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什麼都是贗品呢?真本到哪兒去了呢?

2020-12-18 炫圖說美食

原創|炫圖說美食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東晉時期的著名書法家王羲之還有他的兒子王獻之這兩個人合稱為二王,要提起王羲之的書法,那是大大的有名,有人說王羲之的書法影響了中國書法界有一千多年,這種說法也不為過,王羲之的書法到了唐代有很多人的喜歡臨摹,甚至於臨摹之後的這個贗品都能賣好多錢,比方說蘭亭集序就有各種各樣的臨摹版本,據說也值了銀子,到現在也值不少錢。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什麼都是贗品呢?真本到哪兒去了呢?一會我會給您詳細的介紹。

這事和唐太宗李世民還有一定關係。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更喜歡王羲之的字,包括他的祖父康熙也親自到紹興的蘭亭去朝拜這位書聖,並且題字立碑。

王羲之出身於東晉世家大族,七歲那年就開始跟當時傑出的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王羲之別看年紀小,勤學苦練廢寢忘食,有時候經常他的衣服壞了,怎麼壞了,老在衣服上寫字,把衣服給磨破了,就練字練到這種地步,而且王羲之受家庭的薰陶,他的父親是個著名的書法理論家,在他的家裡曾經有一本書叫王羲之給發現了,父親很不高興,你為什麼偷書,王羲之也不說為什麼,還是當娘的知道兒子的想法,說我看我兒是想看看用筆的方法,他父親一看這麼小的孩子學會用筆技巧,他能學得會嗎,要不等大了我再給他講,王羲之一聽跪下來,爹爹您現在就教我吧,我怕等長大了再學就晚了,就這樣他的父親教兒子學習書法,王羲之的書法很快就突飛猛進,衛夫人看在眼裡喜在心頭,這孩子這麼大的出息將來一定比我強,恐怕我的書名很快會被他給蓋下去。

後來王羲之長大了,突然間有一件好事是從天而降,東晉太尉的女兒該嫁人了,這女兒長得是貌若天仙,很多人都想和太尉能攀上這門親,太尉視這小女兒為掌上明珠。

有人就跟太尉講,王導這個人可了不得呀,東晉王朝能夠建立那得多虧了人家王導和王敦,王導家裡面子侄眾多,何不去老王家去找一找,名門望族門當戶對,太尉就派了一個得意門生先到王家去看看,這一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王家,王家的這些年輕人一聽,這可是天上掉餡餅,這好事要能輪到我腦袋上,我後半輩子就不愁了,都出來了,整理衣冠都到東廂房等著。

你看大傢伙都很感興趣,唯獨王羲之對這事毫不在意,衣服也沒換,袒胸露背在東廂房床上吃東西,一副不拘小節的樣子,太尉的門生把這些人都看了一遍,不甚滿意,往裡面一看,在床上躺著個年輕人,你別看這個年輕人穿的衣服不像外面那些人是衣冠楚楚十分的華麗,可是這個人氣宇軒昂心裡邊就頗為有好感,

回去跟太尉講,說來說去說到床上躺著的王羲之,太尉一聽,那個躺在床上吃東西的那個人就是我的家婿,

從這起東床佳婿或者說東床快婿的成語典故就流傳開來,王羲之就成了太尉的女婿,

有天王羲之閒著沒事出去溜達,結果在橋頭上王羲之發現有個老太婆拿著一大堆的竹扇在那叫賣,可是喊了半天沒人買,王羲之這走過去就問,你這一把扇子能賣多少錢,老太太伸出一個巴掌說五個老錢,好吧,我給你想想辦法,王羲之借來筆墨,在每把扇子上寫了五個字,然後交給老太太,說你再去賣這回肯定能賣得出去,你就說是王羲之寫的字。

這回你每把扇子賣一百個老錢,老太太是半信半疑,這一試驗,很多人聽說是王羲之的字,別說是一百個老錢,就是五百個老錢都值,是蜂擁而至,一會都賣光了,王羲之也感到很欣慰,在當時王羲之的字就這麼受歡迎,其實王羲之的字還經常被人家偷,比方說逢年過節的時候王羲之寫的對聯總是被人偷走,其實王羲之最為著名的,就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這篇文章太棒了,不但詞好,字寫的也棒。

東晉九年,三月初三,大傢伙都要到江邊祈福消災,王羲之也不例外,他和當時的一些名士四十多個人一起出去玩,去現在浙江紹興市西十二公裡的地方,這個地方有一座大山,你離遠了看就像那馬鞍子一樣,據說越王勾踐在這山上種過蘭花,最美的一個地方就是山上有一所蘭亭,一些文人雅士就愛在這聚會,寫個詩呀,對個對聯呀,這是個好地方。

王羲之和這些好朋友就坐在彎彎的溪水兩旁,玩起了一吟詩,大傢伙是越玩越高興,這詩詞文章可就說了不少,不知不覺間太陽已經偏西了,一統計一共寫了三十七首詩。有人就提議把這三十七首合在一起叫做蘭亭集,並且推舉王羲之為這本書寫個序,王羲之也是很高興,於是就答應下來,一邊磨墨一邊思考趁著酒興揮筆寫成了流傳千古的蘭亭集序。

小編在這裡想說的是由於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所以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威近臣,至於《蘭亭集序》隨著李世民駕崩,蘭亭序入土,至今《蘭亭集序》在地下埋藏一千多年。

相關焦點

  • 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在哪裡?
    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此序又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此篇序文雖文理通達,但還不足以傳世,能令此序文傳世的皆因王羲之的書法。《晉書》說他的書法為古今之冠,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由於在書法上的成就和貢獻,他被後世譽為「書聖」,他親筆書寫的《蘭亭集序》又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 為什麼《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體呢?
    其實唐太宗並不是第一個迷戀王羲之書法的皇帝,王羲之的書法從南梁武帝開始被帝王追捧,歷代帝王都非常追捧王羲之的字,只是到了李世民這裡,到了瘋魔的地步,所以也直接將王羲之推上了神壇。  說到李世民,就一定要說到《蘭亭集序》了。
  • 多幅不同名家蘭亭修禊圖同臺—看看王羲之是如何寫就《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又名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書聖王羲之寫就。書法成就巔峰之作。書聖王羲之生平八字咱就略過了。反正地球人都知道了。《蘭亭集序》。這種傳統歷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曲水流觴」 主要有兩大作用,一是歡慶和娛樂,二是祈福免災。這個蘭亭就是歡慶和娛樂,開春了嘛,大家去遊玩當然要盡興,酒事自然不能少。而且《蘭亭集序》之所以稱為集序,就是酒順著水流下來,停誰面前誰就要唱詩吟賦的,然後還要喝掉酒,然後對上來詩賦就集到一起了,就成蘭亭集序了。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這天與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會聚蘭亭一起過「禊節」而為那天的詩賦合集作的一篇序,即後來有名的《蘭亭集序》。《蘭亭集序》全貼共28行,324字,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們飲酒賦詩、流觴曲水,寫完這篇序後,相傳酒醒後王羲之又寫了好幾遍,但都不及這篇寫得好。王羲之也對他十分珍惜,視為珍寶。
  • 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在哪裡?
    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此序又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此篇序文雖文理通達,但還不足以傳世,能令此序文傳世的皆因王羲之的書法。《晉書》說他的書法為古今之冠,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由於在書法上的成就和貢獻,他被後世譽為「書聖」,他親筆書寫的《蘭亭集序》又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 紹興蘭亭還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卻不知所蹤
    紹興蘭亭還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卻不知所蹤1來到紹興才發現,紹興旅遊資源很豐富,因為停留時間有限,我們只選了幾個知曉的地方。蘭亭,因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讓人心生嚮往。同行的好友是書畫愛好者,每天畫畫、練字,堅持不懈。她說王羲之是書法界的祖師爺,因此來到紹興,蘭亭肯定是我們的必選項了。蘭亭位於紹興會稽山,這裡園內設施和魯迅故裡一個模式,走入園內,可以看到王羲之《蘭亭序集》文章裡的痕跡。
  • 結合《蘭亭集序》從王羲之書寫的專業角度,說說怎樣欣賞書法作品
    一談起書法,必談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很多人不明白,這帖書法作品被公認為行書第一,是名人效應,還是真的這麼好?這可以毫不猶豫地告訴你,這件作品是真的好,它的好在神採、用筆和筆勢三個方面都屬於領先者。我們不妨結合《蘭亭集序》,從這三個方面逐一分析一下,看看書法作品到底要怎樣來欣賞。王羲之的墨跡原作,到今天已經見不到了,但是可以藉助唐朝的摹本。其中神農本是各摹本中最聞名的,據說是運用近似於工筆的響拓的方法。
  • 《蘭亭集序》隱藏的書法密碼你知道嗎?
    會議的主要成果,就是王羲的的會議總結《蘭亭集序》。這也是王羲之走向「書聖」的會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從此成為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巔峰之作。根據歷史記載,到了唐代,帝王李世民對《蘭亭集序》的喜歡,到了痴狂的地步,費盡心機,終於把《蘭亭集序》佔為已有。
  • 出身名門的王羲之,為何寫下悲喜交加的《蘭亭集序》?
    我內心中一直嚮往著的春天的模樣,藏在王羲之筆下的《蘭亭集序》裡。他不僅展現了一幅溫暖愉悅的春日友人相聚圖,更深藏引發後人思考的哲理。經典名篇的創作背景東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正值暮春之初,王羲之與孫綽、謝安、支遁等一班名流貴族,集會同遊於會稽山陰的蘭亭。
  • 為啥《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體呢?
    可是王羲之回答說:我現在的字都是臨摹別人,不論寫的再好也是別人的,我得有自己自成一體的字才可以,所以我還要更加刻苦的練習。  可見王羲之從小對於書法的喜愛就是如痴如醉,此為王羲之之最。  二、「天下第一書」之名何來  王羲之的字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為什麼能夠超越那麼多的書法家稱為天下第一呢,這個稱呼和王羲之的字體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 王勃的《滕王閣序》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你更鍾愛哪一篇?
    在中國古代,有兩篇特別著名的駢文,一篇是少年天才王勃即興創作的《滕王閣序》,另一篇是書聖王羲之創作的《蘭亭集序》,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寫的序都比他們後面的詩要出彩的多。而東晉書聖王羲之創作《蘭亭集序》的時候,已經51歲,王羲之歷經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所以這篇《蘭亭集序》描寫更多的是對人生的感悟和體會,充滿人生哲理。
  • 王羲之《蘭亭集序》鑑賞
    何延之的《蘭亭記》中曾說過,文韜武略的李世民對書法情有獨鍾,尤其喜愛「書聖」王羲之的墨寶,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天下廣為搜尋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雖然收藏王羲之墨跡不少,其中也有《蘭亭集序》,但始終沒有找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真本。作為一國君主,卻不能得到前朝的稀世之珍品,太宗每想到此,便顯得悶悶不樂。
  • 王羲之是如何寫出《蘭亭序》的?它的蹤跡為什麼成為千古謎團?
    在《蘭亭序》裡,可以親切地感受到這一天,三月初三「修禊」的活動:「曲水流觴」,那麼何謂「曲水流觴」呢?大家坐在小溪邊上,把漆制很輕的酒杯「羽觴」,斟上酒以後放在水裡讓它浮動,那麼曲曲彎彎的小溪上,羽觴流到哪裡,旁邊的人就在哪,端起來喝酒賦詩,如果有人作不出詩,就當場罰酒了,這就是「曲水流觴」。
  • 秦始皇的傳國玉璽,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誰的價值更高?
    而在這五千年的歷史中,有很多珍寶都隨著時間的流逝埋於地下,或不翼而飛。在這些消失的國寶中,有兩件國寶級文物一直讓人們念念不忘。這兩件文物就是傳國玉璽和《蘭亭集序》。如果這兩件國寶都僥倖被人找到,那誰的價值更高呢?爆史君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首先來說一下傳國玉璽。
  • 深度解析:日本第248個年號「令和」與王羲之《蘭亭集序》的關係
    想像回到當年太宰府賞梅歌詠的時空,觀其展現的情境、意趣的生命美學,顯然是和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宴相契合的。實際的表現又有哪些相似呢?大伴旅人的詩歌情感洋溢,對人、事的詠懷詩是其特色,「令和」所出的《梅花歌·序》就是純粹的漢詩文的作品,其中展現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學(漢文學)的素養和觸發。《梅花歌·序》的創作底本和觸發就是來自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 《蘭亭序》能代表王羲之的風格嗎?
    譬如,《蘭亭序》是不是代表著王羲之?王羲之藝術的真正風格是以什麼作品為代表的?,就是把《蘭亭序》等同於王羲之。中小學生、大學生乃至平常的書法愛好者,更是一提王羲之就只知《蘭亭序》,更無暇顧及王羲之其它書帖,而提及王獻之的作品甚至鮮少知道,這讓人赧然。王羲之蘭亭雅聚,是王羲之去官之後的一次活動,而所記錄的蘭亭詩文集序言,則僅僅是其書法中的一個長篇幅的作品而已,基於真行書寫的。但閣帖、絳帖等帖中所記錄下來的,則多是其草書,就是說,真正代表其藝術水準的、展現其藝術能力的、使之千古的書法作品是其草書作品。
  • 王羲之除了《蘭亭序》,還有這28個字的字帖,被臺北列為鎮館之寶
    說起文物,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無論是怎麼樣的東西,只要是有朝代的都是文物,他們能反應出這個朝代的不同文化和生活,而其中就包括了書法類的文物了,要說書法,小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王羲之了,作為東晉有名的書法家,王羲之在書法方面的成就非常之大,創立了各種字體。
  • 《蘭亭集序》:儒釋道精神裹挾下王羲之的慨嘆,活在當下
    永和九年,五十一歲的王羲之時任會稽內史。三月三日,他邀集群賢四十餘人聚於蘭亭,作曲水流觴之飲,感興賦詩,暢敘幽情。之後,王羲之將諸人名爵及詩作一一記錄,並作序一篇,記述其事並書寫內心感觸。此序即那名傳千古的 《蘭亭集序》。
  • 王羲之《蘭亭序》的故事,陳克斌解讀蘭亭的前世今生
    沒錯,《蘭亭序》是王羲之寫的一篇文章,字特別好,所以又是書法。《蘭亭序》名字很多,謂《蘭亭修禊序》,晉人謂之《臨河亭》,唐人稱《蘭亭詩序》或言《蘭亭記》,蘇東坡雲《蘭亭文》,歐公雲《修禊序》,蔡君謨雲《典水序》,黃山谷雲《禊飲序》。通古今雅俗之稱,俱雲《蘭亭》。《蘭亭序》是什麼時候寫的呢?
  • 書聖王羲之最出名的就是《蘭亭序》,這個書法的巔峰作品去了哪裡
    書聖王羲之是歷史中的書聖,他最出名的書法作品名為《蘭亭序》是書法界的瑰寶,但是卻沒能成功的流傳下來,這個文明於世的書法作品究竟去了哪裡呢?這是一個迷一樣的事情,後來竟然有人推測《蘭亭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