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是黨中央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戰略部署。1996年,在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組織東部地區支援西部地區經濟建設的號召下,粵黔兩省就結下了深厚的幫扶情誼。23年來,廣東省帶著政治責任和深厚感情幫扶貴州,投入大量真金白銀。特別是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以來,廣東省對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脫貧攻堅給予了大力幫扶,雙方在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產業布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等扶貧協作方面碩果纍纍,為我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做出了重要貢獻。
磅礴巍峨的烏蒙山,是烏江和珠江的發源地。千百年來,兩條美麗的母親河浩蕩東流,連接著雄奇壯麗的高原和多姿多彩的沿海繁華都市,兩地人民天生就有著濃濃的親情。 如今,這份情誼,正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書寫著新時代的美麗篇章。 1996年,中央作出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決策,由深圳對口幫扶畢節和黔南。2013年調整為深圳一對一幫扶畢節、廣州一對一幫扶黔南。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明確了廣東省對口幫扶貴州省,廣州市接替深圳對口幫扶畢節市。 20多年來,為幫助貴州省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廣東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對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脫貧攻堅給予了大力幫扶,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極大改變了黔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而廣州和畢節,全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和全國唯一一個以「扶貧開發、生態建設」為主題的試驗區,從此大踏步走上了同心戰貧困、攜手奔小康的新徵程。
推動就業拓富路 在畢節市金海湖新區文閣鄉海壩村,有一家廣州市增城區對口幫扶援建的扶貧車間——七星平步鞋廠。開辦短短幾個月,就解決了海壩村建檔立卡貧困戶62人就業。 「現在車間平均每天生產靴子200多雙,純收入1.2萬元。」扶貧車間負責人徐豔說,車間生產的布鞋實用、質量好,現已註冊了自己的商標。除在本地銷售外,還銷往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若有貧困群眾在鞋廠穩定就業半年以上,增城區還將給予資金獎勵。 無獨有偶。在鄰近海壩村的岔河鎮戈樂村扶貧車間裡,縫紉機「噠噠噠」地響個不停,村民李春蘭正熟練地製作內衣肩帶。 「一天生產1500對肩帶,能拿到90元工資,如果不耽擱,一個月至少有2500元。」李春蘭說,在家門口務工,既能照顧老人,又能照顧孩子。 在畢節市,像海壩村、戈樂村這樣的「扶貧車間」有100多個。不僅讓數千貧困人口就業脫貧,還為群眾增收拓寬了渠道。 目前,畢節還與廣州協調建立了11個勞務協作工作站,舉辦了68期勞務培訓班和47場招聘會,向貧困戶提供了7.49萬個就業崗位,幫助畢節167名貧困學生到廣州就讀職業技術學校。
產業扶貧拔窮根 畢節市雙山鎮普陸村的「養蠶先鋒」楊天勇家中,雪白的蠶繭堆滿了屋子。「養蠶的話,平均18天就可以收穫一季,每季收入4000元以上。」楊天勇告訴記者,他從去年開始養蠶,一年可養三季。 同村的老黨員唐國明,也養蠶,65歲的他也是村裡的養蠶帶頭人之一。他表示,他今年養蠶預計收入近萬元。 說起楊天勇和唐國明的養蠶故事,不得不提到廣州市增城區的幫扶。 據普陸村黨支部書記陳炎介紹,自對口幫扶以來,增城區積極支持普陸村發展產業,在種桑養蠶、野雞養殖等方面給予了普陸村極大援助。截至目前,增城區已投入60餘萬元幫助普陸村貧困群眾購買桑樹和養蠶器具,並在今年投入100餘萬元幫助村裡修建集體蠶房,力爭把種桑養蠶打造成村裡的特色產業。 登山遠眺,普陸村大棚林立、桑樹滿山。這個昔日大山裡的深度貧困村,正在廣州市增城區的大力幫扶帶動下,展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近年來,普陸村在增城區的幫助下,普陸村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2016年至今,全村人均年純收入從2000元提升到5000元,積累村級集體資金50萬元。 據了解,廣州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4.65億元,幫助畢節實施扶貧產業項目208個,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22.516萬人。廣東省社會各界共向畢節市捐贈扶貧資金504846.137萬元。截至目前,畢節市2017年度、2018年度幫扶項目已全面完成建設。 同時,穗畢兩地在園區共建、農特產品銷售、鄉村旅遊等方面不斷加大協作力度,初步形成兩地互贏互惠的良好局面。 數據顯示,廣州市現已引進65家企業落地畢節,完成投資22.26億元,擬帶動16655名貧困人口就業脫貧。廣州幫助畢節銷售農特產品12.35萬噸,銷售收入達8.7億元,帶動了12139人脫貧。2017年,畢節共接待廣東遊客186.5萬人次,旅遊收入21.6億元。2018年,畢節共接待廣東籍過夜遊客54813人次,同比增幅30%。
人才交流促發展 畢節市金海湖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朱彬,是廣州市選派到畢節市掛職的幫扶幹部。 朱彬平均每周進村入戶都不少於兩次,每次都要看產業,都要和村裡幹部群眾深入交流。認識朱彬的村民告訴記者,每次進村他都要詳細掌握第一手資料,不斷了解深度貧困村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群眾脫貧願望,從而制定扶貧協作規劃。 2018年,在朱彬的牽線搭橋下,增城區13家愛心企業和4個鎮(街)與金海湖新區15個深度貧困村達成了結對幫扶意向,其中12個深度貧困村已經籤訂了對口幫扶協議並獲贈產業幫扶資金。 做好扶貧協作工作,人是決定性因素。 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開展以來,廣州先後選派33名黨政幹部和220名專業技術人才到畢節掛職,畢節選派101名黨政幹部和348名專業技術人員到廣州有關部門、學校、醫院掛職。 深入開展人才交流,相互取長補短,為抓好對口幫扶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撐。 據悉,截至今年7月底,廣州市105所學校、33個醫療單位與畢節市971所學校、34個醫療機構開展結對幫扶,結隊幫扶雙方互派幹部掛職,促進了交流協作,也增進了穗畢兩地幹部群眾的深厚情誼。 目前,兩市共舉辦了2期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共培訓209人,其中創業成功81人,帶動貧困人口脫貧905人。
同飲清清兩江水,共築綿綿山海情。自對口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廣州市6個區和畢節市10個縣區全面建立結對幫扶關係,扶貧協作工作碩果滿枝。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顧野靈
見習記者 汪瑞梁
編輯 何濤
編審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