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是廈門最有名的島嶼,位於福建省廈門島西南角,與廈門市隔海相望,獨特的歷史使這個小島擁有哥德式教堂、羅馬式噴泉、中西合璧的別墅,因此也獲得了「萬國建築博覽」的榮譽,在廈門,小鼓浪嶼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人們還稱她為「鋼琴之島」、「音樂之鄉」、「海上花園」。
日光巖是鼓浪嶼的第一景,聳立在鼓浪嶼中部偏南,通稱「巖仔山」,別名「晃巖」,從一座巨大的山峰上豎立著兩塊石頭,站在日光巖上眺望島嶼,各種各樣的古老建築展現在眼前,海的對面林立著廈門島的高層建築,天氣好的時候東望,可以看到遠處的吳嶼、青嶼、巨門、小金門,越過海峽,就是臺灣,入場費是60元。
梅莊花園是地方名士林爾嘉的私人別墅,1955年被供奉在公園裡,位於鼓浪嶼島的南部,臨海,背著日光巖,在海裡,門票30元,6:00至18:30。
皓月園位於鼓浪嶼東部,覆蓋鼎巖海濱,擁有廈門鼓浪嶼地標之一的鄭成功雕像,園內明代建築風格顯著,有很大的浮雕群,碧水、海鷗、樹木、藍天構成了獨特的景色,入場費是65元,7點到21點30分。
鼓浪嶼又被稱為「鋼琴之島」,漫步鼓浪嶼,悠揚的鋼琴聲飄蕩在遊人的心底,鼓浪嶼鋼琴博物館是鼓浪嶼「鋼琴之島」的代表,陳列著從豪大利亞運會回到鼓浪嶼的胡友義所藏的70多臺古鋼琴,對於喜歡音樂的朋友來說,是不容忽視的好地方,是免費的。
鄭成功紀念館是1962年1月28日為紀念鄭成功恢復臺灣300周年而設立的,鄭成功,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1624年出生於日本平之戶浜,南明隆武即位在福州,看到他的忠心朝廷,授予他「朱」之姓,改名「成功」,所以民間叫他「鄭國姓」,永曆皇帝把他封為延平王,其父鄭芝龍暗下清泉,鄭成功出金門,誓死,他以金門、廈門為根據地,與清軍戰鬥了數年,被南京城壓下,1661年4月煌日,鄭成功經過充分準備,率數百艘戰船、官兵25000人,從金門費羅灣出發,恢復荷蘭38年侵略臺灣,發展臺灣,鄭成功1662年7月在臺灣去世,39歲,300年來,臺灣人民十分敬仰鄭成功,把他作為民族英雄,臺灣人民尊稱他為「開臺聖王」,鄭成功紀念館共分7個部分,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模型等300餘件,其中關防、漳州軍鋼等是當時的東西,非常珍貴,入館比較系統地了解鄭成功的一生。
日光巖的風景聞名四方,從古至今,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他們陶醉在這天風海濤中,吟詩賦,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手跡,穿過日光巖寺的山門,可以看到巨大的懸崖,大崖上的題目——「鼓浪洞天」將日光巖仙境般的景色做了一個精彩的概括,這是明早的萬曆元年中寫的,「鷺江第一」訂購日光巖的是廈門的第一勝景,清代道光元年林針的書。
鼓浪嶼雖然不大,但是為了好好觀光,應該走的路不多,所以必須穿舒適、便於行走的鞋子,廈門目前已禁菸,公共場合不可吸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