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王世純】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在7月23日發布了2018年「世界百大軍火商」名單,在這份名單中,有6家中企排到前15名之內。
對此,防務新聞評論稱,在大國競爭時代,這些名次靠前的中國軍工企業,可能是華盛頓「煩惱」的來源。
位於北京的中航工業 圖源:防務新聞
和「五角大樓」關係密切的防務新聞網站,在統計了各大公司的財務年報和防務產業佔比以後,於7月23日發布了2018年「世界前100大防務公司」的名單。
由於2018年是「大國競爭」時代的頭一年,因此今年發布的軍火商排名中,防務新聞首次統計了中國防務企業。
這給這個原本略顯「無聊」的榜單帶來的巨大的變化——以往該榜單基本上就是洛馬第一,幾家全球熟知的企業排名根據國際形勢有些許變化。但今年太不一樣了,中國公司「殺」進榜單,迅速擠下不少著名企業——比如法國達索或者俄羅斯Almaz-Antey。
Top100兵器企業 防務新聞網站每年會發布一次,今年前15多了好多「China」
在今年的名單中,排名第一的軍火企業依然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其次是波音,諾斯羅普格魯曼和雷神,緊隨其後的就是中航工業了。排在前100的中國軍工企業有8家,這8家企業分別是: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收入249億美元,排名第5);
中國北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收入148億美元,總規模第8位);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收入121億美元,排名第10);
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收入120億美元,第11位);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收入103億美元,第12);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收入98億美元,第14位);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收入81億美元,第19位);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收入50億美元,第22位)。
總體而言,這8家公司2018年的防務收入總和約為97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比歐洲全部軍火企業的收入總和(略高於1000億美元)稍微低一些。考慮到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China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oration)將合併,屆時合併後的新公司總國防收入約147億美元。這將使其在前100名榜單上升至第9位。
美國方面統計中國防務企業還是比較麻煩的,中國的防務公司除了北方工業(Norinco)以外,沒有發布過公開的防務收入數據。因此防務新聞的調查員和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合作,通過分析中國公司或政府的公開報告,外國和金融公司有關報告,以及子公司產業規模等方法來估算中國企業的防務收入。
中國兵工集團由於長期對外軍售,財報要比其他集團稍微透明一些(攝影/王世純)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認為,這種估算方法比較準確,並且得到北方工業的證實。北方工業告訴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他們的民用收入大概佔據整體收入的80.8%,與該所對北方工業的估算數據基本相符。
當然,這些研究員也抱怨了不少問題,比如某些中國大防務企業的財報不對外國IP位址開放,他們將這點歸咎於中美近期的矛盾。
防務新聞分析稱,歐洲或俄羅斯企業必須出口才能生存。但中國和美國公司不需要依賴出口,他們有足夠大的內需,尤其是中國。中國的軍火公司們實際上總體上限制了出口,去年有統計的中國武器出口僅限制在泰國,孟加拉,巴基斯坦和阿爾及利亞。防務新聞分析稱,考慮到來自美國的限制以及大國競爭時代帶來的站隊問題,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把重點放在國內生產上。
防務新聞提到,美國人擔心的根源還是中國軍工企業近年來的本國國防投入,比如中國海軍近年來裝備更新的速度。今年上半年中國人民海軍接受了11艘新型艦艇,包括四艘052D型驅逐艦和另一艘071型綜合登陸艦。除此以外,中國的船舶工業還在建造8艘055型驅逐艦,兩艘國產航母,一艘075型直升機航母,以及更多的052D型驅逐艦。
圖源:「中國軍事愛好者」推特
對於軍火商排名的結果,今年統計排名的防務新聞並不感到意外,他們在新聞的開頭就這樣評論到:
和華盛頓今天煩惱的很多事情一樣,今年的防務公司榜單上面也全是「中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