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無數廣州人的城市回憶,百年「大鐘樓」又添新身份

2021-01-11 廣州日報

承載無數老廣的城市回憶,擁有多項「廣州之最」的百年「大鐘樓」又添新身份啦!

近日,廣州海關屬下粵海關博物館獲評「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是此次唯一獲評的行業博物館哦!

粵海關舊址「大鐘樓」。廣州海關供圖

百年「大鐘樓」今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8月14日上午,共建粵海關博物館「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場會在廣州海關屬下粵海關博物館召開,廣州海關、廣東省文物局、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荔灣區委區政府等相關部門的有關負責人參加會議,共同研究推動粵海關博物館在交流培訓、歷史文化研究、專題展覽等方面充分發揮行業博物館作用,擦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品牌。

講解員講述粵海關歷史

粵海關博物館設立於廣州市荔灣區沿江西路29號的粵海關舊址(又稱「大鐘樓」)。每天早、晚8點整,粵海關舊址頂層的大鐘奏樂鳴響,悠揚的威斯敏斯特宮報時音樂迴蕩在珠江江畔,1公裡範圍內均可聽到。

「大鐘樓」的鐘聲,曾是往時廣州人的標準時間參考,也是很多廣州老街坊的城市記憶。「大鐘樓」也已成為人們了解近現代海關歷史和廣州乃至廣東對外貿易發展變遷的重要窗口。

8月5日,廣東省委宣傳部組織召開全省紅色革命資源保護利用工作現場會並舉行第八批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廣州海關屬下粵海關博物館獲評「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是此次唯一獲評的行業博物館。

粵海關博物館獲評「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

你可曾知道?粵海關歷史長達265年

「整個粵海關歷史長達265年,共分為三個時期。其中第三個時期『洋常並立』時期,《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導致海關的關稅自主權被剝奪。」粵海關博物館講解員邱柏心介紹,「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到1929年,粵海關實行的是片面『協定稅則』,稅則、稅率一律須與外國領事商議,經批准方能實行。」

這些歷史都「記載」在博物館展品裡。如「洋常並立」展廳所展示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文稿,是1843年10月8日清政府代表耆英與英國代表樸鼎查在虎門籤訂的《虎門條約》的補充,其中《海關稅則》一項記載了當時英國貨物進出中國的稅率分為「值百抽十」「值百抽五」兩類,但前者稅目甚少,同時議定金銀、洋木等進口商品免稅。

這一稅率較欽定粵海關稅則稅率大幅降低,也遠低於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稅率。這一協定稅則成立後,美國、法國等國紛紛強迫中國對某些進口商品稅率一減再減,以至於中國關稅難以發揮其保護和促進民族工商業和農業、手工業發展的作用。

粵海關大鐘樓舊影,1932年攝。來源:人民網

為爭取關稅自主權,從1927年開始,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持久的鬥爭,包括逐步廢除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和強加於中國的協定關稅,改「值百抽五」稅率為差等稅率,改革海關行政管理體制等。

其中,圍繞著「關稅餘額」(又稱「關餘」)這一重要財政來源的鬥爭長達7年之久。孫中山發表《關於關餘問題廣州宣言》並且先後2次領導廣州革命政府進行爭撥關餘的鬥爭,使得全國民眾的反帝愛國情緒得以激發,維護主權意識大大增強,為「省港大罷工」等反帝愛國運動和收回海關主權的後續鬥爭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粵海關大鐘樓

「新中國成立後,粵海關長期屈伏為奴的歷史從此終結。1950年,粵海關正式改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州海關』,開啟了人民海關新紀元。」廣州海關教育處副處長、粵海關博物館館長劉琳說,「為了警醒國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勿忘國恥、自強不息,我們在館內常設『粵海關歷史陳列』,向大家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粵海關從1685年設立至1950年改為廣州海關的發展歷程。」

市民參觀粵海關博物館。

免費開放!憑身份證即可進館參觀

目前正值暑期,館內時常會有中小學學生過來參觀,一些學生順利通過了博物館的面試和培訓,成為了「小小講解員」,義務為遊客介紹展廳展品的故事及背後蘊藏的海關歷史文化。

粵海關博物館也積極「走出去」,製作了15塊移動展板,在沙面小學、華景小學等地積極開展「海關進課堂」愛國主義教育巡展。

講解員向學生們講述粵海關歷史。

據了解,粵海關博物館還曾獲評「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千年秀標誌景點」「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等稱號,並在今年獲「第二屆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獎」。目前,粵海關博物館每周周一至周五(非節假日)9:00—16:00免費對外開放,市民憑有效身份證件即可進館參觀。

【知多D】

1、百年「大鐘樓」有著多項廣州之最

「大鐘樓」建成於1916年,為海關總稅務司署工程處建築師戴維德·迪克( David C. Dick)設計,體現新古典主義古羅馬式建築風格。大樓坐北向南,共四層,連鐘樓總高31. 85 米,總建築面積3292.72平方米,耗資21萬銀兩。

巴洛克風格的鐘樓,放置大型四面機械時鐘,內有5 個大小不一的吊鐘,為1915年英國製造的全機械傳動式立鍾。百年鐘樓見證了中國海關從民國到新中國成立的發展歷程,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大鐘樓」建築是典型的歐洲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來源:人民網

「大鐘樓」在廣州近代建築史上擁有許多之最:最早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建築物之一;最早採用垂直電梯的辦公大樓之一;最早採用進口瓷片、馬賽克進行室內裝飾的建築物之一;最早設立走火梯及逃生通道的辦公建築之一,至今仍然滿足消防需要。建築照片還曾於1925年4月送「美國建築技術賽會」陳列展出。

2、承載廣州老街坊的城市記憶

「大鐘樓」以頂層的大鐘而聞名。鐘樓為穹隆頂,高13米,四面各砌雙柱塔司幹雙柱。鐘樓建築面積62平方米,分為兩層:下為鍾室,內有不同口徑的銅製吊鐘5座;上為鍾機房,四面各有直徑2.5米的外向圓鐘面,晝夜通明,可24小時奏樂報時,傳聲甚遠。大鐘為1915年由英國製造,至今已100年,是目前全國罕見的、保存完好的全機械傳動式立鍾。

大鐘音樂採用了英國威斯敏斯特宮(Westminster Palace)報時鐘聲,所鳴鐘聲響徹四方,1公裡範圍內均可聽到,曾作為往時廣州人的標準時間參考,也是很多廣州老街坊的城市記憶。

「大鐘樓」鍾室安放英國原產的機械傳動式機芯,歷時百年,運行如常。來源:人民網

從19世紀開始,海關按照天數計算船舶噸稅,過了凌晨零點就要加收1天的費用。由於世界各地船舶的時鐘存在誤差,因此海關樓設置鐘錶統一報時,以為徵收關稅提供標準依據。此外,海關樓多設於江海口岸,發光的鐘樓還能起到航標和燈塔的作用。

3、是廣州對外貿易發展的縮影

海關是海上絲綢之路至關重要的一環,「大鐘樓」則是廣州對外貿易發展的一個縮影。在廣州設置對外貿易監督管理機構,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期。「秦漢時代的海上絲綢之路,今人俱已掌握其所經路線,番禺(廣州)實為主要港都」(《五口通商變局》王爾敏著),當時的海外貿易事務由地方官員兼管。

到唐代時期,海外貿易發展規模日益擴大,沿海出現一批對外交往貿易的重要港口城市,其中廣州是對外交往貿易的最大港口,商業繁榮,外商糜集。據記載,當時廣州約有25萬居民,其中有一萬多為外國人。

唐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唐玄宗委派右威衛中郎將、嶺南節度使周慶立兼任嶺南「市舶使」,以加強海外貿易監督管理 ,建立具有海關管理職能與管理外貿外事為一體的市舶管理體制,這是歷史上首次專設官員負責管理沿海對外貿易。整個唐代時期,只在廣州設立市舶機構,主要職責是對海外商舶、貨物進行檢查、登記、徵收舶腳、收購買賣、接待番客和懲處逃避市舶管理的海外舶商。

木棉花映襯下的大鐘樓。

宋代開始,在各沿海口岸設立專職機構市舶司,建立比較完善的海外貿易監督管理機構和制度,其中廣州市舶司最為重要,專門管理南洋一帶海外貿易。明朝初期,設置浙江(寧波)、福建(泉州)、廣東(廣州)三市舶提舉司,主要負責朝貢事務、禁止私人出海貿易和對隨朝貢而來的海舶商貨入市貿易的管理等事務。

明中葉以後,浙、閩二司廢置不定,「唯廣東比較穩定,且面向南海和印度洋諸國貿易,海外市場廣闊,無論規模、地位在國內都獨佔鰲頭」(《明代海外貿易制度》李慶新著)。足以證明廣州市舶提舉司的重要地位。市舶制度起於廣州,終於廣州,前後延續900多年,廣州在市舶制度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始終處於重要的地位,為嶺南地區乃至全國海外貿易的穩定與發展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起,清政府先後設立閩海關、粵海關、江海關和浙海關,負責管理沿海貿易、稽徵關稅和查緝走私等事務,其中以粵海關地位最為重要。粵海關處在中國融入世界海洋貿易體系尤其是與歐美西方國家貿易的最前沿,開放的口岸、配置的關吏,以及監管的業務量、徵收的關稅等均遠遠超過其他的海關。

1931年6月1日,粵海五十裡外常關改轄於海關機構,稱分卡或分關,統歸粵海關稅務司署(簡稱粵海關)管理,至此原來由粵海關監督管理的常關退出歷史舞臺。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粵海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順利完成了迎接解放,將關產和人員安全無損移交到人民手中,1950年1月31日,粵海關稅務司署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州海關」,直屬於中央人民政府海關總署。

感興趣的親們,

不妨趁著閒暇時光去參觀體驗哦!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李大林 通訊員 關悅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高鶴濤、莫偉濃(除署名外)

相關焦點

  • 江畔「大鐘樓」 默默銘記羊城時光
    說到廣州美景,不得不提沿江路的一河兩景。沿著這裡行走,經過那座氣勢恢宏的歐洲新古典主義大樓時,一定會被其深深吸引,它就是粵海關大樓。粵海關大樓坐落在廣州市沿江西路29號,是廣州地區最古老的海關標誌性建築。
  • 百年「大鐘樓」今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粵海關博物館設立於廣州市荔灣區沿江西路在地圖中查看29號的粵海關舊址(又稱「大鐘樓」)。每天早、晚8點整,粵海關舊址頂層的大鐘奏樂鳴響,悠揚的威斯敏斯特宮報時音樂迴蕩在珠江江畔,1公裡範圍內均可聽到。「大鐘樓」的鐘聲,曾是往時廣州人的標準時間參考,也是很多廣州老街坊的城市記憶。「大鐘樓」也已成為人們了解近現代海關歷史和廣州乃至廣東對外貿易發展變遷的重要窗口。
  • 廣州「大鐘樓」夜間直播 收看人次達43.9萬
    「夜探粵海關博物館」直播現場 關悅攝中新網廣州5月18日電 (唐貴江 關悅)聽海關鐘聲,賞精美文創,探尋城市文化印記。粵海關博物館設立於廣州市荔灣區沿江西路29號的粵海關舊址(又稱「大鐘樓」),建成於1916年,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建設成為海關博物館並對外開放,2019年獲評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鐘樓」已歷經100多年的風雨,見證了廣東口岸經濟發展的歷程,更承載著「老廣州」的情懷,深受市民街坊的喜愛。
  • 廣州百年「大鐘樓」元旦將鳴鐘 已停鳴20年
    南都訊 記者鍾麗婷 實習生肖瑋 明年1月1日,廣州「大鐘樓」將響起老廣熟悉的新年鐘聲。本周五,荔灣區政協委員及荔灣嶺南街道代表在「大鐘樓」走訪調研時,有政協委員提出贊同恢復「大鐘樓」鳴鐘,不過要嚴控鳴鐘的音量和時間段,鳴鐘時間應與居民日常作息時間一致。
  • 正在消失的上海老街,生於宋朝死於今朝,承載著無數人的回憶
    上海是一個人文歷史深厚的城市,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隱藏在上海各個角落的老街都各自有著不同的命運。這些老街有的已經成為旅遊景點,有的正在改造,也有的已經徹底消失。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獨特,只有深入城市腹地才找到的地方,至今還殘存著這個城市的一絲過去,金山漕涇老街之於上海就是這樣一個存在。漕涇老街始建於宋朝,古鎮緊依海塘,漢代已有鑄錢、冶鐵、煮鹽業,宋代後鹽業漸盛,元明間(鹽)灘地遼闊,分隸於浦東、袁浦兩大鹽場管轄,鹽商匯集,鎮市興旺。後因屢遭倭息,市鎮破敗,西移今址。
  • 粵海關舊址「大鐘樓」迎百歲生日(圖)
    責任編輯: 「大鐘樓」正面外牆以條石為基礎,上立14根花崗巖圓柱,是典型的歐洲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嶽海觀 攝  中新網廣州6月25日電 (唐貴江 米建平)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海關鐘樓
  • 濟南大明湖站,承載了無數人的青春回憶有一種溫暖,叫出站口等你
    就像北京的故宮;上海的東方明珠以及南京的夫子廟、廣州的廣州塔……,它們或大或小、或耳熟能詳或寡聞少見,但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作為城市的門戶,火車站在展現著這座城市風貌的同時,也承載著來這裡的每一個你我與這座城市之間的關係。
  • 南京老門東,比夫子廟更值得去的地方,承載著無數南京人的回憶
    南京,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城市,有「六朝古都」的美譽,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旅遊景點吸引了無數遊客慕名而來。一般來南京旅遊,大部分人都會去夫子廟遊玩,而忽略了一些小眾的景點,「老門東」就是其中一個。
  • 沉澱百年繁華蝶變迎新生 臺東承載幾代青島人的青春和回憶
    而這一特點,哪怕是回溯到百年之前也依然成立。當我們翻開青島的歷史,閱覽臺東的回憶錄,會發現作為青島商業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臺東承載了幾代青島人的青春與回憶。臺東的熱鬧已經延續百年「以前我們稱呼臺東叫『東鎮』。 」今年81歲的於先文是臺東街道的老住戶了,從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他便和家人生活在臺東。
  • 曾是廣州最繁華街道,如今歲月靜好,充滿了老廣州的回憶
    芒果旅行日記:廣州老城區,有一條充滿老廣州回憶的街道,曾經繁華熱鬧如今歲月靜好。這是一條見證了廣州諸多歷史的街道,有著眾多的著名建築景點,有些曾經聞名全國,是到廣州的遊客必打卡地方之一。這條街道就是沿江路,位於廣州珠江邊,是一條跨越廣州老城區越秀區與荔灣區的道路,與人民南路、北京路、西堤大馬路相連,曾經是廣州最繁華熱鬧的地方之一,有著眾多廣州曾經的地標建築,芒果一一為您介紹。圖為南方大夏,曾是廣州最高樓,也是中國最早的「摩天」大樓,比同時期的上海最高樓沙遜大廈早7年,比天津最高樓勸業場早6年。
  • 當時的廣州,只能回憶不可回去了! - 粵說
    、潮流、繁華盛世的大都市面對這樣一座耀眼奪目的城市你可曾記得昔日的廣州長什麼模樣?>這裡還有東山公園時至今日也已經不存在了▼東山湖公園的遊樂場也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是廣州的四大國企是當年無數人嚮往的公司▼廣州造船廠也是在芳村足以明見芳村對廣州在工業上的意義
  • 張韶涵:承載著青春無法復刻的回憶
    蒙面收官在即,40多位歌者曾在這個舞臺魅力獻唱,其中不乏實力超強的天王天后,突破自我的歌壇前輩、嶄露頭角的新晉歌手和跨界歌者。繼上期帶大家回顧歌壇實力天后在蒙面舞臺大放異彩之後,本期系列之二將目光聚焦於那些最引人回憶的唱將,他們承載著一代人的青春與記憶,當他們再次出現在舞臺上,正如總導演王晨辰所言,「那種衝擊力是很強大的。」
  • 承載著無數義烏人...
    承載著無數義烏人...承載著無數義烏人的回憶...》日前,義烏這個公園舉行了一場揭牌儀式這是義烏人充滿回憶的一個地方也是義烏夢開始的地方... 義烏小商品市場舊址公園 義烏小商品市場舊址公園位於新馬路12號原老新馬路菜市場內,緊臨義烏之心,靠近義烏新華書店圖書大廈。
  • 盤點貴州高校那些墮落街 承載著無數學子的青春回憶
    盤點貴州高校那些墮落街 承載著無數學子的青春回憶在貴州,幾乎每所高校都有一條墮落街,各種美食攤點、商鋪一應俱全,成為學生們閒暇之餘常光顧的地方。學生們在這裡放鬆,玩樂。這個地方承載著無數學子的美好青春和記憶!下面帶大家了解這些高校中的墮落街。
  • 《玩具總動員》迎來完結篇,承載無數人童年回憶,大結局虐心傷感
    從1995年到2010年《玩具總動員》系列完成三部曲,陪伴一代人成長的經典動畫,迎來了感人結局和溫馨的交接,之後的續集項目一直懸而未決。直到近日《玩具總動員4》終於宣布6月21日全國公映,時隔九年終於回歸,這無疑引發了影迷們對暑期檔的期待。
  • 南京僅存的過江輪渡,承載了無數老南京人的回憶,票價只要1元
    南京,是一座瀕江近海的特大城市,長江穿城而過,且境內湖泊眾多,自古以來這裡就是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早在六朝時期南京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心城市,當時的南京「石頭津」為通江達海的國際碼頭,停泊在碼頭的船隻數以萬計,素有「四海流通,萬國交會」的美譽。
  • 西安已經「消失」城中村,埋藏無數人回憶,當年被稱「小香港」
    伴隨著西安這座「新一線」城市的崛起,城市內部也發生了許多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外人有時候在當地會因為各種新建而找不到路,就連許多西安人也很難一下子完全適應生活中巨大的變化。這裡埋藏著無數人的回憶,這個地方就是曾被稱為西安「小香港」的魚化寨。
  • 重慶白象街: 一條百年歷史老街,一張城市旅遊新名片
    「甜愛GAI」以其獨特甜蜜的場景,結合百年老街中重慶的愛情記憶,讓遊客全方面體驗不同的情感輸出,為遊客提供一個為愛歡聚的互動場所,重慶白象街也再一次成為「網紅」打卡地。隨著時代的變遷,在整個下半城擁擠、破舊的城市環境簇擁下,重慶白象街見證了重慶商業的發展變遷,承載著歲月的光榮與興衰。作為重慶的歷史文化名街,白象街擁有800年重慶人文歷史積澱。開埠時期,白象街各大洋行、票號林立,多位民族實業家曾在此聚居,無數的商賈名流匯聚在白象街上做生意……當年,白象街被稱為「重慶華爾街」也絕非浪得虛名。
  • 這家麵館承載了無數池州人的回憶!
    每個人內心都會有一家記憶裡的麵館,那是日復一日追隨著老味道的挑剔口舌,也是一家老店在人的心裡打下根基的證明。好再來麵館,就是這樣一家店。開業30年間,一碗牛肉麵承載了無數池州人的回憶。一吃就是三十年這碗面,成為了許多人心中最難忘的滋味
  • 廣州這條路更值得你走一次
    生活在大廣州 大家有沒有好好深度 探索過廣州這座城市?這鐘聲一敲就是幾代人的光陰,很多廣州老一輩的人都是聽著陣陣鐘聲長大的。 現在,廣州海關大樓搬至珠江新城,大鐘樓完成了它百餘年的歷史使命,轉型成為粵海關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