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熱鬧了一整個「豐收季」的赤峰市松山區城子鄉蒙富蘋果採摘園才稍顯安靜,果農呂國軍終於能在空閒之餘算算自己的經濟帳了。自進入盛果期以來,呂國軍的果園年產蘋果近15萬斤,產值30萬元以上,「旅遊+採摘」的模式讓他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在松山區,像呂國軍這樣靠發展林果產業實現增收的農民不在少數。該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緊扣民生福祉,合理布局產業,優化林業結構,強化科技支撐,真正實現了既要山川增綠也要農民增收。
產業發展,規劃先行。9月26日,國家農業農村部評定的2019年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出爐,夏家店大扁杏成功入選。安慶鎮黃姑屯蘋果梨、老府鎮巨昌隆123蘋果、城子鄉柳村黃太平等一批市場前景好、投資少、見效快、受益面廣的經濟林小有名氣,123蘋果和黃太平畝均收入近2500元,大棗畝均收入3000元以上,寒富、新世紀等蘋果畝均收入6000元以上,「多點增收」的經濟林布局優勢逐漸凸顯。松山區因地制宜,精心謀劃,重點打造48個經濟林示範園區,指導成立18個林果專業合作社,基本形成了中東部夏家店、太平地、當鋪地等鄉鎮以葡萄、大棗、蘋果、梨、中型蘋果為主,西部老府、城子、大夫營子、崗子等鄉鎮以小型蘋果為主的建設格局。
強化服務,提質增效。為幫助果農及時掌握先進實用的新技術,松山區林草分局根據春秋不同時期的管理內容,分兩次集中舉辦培訓班,多次在老府鎮聚昌隆村、安慶鎮白廟子村、王府鄉任營子村等地開展123蘋果、大棗、蘋果梨栽植及撫育管理技術培訓,手把手指導,使果農熟練掌握果樹栽植管理的各個環節,逐漸成為果樹管理的行家裡手。到目前為止,今年培訓林業技術人員和果農達3000人以上。
栽下經濟林,藉助旅遊風,孕育致富果。圍繞生態美、百姓富、可持續的目標,老府鎮大烏梁蘇村、大夫營子鄉上窩鋪村、大廟鎮小廟子村等地依託良好的森林生態景觀,發展森林旅遊業,帶動當地貧困戶增收致富。幾個主要森林旅遊景區每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以上,年產值超過1500萬元。
截至目前,松山區經濟林面積達11.5萬畝,其中新建8.5萬畝、原有果樹3萬畝,進入盛果期5.2萬畝,年產各類水果4.8萬噸,總產值達1.02億元。眼下,松山區特色林果正用一個個「點果成金」的故事,讓幹部群眾相信,依託林果業致富之路將越走越寬。
[責任編輯:賽音畢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