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活動推介丨思想史與現代哲學碰撞,藝術與建築學交叉

2020-12-16 新京報網


整合丨餘雅琴

 

上海


會議預告 |「化身萬千:開放的思想史」——第一屆復旦大學思想史高端論壇

  


時間:2019年12月10日-11日

地點: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108報告廳

 

會議議程

12月10日下午

第一場:思想與歷史

14:00-17:00

桑  兵:思想怎樣成為歷史?

羅志田:讓思想回歸歷史

王汎森:跨學科的思想史——以「傳訊」機制為例

主持人:章 清

 

12月11日上午

第二場:思想史中的文學與社會

8:30-10:00

大木康:從思想史的角度看晚明白話文學

鄭培凱:湯顯祖與晚明自我意識的拓展

李孝悌:二十世紀上海戲曲演出中的思想與社會

主持人:張 佳

 

第三場:思想史中的人物與派別

10:15-11:45

葉文心:空間流轉與人物傳記

李焯然:從三教合一到五教兼容:明清思想史研究的思考

艾爾曼:EarlyModern or Late Imperial? The Crisis of Classical Philology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主持人:朱 溢

 

12月11日下午

第四場:思想史中的東方與西方

14:00-15:00

鐘鳴旦:進入清前期的全球公眾領域:清初歐洲文獻中的「京報」

張隆溪:溫故知新:重新審視十七、十八世紀歐洲人所理解的中國

主持人:董少新

 

第五場:思想史中的中國與東亞

15:15-16:15

白永瑞: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韓中認識互相形塑的軌跡

黃克武:詞彙、戰爭與近代東亞的國族邊界:中國「本部」的概念史

主持人:葛兆光


北京

 

北京大學|潘光旦與中國社會學:紀念潘光旦先生誕辰120周年研討會暨《潘光旦全集》啟動儀式

 



時間:2019年12月7日(周六)9:00-12:00

地點:北京大學靜園二院208會議室

 

【會議議程】

 

第一單元  開幕式

(9:00-9:20)

 

致   辭

 

張靜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

渠敬東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陳小文

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

馬戎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主持人:李霞(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主任)

 

第二單元  發布與啟動

(9:20-10:00)

 

周飛舟:《潘光旦社會學文選》新書發布引言

李   霞:《潘光旦全集》啟動發言

 

主持人:白中林

 

第三單元  研討對談

(10:00-12:00)

 

趙立瑋:潘光旦的「匯」與帕森斯的「convergence」

陸   遠:鼎革之際的情勢與選擇——潘光旦與20世紀中葉的中國社會學界

孫飛宇:關於自戀的現代性研究:以潘光旦的「馮小青研究」為起點

劉亞秋:「自明」與「自覺」:社會科學中的主體形象——以潘光旦《馮小青:一件影戀之研究》為起點

 

主持人:渠敬東

評議人:呂文浩、聞翔、凌鵬

  

中國人民大學論壇 | 福柯和他的時代




主講:

汪民安 欲望與快感:德勒茲與福柯的分叉

巴塔耶 巴塔耶與藝術的再魅

李洋   利奧塔、煙火術與力比多裝置

董樹寶 差異與重複:德勒茲的擬像之思

杜小真 福柯與法國認識論

對話 張旭 吳瓊

主持 李科林

 

時間:2019年12月8日14:00—17:00

地址: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多功能廳307室

  

歌德學院:如何認識空間? | 新書發布&跨界論壇:空間的內向性與外向性

 


 

空間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並十分常見的詞彙,似乎無需解釋人們都理解何為空間。從遠古時代的聖地、火爐空間,到近現代的中央大廳、地標、牆與城市,直到當代的展示空間以及網際網路虛擬空間……在這一演變的進程裡,各種空間形態被逐漸創造出來,形成了今天的人類空間。

 

如何認識空間這一概念?如何分析空間形態的基本形式?是否存在一種可能,跨越不同學科之間的屏障,以一種全新的、普遍的方式認識空間?

 

2019年12月7日下午,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將舉辦建築師學者車飛的新書發布及同名論壇「空間的內向性與外向性」。《空間的內向性與外向性》是一本關於空間及其形態的著作,也是第一本直接分析空間形態自身的著作。該書首先從認識論的角度闡述了十七世紀科學革命以來對空間形態的認識及其歷史性的問題,隨後重點講述了城市空間形態的起源以及內向與外向的生長結構,最後著重討論了城市空間形態伴隨著人類城市發展的歷史性形態演變以及結構性變化。

 


「一個建築師關於空間的沉思。車飛圍繞著空間的內外關係,展開了引人入勝的討論。這本書是寬泛的歷史視野和辯證的理論思辯巧妙融合的一個範例。」——汪民安 (哲學家,清華大學教授)

 

「本書是極其罕見地從建築設計的角度闡述的空間發展史,不僅釐清了過往空間理論的幾個盲點,同時打開未來空間探索的大門!」——季鐵男 (建築師,挪威卑爾根建築學院教授)

 

在本次論壇上,車飛將與當代重要的藝術家、建築師、哲學家以及文化批評家一同探討關於當代城市空間的諸多問題,涵蓋內部與外部、開放與封閉、流動與靜止等議題,並分享各自領域針對這一問題的最新成果與思考。

 

新書發布會及論壇

空間的內向性與外向性

 

主辦: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

合作夥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2

時間:2019年12月7日,13:30-15:00

地點: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

語言:中英

主持:張涵(建築師),ArchDaily中國主編。

嘉賓:

車飛,建築師,超城建築創始人,北京服裝學院教授;

曹斐,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季鐵男,建築師,挪威卑爾根建築學院教授,季氏工坊創始人;

李洋,文化評論家,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

姜宇輝,哲學家,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外國哲學教研室主任

 

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創意廣場(近798藝術區北門)

免費入場

 

廣州


展覽|第一回無界建築季參展藝術家名單公布

 



第一回無界建築季:建築,或者建築

策展人:李巨川

展期:2019.12.07-2020.03.30

開幕:2019.12.07  15:00

展覽:廣東省廣州市扉美術館

 


第一單元:住在廣州

 

黃海彬

藝術家,現居廣州。

 

論電影院

電影院,位於廣州。

 

歐飛鴻

藝術家,現居廣州。

 

秦晉

藝術家,現居廣州。

 

武老白

藝術家,現居深圳。

 

西三電影製片廠

(蔡所,黎燕明,劉浩,謝劍波,鄭宏彬,遊其,周洋,周磊)

藝術家群,現居廣州。

 

辛未

藝術家,現居上海和廣州。

 

張子木 + 鄭陸心源 + Amy

導演/策展人/手機攝影師,現居香港、杭州和南寧。

 

中非項目廣州小組

(陳拍岸,方迪,黃小鵬,林奧劼,盧珊,羅熙燁)

藝術家小組,現居廣州、深圳等地。

 

高達

藝術家,現居廣州。

 


第二單元:在其他的地方

 

叢峰

導演,現居北京。

 

黃孫權

建築師、學者、藝術行動者,現居臺北和杭州。

 

李珞

導演,現居多倫多和武漢。

 

徐若濤

導演、藝術家,現居北京。



第三單元:億達大廈再建計劃

 

陳淑瑜

建築師,現居馬爾默。

 

戴安琪

建築師,現居北京。

 

杜鵑

建築師,現居香港。

 

黃小鵬

藝術家,現居廣州和柏林。

 

歐飛鴻

藝術家,現居廣州。

 

宋冬

藝術家,現居北京。

 

王家浩

建築師、學者,現居杭州。

 

魏源

藝術家,現居武漢。

 

許冰煌

策展人,現居廣州。

 

張思銳

建築師,現居北京。

 

張文婷(Wendy Teo)

建築師,現居婆羅洲。

 

張星

建築師,現居深圳。

 

雉尾電臺

藝術家與行動者小組,現居武漢等地。

 

周詩巖 / BAU學社

建築師、學者與研究小組,現居杭州。

 

朱濤

建築師、學者,現居香港。

 

朱亦民

建築師,現居廣州。

 

整合丨餘雅琴

編輯丨李永博

校對丨翟永軍

相關焦點

  • 思想史與現代哲學碰撞,藝術與建築學交叉
    整合丨餘雅琴 上海 會議預告 |「化身萬千:開放的思想史」——第一屆復旦大學思想史高端論壇
  • 哲學、觀念主義和西方現代藝術:論哲學和藝術的關係
    如果我們用一種邏輯思維來整合所有我們所看到的現代藝術形式的話,我想「觀念藝術」以及「觀念主義」可以作為我們整個現代藝術的總結。實際上,現代藝術的起點,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從對「藝術」這一概念的質疑上開始的。
  • 讀馮友蘭先生《中國哲學史》,赴中國先哲思想盛宴
    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靜水不僅被他的淵博學識和哲學智慧所折服,同時還能享受到中國數千年歷史中諸多哲學家的思想盛宴,實在震撼心靈,受益匪淺。馮友蘭(1895—1990),1918年馮友蘭於北京大學哲學門畢業, 1923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梁啓超是位儒家思想家,通過世界的範圍,劃分了中西哲學
    梁啓超梁氏早年在傳播「哲學」這個譯名上有首倡之功。亡命日本時,他創辦了《清議報》、《新民叢報》等刊物,使「哲學」一詞很快成為報刊上的習語。梁氏晚年有更明確的哲學方法論的意識,他曾提煉出三種研究哲學的普遍方法,即問題的研究法、時代的研究法與宗派的研究法。三種方法互有短長,可以交叉使用,如梁氏的《儒家哲學》就是以時代研究為主而兼採其他二法。
  • 張楠︱十九世紀英國思想史中的伯克
    艾米麗·瓊斯著《愛德蒙·伯克與現代保守主義的發明,1830-1914:一部思想史》2017年,艾米麗·瓊斯(Emily Jones)的新著《愛德蒙·伯克與現代保守主義的發明,1830-1914:一部思想史》(Edmund Burke and The Invention of Modern Conservatism
  • 約翰·羅伯遜談歐洲政治思想史
    布萊爾·沃登(Blair Worden)跟我講過耶茨的討論班如何精彩,令他聞所未聞,還說牛津獨特的政治傳統與耶茨碰撞出了很有意思的火花。在我看來,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術研究和哲學是瓦堡的強項。有人說,因為某些制度、思想方面的原因,現在的瓦堡學院正在苦苦思考如何保持自身特性,這樣講並無不妥。但你說的也完全沒錯,確實有兩個發展方向可以說與瓦堡的遺產有關。
  • 關於古希臘歷史、哲學和藝術的50種好書(值得收藏)
    分享關於古希臘歷史、哲學和藝術的50種好書:歷史15種,哲學23種,藝術12種。收藏你的古希臘書單吧!一、關於古希臘歷史的15種好書1.《劍橋希臘羅馬政治思想史》首部系統性和綜合性研究希臘羅馬政治思想的著作研究希臘人和羅馬人如何治理國家的權威指南本書為英語世界首部綜合與全面研究古代希臘羅馬政治思想的著作,涵蓋了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西塞羅、狄奧根尼直至基督祭早期一系列思想家,不僅可以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發展脈絡
  • 賓陽「圩逢節」——古老藍衣壯非遺文化與現代水彩藝術的激情碰撞
    本報記者 韋東 攝本報訊(記者 韋東)昨日,南寧賓陽縣露圩鎮銅牛廣場人山人海,一年一度的「圩逢節」在此舉行,整個露圩鎮沉浸在一片歡樂的祭祀、祈福的活動中。活動中,獨具特色的藍衣壯民俗文化歌曲、舞麒麟、舞彩鳳等輪番上演。充滿魅力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區內外數萬名遊客前來參與,遊客在欣賞各種節目的同時,還能品嘗到當地特色美食。
  • 王晴佳、張旭鵬:《當代歷史哲學和史學理論:人物、派別、焦點》丨...
    歷史、時代與人性:約恩·呂森將歐洲地方化:迪佩什·查克拉巴蒂衝突和秩序:塞繆爾·亨廷頓歷史的終結:弗朗西斯·福山第二部分:派別觀念史和思想史史學史女性史與性別史>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世界史/全球史大歷史環境史情感史身體史第三部分:焦點歷史距離歷史時間歷史記憶
  • 走進|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維也納環城大街旁邊,與霍夫堡皇宮相對。19世紀下半葉,維也納老城牆被拆除之後,就開始了博物館的建造工作。如今,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是全世界第四大藝術博物館。1891年,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竣工,但美術館仍未由皇帝正式宣布開放。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地利共和國的成立,博物館終於成為了國家所有,全民共享的寶貴財富。
  • 關於現代建築,你了解多少?
    20世紀給建築理論帶來了新的問題,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城市與郊區的關係問題、城市規劃與去中心化問題、形式結構與歷史意蘊關係問題、現代主義與波普藝術的關係問題等。圍繞這些問題,討論與論爭空前激烈,而現代機構與組織的建立與緊張的活動、建築期刊與圖書的大量出版發行,則在其後推波助瀾。
  • 阿科米星十年:尋找另一種建築/建築學
    4 阿科米星桂林路小白樓工作室(2018–)再比如,隨著西岸龍美術館和藝倉美術館的建成與運行,大舍自覺不自覺地參與到各種時尚文化和藝術界的活動之中。應該說,在崇尚時尚文化的今日,建築師作為時尚文化藝術的參與者甚至是引領者,不失為讓建築融入社會,某種意義上也是話語權爭奪的一種有效途徑。相比之下,阿科米星的建成作品毫無這種潛力,難以成為時尚文化藝術的一部分。
  • 傑出的風光攝影大師,把現代美學觀念和古老的哲學思想融合起來
    陳長芬,男,1941年生於湖南省衡陽市,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副會長。1965年開始拍攝長城,40餘年裡,數百幅作品被國外收藏。1989年8月,陳長芬被美國《TIME》雜誌評為攝影術發明150年來世界十大攝影名人之 一,其肖像被刊登在該期雜誌的特刊封面,世界攝影界從此記住了這個中國攝影家的名字。
  • 中國哲學思想史中的百家爭鳴,你得知道!
    百家爭鳴在中國哲學史和思想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無與倫比,它之所以如此重要和有名,就在於它文化和思想上的多元性,以及開放包容性,使得中國哲學的土壤環境一下子變得異常肥沃。由於百家爭鳴的出現,中國的哲學和文化才取得了後世長遠的進步和空前的繁榮,開放出了後世很多朝代都難以企及的哲學和思想碩果。
  • 藝術的哲學 詩化的哲學
    兩位哲人的詩化哲學思想輪廓,在《蕭萐父選集》(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9月版)、《中西哲學對話》(東方出版中心2020年10月版)中有具體呈現。  蕭萐父先生以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理論立場,從思想史的角度扼要而深刻地勾勒出了傳統中國哲學詩化的具體路徑與詩化哲學的具體形態。
  • 2018年上海音樂學院考研真題藝術管理專業中西方音樂史(回憶版)
    2018年上海音樂學院考研真題藝術管理專業中西方音樂史(回憶版)
  • 上海雙年展的藝術與哲學對話:關於進步之「矛盾性」的探討
    他們之間的思想碰撞與交融,在「禹步」這一暗示了進與退之矛盾本性的主題之下,帶來了不同尋常的理解和反思。藝術與哲學,在世人眼中兩個顯得如此遙遠的領域,卻有著對於現代世界的共同責任:在反思與批判中解放自身。
  • 北大哲學,讓你的獨立絕不孤獨
    視頻:北京大學哲學系介紹主講人介紹程樂松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道家道教思想、兩漢思想史威廉·詹姆斯說:「時代的哲學氣候不可避免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1912年北京大學設立「哲學門」成為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哲學系開端陳獨秀、梁漱溟、金嶽霖、馮友蘭等大師曾在這裡慷慨激昂百年後的北大哲學依然群英薈萃、思想碰撞開啟哲學之門讓我們一起感受北大哲學的魅力
  • 王陽明哲學思想是什麼?
    說起王陽明就不能不提及他的前輩——象山先生陸九淵,王陽明繼其學說思想說發展起來的心說與陸九淵一道所構成的陸王心學,成為唯一堪與以大儒朱熹所代表的所謂儒家正宗的程朱理學分庭抗禮的儒家思想流派,對中國當時以及後世之讀書人之思想產生了巨大衝擊和影響,也在中國文化思想史及哲學史上書下濃墨一筆。在哲學方面,王陽明主張「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說,否認心外有理。
  • 李黎力:思想史視域中的現代貨幣理論
    MMT也成為經濟思想史漫漫長河中一股噴薄而出的暗流,有望改變這條長河未來的流向。本文將追溯這股暗流的來龍去脈,釐清其譜系源流,洞悉其力量和走向。克納普的「貨幣國定論」構成了MMT的理論基石,成為MMT論者審視現代貨幣體系的「稜鏡」,以至於MMT起初便被稱作「新貨幣國定論」(Neo-Chart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