦理合同詐騙等案件23件
積極參與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辦理串通投標、強迫交易、合同詐騙等案件23件35人。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對涉民企人員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不判實刑的提出適用緩刑建議,依法不捕不訴12人。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與公安、法院、司法、金融監管等部門建立協作機制,專門設立金融檢察服務中心,依法辦理洗錢等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88件169人。嚴厲打擊侵挪企業財產等犯罪31件35人,全面加強對智慧財產權的司法保護,辦理侵權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犯罪12件30人。
構建親清檢企關係,在市工商聯企業家協會設立檢察工作站,舉行「護航民企發展」檢察開放日,邀請「6+1共同體」商會企業家走進檢察機關。開展「萬警進萬企」行動,解決各類訴求153件。出臺應對疫情服務保障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助力復工復產。完善「檢察護航APP平臺」服務功能,連結民營企業9000餘家。
從嚴從快批捕黑惡犯罪 提起公訴20件186人
依法從嚴從快批捕黑惡犯罪27件63人,提起公訴20件186人,追訴漏犯8人,依法辦理了鍾利國、侯曉、譚昭利等一批涉黑涉惡典型案件,起訴全省首起「套路搬」案件。胡德華等16人黑社會性質組織,涉及故意傷害、非法拘禁等7個罪名,主犯被依法判處無期徒刑。開展「六清」集中行動,發現移送「保護傘」「關係網」線索39件,監督查封、扣押、凍結涉黑惡款項9633萬元。建成3處掃黑除惡警示教育基地,拍攝微電影、編演萊蕪梆子戲,營造掃黑除惡濃厚氛圍。
持續保持對嚴重刑事犯罪的高壓態勢,批准逮捕951件1230人,提起公訴5503件6756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起訴故意殺人、故意傷害、強姦等暴力犯罪524件597人。守好人民群眾「錢袋子」,依法辦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涉眾型經濟犯罪82件159人。辦理的徐立等3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涉案金額71.9億元,受害群眾4500餘人。
打響檢察「保胃戰」,辦理食藥領域公益訴訟案件85件,依法嚴懲製售假藥劣藥和有毒有害食品犯罪46件127人。開展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專項檢察,督促清理網上平臺不合格賣家33戶,追繳懲罰性賠償金927萬元。
通過遠程提審、「e出庭」等非接觸辦案方式,依法辦理非法運營、「口罩詐騙」等涉疫情犯罪24件31人,提起公訴全省第一起涉疫情妨礙公務案,被最高檢選為典型案例向全國發布。
抓好職務犯罪檢察 提起公訴42件54人
完善對刑事立案、刑事偵查活動的監督,督促偵查機關立案139件175人、撤案157件168人,追捕追訴357人,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訴、再審檢察建議51件。貫徹少捕慎訴慎押司法政策,依法決定不捕278人、不訴1185人。
強化刑事執行檢察,審查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7954件次,監督整改刑罰變更、財產刑、強制醫療等執行違法問題419件。完善監獄檢察「派駐+巡迴」監督機制,糾正各類監管活動違法89件。對社區矯正脫管、漏管問題提出糾正146人次。依法立案偵查某省屬監獄警察王某某涉嫌利用職權損害司法公正犯罪案件。
加強與監委主動銜接,抓好職務犯罪檢察。提前介入調查案件39件,受理監委移交案件49件61人,提起公訴42件54人,依法辦理了中信銀行原行長孫德順受賄案、中國人保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原總裁劉虹、副總裁劉繼東貪賄案等大要案。
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構建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體系
受理各類民事監督案件1523件,提起抗訴、發出再審檢察建議被法院採納38件,提請省檢察院抗訴79件。主動發揮民事支持起訴職能,對拖欠農民工薪資、追索贍養費、撫養費等案件支持起訴107件,辦理「假調解」「假擔保」等虛假訴訟案件28件。
受理各類行政監督案件470件,審判、執行活動監督提出檢察建議297件。開展國土資源領域非訴執行專項監督,督促相關單位拆除違章建築20餘萬平方米,恢復土地原狀200餘畝,追繳罰款300餘萬元。發出檢察建議137份,推動清理沿黃建築生活垃圾9.1萬立方米,補種樹木2.2萬棵,督促有關單位改造汙水配套管網。
依法立案公益訴訟406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364件,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42件。持續深化小清河濟南段清違整治,紮實開展名泉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立案監督破壞泉水生態等問題6件,督促有關部門對萊蕪區、鋼城區223處泉水資源開展排査摸底,制定保護規劃。成立全省首家公益訴訟快速檢測室,建成公益訴訟檢察指揮中心,對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線索自動篩查。
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批准逮捕56件64人,提起公訴141件192人。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依法決定附條件不起訴61人,構建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體系。落實最高檢「一號檢察建議」,建成12個未成年人一站式辦案區。推進法治教育,兩級院檢察長和209名檢察官受聘法治副校長,宣講法治公開課121場次,受教育學生10.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