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值得就是古往今來的人類戰爭,都需要海量的資金來支持,某種程度上打仗就是在打錢,通常意義上誰錢多並且能花得起,往往勝利的機會就比較大。
而當人類進入到工業時代之後,這種趨勢就變得更加明顯,大機器生產不僅使得人類的生產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就連殺戮效率也出現了飛躍式的提升。
現如今世界局勢仍然普遍處於動蕩之中,各個熱點地區的戰事絲毫沒有衰退的跡象,反而因為西方國家的介入開始變得更加惡化。而西方之所以如此熱衷於挑動別國內亂甚至製造戰爭,就是希望對方能夠多買自己生產的武器。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日前發布的,2018年度全球各國軍火貿易百強公司的排名榜單顯示,2018年全球軍火商的生意不降反增,對比2017年有了小幅增長,總額達到了4200美元。
其中在這份榜單中的前十名位置中,美國的軍火複合體巨頭們佔據了多數,而且位置都相當的靠前,前五名都是美國公司,但是沒有一家中國的。
值得一提的是,光是洛馬這個老牌軍火商,過去一年的銷售業績就達到了473億美元,而他一家的金額就佔據了這份百強榜單總金額的十分之一,波音則是以292億美元緊隨其後,可以說在這份榜單上,美國軍火集團的優勢是一騎絕塵的。
可是令外界感到不解的是,在這份榜單裡沒有中船重工成飛等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國軍工企業,排名最靠前的亞洲軍工企業還是日本三菱重工,以年銷售36億美元位列第二十五名,印度斯坦公司則排在第三十八名。
事實上,製作該榜單的研究院已經對中國軍工企業無一上榜的情況,提前做出了聲明,稱這份榜單中不包含中國企業,但是該研究院並沒有公布其中的原因。
專家認為,雖然榜單沒有排出中國軍工企業的名次,但是這也不能說明什麼,武器裝備銷售數量並不是軍隊的作戰能力指標之一,美國一年賣出這麼多的軍火,還不是被塔利班武裝打得沒脾氣,所以對於這個排名,國人其實不必太介意,看個樂子就好。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