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之島,音樂之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福建省廈門鼓浪嶼風景區

2020-12-16 騰訊網

鼓浪嶼風景區,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由於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龍頭路商業街諸多火熱商鋪都有販賣各種廈門特色小吃,小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2017年7月8日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

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屯兵於此,日光巖上尚存水操臺、石寨門故址。1842年,鴉片戰爭後,英、美、法、日、德、西、葡、荷等13個國家曾在島上設立領事館,同時,商人、傳教士、人販子紛紛踏上鼓浪嶼,建公館、設教堂、辦洋行、建醫院、辦學校,炒地皮、販勞工,成立"領事團",設"工部局"和"會審公堂",把鼓浪嶼變為"公共租界"。一些華僑富商也相繼來興建住宅、別墅,辦電話、自來水事業。1942年12月,日本獨佔鼓浪嶼;抗日戰爭勝利後,鼓浪嶼才結束一百多年殖民統治的歷史。鼓浪嶼面積僅1.91平方公裡,是廈門最大的一個衛星島,常住居民2萬人。島上巖石崢嶸,挺拔雄秀,因長年受海浪扑打,形成許多幽谷和峭崖,沙灘、礁石、峭壁、巖峰,相映成趣。

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清潔幽靜,空氣新鮮,島上樹木蒼翠,繁花似錦,特別是小樓紅瓦與綠樹相映,顯得格外漂亮。鼓浪嶼樓房鱗次櫛比,掩映在熱帶、亞熱帶林木裡,日光巖奇峰突起,群鷗騰飛……組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景區看點;菽莊花園在日光巖南麓海濱。臺灣富商林爾嘉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攜眷內渡,寓居鼓浪嶼,1913年始建此園,以寄託對臺北板橋故園的懷念,並以其號"叔臧"諧音為園名。園主銅像,現屹立園中。全園借山藏海,巧為布局,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令人流連忘返。有壬秋閣、四十四橋、疊石、假山、談瀛軒、頑石山房諸景,為廈門名園之最。左側港仔後海濱浴場,沙清水淨,可容數千人遊泳。附近有延平公園,為紀念鄭成功而建,其中有指淨泉,俗稱"國姓井",相傳是鄭氏屯軍時開設的水井。

鄭成功紀念館1962年1月28日為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00周年而創設。鄭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 1624年出生於日本平戶海濱。南明隆武在福州即位,見他忠心朝廷,賜他姓"朱",改名"成功",所以民間叫他"鄭國姓",永曆皇帝封他為延平王。其父鄭芝龍暗中降清,鄭成功出走金門,誓死抗清。他以金門、廈門為根據地,與清軍厚戰多年,曾一度打到南京城下,因驕兵致敗。1661年4月煌日,鄭成功經過充分準備,率戰船數百艘,官兵25000人,從金門科羅灣出發,收復被荷蘭侵佔38年的臺灣,並歷奮開發臺灣。鄭成功於1662年7月病逝於臺灣,年僅39歲。300多年來,閩臺人民十分敬仰鄭成功,尊他為民族英雄,臺灣人民尊他為"開臺聖王"。鄭成功紀念館共分七個部分,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模型等300餘件。其中,關防、漳州軍鋼等系當年原物,頗為珍貴。進館參觀,可比較系統地了解鄭成功不平凡的一生。

水操臺是鄭成功為收復臺灣,操練水師的遺址。巨崖上"閩海雄風"四個字,圓潤飽滿,酣暢剛健。右前側另一巨石上,刻著鄭成功手書的一首五絕:"禮樂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開壽城,東海釀流霞。"據說,這首詩是臨摹鄭成功的筆跡而刻的,底下還刻著"鄭森私印"和"成功"兩方印章,站在水操臺,總會令人聯想當年鄭成功在此處指揮若定,受江上掛旗獵獵,百舸爭遊,壯士們為祖國的統一而摩拳擦掌的壯觀的場面。

百米高臺為日光巖頂峰,這海拔92.7米,加上圓臺,號稱"百米高臺"。淋浴天風,傾聽海濤,眺望遠處,水天一色,令人忘卻人世間的諸多煩惱,全身心地融入這優美和諧的世界中去。到日光巖旅遊,妙就妙在;不單單用肉眼看景,而應該用心靈去感受,做一番徹底的神遊。看腳下的鼓浪嶼,各種風格的建築錯落有致,好象從這鋼琴之島上彈奏出來音符,凝固成一曲最浪漫的旋律。這是一座神奇的島嶼,在這裡的每一棟典雅的樓房裡都有一段精彩的傳奇故事。往北看,紅色、圓穹頂部的建築十分明顯,那就是鼓浪嶼最有名的"八卦樓"稍離我們近點的,這豎著十字架的建築,就是閩南最有名的大教堂"三一堂"。再往前看,鼓浪嶼隔鷺江與廈門相望,這裡的特色建築與廈門的現代化高樓大廈截然不同,仿佛時間在這裡停滯了,將我們留在東西文化強烈撞擊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歷史中。舉目西望嵩嶼電廠的煙囪高高聳起,著名的海滄開發區就在眼前,通過新建的海滄大橋與廈門連成一體。朝南看,對面就是漳州的中銀開發區,南太武群山起伏。朝東望,遠處有吳嶼、青嶼、大擔 小擔、大金門、小金門諸島,越過海峽,就是臺灣。

日光巖寺,俗稱"一片瓦",實際是一個天然石洞,以一巨石為頂,後依山形地勢建起寺廟的,具體時間是明朝正德年間萬曆十四年。有關日光巖名稱的來歷有兩種傳說:一是自然地理傳說,因每天凌晨,朝陽從廈門五老峰後升起,日光巖最先淋浴在陽光中,故得名為日光巖,寺廟稱日光巖寺;一是歷史傳說,當年鄭成功來到晃巖(日光巖別名),見這裡的景色遠勝於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就成了日光巖。日光巖寺屢毀屢建,清同治年間,建圓明殿,祀彌勒,並在廟前建一八角亭,上掛"日光寺"匾。解放後,圓明殿改為念佛堂,大雄寶殿是1917年建的。改革開放後,落實宗教政策,日光巖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內外十方信善的捐贈,大興土木,翻建了大雄寶殿,新建了山門、鐘鼓樓。旅遊平臺、法堂、僧舍、小賣部和膳堂,寺廟煥然一新。日光巖寺是一座精巧玲瓏的寺廟,大雄寶殿、彌勒殿對合而設,是全國唯一。

三一堂;七十多年前,由於廈門中華基督教新街堂、竹樹堂、廈港堂一百左右位信徒陸續遷居鼓浪嶼,遇到颱風、陰雨等天氣欲渡海回廈門本島禮拜深感不便,於是三個堂會的信徒聯合在鼓浪嶼建立教會,故取名為"三一堂",更蘊含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

起初主日崇拜借用當時毓德女中禮拜堂(現廈門音樂學校),隨後於1934年籌建教堂(可容納一千多人),1992年續建牧師樓(現改為辦公樓),2000年擴建教堂正門以及附屬建築並圍牆欄杆等未了工程,整體工程先後共歷時六十六年之久方得全部竣工。現總佔地面積為2138.62㎡,總建築面積為1368㎡。

三一堂的建築獨具一格,呈十字立體式的罕見造型,四方八面排水的黃瓦屋頂上,居中矗立著八角鐘樓,頂尖的十字架高聳雲天。紅牆裝飾著流暢的三角形線條,四面敞開十二道大門、十六扇窗戶極為寬大,具有通風、採光、疏散的實用特點。堂內長寬同等的十三米跨度牆體上,巧用無柱鋼梁拱券的屋架,加上天花木板吊頂,顯得高大堂皇又帶來極其科學理想的音響效果,成為本堂建築最具特色的一絕。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觀賞,其雄偉非凡氣勢,都無不令人嘆為觀止。2006年被確定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毓園位於廈門鼓浪嶼東南部復興路,即林巧稚大夫紀念園。毓園佔地5700平方米,為紀念鼓浪嶼的優秀女兒、人民醫學家林巧稚大夫,廈門市政府於1984年5月修建此園。

毓園的建築,布局自然,園中立著林巧稚大夫的漢白玉雕像,建有"林巧稚大夫生平事跡展覽室",鄧穎超同志親手在園中種植的兩株南洋杉,象徵著林大夫秀逸高潔的品格。

毓園兩側是花壇,種植著潔淨的星菊,石階兩旁是彩色繽紛的米蘭、扶桑、大理、一串紅等花卉,夾道迎客。其中有佔地1000平方米、用花崗巖方磚砌成的坪臺,林巧稚大夫立式雕像就屹立在平臺右側,雕像對面有一座佔地140多平方米的林巧稚大夫生平事跡展覽館,展出其生前用過的部分實物、著作,百餘幅社會活動和工作、生活照片,外國友人贈送的紀念品,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紀念林巧稚大夫的題字等,還有各種證書和其他珍貴資料。

相關焦點

  • 「鋼琴之島」、「音樂之鄉」,是年輕人必去的一個地方
    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鳥語花香,無車馬喧囂,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AAAA」級旅遊區、「ISO14000國家示範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素有「海上花園」之稱,又有「萬國建築博覽」、「鋼琴之島」、「音樂之鄉」的美譽,2005年榮膺「中國最美城區」榜首。
  • 廈門鼓浪嶼,一個浪漫的鋼琴之島,被譽為「萬國建築博物館」
    說到廈門我相信大家都不知道, 廈門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是一個很受歡迎的旅遊城市, 廈門最有名的景點是鼓浪嶼,每年有數百萬遊客來玩,鼓浪嶼是廈門市思明區的小島,位於廈門島的西南角,與廈門島隔海相望, 鼓浪嶼的真名是圓沙洲、圓洲仔,島西南海灘有兩米多高,裡面有洞穴巖礁,每次漲潮,海浪拍打巖礁
  • 風姿綽約的鼓浪嶼,有「海上花園」,「鋼琴之島」等美稱
    鼓浪嶼是廈門最有名的島嶼,位於福建省廈門島西南角,與廈門市隔海相望,獨特的歷史使這個小島擁有哥德式教堂、羅馬式噴泉、中西合璧的別墅,因此也獲得了「萬國建築博覽」的榮譽,在廈門,小鼓浪嶼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人們還稱她為「鋼琴之島」、「音樂之鄉」、「海上花園」。
  • 「萬國建築博覽」廈門鼓浪嶼,這幾個地方不可錯過
    廈門鼓浪嶼鼓浪嶼位於福建省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市隔海相望。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由於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鼓浪嶼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明朝改稱「鼓浪嶼」。乃因島西南方有一礁石,每當漲潮水湧時,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還是一個小資文藝情調盛行的地方,咖啡館與特色小店林立在湖邊草地、巷弄深處。
  • 舌尖上的美食之舌尖上的廈門,去嘗嘗音樂之島鼓浪嶼的特色美食
    無數次地刷到了鼓浪嶼的旅遊攻略,無數次的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鼓浪嶼旅遊區,位於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島隔海相望。海蝕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由於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築博覽
  • 白鷺之島——廈門
    廈門,又稱「鷺島」,因其地形像一隻白鷺,又由於生態環境良好,空氣清新,吸引並棲息著成千上萬的白鷺,由此得名。 廈門氣候宜人,冬暖夏涼,因此物產豐富,又因其旅遊資源豐富,有鼓浪嶼、南普陀寺、曾厝垵、中山路步行街、中國最美的大學廈門大學等一批馳名中外的景點,而其中素有「海上花園」、「萬國建築博覽」、「音樂之鄉」、「鋼琴之島」之譽的鼓浪嶼,每年更是吸引了一大片遊客前來觀賞遊玩;
  • 小毛驢旅遊景點介紹,第六站:鼓浪嶼音樂之鄉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音樂之鄉鼓浪嶼。鼓浪嶼,一個美麗多情的小島,碧海環繞、濃蔭覆蓋、乾淨清幽、花香四溢, 處處似花園,入目皆佳景。鼓浪嶼鼓浪嶼是廈門最大的衛星島之一,島上巖石峭立,嶙峋崢嶸,海浪常年的衝擊敲打,形成了許多的礁石、沙灘、巖峰。
  • 廈門鼓浪嶼之萬國建築篇!攝影愛好者的必去之地!
    鼓浪嶼,在明朝以前不叫鼓浪嶼,叫「圓沙洲」。後因為島的西南方有一塊礁石,每當漲潮,海浪扑打礁石,發出像擊鼓一樣的聲音,被稱之為"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四面環海,風景優美,有「海上花園」的美稱。
  • 鼓浪嶼為何被稱作「鋼琴之島」「音樂之鄉」
    鼓浪嶼(英文:Kulangsu) 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 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湧,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民稱它為「鼓浪石」而得名。
  • 廈門鼓浪嶼旅遊攻略,這是一座流連忘返的美麗島嶼
    廈門鼓浪嶼是福建省著名景點 。歷史上很多事件都出在這個地方。在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遺項目——「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通過了世界遺產大會的終審,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
  • 中國最美的城區,「鋼琴之島」——鼓浪嶼
    「中國最美的城區」、「鋼琴之島」——鼓浪嶼如同武漢的黃鶴樓,桂林的象鼻山,杭州的西子湖......鼓浪嶼,是廈門的標誌。「鼓浪嶼四周水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嶼遙望著臺灣島,臺灣是我家鄉。」300多年前,這裡是鄭成功駐紮軍隊,操練水兵的基地,日光巖上一聲號角,3萬神兵千舟競發。一舉將葡萄牙侵略者趕下大海,收復了寶島臺灣。今天,高大威武的鄭成功塑像眺望著臺灣的風起雲湧,象徵著我們統一祖國,收復臺灣的決心。鼓浪嶼,是捍衛我們民族的尊嚴的壁壘。
  • 廈門必去的景區,被譽為「音樂之鄉」,最熱鬧的地方卻在小吃街
    要說廈門名氣最大的景點,那就非鼓浪嶼莫屬了,這座小島有著「鋼琴之島」,「音樂之鄉」的美譽,吸引了眾多遊客。這座島嶼的景點密度非常大,在其不足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光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就有近10家,可以說是相當「有文化」的小島了,下面筆者就給大家聊一聊鼓浪嶼。
  • 海上花園,鋼琴之島,福建廈門鼓浪嶼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鼓浪嶼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地處廈門本島西南側,是一個寧靜美麗的小島。小島西南方向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上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時,水湧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島上除了有日光巖、鼓浪石等觀光景點外,還匯集了各種特色的食鋪和商鋪,充滿了文藝範兒。
  • 中國最美景區之「廈門鼓浪嶼」DT旅遊攻略
    鼓浪嶼島內風光秀麗,完好地保存了大量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素有「海上花園」、「萬國建築博覽」的美譽,又因為小島音樂人才輩出,也被稱為「鋼琴之島」、「音樂之鄉」。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湧,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景點分布:  鼓浪嶼是一個面積1.78平方公裡的小島,與廈門隔鷺江相對。
  • 廈門的鼓浪嶼,那個坐著沙灘看日落,吹著海風聽音樂的好地方
    因大學的物理老師的家在鼓浪嶼島,總聽到她的讚美,一直有個夢想:一定要去一趟廈門,去一趟鼓浪嶼島。因探望一個在廈門工作的朋友,終於了此心願。鼓浪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的一個小島,是著名的風景區。位於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
  • 鼓浪嶼,美麗的音樂之島,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可以說,無論是在藝術、教育,還是醫學、建築,鼓浪嶼都扮演了一個時代先鋒的角色……」   鼓浪嶼位於福建省東南海域、廈門市西南部海中,隔著約500米寬的鷺江與廈門島遙遙相望。這座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島嶼很小,小得只有1.91平方公裡的面積,但她卻足以書寫出令人驚嘆的傳奇和內涵。
  • 廈門口碑最好的景區,享有萬國建築博覽美譽,更被稱為海上花園
    廈門鼓浪嶼,可以說是我們國內旅遊的一個熱門目的地。每年都吸引著無數遊人去領略它的美。在這裡你能欣賞到不同特色的萬國建築,體會到亞熱帶海島風情,品嘗到獨特的廈門美食,度過一段悠閒自在的假日時光。鼓浪嶼位於廈門島的西南隅,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因為當浪花拍打在海邊石洞時,聲音聽起來像擊鼓一般,所以得名「鼓浪嶼」。
  • 面積不到2平方千米的小島,為什麼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
    但一座1.91平方千米的小島,卻能在這無數島嶼中獨樹一幟,不僅是國家5A級景區,還有國內僅有、國際一流的鋼琴博物館、風琴博物館,而且號稱萬國建築博覽會,這個小島就是與廈門一水之隔的鼓浪嶼。從鴉片戰爭到二戰爆發,經過近百年的開發,各種風格不斷匯聚融合,鼓浪嶼終成萬國建築博覽
  • 這座浪漫的文藝小島,有動人的音樂,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_騰訊新聞
    漫步鼓浪嶼潔靜幽雅的柏油小道,聽不到車馬喧囂,機器轟鳴,不時能聽到悅耳的鋼琴聲,悠揚的小提琴聲,輕快的吉他聲,動人優美的歌聲,伴以海浪的節拍和幽靜的環境,使音樂成為鼓浪嶼特別靚麗的風景線
  • 鋼琴之島、音樂家的搖籃——鼓浪嶼
    而且,其音樂已成為了鼓浪嶼最為絢麗的風景線。鼓浪嶼位於廈門島的西南面,與廈門島只隔一條寬不過千米的鷺江。鼓浪嶼原名為「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在明朝的時候,才改稱為「鼓浪嶼」。在鼓浪嶼這個小島的西南方,有一塊礁石,每當漲潮水湧,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它為「鼓浪石」,鼓浪嶼也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