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顛覆甲午海戰:鄧世昌駕艦沒有撞向吉野號?

2020-12-14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顛覆認識 鄧世昌駕艦沒有撞向吉野號

  下月再探

  或揭開沉艦身份

  雖然專家認為多項證據指明「丹東一號」就是致遠艦,但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表示,目前尚沒有準確證據表明丹東沉船就是致遠艦。

  「丹東一號」的身份究竟是什麼,今年7月,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將再度進行水下考古,屆時有望揭曉答案。

  據考古調查,沉船絕大部分深埋於沙下,基本上保持正沉狀態。此前華西都市報記者曾多次見過該艦的水下照片,從照片上可以清晰看到當年戰艦被大火燒過的情形。記者在一組考古隊水下拍攝的照片上,可以清晰看到一堆煤塊,在已經打撈上的殘骸中有已經扭曲的鋼梁,一塊木頭的一頭還有明顯燒焦變黑的痕跡,這些都在證明當年海戰的慘烈與悲壯。

  知名歷史學者薩蘇向華西都市報記者表示,目前來說如果要判定這艘沉艦的屬性,大體需要三個方面的資料,第一是摸清這艘沉艦的結構,它的長寬高是多少,根據艦體結構可大致推測出來是哪一艘艦;第二,出水帶有文字的標識物;第三出水特定的東西,比如是致遠艦上獨有的東西。

  發現證據

  沉沒因鍋爐被炸?

  致遠艦究竟是怎樣沉沒的,至今還是一個謎。

  廣為流傳的說法是中魚雷沉沒,即戰中鄧世昌率艦向日艦吉野撞去,但致遠被魚雷打中沉沒。

  但陳悅通過研究文檔資料發現,在海戰中並沒有任何日本軍艦向「致遠」發射魚雷的記載。

  有西方學者認為,當時情況可能是豪勇敢為的鄧世昌想在海戰中用魚雷對日本人造成殺傷。但日本軍艦的大口徑炮彈命中了「致遠」的舷側魚雷艙,引爆了存放在裡面的黑頭魚雷,結果導致了最後的災難。陳悅說,從後來「致遠」高速衝向日本艦隊的情況看,確實不能排除致遠逼近後使用魚雷的可能。

  陳悅說,近年來中國海軍史研究會部分會員的研究分析,又得到了另外兩種解釋,即當日「致遠」是因為水線附近被日本大口徑火炮擊穿,鍋爐被擊中,從而發生了大爆炸。另一種解釋認為「致遠」的沉沒是因為艦內進水過多,海水漫進了鍋爐艙引起大爆炸所致。

  巧合的是,在此次的水下考古中,還發現了一個直徑2米的鍋爐蓋,而且這個蓋子是在離艦體30米的地方發現的。陳悅說,對於致遠的沉沒真正原因,恰恰需要通過發掘進行佐證,隨著考古挖掘的繼續,致遠沉沒之謎有望揭開。

相關焦點

  • 玉石俱焚,甲午海戰鄧世昌為何要指揮致遠艦撞向吉野號
    這一時期的北洋水師,不僅擁有鎮遠艦、致遠艦等當時世界上頂尖的主力戰艦,海事人才更是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諸如鄧世昌等青壯派新式海軍人才成為北洋水師的中堅力量;這時候的北洋水師,說是東亞第一也不為過。然而好景不長,清朝頑固派眼界短淺,認為北洋水師氣候已成,便不再對其傾注精力財力。甚至慈禧太后本人,為了填補內宮開支、維持其奢靡生活,公然削剝海軍軍費,挪用水師經費。
  • 甲午悲歌:鄧世昌真的下達了撞沉吉野的命令嗎?
    主艦致遠艦更是在黃海海戰中表現尤為悲壯,欲撞向敵主艦吉野號同歸於盡,本文就探討一下這種可能性。在一八九四年的中日甲午海戰中,清國以沉沒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和傷亡八百餘人的代價,重創了日本聯合艦隊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五艦,傷亡三百餘人。這不得不說已經是北洋水師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做到的最好成績了。
  • 甲午戰史專家新發現:鄧世昌駕艦未撞向吉野號
    「撞沉吉野」,因為電影《甲午風雲》讓中國人記住了鄧世昌和他的致遠艦,以及最後試圖衝擊吉野的行動。但知名甲午史專家、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和他的團隊通過兵棋推演發現,致遠艦撞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如撞吉野需將船頭調轉180度推演嚴格按照海戰爆發和進程的1:1時間進行。
  • 專家顛覆甲午海戰 致遠艦撞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
    專家顛覆甲午海戰 致遠艦撞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甲午海戰很多人都是通過一部《甲午風雲》的電影了解的那一段歷史,電影中的鄧世昌一句:目標吉野,衝上去撞沉它,讓很多人都牢記了那段悲壯的歷史,然而,多年以後
  • 當年鄧世昌本可全身而退,為何仍撞上吉野號?致遠艦殘片揭開答案
    對中國窺視已久的日本以清軍入朝為藉口,派遣日軍攻佔朝鮮,清朝被迫對日宣戰,甲午中日戰爭就此拉開帷幕。甲午海戰歷時近9個月,清軍陣亡31500餘人,其中就有著名的海軍將領鄧世昌。在甲午海戰爆發一個多月後,黃海之戰正式打響,北洋水師慘敗,致遠艦管帶鄧世昌駕駛軍艦衝向日寇的吉野號,最終以身殉國。
  • 甲午海戰,鄧世昌和致遠號沒有撞沉的吉野號,原來是這麼個下場!
    而在中日甲午海戰當中,大清的北洋艦隊面對崛起的日本聯合艦隊損失慘重。北洋艦隊雖然在戰術和戰略上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在裝備上不僅數量更少,而且中近程的火力密度很低,間接造成了甲午海戰的失敗。在這場海戰當中,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跡。其中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在戰艦無法挽回的情況下,下令衝撞日艦吉野號。
  • 甲午海戰:鄧世昌下令撞擊日本軍艦,其真實目的現在才被知曉
    甲午海戰:鄧世昌下令撞擊日本軍艦,其真實目的現在才被知曉   文/玉露論史   現在的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世界都承認了中國的實力和地位,但是在幾百年前的晚清,中國經歷過一段很黑暗的歷史,在這段時期,歐美切槍借著工業革命後取得的成就和技術,來大肆侵略中國
  • 鄧世昌並未彈盡糧絕,為何撞向吉野號?百年後專家給出答案
    如今回顧這段歷史還是會被鄧世昌視死如歸駕駛致遠衝向吉野號的氣魄所震撼,但是也留了一個疑問,那就為何鄧世昌要駕駛致遠去撞吉野號呢,直到黃海之戰一百年以後從海中打撈的致遠號殘片中,似乎找到了答案。 年少好學渴望加入海軍 1849年在廣東一家小富家庭裡出生了一個男孩,他就是鄧世昌。
  • 還記得電影甲午風雲裡的吉野號嗎,它差點成了北洋水師的一員
    電影《甲午風雲》電影甲午風雲中鄧大人命令致遠艦撞沉吉野的一幕令小夥伴們熱血沸騰。 吉野號吉野號與北洋水洋有淵源。甲午之戰前,北洋水師軍艦儘管噸位大,但航速低,火炮射速慢。
  • 當年鄧世昌還有炮彈,為何卻直接撞向吉野號?百年後專家揭曉答案
    鄧世昌在接觸到西方的先進技術時,他的父親鄧煥莊則是經常告誡他說:儘管西方的技術強大,但是你是一個中國人,你要以振興國家為己任。正是因為他的父親有著開明的遠見與強烈的家國情懷。這位鄧世昌日後為祖國之未來而捨生忘死。當時的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楨準備開設學堂招收學員學習駕船的技術。
  • 致遠艦打撈顛覆國人認知,鄧世昌撞向敵陣原來是要做這件事
    ,速度已經很難保證,這樣的船即使開足馬力真的撞上日本的吉野號(暫且說是吉野吧,因為根據大量事實表明鄧世昌不是去撞吉野的),也很難對日艦產生致命的傷害! 這種質疑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衰退,在當代歷史學家對這場海戰的研究中,鄧世昌單槍匹馬獨自撞向日本軍艦的行為,因疑點重重被屢屢提起,就像如上所說,以當時致遠號的情況,撞沉日艦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 清廷早就預定吉野號,但錢被慈禧挪用,日本少女賣淫籌款買下它!
    熟悉甲午海戰的人,一定知道日本「吉野號」軍艦,屢屢重創北洋海軍。其實,這艘軍艦早就被中國預定了,但是要交付使用,需要清廷拿錢的時候,慈禧卻把這筆錢挪作了修建頤和園!(鄧世昌)甲午海戰中,吉野號威力無窮,曾經擊中北洋海軍多艘軍艦,被北洋海軍視作眼中釘。1894年 9月17日,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 鄧世昌甲午海戰殉國後,子女可曾為父報仇?真相令日軍膽寒
    鄧世昌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生前曾擔任北洋水師致遠艦管帶一職。在1894年的甲午海戰中,致遠艦遭日艦圍攻彈藥消耗殆盡,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撞沉吉野!」據日軍記載,其實鄧世昌要撞擊的目標並非吉野號,而是當時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松島號。不幸的是致遠艦在途中被日軍魚雷擊中,鄧世昌也在這場海戰中壯烈殉國。
  • 專家:甲午之後 日本數萬人火燒致遠艦模型(組圖)
    專訪甲午史專家、致遠艦考古工作參與者陳悅:  甲午之後,日本數萬人火燒致遠艦模型  「致遠艦就是中國海軍軍魂、中國民族魂的物證。所以這次看到致遠艦瓷盤上的艦徽還在發光的時候,就覺得這種精神還沒有消失,還在熠熠生輝。」隨著「丹東一號」確認為北洋海軍名艦致遠艦,一直參與該項考古工作的陳悅也放下了心頭的一塊石頭。
  • 鄧世昌為何指揮撞向吉野號?125年後打撈沉船,才讓人明白真相
    甲午海戰雖然飽受後人詬病,哀國之不幸,怒清廷之不爭,但在整場戰爭中,北洋水師還是很有骨氣的。 本文要講的,正是甲午戰爭中,關於北洋英雄鄧世昌為何要指揮致遠艦撞向日艦吉野號,與敵玉石俱焚的背後緣由。
  • 考古還原「致遠艦」最後十分鐘 疑似鄧世昌房間被發現
    打撈出水的炮彈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由於氣候變冷、水下能見度降低等原因,今年的致遠艦探撈考古調查工作在昨天宣告結束。經過近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丹東一號」沉船發掘隊,發現了甲午海戰沉船致遠艦中舷窗、炮彈等一些重要文物,打撈出水的沉船相關文物種類有60多種,數量有100多件。除了發現大量文物外,還在軍官艙附近發現了七八具骸骨,這些遺骨被發現時已不完整。
  • 日本要「復活」吉野號,還記得甲午海戰嗎?
    可以說,日本對中國的傷害是極深的,而日本卻一直沒有正視歷史,總是做出許多傷害中國人感情的事情,比如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教科書、否認大屠殺和慰安婦事件,可以說日本人是傷透了中國人民的情感。最近又有一件事情引起了中國網民的憤怒,據悉就在我國第三艘055萬噸驅逐艦下水之際,日本的27DDG萬噸驅逐艦也傳來了下水的消息,新的艦艇下水就需要命名,可以說對於艦艇的命名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規則, 比如我國是地名,向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就命名為遼寧艦。
  • 當年鄧世昌沒有彈盡糧絕,為何撞向吉野號?125年後專家揭開謎團
    「亦餘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平靜的黃海海面一望無際,只有海鷗在快樂飛翔。可是120餘年前,在這片美麗的海面上卻發生過一場震驚世界的大戰-------甲午中日戰爭,並且這場戰爭最終以當時還是清政府執政的中國慘敗結束。
  • 甲午海戰中,定遠號和鎮遠號為什麼連一艘日艦都沒有擊沉?
    李三萬摘要: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的兩艘主力艦定遠號和鎮遠號,排水量大,裝甲防護厚實,主炮口徑大射程遠,戰鬥力是所有參戰艦艇中最強的,為什麼連一艘日軍艦艇都沒有擊沉?1894年9月17日是甲午海戰爆發的日期,今天正是一百二十五年的幾年日,特發本文以為紀念。
  • 「丹東一號」考古還原「致遠艦」最後十分鐘 疑似鄧世昌房間被發現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由於氣候變冷、水下能見度降低等原因,今年的致遠艦探撈考古調查工作在昨天宣告結束。 經過近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丹東一號」沉船發掘隊,發現了甲午海戰沉船致遠艦中舷窗、炮彈等一些重要文物,打撈出水的沉船相關文物種類有60多種,數量有1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