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今年高考作文:用最普通的「勞動」考你的思辨和胸懷

2020-12-17 湖南在線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夙興夜寐,灑掃庭內」。今年我省高考繼續採用全國I卷,大家拿到的作文題是根據材料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這道作文題的出題思路是什麼?重點考查考生哪些能力?透視未來中學語文教育哪些趨勢?多位教育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京 並綜合新華社稿

考查重點

既考價值觀也考人生思考

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題以德育為魂,積極回應時代重大主題;以智育為基,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及認知實際;同時助力體美勞教育,科學體現素質教育的全面育人理念。

「文章合為時而著, 歌詩合為事而作」。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語文老師曾一鳴表示,全國卷Ⅰ卷考題視角宏大,與新時代主題共振,考生寫作成功的關鍵,必須關心時政,準確把握時代脈動,擁有家國天下的胸懷抱負和思接千載的開闊視野。

與此同時,一些作文考題重點考查學生生活積累、情感挖掘、思辨能力。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滕威說,全國卷考題「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列舉了多種現代人不正確的勞動觀,很多看法或許就與考生本人的想法一致。如何面對一個莫衷一是的問題,充分釐清矛盾、分辨謬誤、提出真知,既考驗學生的價值觀,更能透視他們對生活的真實思考。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語文科主任、高中語文教研員王土榮表示,深刻地觀察社會、思考人生和關照自己,是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重要要求,也是當下語文教育中特別缺失的。今年的作文題引導學生對人生、社會和個人進行思考和判斷,富於針對性和啟發性。一名優秀的高中生,應具備關注、反思、預測等綜合素質和能力。

未來趨勢

貼近現實,凸顯底蘊,多元表達

觀察近年考題,一些教育專家與一線名師表示,未來高考作文將朝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貼近社會現實,「兩耳不聞窗外事」不可行。從汶川地震到中國崛起,從女兒微博舉報到名人虛假廣告,從創業故事到「一帶一路」,關注時事熱點越來越成為一大趨勢,此類主題也連續十幾年出現在高考作文題目中。

山西太原十二中語文老師、「時代新人」演講人趙旭老師認為,近年來,高考作文題目更為關注社會現實,直面社會熱點。對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與社會隔離,要充分了解世界,構建成熟的價值觀。

——凸顯文化底蘊,應試背誦將更加失靈。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表示,近年來的命題趨勢,體現了對考生文化修養積累與沉澱的重視,僅有知識儲備是不夠的。取得優異成績,需要閱讀名著經典、銘記歷史、感知時代、追蹤新知,更需要深入思考、獨立判斷,那些刷題、押寶、死記硬背的方法將越來越失靈。

——鼓勵多元表達,「臉譜作文」不討喜。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表示,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高考作文命題也越來越靈活,制式文本越來越少。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關注學科內知識,還要加強對社會以及各領域相關知識的了解,增強想像力,才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成選題、構思、寫作等方面的任務,呈現個性化表達。

曾一鳴表示,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文化傳承這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今後語文教育的方向。

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方面,無論是口頭還是書面語言,學生都應多訓練,多看、多聽、多想、多寫;思維方面,要多關注現實、社會和歷史,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審美方面,要培養健康、向上、高尚的審美觀和審美能力;文化方面,要加強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在實踐中傳承和理解。

名師觀點

1 多關注時事,選材要廣

今年的高考作文比較「平穩」,「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是正確的立意方向。對「人工智慧」「有效的社會分工」的辯證思考倒是一個突破口。與此同時,也給廣大高一高二考生提了一個醒,多關注時事熱點是大有裨益的。

如何選材呢?從「勞動」的範疇上來說,涉及的面是很廣的——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工人在工地上揮汗如雨;作家筆耕不輟;醫務人員救死扶傷;……

這些都是勞動者的畫像,平凡而真實。勞動是光榮的,我們應當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勞動也是一種努力奮鬥的精神,是甘於平凡但不甘於平庸的信念,是無私奉獻的生命態度,是進取,是樂觀,是最厚重的人生意義,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屹立於世界之林的原動力。所以,我們在取材的時候,可以基於平凡的人和事,也可以發掘古今中外的典型代表,小則關乎人生意義,大則影響國家甚至人類的命運。無論選哪一類素材,抑或二者兼顧,都是可以的。

材料中,對形式有了一定的限制,明確要求了寫一篇演講稿。很多考生對此可能有些迷茫——這是不是對文體有了明確的限制?實則不然,文體依然是自由的。為什麼呢?比方說,你演講的時候,可以說「我想為大家講一個故事」,這不就是記敘文嗎?同理,你也可以發表自己對勞動的看法和理解,這不就是議論文嗎?你用議論文的框架,散文化的語言來表達,不就是議論性散文嗎?所以,文體依然是自由的,只不過,作為一篇演講稿,你要稍微注意一點,就是在講述完故事或者表達完觀點後,適當有一些「呼喚號召」,最好能讓「復興中學」的同學們產生共鳴。無論是慷慨激昂,還是感人肺腑,無論是意味深長,還是絲絲入扣,請記得,你的前面有一群滿是期待的傾聽你演講的「復興中學」的同學們。這個場景,對你的寫作很有意義。 ——麥田格作文創始人 李卓

2 重視傳統文化,考察思辨能力

對於今年的高考題,總體感受有兩點。一是導向性,幾乎所有的題目均與當下的世界及中國的局勢緊密相連;二是開放性,大多題目都具有立足本國、面向世界之深刻意義,強調個我,又向世界開放;三是靈活性,很多題目並不難,但要寫出新意來是不容易的,所以就要求作者要具備創新意識,方能得高分。

考題從「勞動」切入,看似容易,其實更難,尤其是要緊扣「優秀傳統」來寫,這非常考驗考生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積累。材料當中有幾大關鍵詞需要我們特別注意,「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復興」。如何談透「傳統」與「發展」的關係,如何理解「復興」的意義是文章成敗的關鍵。復興的解釋為:衰落後再興盛起來,再創輝煌,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題目中給出「復興中學」可見其深意。這個「復興」不僅僅是臥薪嘗膽的堅韌,不僅僅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志向,不僅僅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達觀更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所以這篇演講稿形式的作文,考察考生結合傳統文化闡述自己思想的意圖十分明顯。

在歷年的高考作文題中材料題寫作特別多,這說明了什麼?這主要還是考察學生的思辨能力,能夠辯證地看待問題,多發表自己的觀點。比如題目中又有四個關鍵詞「認識」與「思考」,「希望」與「建議」,這四個詞實際上考察的就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四詞之間兩兩關聯,層層遞進。如何闡述你的認識?材料中所提現象的思考有幾個層面?從哪些角度進行闡述?總之,高考作文考察綜合能力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靠押題、背文應對考試是越來越行不通了,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由表達和思考能力,重視傳統文化,顯得尤為重要!

——長沙小荷作文學校

校長 柳鷹翔

3 不再給材料作文「命題」

高考作文進步了

總體看來,今年9套試卷(3套全國卷、1套全國漢語試卷、5套分省命題卷)的作文題,都繼續採取材料作文命題方式,旨在考察學生的思辨能力與表達能力。材料作文的特點是,由學生根據給定的材料,自擬標題寫作。好的材料作文題,應該避免主題先行,要給學生更大的思辨與表達空間。從這一角度看,各地的材料作文題,有一個很大的進步——不再擅自給材料作文「命題」,而是列出所有材料作文所給的材料。這貼近了材料作文命題的用意。

如果想用簡單的標題來歸納材料作文的主題,如全國I卷,將作文題命名為「勞動」、「提倡勞動的演講稿」、「科技與勞動」等,這些都是對材料作文的理解,而非材料作文的本意。不能以命題作文思路,來對待材料作文,這既是對命題者的要求,也是對中學語文教學的要求,還是對社會理解高考作文的要求。好的材料作文,應該給學生較大的思辨空間和表達空間。如果材料作文,要求所有考生的觀點都一樣,那麼,這樣的材料作文,就沒有給學生思辨空間。

——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熊丙奇

湖南高考作文題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麼忙,勞動太佔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麼快,勞動的事,以後可以交給人工智慧啊!」也有的說:「勞動這麼苦,這麼累,幹嗎非得自己幹?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相關焦點

  • 抗疫、思辨成今年高考作文關注點
    原標題:抗疫、思辨成今年高考作文關注點【文化評析】 作者:馬青(媒體評論員)每年高考第一天,高考作文題必上熱搜。一方面從工具理性的角度說,一道作文題60分,沒有什麼題目能比得上作文對於整場考試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自古以來,文以載道的情懷決定了人們對作文的特殊情結。今年的作文題大部分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毫無意外,抗疫成了最重要的議題。
  • 港臺「高考」作文都考啥:臺灣重視傳統與思辨
    港臺「高考」作文都考啥:臺灣重視傳統與思辨 2017-06-092010年的考題之一,要求考生以旅遊局推廣主任的名義呈交一篇建議書,提出振興旅遊業的策略和方法。2011年則是讓學生「化身」為關注食物衛生委員會的成員,應邀發表演講,評論食物安全的新規和教育。  港人的務實,從香港「高考」的作文題目中可見一斑。類似的建議書、新聞稿、演講辭……這些明顯打著「實用」標籤的題目,正是近年來香港大學入學考試的作文題。
  • 高考作文成為全民話題:作文本應「我手寫我口」
    日前,《光明日報》組織專家對2017年「全國Ⅰ卷:用『中國關鍵詞』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全國Ⅱ卷:讀名句自擬文」「全國Ⅲ卷:『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北京卷:『說紐帶』或『共和國,我為你拍照』」「上海卷:預測」「天津卷:重讀長輩這部書」「江蘇卷:以『車』為話題」「浙江卷:人生要讀三本大書」等作文題目做出解讀,認為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普遍增加了材料的開放性和寫作的可控性,以考查考生在思維能力與語言運用結合上的不同層次
  • 巧合 北京高考英語作文與廣東高考語文作文"重題"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英語試題解析  英語作文重點是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昨天下午,2019年高考最後一門科目英語考試結束。作為最後一年「老高考」,今年英語作文仍延續十幾年的老傳統,主人公依舊是紅星中學的李華。英語大作文的主題為「勞動最光榮」,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分析,寫好作文重點是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 專家點評今年8道高考作文題:破題不難,寫好不易
    專家逐一點評今年的8道高考作文題:破題不難,寫好不易  澎湃新聞記者 李思文 廖瑾 何利權 實習生 胡天依 陳玉婕 孫香 夏沁陽  6月7日上午11點30分,2019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正式結束。
  • 2020江蘇高考作文|江蘇:你考你的國家情懷,我考我的風花雪月
    今年的高考作文的題目是什麼吧!江蘇卷的作文一直很注重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學素養的培養。歷年高考作文,其他省考的都是家國情懷。唯獨江蘇卷另闢新徑,每年的題目都很文藝。今年高考作文材料中,出現了這樣一句話:同聲相應,同期而求。這一句話選自《易經 》,意在說明同類事物、志趣相同的人容易產生共鳴,互相吸引。
  • 專家點評高考作文:山東作文題該這樣去寫
    發言稿、演講稿、主持詞、一封信、議論文……今年的高考作文題不僅緊跟時事,引導學生擴寬國際視野,在寫作形式上也非常多樣。襄陽市第四中學高級教師許婷婷表示,今年的題作文讓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情景式考察,「不像以前都是單純寫一篇文章,今年會給出一個具體的場景,讓學生在場景中把作文寫出來。」
  • 高考作文題「管鮑之交」暢談古今 數學考「金字塔」文理生感受不同
    ■7月7日,2020年高考首日,考生在進行最後的複習。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管鮑之交」,齊桓公、管仲、鮑叔三個人物,你對哪個感觸最深?每一年,高考作文總是全民關注的焦點,今年廣東高考作文就是根據材料,在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中選一個,寫一篇讀書會發言稿。高考首日,語文、數學考試落幕。上午,全國Ⅰ卷作文題以歷史典故「管鮑之交」入了題,讓不少考生大呼:出乎意料;但所幸作文材料熟悉、角度多樣,大部分考生表示下筆並不難。
  • 今年高考語文試題權威解讀:緊貼時代,突出考查語文關鍵能力
    以今年的作文試題為例,既有過去常見的應用性文體,如全國Ⅰ卷寫一篇參加「歷史人物評說」主題班會的發言稿,全國Ⅱ卷寫一篇「攜手世界,共創未來」的演講稿,全國Ⅲ卷給高一新生寫一封「如何為自己畫好像」的信;也有新的應用寫作形式,如新高考Ⅱ卷要求學生以《中華地名》節目主持人身份,寫一篇「帶你走近_________」的主持詞。語言表達能力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不說人話」?資深高考作文閱卷專家:最美的...
    對此,記者採訪了有著多年高考作文閱卷經驗的專家。專家表示,評價高考作文的標準不應當千篇一律,「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引發爭議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全文浙江滿分作文引發「說人話」爭論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
  • 2020年江蘇高考作文不同專家不同解讀,你覺得哪種解讀更靠譜?
    你未來的樣子,也許就開始於當下一次從心所欲的瀏覽,一串惺惺相惜的點讚,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動。【專家一解讀】今年高考是江蘇自主命題的最後一次,所以備受社會各界關注。(來源:三山語文)【專家二解讀】今年作文材料的類型與江蘇近三年高考的核心概念式(車、語言)和借物喻理式(五味相生)都不相同,更接近2016年的考題:俗話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 2020高考語文試題權威解讀
    以今年的作文試題為例,既有過去常見的應用性文體,如全國Ⅰ卷寫一篇參加「歷史人物評說」主題班會的發言稿,全國Ⅱ卷寫一篇「攜手世界,共創未來」的演講稿,全國Ⅲ卷給高一新生寫一封「如何為自己畫好像」的信;也有新的應用寫作形式,如新高考Ⅱ卷要求學生以《中華地名》節目主持人身份,寫一篇「帶你走近_________」的主持詞。語言表達能力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
  • 專家解讀2019高考作文題:涉及五四運動,家國情懷濃
    作為在這個特殊年份參加高考的學生,你會賦予2019年哪一種色彩,來形象地表達你的感受和認識?請以「2019的色彩」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感情真摯,運用記敘、描寫和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6.
  • 2020年全國高考作文匯總,網友評價!權威解讀!
    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權威解讀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導向將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是語文命題的應有之義,新高考Ⅰ卷作文題 「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選取中國抗疫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和特定的視角提出寫作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參與全民抗疫的切身體驗
  • 2019年高考作文出爐!福建題目是……內附大量考場外感人照片
    2019年全國高考作文福建考的就是這個啦!——陶行知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黃大年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 今年浙江高考又很難?!省考的別慌!申論作文命題特點大揭秘!
    高考第一天,高考作文,山東作文題 疫情,江蘇高考作文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全國二卷作文演講稿,信息繭房,上海高考作文 哲學……作文作為歷年來高考最受矚目的話題,果然佔據了熱搜榜的半壁江山。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
  • 「勞動最光榮」入高考!高考英語大作文讓考生寫摘西瓜
    隨著今天下午英語科目的結束,2019年北京高考正式結束。「勞動」入高考,在英語作文中體現得相當直接,大作文邀請考生圍繞勞動最光榮的主題,記錄摘西瓜的學農體驗;小作文則讓考生為來京津滬旅遊的朋友給出出行和衣著建議。
  • 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題刷新歷史!語文命題呈現三大特點|權威評析
    7月7日(今天)上午9點,北京高考正式拉開序幕,49225名高三考生走進132個考點,開啟他們的人生「大考」!目前,高考語文和高考數學已順利結束,來自精華學校的資深高考語文專家表示,2020年北京高考材料作文題材的時效性是北京高考作文歷史上沒有過的,超出不少人的想像。
  • 11道題三大共性 作業幫名師直播剖析2020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一直是全民關注度最高的話題。2020年高考作文出了怎樣的題目?如何寫好這些題目?7日下午 13:30,作業幫考後第一時間開啟 2020高考作文解析直播,作業幫直播課「縱橫語文」創始人楊勇與資深高考命題研究專家邵娜,在線解讀2020年全國10套試卷高考作文題。人民日報客戶端、百度、知乎,新浪微博、B站、抖音、快手等多家平臺同步直播。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 專家: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也有閱卷專家認為,「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對此,記者採訪了有著多年高考作文閱卷經驗的專家。專家表示,評價高考作文的標準不應當千篇一律,「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浙江滿分作文引發「說人話」爭論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