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曹操後代能力出眾?劉備和諸葛亮卻很差勁,專家:與其母有關

2020-12-24 二青攪史

為何曹操後代能力出眾?劉備和諸葛亮卻很差勁,專家:與其母有關

引言: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詩經》

從古至今,上到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每位父母都想望子成龍,而在民間有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不管古代還是現如今,在教育方面,能夠看出父母的重要性,或許很多人不能夠理解,但是這句話,在一代梟雄曹操的後代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說起三國時期著名人物,曹操的威名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除了是曹魏政權的奠定人之外,實際上,他還是那個時期子嗣最多的人物,根據史料記載稱,曹操膝下一共有25位兒子,最令人熟知的便是曹植、曹丕、曹衝以及曹昂,在眾多子嗣當中頗有聲望,而且更是曹操最寵愛的四位,當然了,要說到最疼愛的兒子,不得不說曹衝,從小聰穎的他,便被人稱為「神童」,就「曹衝稱象」的故事更是流傳千古,並且,根據史書記載,曹操本意就是想要立曹衝為儲君,不過,曹衝早年夭折,曹操痛失愛子極為傷心

除了曹衝之外,曹昂更是難得驍勇猛將,從幼年時期,便跟隨曹操東徵西戰,歷經很多戰役,積累豐富的經驗戰功卓絕,然而,就在一次戰爭中,曹昂將自己的愛駒讓給曹操,使得自己被敵人包圍,最後戰死沙場,而說起曹植,根據史料記載,曹植才華橫溢,自幼聰明絕頂,在文學造詣上冠絕三國,曾經和曹丕爭奪太子之位,失利之後鬱鬱而終,時年41歲

當然了,爭奪太子之位的獲勝方曹丕,順理成章便成為曹操下一個繼承人,並且完成了曹操一直想要完成的願望,建立了曹魏政權,受禪登基稱帝,史稱魏文帝,對比劉備兒子以及諸葛亮的後代,劉禪軟弱無能,被後世稱之為「扶不起的阿鬥」,從含著金湯勺出生,順理成章登基做皇帝,但是朝中事務向來都是由諸葛亮親力親為,而就在諸葛亮病故五丈原之後,蜀漢逐漸走向滅亡狀態

劉禪昏庸無能,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也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值得一說的是,諸葛亮的兒子,應該說是老年得子,根據史料記載,諸葛瞻出生之後,當時的諸葛亮已經46歲了,而且,當時政局並不穩定,諸葛亮並沒有時間,對諸葛瞻親身受教,所以,諸葛瞻並沒有父親統帥的本領,也沒有優秀的內政能力,而單單獨有忠心,不過並不能拯救蜀漢滅亡的命運

很多人認為,曹操子嗣之所以優秀,實際上都是取決於親身受教的區別,畢竟曹操的兒子們都在曹操眼皮底下,而劉備諸葛亮卻並非如此,不過呢,除了自身教育之外,專家表示,主要還是取決於他們三個人的妻子,最值得一說的是,受教孩子問題上,出身倡家的卞夫人極為優秀,作為三國時期的奇女子,擁有很深的城府,她的兒子曹丕之前曾不斷掩蓋自己的能力,掩飾內心情感,才被立為太子,而且,從卞夫人成為皇后的時候,很多皇子都深受卞夫人影響,對此,曹操兒子們才比其他人更加出眾,對此你們怎麼看這樣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為何不推薦司馬懿?
    三國時期誕生很多名人,最知名的當屬諸葛亮、司馬懿、龐統三人。諸葛亮和龐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的高徒,水鏡先生感嘆兩人的才學和能力,特意授予"伏龍"、"鳳雛"稱號併到處為兩人打廣告。而司馬懿作為河東青年才俊,他在當地同樣有著"冢虎"的稱呼,當地人也認為他可以安定天下。
  • 水鏡先生為什麼不推薦侄子司馬懿給劉備,反而推薦龐統和諸葛亮
    水鏡先生是東漢末年的著名隱士,傳弟子徐庶,龐統,諸葛亮三人。當年劉備避禍穎川時,遇見徐庶,後徐庶被曹操利用俆母騙回許昌。經徐庶推薦劉備去找恩師水鏡先生出山,結果被水鏡先生拒絕,推薦臥龍諸葛亮與鳳雛龐統給劉備。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後方才建立偉業,借荊州而據益州,開蜀漢之新朝 。
  • 都說「虎父無犬子」,為何三國後代卻都成了犬子?三個原因很簡單
    劉備手下的諸葛亮、郭攸之、費禕、董允、蔣琬;曹操帳下有郭嘉、荀彧、荀攸、程昱、司馬懿、賈詡;孫權亦有張昭、顧雍、諸葛瑾,已經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 諸葛亮的師傅水鏡先生,為何沒被重用?
    一生中並沒有立下什麼戰功,但是他卻教出了一個非常有能力的謀士——諸葛亮。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三國演義》第37回即為「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這事還是有試試基礎的,《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襄陽記》載:「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 徐庶:劉備第一謀士,到了曹操那裡籍籍無名,哥只是個傳說
    而後曹操因嫉妒劉備有如此大才,便捉去徐庶老母,命令程昱模仿徐母字跡召徐庶來許都。徐庶至孝,為保老母性命只得前往曹營,走之後因愧對劉備,因此掉頭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這就是著名的元直走馬薦諸葛。後來來到曹營,徐母看見徐庶為了自己而離開劉備,自盡身亡,徐庶懊悔不已,從此不為曹操獻一計。
  • 劉備英明神武,諸葛亮聰明絕頂,可蜀漢為何還是不能一統天下呢?
    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劉備確實是一位有著漢高祖風採的英明君王。但儘管如此,劉備卻為何還在擁有諸葛亮這樣天縱之才的幫助下,依然不能夠一統天下恢復漢室風光呢?關於這個問題,筆者個人有這麼幾個看法,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 同為三國時期大謀略家,為何司馬懿後代,與諸葛亮後代相差那麼大
    按理說如此有才能的人,培養出來的後代應該也是和他們一樣優秀的人才,但事實卻偏偏事與願違,歷史上的司馬懿死後,他的後世繼承了他的爵位,繼續為王朝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發展相當不錯,但諸葛亮的子孫後代卻於此完全相反,個個都不爭氣,沒有做出一點成績,這其中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劉備賜死劉封?諸葛亮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劉封作為劉備的養子,在劉備爭奪天下的過程中,立下過汗馬功勞,但是隨著一件事情的發生,也直接斷送了劉封的命運和前途。可是為什麼諸葛亮一定要劉備賜死劉封呢?諸葛亮的真實目的又是什麼?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劉封被賜死的直接原因雖然有關劉封的記載並不是很多,但是我們從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當中,對於劉封的成長也可以做一番對應的了解和探尋。
  • 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地盤,為什麼曹操對他的評價...
    當時劉備劉皇叔沒有地盤,而且手中的資源有限(軍隊士兵財政),但是為什麼曹操對劉備的評價如此之高,其實還是和劉備這個人有關。 這等跨度的角色轉換,劉備劉皇叔確實有過人之處,不然也不會成為蜀漢的開國君主,佔有三分天下,旗下文臣武將如雲。 劉備的個人能力和個人品行,而且擁有遠大的志向,可謂是志存高遠。 劉備雖是劉氏子弟,但經過多年,且與當今皇帝血緣關係較遠,算不得貴族了,不然劉皇叔也不會以織席販履為業。
  • 諸葛亮的家族遍布江東和荊州,為何卻要選擇劉備呢?答案出乎意料
    諸葛亮的家族遍布江東和荊州,為何卻要選擇劉備呢?按理來說諸葛亮有著這麼強大的家族,他人在哪一個區域都是無敵的存在,為何卻偏偏選擇了劉備這麼一個破落戶呢?真實原因讓人對他心生敬佩。其實如果仔細對比的話,當時的幾大家族裡面或許早就已經決定了後世的謀士最終擂臺上的主角人物。當時兩個最為牛氣的家族,一個諸葛家族,佔據著三國的大半天下,它其中的代表自然就是諸葛亮。
  • 有了諸葛亮和龐統,劉備還是未能一統天下,臥龍雛鳳名不副實?
    後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了,諸葛亮和龐統,雖然都有過幾分波折,劉備也放下了自己的尊嚴。但最終的結果是,諸葛亮和龐統都投身了劉備陣營,並心甘情願輔佐劉備。 在我看來,劉備未能一統天下,原因應該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劉備自己的能力太弱。
  • 諸葛亮的身份不一樣,諸葛亮選擇劉備,還是因為家族的關係
    在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中,我們都知道劉備是從最底層一步步打拼,才有後來的成就,而且在劉備中年以前,打過很多仗都屢戰屢敗,直到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以後,劉備的發展才越來越好,但是劉備一開始的軍師徐庶,徐庶也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他看破了曹仁軍隊當時所擺的陣型,並且將它攻破,但是後來曹操抓住了徐庶的軟肋
  • 三國中,水鏡先生明知漢朝氣數已盡,為何還把諸葛亮舉薦給劉備?
    相比於曹操的屠城劣跡,劉備真的算是不錯了。劉備來到荊州數年,其實水鏡先生對他也是多有觀察,覺得劉備這人還是不錯的,是一個梟雄,有爭奪天下之姿。為何說水鏡先生對劉備了解頗深呢?從他們的一番對話中可以發現端倪。原文:水鏡曰:「不然。蓋將軍左右不得其人耳。」
  • 拿下成都,劉備賞賜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黃金五百斤,為何沒有趙雲
    關羽、張飛兩人隨劉備參與早期的所有戰爭,包括平定黃巾軍、徐州之戰、反抗曹操之戰、與呂布、袁術的戰爭,關羽在曹操南下時率領水軍接應劉備,張飛在長坂之戰阻斷曹軍追兵,為劉備斷後,隨後關羽作為鎮守荊州的大將為劉備鎮守一方,張飛則隨諸葛、趙雲、劉封等人入川,張飛獨自平定的巴郡和巴西郡,最後再兵圍成都。
  • 為何《三國演義》中曹操被稱為奸雄,劉備被稱為梟雄?
    我們看《三國演義》,都知道人們稱曹操為奸雄,劉備為梟雄。但是這兩位為啥有了這麼個名號,卻是沒人能說明白,今天我給絮叨絮叨。為啥曹操是奸雄?曹操名叫曹阿瞞,名字中就有個瞞字,生性奸詐狡猾,鬼點子特別多。曹操死後,怕人掘墓,弄了七十二個疑冢。至今人們都不知道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前段時間掘出一個曹操疑冢,有關專家說這是曹操「九歲的墳墓」,成為笑談。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劉備是梟雄。梟就是貓頭鷹,據說貓頭鷹長大後會把母親吃掉。
  • 諸葛亮作《隆中對》勸劉備抓住人和以抗曹、孫,劉備做到了嗎?
    看三國,劉備陣營的支持者是最多的,五虎上將、臥龍鳳雛,三國最厲害的人物全在劉備陣營,不過這些全是劉備活著時的輝煌,劉備死後,蜀漢幾無人才繼承大業,這又是為何?諸葛亮作《隆中對》說曹操佔據天時,孫權佔據地利,劉備能剩下的只有人和:「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可實際上,劉備一輩子都沒能佔據人和。在東漢末年,什麼是人和?
  • 他的能力不次於諸葛亮,自帶10萬精兵投奔劉備,劉備卻拒絕了他
    三國時代的三位霸主,曹操,孫權和劉備,都是深諳此中三昧的明白人,並且從中受益無窮。魏蜀吳三國之所以能演繹出一段精彩絕倫的歷史活劇,完全得益於三國時期的眾多傑出人才。
  • 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為何不早推薦,非是等到自己臨走才推薦
    徐庶並不是不想馬上就推薦諸葛亮,因為徐庶自己也需要向劉備證明自己的能力,說到做到,怎麼證明能力?幫助劉備打一場勝仗,劉備一生都在失敗中,在徐庶的幫助下,開始不停地打勝仗,這對劉備來說,非常重要,徐庶不僅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也讓劉備看到了事業成功的希望。
  • 劉備入川,為何帶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司馬懿說出了一個原因!
    劉備入蜀後初期與劉璋關係良好,劉璋更給兵士予劉備和讓他督白水軍,讓他進攻張魯。劉備到了葭萌後就不再前進。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並發動戰爭。劉備一直向成都逼近,諸葛亮、張飛和趙雲亦入蜀助戰,但劉備軍隊在雒城時受阻一年,直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劉備圍困成都,劉璋才向劉備投降。
  • 白帝城託孤,劉備並不信任諸葛亮
    白帝城託孤又稱「永安託孤」,根據《三國志》記載,公元223年劉備夷陵大敗後,病重於白帝城,並召諸葛亮李嚴劉禪等人前來囑以後事。當時諸葛亮官至丞相,而李嚴也擔任尚書令,二人不僅身具賢名又手握重權,即便從現在來看劉備選他們作為託孤大臣也是個正確的決定。而關於託孤一事,劉備對諸葛亮說的一句話更是令後人津津樂道的同時又爭論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