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中國對外的軍售增長幅度儘管很快,但是所佔據的份額依然很少,據統計,2018年全球供給4000億的軍火銷售額,僅美國的軍火商就佔據了48%,而中國僅佔5.7%。俄羅斯佔11.8%、英國11.2%、法國6.7%、德國5.8%。其餘的被義大利、瑞典、以色列、韓國、土耳其和日本瓜分。客觀地說,中國武器銷售總量如此之低的主要原因是國內軍事企業缺乏與世界著名武器公司合作的機會。
例如,最近,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宣布的前100名全球軍火商中,美國和俄羅斯的軍事企業橫掃前10名,而沒有一家中國企業上榜。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商是美國洛瑪公司,該公司以近500億美元的F - 35戰鬥機銷售額統治著世界。第二名仍然是美國波音公司,該公司以270億美元的F - 15和Apache武裝直升機銷售額贏得了「第二名」。 第三名是英國BAE 系統公司,銷售總額高達229億美元(反潛機和潛艇)。
第四名出乎意料。俄羅斯的AMAZ - Antai公司過去沒有機會進入榜單,但這次它直接進入了前10名,在S - 400防空系統的銷售中排名第四。從這個角度來看,俄羅斯軍隊在敘利亞的戰鬥不是徒勞的!
第五名是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中國購買蘇-35做出貢獻;第六是法國達索,憑藉陣風戰機上榜;第七是義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團,憑藉機載雷達和航空發動機上榜;第八名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憑藉F-16V上榜。
第九名是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消防雷達)。排名第10位的是美國託爾,世界上第一個飛彈製造商...剩下的100家基本上都是歐美企業(美國在以色列、日本、韓國、烏克蘭和印度佔據了60家甚至一些武器公司,而中國在名單上沒有軍事企業)。這是怎麼回事?
事實上,中國軍工企業不在名單上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也是軍工銷售在全球市場中所佔份額不高的原因:第一,正如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研究所說,中國的許多軍工企業應該按照規模列在名單上,但問題是名單上缺少數據。
第二是合作。歐洲和美國的許多武器公司,甚至日本、韓國和印度都有合作,所以它們的總銷售額將會大大增加(比如銷售驅動空降彈銷售的戰鬥機),這是中國軍事企業缺乏的客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