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辛巴售賣假燕窩一事被廣州市場監督局立案調查,因涉案金額巨大,辛巴或將面臨15年有期徒刑。
旗下第一大主播深陷於燕窩,快手官方卻始終對此充耳不聞,不發一語。快手就這麼不夠老鐵嗎?
自2019年初喊出商業化全面提速的口號以後,電商就成為了快手的"排頭兵"業務。過去十二個月,快手電商累計訂單總量僅次於阿里、京東、拼多多,坐穩中國電商第四把交椅。
僅僅一年時間,快手電商業務就走完了其他電商平檯曆經數年才能到達的高度,這確實值得大書特書,但是或許是因為監管缺失,曾深深困擾在淘寶、拼多多身上的"假貨"毒瘤,也開始在快手身上肆意滋長。
從大主播辛巴的假燕窩再到剛剛爆出的方丈售賣的假汰漬洗衣液,一連串的假貨事件背後,快手官方的態度始終曖昧,保持著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沉默。
快手,這家國內第四大電商平臺到底想向它的粉絲們兜售些什麼呢?
快手的"假貨櫥窗"
在大部分人的思維中,直播賣貨就和明星代言類似,作為公眾人物的KOL大主播帶貨,是一種以人格或者影響力為背書的銷售方式,對於產品質量本身意味著構建起了第一重屏障,是有著品質保證的。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11月中,打假人王海拿出檢測報告,稱辛巴所售的燕窩不過是"糖水",成本不到1元。
無獨有偶,隨後王海又曝光了快手另一個頭部主播"方丈"所售賣的"汰漬"洗衣粉為假冒,因為它的商標為"Tido",並不是正牌的"Tide"。然而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大主播"方丈"不僅不承認售假,反而在直播中辱罵王海。
伴隨著快手官方在各種售假事件中的沉默,賣假貨已然成為了影響快手電商持續向上的一大"沉珂"。
在黑貓投訴搜索"快手",18880條結果迅速映入眼帘。不同於其它短視頻平臺的投訴多涉及封號、流量使用、註冊等問題,快手的這近兩萬條投訴,絕大部分都指向了其電商產品質量。
而據電商調解平臺"電訴寶"統計的"2020年(上)全國零售電商消費評級榜"數據顯示,由於存在嚴重商品質量、退款問題、網絡欺詐等問題,給予"快手""不建議下單"的評級。作為對比,那個因假貨被詬病許久的拼多多則有著"建議下單"的評級。
假貨泛濫異常,再結合快手內容的呈現方式,在社交媒體上,快手被網民們奚落為"假貨櫥窗"。
快手的用戶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用戶的消費能力決定了平臺的發展上限。有一種觀點認為,快手售假與其獨具特點的用戶群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據快手大數據研究院發布《2020快手內容生態半年報》數據顯示,快手三四線以下的用戶佔比達到了56%。快手的相關電商價格也印證了這一數據的精準度,快手電商所銷售的商品八成售價都在50元以內,其中30元以內的產品銷量最高。
低價,絕不是快手售假的藉口。
近兩年,隨著一二線城市的網際網路流量紅利觸頂,除了快手以外,阿里、字節跳動、騰訊、京東等廠商也都紛紛拓展下沉市場。
以阿里為例,2020年初,針對下沉市場用戶,它推出了主打低價產品的"淘寶特價版",僅半年時間,月活用戶規模就超7000萬。雖然淘寶特價版崛起的速度可以和快手電商一決雌雄,但是我們並沒有見到快手這般大範圍的售假問題。
而據"抖音人氣好物榜"來看,抖音直播電商排名前五十的產品,單價在50元以內的有15款,100元以內的也有25款。也就是說,儘管抖音也是走直播電商的路數,但是在商品選擇上卻要來得更加高端一些。
快手打鐵,自身難硬
不論是從行業發展還是從業務前景來說,快手都有理由去探索出更為健康的產品銷售模式,而不是縱容旗下的大主播們肆意售假。
但是,現在看來,快手似乎很難做出這個"一刀切"的艱難決定。在快手的獨特MCN生態上,隨著主播之間的不斷合縱連橫,面對像辛巴這樣"大到不能倒"的大主播,為了不讓業務停擺,快手早已被大主播這幫老鐵們"綁架",不斷讓渡監管下限,喪失了更多的主動權。
以辛巴為例,其之所以可以起家,主要是因為初期遊走於各大快手網紅的直播間,通過搶榜的方式引流,拿下了大批種子用戶。隨後頭部的快手網紅也開始紛紛通過刷榜的方式兼併一些小的網紅"諸侯"。由此,在快手的生態大樹上,結出了辛巴、二驢、方丈這呼風喚雨的六大家族。其中辛巴還因為各種原因出走過快手平臺,隨後卻又以一種超乎平臺影響力的方式風光回歸。大V戰勝了平臺,諸侯蔑視了王庭,這是在此前任何平臺上都不曾出現過類似的事情。
面對大到不能倒的諸侯,作為平臺王庭的快手就開始搖擺了,不但話語權被削弱,連正常的運營都像漢獻帝一般唯唯諾諾。在IPO招股書中,快手就坦然地寫道,"如果我們無法維持與MCN的關係,我們的營運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也正由此,2020年4月初,在和快手鬧矛盾高調宣布退網後,可以趾高氣昂地喊話快手:"我希望你們把眼睛擦亮一點,我辛有志在大部分類目當中,可以調動整個國內的資源,請運用好我身上的本事和資源"。
從商業角度來看,當頭部大V掌握了大部分快手電商直播流量後,平臺又沒有足夠健康的造星機制,再加上快手要為上市做鋪墊,一直在健康發展和促進營收的兩點之間搖擺,進而使得自身陷入到對大V的無底線依賴中。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自然也就在快手身上如約上演了。
平臺被大V綁架,這也算是快手為了IPO的忍辱求生之舉。
在快手電商業務剛剛成立時,創始人宿華曾表示,電商應該是快手直播生態的一個子集,目的是補足生態缺少的東西,不應過分追求GMV(成交總額)。但是隨著抖音的快速發展以及上市計劃的逐步實施,2020年快手電商不光設立了GMV目標,更是將此前的1000億目標調升到了2500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快手的直播打賞能抽五成,但電商流水只能抽5%,也正由此,從招股書來看,截止今年中,快手電商GMV雖然達到了1096億元,但是收入卻有8.1億元。
這也從側面解釋了快手為何對於大V們這般寬容——不計代價抬升GMV。頭部大V及其家族之所以強勢,之所以可以公然售假,之所以可以王者歸來,都是因為快手眼下最需要的就是GMV,而不是消費者的美譽度。為了這一目標的儘早達成,快手什麼都可以忍,包括必要的監管缺失。
如果說快手和頭部大主播的博弈現狀決定了售假環境的存在,那麼電商直播這一新興形式也在客觀上為售假造了一個"空子"。
由於目前電商直播的銷售模式為在線視頻。因此,此前針對圖文形式的電商所設立的《廣告法》、《電子商務管理法》就顯得覆蓋力不足。在"法無禁止即可為"的空子下,大主播們售假也就是自然沒有太多法律層面的顧慮。
好在事情不會一直惡化下去。隨著直播電商平臺的售假行為一再傷害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相關政策開始不斷收緊。據不完全統計,僅2020年10月有關部門就相繼出臺了不下5個涉及直播電商或專門針對直播電商的相關管理規定。以浙江省網商協會發布的《直播電子商務管理規範》為例,明確表示"電商直播平臺不得進行虛假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售假就是在刀尖上起舞,在法律邊緣來回試探,流毒的快手電商故事,是時候來一次全新且健康的重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