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丨餘雅琴
上海
會議預告 |「化身萬千:開放的思想史」——第一屆復旦大學思想史高端論壇
時間:2019年12月10日-11日
地點: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108報告廳
會議議程
12月10日下午
第一場:思想與歷史
14:00-17:00
桑 兵:思想怎樣成為歷史?
羅志田:讓思想回歸歷史
王汎森:跨學科的思想史——以「傳訊」機制為例
主持人:章 清
12月11日上午
第二場:思想史中的文學與社會
8:30-10:00
大木康:從思想史的角度看晚明白話文學
鄭培凱:湯顯祖與晚明自我意識的拓展
李孝悌:二十世紀上海戲曲演出中的思想與社會
主持人:張 佳
第三場:思想史中的人物與派別
10:15-11:45
葉文心:空間流轉與人物傳記
李焯然:從三教合一到五教兼容:明清思想史研究的思考
艾爾曼:EarlyModern or Late Imperial? The Crisis of Classical Philology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主持人:朱 溢
12月11日下午
第四場:思想史中的東方與西方
14:00-15:00
鐘鳴旦:進入清前期的全球公眾領域:清初歐洲文獻中的「京報」
張隆溪:溫故知新:重新審視十七、十八世紀歐洲人所理解的中國
主持人:董少新
第五場:思想史中的中國與東亞
15:15-16:15
白永瑞: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韓中認識互相形塑的軌跡
黃克武:詞彙、戰爭與近代東亞的國族邊界:中國「本部」的概念史
主持人:葛兆光
北京
北京大學|潘光旦與中國社會學:紀念潘光旦先生誕辰120周年研討會暨《潘光旦全集》啟動儀式
時間:2019年12月7日(周六)9:00-12:00
地點:北京大學靜園二院208會議室
【會議議程】
第一單元 開幕式
(9:00-9:20)
致 辭
張靜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
渠敬東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陳小文
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
馬戎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主持人:李霞(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主任)
第二單元 發布與啟動
(9:20-10:00)
周飛舟:《潘光旦社會學文選》新書發布引言
李 霞:《潘光旦全集》啟動發言
主持人:白中林
第三單元 研討對談
(10:00-12:00)
趙立瑋:潘光旦的「匯」與帕森斯的「convergence」
陸 遠:鼎革之際的情勢與選擇——潘光旦與20世紀中葉的中國社會學界
孫飛宇:關於自戀的現代性研究:以潘光旦的「馮小青研究」為起點
劉亞秋:「自明」與「自覺」:社會科學中的主體形象——以潘光旦《馮小青:一件影戀之研究》為起點
主持人:渠敬東
評議人:呂文浩、聞翔、凌鵬
中國人民大學論壇 | 福柯和他的時代
主講:
汪民安 欲望與快感:德勒茲與福柯的分叉
巴塔耶 巴塔耶與藝術的再魅
李洋 利奧塔、煙火術與力比多裝置
董樹寶 差異與重複:德勒茲的擬像之思
杜小真 福柯與法國認識論
對話 張旭 吳瓊
主持 李科林
時間:2019年12月8日14:00—17:00
地址: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多功能廳307室
歌德學院:如何認識空間? | 新書發布&跨界論壇:空間的內向性與外向性
空間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並十分常見的詞彙,似乎無需解釋人們都理解何為空間。從遠古時代的聖地、火爐空間,到近現代的中央大廳、地標、牆與城市,直到當代的展示空間以及網際網路虛擬空間……在這一演變的進程裡,各種空間形態被逐漸創造出來,形成了今天的人類空間。
如何認識空間這一概念?如何分析空間形態的基本形式?是否存在一種可能,跨越不同學科之間的屏障,以一種全新的、普遍的方式認識空間?
2019年12月7日下午,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將舉辦建築師學者車飛的新書發布及同名論壇「空間的內向性與外向性」。《空間的內向性與外向性》是一本關於空間及其形態的著作,也是第一本直接分析空間形態自身的著作。該書首先從認識論的角度闡述了十七世紀科學革命以來對空間形態的認識及其歷史性的問題,隨後重點講述了城市空間形態的起源以及內向與外向的生長結構,最後著重討論了城市空間形態伴隨著人類城市發展的歷史性形態演變以及結構性變化。
「一個建築師關於空間的沉思。車飛圍繞著空間的內外關係,展開了引人入勝的討論。這本書是寬泛的歷史視野和辯證的理論思辯巧妙融合的一個範例。」——汪民安 (哲學家,清華大學教授)
「本書是極其罕見地從建築設計的角度闡述的空間發展史,不僅釐清了過往空間理論的幾個盲點,同時打開未來空間探索的大門!」——季鐵男 (建築師,挪威卑爾根建築學院教授)
在本次論壇上,車飛將與當代重要的藝術家、建築師、哲學家以及文化批評家一同探討關於當代城市空間的諸多問題,涵蓋內部與外部、開放與封閉、流動與靜止等議題,並分享各自領域針對這一問題的最新成果與思考。
新書發布會及論壇
空間的內向性與外向性
主辦: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
合作夥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2
時間:2019年12月7日,13:30-15:00
地點: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
語言:中英
主持:張涵(建築師),ArchDaily中國主編。
嘉賓:
車飛,建築師,超城建築創始人,北京服裝學院教授;
曹斐,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季鐵男,建築師,挪威卑爾根建築學院教授,季氏工坊創始人;
李洋,文化評論家,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
姜宇輝,哲學家,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外國哲學教研室主任
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創意廣場(近798藝術區北門)
免費入場
廣州
展覽|第一回無界建築季參展藝術家名單公布
第一回無界建築季:建築,或者建築
策展人:李巨川
展期:2019.12.07-2020.03.30
開幕:2019.12.07 15:00
展覽:廣東省廣州市扉美術館
第一單元:住在廣州
黃海彬
藝術家,現居廣州。
論電影院
電影院,位於廣州。
歐飛鴻
藝術家,現居廣州。
秦晉
藝術家,現居廣州。
武老白
藝術家,現居深圳。
西三電影製片廠
(蔡所,黎燕明,劉浩,謝劍波,鄭宏彬,遊其,周洋,周磊)
藝術家群,現居廣州。
辛未
藝術家,現居上海和廣州。
張子木 + 鄭陸心源 + Amy
導演/策展人/手機攝影師,現居香港、杭州和南寧。
中非項目廣州小組
(陳拍岸,方迪,黃小鵬,林奧劼,盧珊,羅熙燁)
藝術家小組,現居廣州、深圳等地。
高達
藝術家,現居廣州。
第二單元:在其他的地方
叢峰
導演,現居北京。
黃孫權
建築師、學者、藝術行動者,現居臺北和杭州。
李珞
導演,現居多倫多和武漢。
徐若濤
導演、藝術家,現居北京。
第三單元:億達大廈再建計劃
陳淑瑜
建築師,現居馬爾默。
戴安琪
建築師,現居北京。
杜鵑
建築師,現居香港。
黃小鵬
藝術家,現居廣州和柏林。
歐飛鴻
藝術家,現居廣州。
宋冬
藝術家,現居北京。
王家浩
建築師、學者,現居杭州。
魏源
藝術家,現居武漢。
許冰煌
策展人,現居廣州。
張思銳
建築師,現居北京。
張文婷(Wendy Teo)
建築師,現居婆羅洲。
張星
建築師,現居深圳。
雉尾電臺
藝術家與行動者小組,現居武漢等地。
周詩巖 / BAU學社
建築師、學者與研究小組,現居杭州。
朱濤
建築師、學者,現居香港。
朱亦民
建築師,現居廣州。
整合丨餘雅琴
編輯丨李永博
校對丨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