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時大批官員家人被殺,可諸葛亮的後代卻被保護起來?

2020-12-24 李悅sdf

諸葛亮是個歷來被稱頌的人這一點在中國歷史上是個奇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也許就是諸葛亮的愛國精神感動了後來的炎黃子孫。

一,諸葛亮的《出師表》,為歷來的有識之士所謳歌,就在於諸葛亮為了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樣的精神。

無論什麼時候,愛國是永恆的主題。沒有國,哪有家?諸葛亮對於國家——蜀漢政權,是忠心無二,止死方休。這一點任後來的人所敬仰。即使是當時的司馬懿或者魏晉時代的人,都對諸葛亮的為人為國表示了無比的尊重。原因就是一點,忠貞不渝,愛國惜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樣的人,無論敵友,都會尊敬而敬畏三分。

秋,魏徵西將軍鍾會徵蜀,至漢川,祭亮之廟,令軍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芻牧樵採。

鍾會算得上是魏國的大將軍,威赫一時。但是,到了諸葛亮的廟前也下馬祭拜。由此可見諸葛亮的忠義已經穿過國內外,知道與不知道的人都為諸葛亮的愛國,敬業,忠誠,仁義……所感動,所敬仰。

這樣的人,不僅是他自己得到當時或者後世的尊重,而且,諸葛亮的後人為蜀國的危亡也做出了極大的犧牲。

六年冬,魏徵西將軍鄧艾伐蜀,自陰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諸軍至涪停住,前鋒破,退還,住綿竹。艾遣書誘瞻曰:「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瞻怒,斬艾使。遂戰,大敗,臨陣死,時年三十七。眾皆離散,艾長驅至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

諸葛亮的家庭教育就是好,諸葛亮為國進心勁力,死而後己。他的兒子孫子在國家危難時 不為敵人所誘惑,奮起反抗,為國家的最後存亡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不是年齡太小,諸葛亮的後人則全部為國家盡忠了。

諸葛亮一門算得上滿門忠烈了。後來,蜀國滅亡,諸葛亮的後人被迫到了洛下,晉王室鑑於諸葛亮的高風亮節,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家害諸葛亮的後代子孫了。

次子京及攀子顯等,鹹熙元年內移河東。

二,蜀國破滅,魏軍因為鍾會與姜維勾結,想屠殺的魏國的將軍,然後在蜀國搞獨立。他們一怒之下,屠殺蜀國的文武大臣

司馬昭派了18萬大軍伐蜀,兵分三路入川。鍾會作為統兵主將從正面攻奪漢中。鄧艾作為偏師,帶兵三萬,從側翼奇襲蜀漢。鄧艾繞過姜維防區,從小路摩天嶺偷渡陰平,來到綿竹,出現在姜維之後。諸葛亮的兒子衛將軍諸葛瞻帶兵迎戰,戰前諸葛瞻憤然出擊,悲壯莫名:

「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有何面目回見陛下。」

蜀漢軍先勝後敗,諸葛瞻戰死綿竹,他的兒子子諸葛尚也一同陣亡。

諸葛亮的兒子實在比劉禪強多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謂勇士。

劉禪聽說綿竹已經失守,魏軍長驅直入。就害怕了。有人說成都城裡還有兵將糧食,可以抵擋魏軍。但是蜀國本土的投降派實在太多了。譙周主張投降,他勸劉禪,陛下為了成都遭受戰火,還是投降吧。劉禪於是帶著六十多個官員投降鄧艾。

三,魏軍在蜀中的複雜處境,鄧艾搞自治

鄧艾假接借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漢故有的群臣,任命他們為朝廷官員,或讓他們領受自己屬下的職務。 鄧艾任命師纂兼領益州刺史,任命隴西太守牽弘等人兼領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綿竹把作戰中死亡的戰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築高臺作為京觀,用以宣揚自己的武功。伐蜀之戰成功後得到獎勵,鄧艾和鍾會分別被封為太尉和司徒。

鄧艾的所作所為讓司馬昭起了懷疑之心。 鍾會在平蜀後,手裡掌握著十幾萬大軍,心裡自輕鬆了不少,姜維在旁邊煽風點火,幾個魏將就不安分了。原來蜀地事成可得天下,不成也不失為梟雄。

都沒有想到老狐狸衛瓘原來是司馬昭的鐵心豆瓣。鍾會先是聯合衛瓘誣陷鄧艾謀反,殺了鄧艾父子。後來,衛瓘發現鍾會想謀反,擔心鄧艾回到洛陽後揭發出更多的內幕,鍾會就派人追上鄧艾父子,在路上截殺了他們。衛瓘一看平定蜀國的大將鄧艾死了 ,現在應該由他來收拾殘局了。司馬昭要衛瓘提防鍾會造反。

鍾會被姜維誘惑,姜維在魏國蜀國遠近鹹知。因此鍾會姜維之間的友誼甚厚。姜維提醒鍾會可以做成都之主。鍾會就動心了。他準備屠殺不服從安排的將領。設計了宴會 ,在席上以太后名義討伐司馬昭。這些將領莫名其妙,面面相覷。顯然這些人不跟隨自己,就準備殺掉他們。因為這些士兵的家在中原,妻兒被司馬昭扣做人質,一旦造反,在家裡的人必然死路一條。這是司馬昭們早就定下的主意,迫使士兵們不敢不顧家人的死活而助紂為虐。

鍾會殺人的消息走漏之後,城外的士兵攻進城內,與將領們一起反殺鍾會與姜維。於是大亂開始,蜀國許多大臣都遭到屠殺,屠殺一直持續了好幾天。蜀國原來的一幫官吏幾乎殺了個乾淨。

魏國的士兵惱羞成怒殺了鍾會的數百士兵,又殺了姜維的妻子兒女。殺性一起,波及其他許多無辜的人。成都在劉禪投降後沒有遭到殺戮,卻因為鍾會的野心被屠殺了個十室九空。龐德的兒子龐會殺了關羽滿門,關羽因此絕後。蜀漢的官員差不多都在這場動亂中喪生,劉禪的太子劉叡也被殺了。可見,這場混亂是如何的廣泛。

四,鄧艾,鍾會,姜維已經死了,衛瓘出來維持蜀中形勢

魏國亂兵禍害成都是在將領的縱容之下發生的行為。持續的屠殺使司馬昭馬上讓衛瓘制止,否則蜀中就沒有人了,與司馬昭滅蜀收復人心就相違背了。

諸葛亮的兒子們已經戰死於外。忠烈名聲馬上傳開,蜀人流淚嘆息。諸葛亮去世已經30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為臣氣節早已傳遍了華夏,即使司馬昭之流也為之嘆贊。東吳的孫權因為諸葛亮的聯吳抗曹之作用,一直對諸葛亮極其家族尊敬有加。希望諸葛恪也有諸葛亮一樣的節操,做忠厚的臣子。

鄧艾仰慕諸葛亮的為人,知道諸葛亮在蜀人心目中的地位。所以鄧艾戰勝了諸葛瞻後,還要心生敬意,厚葬了他和他的兒子,以鎮撫蜀人之心。

何況諸葛家族在魏、蜀、吳三國都是赫赫有名的家族,三個國家都有他們家的人擔任要職。他們忠心為主,愛惜本職工作,不勾結,不以私害公的各為其國家、主人的態度,十分讓人佩服。即使魏、蜀、吳想整他們的人也無從下手。這是他們家族在魏、蜀、吳三個國家立身立業,發揚光大的原因。諸葛家族的名聲遠揚四海。

五,大亂之下,是什麼保護了諸葛亮家族?

蜀國破亡後,諸葛亮後人諸葛瞻、諸葛尚已經戰死,如今諸葛亮家中只有諸葛京、諸葛質,他們很小。蜀中百姓對諸葛亮很是敬重因此也格外照顧諸葛亮剩下來的孫輩了。衛瓘如果再殺了諸葛亮一家,司馬昭的平定蜀國,給吳國做榜樣的目的就打折扣了,何況諸葛亮滿門忠烈,是每個社會每個時候都應該尊重的榜樣。衛瓘不能也不會幹這樣的傻事。他一定早告誡過這些魏兵,不準他們在諸葛亮府邸亂來。

在非常時期,如果沒有保護措施,難免玉石俱焚。後來的西晉八王之亂,事發倉促,衛瓘被人陷害,也是死於仇殺,死於亂兵之中。反過來可以證明,諸葛亮一門免遭荼毒,沒有事先有人打招呼,或許就跟其他蜀國人物一樣滅門了。正如沒有人替衛瓘打招呼,衛瓘和他的孫子一起被殺。

後來,司馬瑋派清河王司馬遐率部包圍衛府,眾人都懷疑詔書有假,想讓衛瓘問清楚再認罪不遲。衛瓘曾經斥責帳下督榮晦,等到收捕衛瓘的時候,榮晦也在內,他懷恨在心,起了殺心,衛瓘子孫九人一同遇害,只有衛恆的兩個兒子衛璪、衛玠在外面才躲過一劫。

這也是因私報仇的慘禍。

諸葛亮一家卻能免除禍患,即是奇蹟,又不是奇蹟。

相關焦點

  • 蜀漢滅亡時,大批官員家人被殺,為何諸葛亮的後代安然無恙?
    首先,蜀漢滅亡時,確實是有蜀漢官員及家人被殺,但那都是小部分,大部分人還是平安地活下來了,只有不甘投降之人才會遭到清算。所以說諸葛亮的後代被保護起來,也是有道理的。至於說諸葛亮的後代為何被保護起來,主要是由三個原因。一、諸葛亮後代並沒有參與鍾會之亂成都的這次動亂,起因是因為鍾會和姜維想要發起反叛,結果被撲滅了,之後監軍衛瓘沒有及時約束魏軍,所以出現了許多的縱兵劫掠之事。
  • 蜀漢滅亡大批官員家人被殺,諸葛亮的後代卻被保護,這是為何
    身為蜀國的宰相,諸葛亮廢寢忘食,最終還是沒能挽救蜀國被滅的命運。公元263年,當時的漢主劉禪,在幾乎沒怎麼反抗的情況下開城投降。進入成都的鐘會因為聽從了姜維的建議,對司馬昭發起了叛亂,這次叛亂惹怒了魏國,本來已經投降了的蜀國臣民因此被魏國官兵所殺,但是根據歷史記載,諸葛亮的後人卻很少受到傷害,這是為何?
  • 蜀漢滅亡時大批官員家人被殺,為什麼諸葛亮的後代卻能安然無事?
    同年十月,魏西路軍徵西將軍鄧艾所部三萬餘人偷渡陰平小道,直破江油,而後又在涪城、綿竹一線擊敗蜀漢衛將軍諸葛瞻並其子諸葛尚所部,諸葛尚、諸葛瞻並黃崇、李球、張遵等人連同守軍全部戰歿沙場,壯烈殉國!無奈之下,在投降派譙周的勸降論調下,十一月,後主劉禪選擇出城投降,至此,立國四十三年的蜀漢,宣告滅亡!
  • 從《虎嘯龍吟》帶你看最全的諸葛亮三兄弟的後代們!
    每每讀《三國演義》到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後就無心再讀下去了。諸葛丞相對於蜀漢絕對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由於忙於國政,諸葛亮在46歲才晚年得子,此前曾過繼諸葛瑾之子諸葛喬為嗣子,不過諸葛喬早逝,只活了25歲。
  •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有沒有後代,為何很少有人聽說他們,結局如何?
    提到三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諸葛亮。即便是現在的很多人都知道他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非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三國那個群雄爭霸的年代留下非常濃厚的一筆。
  • 諸葛亮為蜀漢鞠躬盡瘁,被稱為臥龍,現在他的後代在哪裡?
    康熙認為能夠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臣,只有諸葛亮。作為蜀漢的股肱之臣,諸葛亮無我無私,志氣清明,坦蕩忠誠,為蜀漢的發展而事必躬親,不曾有過絲毫懈怠,受到了高度好評。俗話說「虎父無犬子」。那麼,一代風流人物諸葛亮的子孫怎麼樣?他現在還有沒有後代呢?
  • 身為諸葛亮的忠實門生,他為何如此渴盼蜀漢滅亡?
    另外,陳壽在這篇傳記中也埋藏了一條引線,隱隱約約告訴了我們蜀地名士雖然敬重諸葛亮,且對蜀漢數十年統治頗有讚許,但私下裡並不支持蜀漢政權,以至於鄧艾三萬疲卒兵臨城下,以譙周為首的蜀地名士就立刻勸後主投降,巴不得蜀漢早點滅亡。
  • 諸葛亮收服南中,深得南中民心,為何蜀漢滅亡時,不見南中來救援
    但是,在蜀漢滅亡的時候,劉禪面對鄧艾的魏軍,卻陷入了走投無路的境地。那麼,在劉禪選擇投降的時刻,諸葛亮收服的南中的蠻族軍隊,為什麼不來救援呢?一、諸葛亮收服孟獲與善後措施。在夷陵之戰後,由於戰役的失敗,蜀軍主力損失慘重。這樣,劉備政權對地方的控制力隨之減弱,各種叛亂也隨之而來。
  • 名過其實的諸葛亮之子,在蜀漢後期起了什麼作用
    導語:提起蜀漢,除了劉備,讓人第一個想起來的人,那肯定就是諸葛亮了,這位號稱臥龍先生的人,是蜀漢最重要的的軍師,為蜀漢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在諸葛亮百年之後,這位鬼神莫測的軍師的兒子,在蜀漢後期的發展史中,又起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 諸葛亮三位兄弟風光無限,誰的後代更厲害,一定不是諸葛亮
    諸葛亮三位兄弟風光無限,誰的後代更厲害,一定不是諸葛亮諸葛家族算三國成功的家族了。因為諸葛亮三位兄弟風光無限,分別在魏蜀吳三個國家。諸葛亮在蜀漢,諸葛瑾在江東,諸葛誕就在魏國了。這三位都是在各個國家掌握大權,這個蜀漢諸葛亮一手撐起來的。
  • 諸葛亮後代為何默默無聞,他們的結局如何
    劉備死後,諸葛亮進行了艱難的六次北伐,也算是對蜀漢恪盡職守了,但諸葛亮最終因為積勞成疾,與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在五丈原。諸葛亮病逝後。其後代子孫都是默默無聞,想來可能,為富貴不過三代,聰慧也不過三代吧,因此諸葛亮的子孫們都沒有身居要職。諸葛亮死後諸葛亮的子孫們受到怎樣的待遇,他們的結局又如何,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 諸葛亮三兄弟,一龍一虎一狗,誰的後代更牛?可惜不是諸葛亮
    古代的門閥士族總喜歡兩邊下注,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一家人,兄長諸葛瑾在東吳做官,諸葛亮在蜀漢做官,弟弟諸葛均在曹魏做官,三人分別為各自的勢力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儘管後來蜀漢和東吳被殲滅,但諸葛氏依舊存在,甚至因為能幹頗受朝廷重用。
  • 諸葛亮死後,後代都過得怎麼樣?諸葛家族又是何時走向了沒落?
    作為蜀漢的丞相,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他曾為蜀漢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沒有諸葛亮,也就沒有三足鼎立局面的蜀漢王朝。可以這麼說,是諸葛亮一手扶持劉備建立了蜀漢王朝,其功績,也早已遠超其所推崇的管仲、樂毅二人。
  • 蜀漢滅亡後,諸葛亮後人去哪裡呢,現如今在哪裡?
    而八陣圖,則是諸葛亮發明的神奇陣法。沒錯,這做與著八陣圖有著某種關聯的小鎮就是我國有名的諸葛八卦村。住在這座村子裡的居民,則是三國史上赫赫有名的謀臣諸葛亮的後人。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因著劉備的三顧茅廬,一生為劉備所重用。諸葛亮亦是為了蜀漢兩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蜀漢滅亡後,劉禪做了安樂公,那麼關羽、張飛的後人下場如何?
    在關羽兵敗被殺後,劉封又因為欺凌孟達,導致孟達歸降了曹魏。所以,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劉備最終賜死了劉封。至於劉理,在蜀漢滅亡之前就已經去世了。所以,等到蜀漢滅亡的時候,劉備只有兩個兒子還在世,分別是劉封和劉永。一方面,就後主劉禪來說,蜀漢滅亡後,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封為安樂縣公。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餘生。泰始七年(271年),劉禪去世,晉朝廷諡劉禪為思公。
  • 蜀漢亡國畫面有多慘,皇帝受辱太子自殺,兩大蓋世名將被殺
    景元四年,司馬昭命鄧艾、鍾會二人分路伐蜀,鍾會與姜維在劍閣對峙,鍾會難以攻破,但姜維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一個比狠人還狠一點的人會偷渡陰平,直破蜀漢。原來劉禪在成都能有數萬人的軍隊作戰,姜維也派軍隊支援,劉禪堅守,鄧艾的兵馬不能突破蜀漢。但不幸的是,柳真卒勇,4年11月向慶元投降了曹瑋。康威不甘心啊,所以他有了一顆心,就是異己。他巧妙利用貝爾的嫉妒心理,讓鄧艾被殺,又捧宗宗,希望能在成都自立為王。
  • 為何曹操後代能力出眾?劉備和諸葛亮卻很差勁,專家:與其母有關
    為何曹操後代能力出眾?,不管古代還是現如今,在教育方面,能夠看出父母的重要性,或許很多人不能夠理解,但是這句話,在一代梟雄曹操的後代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說起三國時期著名人物,曹操的威名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除了是曹魏政權的奠定人之外,實際上,他還是那個時期子嗣最多的人物,根據史料記載稱,曹操膝下一共有25位兒子,最令人熟知的便是曹植、曹丕、曹衝以及曹昂,在眾多子嗣當中頗有聲望,而且更是曹操最寵愛的四位
  • 諸葛亮有多遺憾?諸葛瞻戰死後,諸葛亮是不是絕後了
    而另一個則是諸葛京,他的這個兒子在蜀漢滅亡之後,輾轉之下,最終成為了江州刺史,不過,這也算是保留住了屬於諸葛瞻這一脈的傳承。據記載,諸葛亮的另一個兒子諸葛喬並非他親生子,而是他的養子,這個養子其實是他的兄長諸葛瑾的兒子。
  • 弱勢的蜀漢,把諸葛亮逼成了神
    是時,周瑜對孔明之才心懷妒忌,欲殺之。於是,周瑜給孔明挖了好大一坑兒,十日造箭10萬支。若不成,腦袋搬家。不想,孔明直接跳坑,還主動縮短時限,只需三天足矣。是時,諸葛亮留守成都負責內政和後勤補給。《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 同為三國時期大謀略家,為何司馬懿後代,與諸葛亮後代相差那麼大
    劉備之前三顧茅廬,最終請出了他,也是在他的協助下,劉備才得以建立起了蜀漢政權。這二人在三國時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是名副其實的大謀略家。在諸葛亮的教育體系下,孩子們會逐漸失去獨立應對問題的能力,遇到事情時,也總是習慣性的求救。對別人的話言聽計從,從來都不敢反抗或者提出其他的反對意見,其實這都和諸葛亮本人的行事作風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