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山難事故,八甲田山事件。八甲田山位於日本本州島東北部的青森縣,它原本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小山脈,但卻因為這場事故而名聲大噪,當時的日軍組織了210個人進山模擬訓練,但最後只活下來了11人。而且這11人當中又有8人都被不同程度的截肢,真的是非常慘烈,堪稱最慘行軍。
在1894年,中日爆發了甲午戰爭,雖然日本戰勝了,但是東北寒冷的氣候讓日軍非常不適應。日本人的心理非常明白,他們的行為引起了俄羅斯的強烈不滿,在不久的將來他們肯定和俄羅斯還有一戰,所以在甲午戰爭之後日軍就開始研究一些關於冬季作戰的問題。
到了1902年日俄關係持續惡化,戰爭一觸即發。這時候日軍就打算組織了一場模擬訓練,這場訓練的假定背景是俄羅斯在冬季入侵日本,並且還佔領了沿途的火車道。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是否可以用人力雪橇來運送物資,經過研究之後,他們制定的路線是從青森出發,途徑八甲田山,最終達到八戶,整個行程大約100公裡左右,預計需要兩天一夜的時間。而這其中最危險的部分就是翻越八甲田山,這段路程大約有20公裡左右。
這段路程大約有20公裡左右青森步兵第五軍團的文機大尉接到了這項任務,在正式出發前的一個禮拜,文機大尉帶領了140個人進行了一場彩排,這趟彩排往返只走了18公裡,當天的天氣也非常好,平均氣溫也就零下四五度,所以彩排非常成功。在這之後文機大尉就徹底鬆懈了下來,他覺得這次兩天一夜的訓練太沒有挑戰了,衣服隨便穿一點,食物隨便帶一點,很快就走完了整個路線。在正式出發的前一天,比文機大尉高一級山口少佐突然也決定加入這場訓練,最終整個隊伍的人數增加到了210人,而臨時空降的這位大領導也為後面的災難埋下了隱患。
在1902年1月23日,早晨6點55分,210人的隊伍從青森出發了。他們共攜帶了14個雪橇,每個雪橇重80公斤,上面裝的都是一些大米、鹹菜和罐頭等等軍需食品。大約在中午的時候,小隊走到了八甲田山腳下的一個村落裡,這時候一個村民把隊伍攔了下來,努力的勸說讓他們不要進山,因為即便是熟悉地形的村民也還是會發生迷路和凍死人的意外情況,如果隊伍執意要進山,那麼一定要請一個當地的嚮導。但當山口少佐聽到村民要價的時候他果斷地拒絕了,第一是他覺得價格有點太高了,第二是他覺得好像也沒有這個必要,他僅用指南針和地圖照樣可以翻越八甲田山,所以小隊在吃完午飯之後就繼續上路了。這時候也開始慢慢進入最難行走的路段。
剛開始走了沒一會,天氣驟變下起了暴風雪。這時候隊伍中的一個博士就提議說:「咱們現有的裝備不足以應付這樣惡劣的天氣,現在往回走還來得及。」 但是領隊一聽立刻就拒絕了,他覺得日本軍人是可以戰勝這個天氣的,所以隊伍繼續前行,大約在下午五點鐘的時候拉雪橇的隊伍已經遠遠落後大部隊了,沒辦法,只能把這些物資平均分攤到每個人的身上。他們這趟訓練的預計露營地是一個叫做田代的地方,那裡有天然的溫泉。所有人都想像著雪天泡溫泉的場景,但現實是由於暴風雪太大了根本分辨不清楚方向,所以小隊在距離田代1.5公裡的地方挖出了很多雪坑作為臨時露營地。
晚上9點鐘所有隊員到達臨時露營地開始生火做飯,但是做飯的難度也超乎了隊員們的想像,他們先是花了1個小時才把爐子點著,又花了一個多小時才燒開了第一壺水,隨著爐子溫度的升高下面的積雪開始融化,水壺就開始傾斜。隊員們試圖把雪挖開在地面上生火做飯,但是挖了2.5米仍然沒有挖到地面,就這樣反反覆覆的又折騰了兩個小時,在第二天凌晨1點鐘的時候,隊員們才終於吃上了夾生的米飯。
這時候外面的氣溫預計達到了零下20度,這個溫度在當地都是很少見的,而隊員們的衣服、鞋子、襪子和帽子都是按照零下四五度準備的,而且也沒有帶額外的衣服,他們為了防止凍傷和一睡不醒,每個隊員輪流只能睡一個小時。隊伍原定的計劃是在早晨5點再次出發,但實在是太冷了,所以在凌晨2點半的時候山口少佐決定原路返回,但回去的路也是異常的艱難。
第二天一整天都是暴風雪的天氣,隊伍根本就找不到正確的方向,由於山口少佐也沒有雪地行軍的經驗,所以他只能安排一些小隊先去探路。有的小隊往山上走,有的小隊跟著河流走,有的人就直接去尋找溫泉了。這樣做的結果是大部隊一整天只前進了700米,相當於是原地踏步,很多小隊出去探路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在這天結束的時候共有50人已經死在了雪地當中。
到了第三天凌晨三點鐘的時候累計凍死的人數增加到了70人,隊員們已經完全不敢再睡覺了,大家圍成一圈互相取暖,或者互相「毆打」來保持身體的熱度。好不容易熬到了早上7點多,天氣也有所好轉了,可偏偏這個時候指南針卻壞了。所以隊伍就只能靠地圖和直覺前進,由於前一天晚上山口少佐的雙腿被凍壞了,他也失去了自主行動的能力,所以他就下令說:「如果有人想自己求生,那麼就可以原地解散了。」 到了晚上的時候,大部隊就只剩下71人存活了,而他們仍舊沒有決定出究竟該往哪走。
第四天一大早天氣更加晴朗了,經過激烈的討論與計算之後大部隊開始朝著最開始的那個村落前進,他們當時預估的直線距離大約有8公裡,但這8公裡卻走了整整一天都沒有走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停的迷路和不停地繞遠,加上隊員們都太餓了所以他們的行動非常遲緩。由於隊伍遲遲沒有達到目的地,大本營的日軍覺得可能發生了什麼意外,於是就組織了60人的救援隊先行到達村子,計劃第二天帶著村民上山展開營救。
到了第五天的時候大部隊的倖存者就只有20人了,這時候他們也走到了一條路的岔口,於是一隊向左,另一隊向右,他們之間約定好,不管誰走了出去一定要回來營救對方。在早上10點30分的時候,其中一隻小隊與救援隊匯合,有四人獲救。而另一支小隊則走到了一個懸崖邊上,有幾名隊員忍受不了這種痛苦直接從懸崖邊上一躍而下。
第六天、第七天、第八天一直到第11天,最後一位倖存者才被救出來,這名倖存者在第四天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一個獵人搭建的小木屋,他就靠著一個小爐子和一些糧食堅持了七天的時間,最終210人的隊伍,只有11人獲救,在這11人當中又有8人被不同程度的截肢,只有三人是相對比較健康的。
造成這起死亡行軍的原因是多種因素的結合,有準備不充分,領導不重視,指揮混亂當然還有天氣突變的原因,不過這起事件也確確實實給日軍起到了警示的作用,他們也明白了在冬季作戰並非易事,於是又加快完善了各方面的細節。兩年之後日俄戰爭爆發,日本的獲勝也證明了他們的準備是充分而有效的。在此之後八甲田山行軍成為了日本冬季訓練的基本配置,這起事件也時時刻刻提醒著大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便應對突如其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