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炫圖說美食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東晉時期的著名書法家王羲之還有他的兒子王獻之這兩個人合稱為二王,要提起王羲之的書法,那是大大的有名,有人說王羲之的書法影響了中國書法界有一千多年,這種說法也不為過,王羲之的書法到了唐代有很多人的喜歡臨摹,甚至於臨摹之後的這個贗品都能賣好多錢,比方說蘭亭集序就有各種各樣的臨摹版本,據說也值了銀子,到現在也值不少錢。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什麼都是贗品呢?真本到哪兒去了呢?一會我會給您詳細的介紹。
這事和唐太宗李世民還有一定關係。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更喜歡王羲之的字,包括他的祖父康熙也親自到紹興的蘭亭去朝拜這位書聖,並且題字立碑。
王羲之出身於東晉世家大族,七歲那年就開始跟當時傑出的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王羲之別看年紀小,勤學苦練廢寢忘食,有時候經常他的衣服壞了,怎麼壞了,老在衣服上寫字,把衣服給磨破了,就練字練到這種地步,而且王羲之受家庭的薰陶,他的父親是個著名的書法理論家,在他的家裡曾經有一本書叫王羲之給發現了,父親很不高興,你為什麼偷書,王羲之也不說為什麼,還是當娘的知道兒子的想法,說我看我兒是想看看用筆的方法,他父親一看這麼小的孩子學會用筆技巧,他能學得會嗎,要不等大了我再給他講,王羲之一聽跪下來,爹爹您現在就教我吧,我怕等長大了再學就晚了,就這樣他的父親教兒子學習書法,王羲之的書法很快就突飛猛進,衛夫人看在眼裡喜在心頭,這孩子這麼大的出息將來一定比我強,恐怕我的書名很快會被他給蓋下去。
後來王羲之長大了,突然間有一件好事是從天而降,東晉太尉的女兒該嫁人了,這女兒長得是貌若天仙,很多人都想和太尉能攀上這門親,太尉視這小女兒為掌上明珠。
有人就跟太尉講,王導這個人可了不得呀,東晉王朝能夠建立那得多虧了人家王導和王敦,王導家裡面子侄眾多,何不去老王家去找一找,名門望族門當戶對,太尉就派了一個得意門生先到王家去看看,這一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王家,王家的這些年輕人一聽,這可是天上掉餡餅,這好事要能輪到我腦袋上,我後半輩子就不愁了,都出來了,整理衣冠都到東廂房等著。
你看大傢伙都很感興趣,唯獨王羲之對這事毫不在意,衣服也沒換,袒胸露背在東廂房床上吃東西,一副不拘小節的樣子,太尉的門生把這些人都看了一遍,不甚滿意,往裡面一看,在床上躺著個年輕人,你別看這個年輕人穿的衣服不像外面那些人是衣冠楚楚十分的華麗,可是這個人氣宇軒昂心裡邊就頗為有好感,
回去跟太尉講,說來說去說到床上躺著的王羲之,太尉一聽,那個躺在床上吃東西的那個人就是我的家婿,
從這起東床佳婿或者說東床快婿的成語典故就流傳開來,王羲之就成了太尉的女婿,
有天王羲之閒著沒事出去溜達,結果在橋頭上王羲之發現有個老太婆拿著一大堆的竹扇在那叫賣,可是喊了半天沒人買,王羲之這走過去就問,你這一把扇子能賣多少錢,老太太伸出一個巴掌說五個老錢,好吧,我給你想想辦法,王羲之借來筆墨,在每把扇子上寫了五個字,然後交給老太太,說你再去賣這回肯定能賣得出去,你就說是王羲之寫的字。
這回你每把扇子賣一百個老錢,老太太是半信半疑,這一試驗,很多人聽說是王羲之的字,別說是一百個老錢,就是五百個老錢都值,是蜂擁而至,一會都賣光了,王羲之也感到很欣慰,在當時王羲之的字就這麼受歡迎,其實王羲之的字還經常被人家偷,比方說逢年過節的時候王羲之寫的對聯總是被人偷走,其實王羲之最為著名的,就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這篇文章太棒了,不但詞好,字寫的也棒。
東晉九年,三月初三,大傢伙都要到江邊祈福消災,王羲之也不例外,他和當時的一些名士四十多個人一起出去玩,去現在浙江紹興市西十二公裡的地方,這個地方有一座大山,你離遠了看就像那馬鞍子一樣,據說越王勾踐在這山上種過蘭花,最美的一個地方就是山上有一所蘭亭,一些文人雅士就愛在這聚會,寫個詩呀,對個對聯呀,這是個好地方。
王羲之和這些好朋友就坐在彎彎的溪水兩旁,玩起了一吟詩,大傢伙是越玩越高興,這詩詞文章可就說了不少,不知不覺間太陽已經偏西了,一統計一共寫了三十七首詩。有人就提議把這三十七首合在一起叫做蘭亭集,並且推舉王羲之為這本書寫個序,王羲之也是很高興,於是就答應下來,一邊磨墨一邊思考趁著酒興揮筆寫成了流傳千古的蘭亭集序。
小編在這裡想說的是由於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所以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威近臣,至於《蘭亭集序》隨著李世民駕崩,蘭亭序入土,至今《蘭亭集序》在地下埋藏一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