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日本第248個年號「令和」與王羲之《蘭亭集序》的關係

2020-12-24 我不是霞客

將近一千四百年前,日本九州太宰府的「大宰帥」、著名的和歌詩人(歌人)大伴旅人招待九州官員32人一同賞梅飲宴,以梅為題吟詩賦歌。當時,大伴旅人集合了賓客所詠的32首梅花和歌,並以漢語詩寫了序言——《梅花歌卅二首·並序》(以下簡稱《梅花歌·序》)。其序中的詩詞「初春令月,氣淑風和」被引用為「令和」,成了日本第248個年號。

熟悉翰墨篇籍的人,早發現「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一句和漢代張衡《歸田賦》首句「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似曾相識!想像回到當年太宰府賞梅歌詠的時空,觀其展現的情境、意趣的生命美學,顯然是和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宴相契合的。實際的表現又有哪些相似呢?

大伴旅人的詩歌情感洋溢,對人、事的詠懷詩是其特色,「令和」所出的《梅花歌·序》就是純粹的漢詩文的作品,其中展現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學(漢文學)的素養和觸發。《梅花歌·序》的創作底本和觸發就是來自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蘭亭宴情懷,傳東瀛留後世王羲之在江南擔任會稽內史(太守)時,於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曾主持了一次留名史傳的曲水之宴。包括謝安在內的41位東晉群賢雅士在曲水邊祓禊、飲宴賞景、流觴賦詩。這天地人合一發抒生命情懷的曲水之宴、這樣的詩境美學遠傳東瀛日本。

《蘭亭集序》

據《日本書記·卷第十五》,日本宮廷中在五世紀(約當東晉之後的南北朝時代)就有曲水宴的記載。那是顯宗(公元450~487年)在位的三年期間,每年都舉行了春天的曲水宴。這種風尚到了奈良時代(公元710~794年,約當盛唐到中唐)和平安時代(公元794~1185年,約當中唐到南宋初期),在日本貴族之間更是盛極一時。可以說,王羲之的曲水宴流觴賦詩的情與境,醞釀了大伴旅人《梅花歌·序》的時空。

在公元730年的初春時節(正月13日),梅花綻放,日本太宰府帥大伴旅人舉行了一次賞梅賦詩的宴集。梅花疏影自古傳香,也是日本園林必栽的古雅之色。初春時,天未解寒,曲水可能猶不能泛舟;其時,觀賞梅花迎早春,亦是振奮人心的勝景。

曲水流觴

是時統帥九州的太宰府,也負責接待中國的來日使節團。大伴旅人本人有著深厚的中華文化素養,是嫻熟漢文創作的詩人、歌人。他對於王羲之蘭亭宴之酣暢淋漓的情懷,豈能無動於衷!在這樣天、地、人相合的情境中創出的《梅花歌·序》,展現了哪些恰似中國文學的美學呢?

天人契合,曲水情懷流東瀛大伴旅人的《梅花歌·序》的形式和作法、意趣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有許許多多相似之處。這裡來稍稍品味一下。

《梅花歌·序》首先說明了宴會的時、地一如《蘭亭集序》:

「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于帥老之宅,申宴會也。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蘭亭集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稧(禊)事也。」……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1790年日本·山本若麟《蘭亭曲水圖》

從天地人的交會,遠近交錯、情景交融的構篇,到詠物抒懷的意趣來看,也與《蘭亭集序》如出一轍。《蘭亭集序》從大處寫山、水,讓大自然非常流暢地與人的懷抱交融,《梅花歌·序》則歌詠粉梅、蘭香:

「崇山峻岭,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蘭亭集序》

「加以曙嶺移雲,松掛羅而傾蓋……蓋天坐地,促膝飛觴」——《梅花歌·序》

王羲之《蘭亭集序》和大伴旅人的《梅花歌.序》同有「流觴」、「飛觴」的雅趣遊戲,一曲流水相承傳,扮演著穿針引線的作用。在兩個時空中最重要的悠趣就在於詠物抒懷、與天地契合的暢快自在。

大伴旅人賞梅謳歌:「忘言一室之裡,開衿煙霞之外」。其「淡然自放、快然自足」的情懷,顯然附和了王羲之酣暢神遊物外的生命美學:「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大伴旅人

中國古人非常崇尚天人合一,白日放歌、秉燭夜遊,各種各樣的遊賞古來就有,胸懷大自然的美景又超然形骸之外的神遊,是中華古人與天地契合的一種生命美學。王羲之在曲水畔的蘭亭宴上,遊目騁懷,為宇宙存在之浩瀚作註腳,為今昔感懷之契合而興嘆。所以他留下了群賢所作的《蘭亭詩》集、為之作序,或可使後人尋得共振的生命情懷,遇得契合的欣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人生長短不在我,古往今來之間有多少生命逝去了!不管相識不相識,不管今昔,雖然生存的社會殊異,生存於浩瀚天地之間的生命,苟能得情志相投、契合為一,就讓我們為這難得的、超脫有限生命束縛的契合來放歌抒懷吧!大伴旅人也在序的結語說:「詩紀落梅之篇,古今夫何異矣!」(用詩來紀錄梅花的篇章,古今之情趣相通啊!)洋溢著王羲之感動於契合的生命美學氛圍。

歷經幾多代,雖然世殊事異,王羲之蘭亭宴留下的天人合一的生命美學情懷,影響後世深遠。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好歷久彌香。於今,日本的新年號「令和」的內涵著實散發著來自傳統中國文化之美。據日本官方內閣說法,「令和」新年號祈願帶來美好和平的未來,祈願這一代人的夢想能開花實現。

文案編輯:霞客說歷史文案審核:霞客工作室

相關焦點

  • 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在哪裡?
    距今1667年前,農曆三月份的普通一天,時任東晉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這天與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會聚蘭亭一起過「禊節」而為那天的詩賦合集作的一篇序,即後來有名的《蘭亭集序》。《蘭亭集序》全貼共28行,324字,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們飲酒賦詩、流觴曲水,寫完這篇序後,相傳酒醒後王羲之又寫了好幾遍,但都不及這篇寫得好。王羲之也對他十分珍惜,視為珍寶。
  • 你只關注日本「令和」年號和中國文化的關係?域名和商標都是商機
    4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即將從5月1日起使用的新年號「令和」。「令和」出自日本古詩集《萬葉集》第五卷「雜歌」中的「梅花歌三十二首並序」之序文,其中有「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句。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不是取自中國古籍的年號。
  • 出身名門的王羲之,為何寫下悲喜交加的《蘭亭集序》?
    我內心中一直嚮往著的春天的模樣,藏在王羲之筆下的《蘭亭集序》裡。他不僅展現了一幅溫暖愉悅的春日友人相聚圖,更深藏引發後人思考的哲理。經典名篇的創作背景東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正值暮春之初,王羲之與孫綽、謝安、支遁等一班名流貴族,集會同遊於會稽山陰的蘭亭。
  • 紹興蘭亭還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卻不知所蹤
    紹興蘭亭還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卻不知所蹤1來到紹興才發現,紹興旅遊資源很豐富,因為停留時間有限,我們只選了幾個知曉的地方。蘭亭,因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讓人心生嚮往。同行的好友是書畫愛好者,每天畫畫、練字,堅持不懈。她說王羲之是書法界的祖師爺,因此來到紹興,蘭亭肯定是我們的必選項了。蘭亭位於紹興會稽山,這裡園內設施和魯迅故裡一個模式,走入園內,可以看到王羲之《蘭亭序集》文章裡的痕跡。
  • 王勃的《滕王閣序》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你更鍾愛哪一篇?
    在中國古代,有兩篇特別著名的駢文,一篇是少年天才王勃即興創作的《滕王閣序》,另一篇是書聖王羲之創作的《蘭亭集序》,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寫的序都比他們後面的詩要出彩的多。這兩首序雖然創作年代不同,詩人所處的背景和環境也各不相同,但細細品讀這兩首經典之作,仿佛我們也跟隨這些詩人的腳步,穿越到了千年前的遊宴之中。
  • 書聖王羲之的巔峰之作《蘭亭集序》,創作地就在浙江紹興
    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許多人雖然沒見過但也有所耳聞,這是一篇書法巨作,堪稱王羲之的巔峰之作。《蘭亭集序》在書法界的地位無人能及,連後人臨摹的版本都能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內,歷代皇帝對其鍾愛更讓它身價倍增。《蘭亭集序》的創作地,就在浙江紹興一個叫蘭亭的地方。
  • 多幅不同名家蘭亭修禊圖同臺—看看王羲之是如何寫就《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又名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書聖王羲之寫就。書法成就巔峰之作。書聖王羲之生平八字咱就略過了。反正地球人都知道了。《蘭亭集序》。「曲水流觴」 主要有兩大作用,一是歡慶和娛樂,二是祈福免災。這個蘭亭就是歡慶和娛樂,開春了嘛,大家去遊玩當然要盡興,酒事自然不能少。而且《蘭亭集序》之所以稱為集序,就是酒順著水流下來,停誰面前誰就要唱詩吟賦的,然後還要喝掉酒,然後對上來詩賦就集到一起了,就成蘭亭集序了。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什麼都是贗品呢?真本到哪兒去了呢?
    ,甚至於臨摹之後的這個贗品都能賣好多錢,比方說蘭亭集序就有各種各樣的臨摹版本,據說也值了銀子,到現在也值不少錢。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什麼都是贗品呢?真本到哪兒去了呢?一會我會給您詳細的介紹。這事和唐太宗李世民還有一定關係。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更喜歡王羲之的字,包括他的祖父康熙也親自到紹興的蘭亭去朝拜這位書聖,並且題字立碑。
  • 《蘭亭集序》:儒釋道精神裹挾下王羲之的慨嘆,活在當下
    永和九年,五十一歲的王羲之時任會稽內史。三月三日,他邀集群賢四十餘人聚於蘭亭,作曲水流觴之飲,感興賦詩,暢敘幽情。之後,王羲之將諸人名爵及詩作一一記錄,並作序一篇,記述其事並書寫內心感觸。此序即那名傳千古的 《蘭亭集序》。
  • 硬筆楷書寫名篇 - 王羲之蘭亭集序
    硬筆書楷書作品寫了很多,對於蘭亭序這個天下第一行書從來沒有完整書寫過,即便日常練習也是用硬筆臨摹成行書,楷書沒有寫過,在上幾次給大家講了硬筆書法的偏旁部首的一些書寫方法,雖然還沒有系統性地講完,間架結構還沒有講,但是書法學習除了日常的基本功練習外(筆畫,部首,結構),日常的讀帖或者是看一些自己喜歡的硬筆書法作品對硬筆書法學習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的誕生地——紹興蘭亭
    在這些書法大家當中,王羲之由於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點上,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空前絕後的貢獻,因此被後世盛讚為「書聖」,而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更是被後世的書法愛好者們推崇為行書的圭臬,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誕生《蘭亭集序》的紹興蘭亭也成為書法愛好者心中的聖地。
  • 結合《蘭亭集序》從王羲之書寫的專業角度,說說怎樣欣賞書法作品
    一談起書法,必談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很多人不明白,這帖書法作品被公認為行書第一,是名人效應,還是真的這麼好?這可以毫不猶豫地告訴你,這件作品是真的好,它的好在神採、用筆和筆勢三個方面都屬於領先者。我們不妨結合《蘭亭集序》,從這三個方面逐一分析一下,看看書法作品到底要怎樣來欣賞。王羲之的墨跡原作,到今天已經見不到了,但是可以藉助唐朝的摹本。其中神農本是各摹本中最聞名的,據說是運用近似於工筆的響拓的方法。
  • 《蘭亭集序》是怎樣煉成的
    文丨謝石 王羲之偶然書寫《蘭亭集序》的「永和九年」,誰當皇帝,誰做宰相,發生了什麼軍國大事,都早已杳如黃鶴,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夠記起。但這年的農曆三月三日,已經51歲的會稽郡小科長王羲之和當地一群文人雅士42人在「會稽山陰之蘭亭」的雅集,卻被歷史銘記下來了。唯一的原因,就是他這天突來「靈感」,信手書寫了一篇324個漢字的短文章。這篇文章就是享近兩千年「第一行書」盛譽,使他一直穩居「書聖」寶座的《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歷經南北朝的推崇,到了唐代更是遇到了異代知己李世民。
  • 《蘭亭序》能代表王羲之的風格嗎?
    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冊》、顏魯公的《祭侄文稿》是,王羲之的《蘭亭序》更是。倘若,認真的讀讀王羲之的書帖的文字內容,會讓人心旌浮動,慨嘆: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王羲之蘭亭序句歷史,總是在重複著昨天的故事,沒有新鮮的花樣。因而,王羲之在與朋友相聚蘭亭之時,感慨有加,並將之記入蘭亭雅集中——《蘭亭序》。
  • 《蘭亭集序》隱藏的書法密碼你知道嗎?
    會議的主要成果,就是王羲的的會議總結《蘭亭集序》。這也是王羲之走向「書聖」的會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從此成為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巔峰之作。根據歷史記載,到了唐代,帝王李世民對《蘭亭集序》的喜歡,到了痴狂的地步,費盡心機,終於把《蘭亭集序》佔為已有。
  • 御賜王羲之《蘭亭序》上黨版:帶來法興寺的生機
    四件國寶,一是這位潞州刺史、皇帝李淵第十三子鄭惠王元懿的皇家身份;二是來至佛國印度的37顆佛舍利;三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法帖《蘭亭序》唐朝摹本;四是藏經3000卷。慈林山巒,丹河徜徉,一處寺院,芸芸眾僧,在鄭惠王沒來此之前,僅僅是靠化緣得來的錢糧維持生計和佛事,是不好生活下去的。但自長安的四件國寶、特別是《蘭亭序》在上黨現身後,由此帶來了敘不盡的故事,帶來了法興寺的生機。
  • 蘭亭集序賞析(一)
    《蘭亭集序》是我摯愛的古文之一,世人凡說《蘭亭集序》,無非說到是一幅曠絕古今的書法作品,多年來我也是這麼認為。偏偏我又不喜歡行書,我喜歡漢隸唐楷,歐陽詢,褚遂良,曹全碑,才能讓我覺得賞心悅目。出自《蘭亭集序》,自己多年來對內容不聞不問,原來還是如此有意思的一篇文章啊!
  • 王羲之是如何寫出《蘭亭序》的?它的蹤跡為什麼成為千古謎團?
    說起「書聖」王羲之,不得不提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書聖王羲之《蘭亭序》的故事,揭露出《蘭亭序》是如何誕生?以及它的蹤跡如何成為千古謎團的原因。第一,《蘭亭序》是如何誕生的?當時,王羲之的官職是會稽內史,他邀請了謝安等文人雅士和子侄等四十一人,來到了會稽山陰的蘭亭,進行這項文化活動。眾人一邊品酒,一邊作了37首詩,就在歡樂雅興至極的時候,眾人決定將這些即興創作的詩篇匯集成冊,稱為《蘭亭集》。同時大家還公推王羲之來為詩集寫序,即《蘭亭序》。傳說,王羲之用了鼠須筆、蠶繭紙,借著酒勁,一揮而就,草就了《蘭亭序》。
  • 周新廉將軍文集:文無第一,簡評《蘭亭集序》與《滕王閣序》
    南昌滕王閣《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都是千古名篇。《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兩序相較,哪一篇更「序」?老家洪都「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名垂千古;《蘭亭集序》因王羲之名而流芳百世,二者難分伯仲。《蘭亭集序》聞名於世,的確沾了不少「書法」的光。在這個意義上講,《蘭亭集序》是一篇「書法作品」,而《滕王閣序》則是一篇「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