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粵海關舊址「大鐘樓」迎百歲生日(圖)「大鐘樓」正面外牆以條石為基礎,上立14根花崗巖圓柱,是典型的歐洲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嶽海觀 攝
中新網廣州6月25日電 (唐貴江 米建平)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海關鐘樓—粵海關舊址「大鐘樓」25日迎來百歲生日,粵海關博物館25日開展了「大鐘樓」落成10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吸引了300多名市民前來參觀。
當天的活動包括舉辦中國海關發展歷史展和「粵海關與海上絲綢之路」專題展;向觀眾派發精心製作的粵海關監督官艇3D紙質拼圖文創產品和百年「大鐘樓」紀念印戳老照片卡片等,展示了「大鐘樓」百年歷史和厚重文化底蘊。
位於廣州市區珠江邊的「大鐘樓」,1914年3月28日由時任粵海關監督宋壽徵、廣東民政長李開侁、粵海關稅務司梅樂和等人奠基,1916年6月25日落成,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海關鐘樓。
該樓由時任海關總稅務司署英籍總工程師大衛·迪克(David C.Dick)規劃,英國皇家建築師阿諾特·查爾斯·達德利(C. D Arnott)設計,華昌工程公司承建,為歐洲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建成之初是廣州長堤新興商貿區中心地標建築,也是廣州現存近代西洋建築的典範。
該樓是廣東最早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建構的建築物之一,最早採用垂直升降電梯的辦公大樓之一,最早採用進口瓷片、馬賽克進行室內裝飾的建築物之一,最早設立走火樓梯及逃生通道的辦公建築物之一……
「大鐘樓」自建成之日起,一直屹立於珠江之濱,它見證了廣州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更是廣州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100年來,它走過抗日戰爭的烽火;也穿過解放戰爭的硝煙;遭遇了「文革」的動亂,也見證了改革開放的輝煌。
2006年5月25日,「大鐘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冠名「粵海關舊址」。 2016年1月1日,「粵海關博物館」正式掛牌並免費對外開放,沉寂二十多年的百年大鐘恢復鳴響和奏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