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成都,劉備賞賜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黃金五百斤,為何沒有趙雲

2020-12-16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公元214年夏天,成都經過幾十天的圍城,因為馬超的到位,劉璋再也堅持不住了,隨後向劉備投降,劉備至此佔據了整個益州,從公元212年劉備與劉璋翻臉,劉備可是經歷了兩年多的益州之戰才最終拿下益州,之後便是論功行賞了。

論功行賞是古代封建統治者為了拉攏人才與功臣為自己效命的一種有效手段,在秦朝之前是分封制,秦朝之後的漢朝開始就是論功行賞,如果封建統治者不進行論功行賞,那麼很顯然,身邊就沒有很多的追隨者,無論是有能力的還是沒能力的,都不願意跟隨,項羽就是例子。

劉備作為一方諸侯,也懂得利用論功行賞的手段來拉攏人心,這個原則放在今天仍然行得通,如果領導跟你高談闊論、大談理想,唯獨不談工資待遇和實際收入的話,相信你也不會跟隨這個領導。劉備在拿下成都後就開始論功行賞。

劉備、諸葛亮、關羽毛、張飛

所謂的論功行賞,就是憑藉功勞的大小而獲取賞賜,誰的功勞最大,誰的賞賜就最多,劉備手下有四個人的賞賜是最多的,劉備賞賜這四人的財物包括:黃金五百斤、白銀一千斤、銅錢五千萬、錦緞一千匹。

這四個賞賜最多的人分別是:關羽、張飛、諸葛亮、法正。為什麼是他們呢?

還得看功勞,先說關羽和張飛,他倆是一類人,劉備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到公元214年拿下益州為止,30年時間中,關羽和張飛緊緊跟隨,他倆被稱為萬人敵,為劉備早業的事業立下汗馬功勞,劉備早年能在亂世之中生存下來,完全靠的就是關羽和張飛。

關羽、張飛兩人隨劉備參與早期的所有戰爭,包括平定黃巾軍、徐州之戰、反抗曹操之戰、與呂布、袁術的戰爭,關羽在曹操南下時率領水軍接應劉備,張飛在長坂之戰阻斷曹軍追兵,為劉備斷後,隨後關羽作為鎮守荊州的大將為劉備鎮守一方,張飛則隨諸葛、趙雲、劉封等人入川,張飛獨自平定的巴郡和巴西郡,最後再兵圍成都。

劉關張親如兄弟

劉備早年在北方是四處投靠、顛沛流離,不僅沒有穩定的地盤,也沒有足夠的錢財,還要靠糜竺這樣的投資人來資助,根本沒有餘錢來賞賜關羽和張飛,即使在北方短暫佔據徐州,很快也失去了,赤壁之戰有荊南四郡後,所收取的賦稅都用來擴充軍備了,也沒有大規模賞賜過手下人,直到劉備拿下益州後。

益州在劉璋的經營下,已經十多年沒有大規模戰爭,再加上益州相當封閉,在中原大亂時,益州不僅沒有大規模動亂,而且接受了來自三輔和荊州的很多流民,益州物產豐富,是天府之國,財富已經積累到了一定規模,劉備拿下益州後,才有能力支配劉璋十幾年積累下來的財富。

關羽、張飛對於劉備不僅是原始股東加戰友,而且親如兄弟,再加上關羽和張飛兩人30年的功勞與苦勞,這就是賞賜關羽和張飛的理由

諸葛亮則是與關羽和張飛完全不同的類型,他是以劉備的軍師加謀士加後勤加內政部長身份加入劉備集團,諸葛亮加入的時候,劉備還只是依附於劉表的小軍閥,但在赤壁之戰後,依靠諸葛亮的政治操作,劉備成為與孫權聯盟的政治力量,從軍閥到政權,劉備需要的就是一個諸葛亮。

劉關張迎趙雲

諸葛亮沒有投靠劉備之前,劉備手下沒有這樣的人才,沒有人告訴劉備在政治上應該如何操作,也沒有人告訴劉備誰是你的敵人,誰是你的盟友,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如何才能奪取天下?諸葛亮告訴劉備的 ,都是劉備極其缺乏的,所以劉備才會說得到諸葛亮就是如魚得水。

劉備在前線打仗時,後方就交給諸葛亮鎮定,這是絕對的信任,如同劉邦信任蕭何一樣,諸葛亮為劉備提供糧食、兵員、物資,免去劉備的後顧之憂,這是劉備一生中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以前劉備打仗沒個大後方都沒有,明顯沒有任何優勢,只能到處流離。

不要以為諸葛亮做做後勤工作,功勞比不上關羽、張飛,這麼想就錯了。有了諸葛亮之後,劉備深刻感覺到諸葛亮的作用,當年劉邦把蕭何的功勞排到第一,但蕭何連一天戰場都沒有上過,這就是劉邦的理由,而諸葛亮的作用與當年的蕭何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也是劉備手下最大的功臣,這就是諸葛亮受賞賜的理由

如果說諸葛亮在劉備陣營的作用相當於荀彧在曹操陣營的作用,那麼法正的作用就相當於曹操手下荀攸和郭嘉的總和。

諸葛亮、劉備、張飛、龐統

劉備在前線打仗,身邊總得有個謀士吧,在赤壁之戰前,劉備是沒有的,徐庶投靠劉備很短暫,而且徐庶的能力不在謀略,諸葛亮傾向於後勤、內政、戰略,需要他鎮守後方,劉備第一個謀士其實是龐統,但龐統在攻打益州時陣亡了,然後法正就填補了龐統的地位,成為劉備手下唯一的謀士。

法正的功勞就是謀功,劉備奪取益州,功勞最大的龐統,其次是法正。如果龐統不死 ,他也能得到這份賞賜,法正為劉備奪取益州謀劃了很多策略,因為他了解劉璋,熟悉益州,省了劉備走很多彎路,最重要的是劉備極度緊缺法正這樣的謀士之才,像法正這樣的人在曹操那邊有很多,但劉備只有一個法正。

按道理來說,這個時候法正的功勞不足以和關羽、張飛、諸葛亮相提並論的,但是劉備賞賜法正有兩個理由:

一是劉備沒有謀士,劉備賞賜法正有拉攏法正的意思。

二是法正很有謀士之才,這從後來的漢中之戰為劉備謀劃來看,劉備賞賜法正很正確。

法正

關羽、張飛、諸葛亮、法正四個人是受賞賜最多的人,其他人當然也有賞賜,但沒有四人這麼多,所以就沒有詳細記載,並不代表沒有,那為什麼趙雲也算跟隨劉備的元老,為何沒有這四人如此多的賞賜呢?

首先需要申明一點,趙雲肯定有賞賜的,只不過沒有這麼多。趙雲大概在官渡之戰期間投靠劉備,為劉備掌管騎兵,還負責私下招募士兵,趙雲的功勞有在長坂之戰中救回了劉備的家眷,包括甘夫人和當時唯一的兒子劉禪,在赤壁之戰後,趙雲與劉備一起攻打並收復了荊州南四郡,還包括阻止了東吳孫夫人帶走劉褚。

之後,趙雲隨諸葛亮等人一起入川作戰,獨自率軍平定了江陽郡和犍為郡,劉備奪取成都後,封趙云為翊軍將軍,但是,趙雲的功勞不足以和關羽、張飛相比,首先,趙雲直到入川前,大多數時候負責保護劉備的家眷的,相當於劉備的侍衛隊長,信任有加,功勞不足,參與的戰爭也比較少,趙雲因為保護劉備家眷,不可能到前線作戰,基本上是待在後方的,所以功勞不夠。

趙雲

另外,趙雲這人太過正直,不懂得政治。劉備拿下成都後,有人建議劉備把成都的田地和房產分給有功勞的將士,劉備同意了,但是趙雲不同意,以霍去病「匈奴未除、何以為家」的典故來勸諫劉備不要把田地和房產分給將士,這是兩人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

趙雲從仁義的角度來考慮,認為這樣會驚擾百姓,但劉備從政治的角度來考慮,他需要拉攏將士們繼續為他打天下,亂世之中,仁義是成不了大事的,你看曹操早年在戰爭中不斷屠城,以趙雲的眼光來看,完全是暴君吧,但人家曹操就是成功了,所以仁義只能用在和平時期,戰爭年代沒有用,但劉備並不說破,反而同意了趙雲的勸諫,這是劉備的大度,而是趙雲的偏頗。

綜合起來,趙雲沒有得到這麼多賞賜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趙雲的功勞不夠。二是趙雲的政治覺悟不夠。

相關焦點

  • 劉備攻取荊南四郡,只有趙雲和諸葛亮參戰,關羽和張飛去了哪裡?
    《三國演義》對劉備攻取荊南四郡描寫得比較詳細,不僅虛構了邢道榮,還虛構了關羽和黃忠大戰於長沙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的情節,除此之外攻取四郡的主將也一一道出: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取零陵
  • 趙雲有何功勞,為何沒被劉備封侯,是功勞不夠還是不受信任
    ,同時龐統戰死,劉備召諸葛亮、張飛、趙雲、劉封等人率軍入川支持作戰。打進江州後,趙雲獨自率軍南下作戰,並且獨自攻克了江陽郡和犍為郡,這是趙雲首次獨自率軍作戰,並取得了勝利,隨後眾將在成都匯合,最終拿下益州,劉璋投降,因此趙雲在攻取益州郡縣有功勞,所以論功行賞時,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
  • 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諸葛亮、張飛、趙雲
    留關羽守荊州並沒錯,關羽當時是最合適的人選,一是關羽忠心、可靠,這點劉備對關羽絕對放心;二是關羽的級別和威望高。要是關羽遵照諸葛亮的聯吳抗曹的戰略決策,與東吳搞好關係,就不會有後面的被偷襲了,再有如果關羽一心一意坐鎮荊州,而不去打襄樊,那也沒事。加上劉封孟達糜芳傅士仁沒有出手救援,多個因素疊加,最終導致荊州丟失,關羽被殺。
  • 劉備為什麼不重用趙雲?
    因此,也說明趙雲是個品德才都很全面的人。 7.關羽是個自視甚高的人,他看不起黃忠又質疑馬超,甚至還貶低過諸葛亮,可是趙雲就從來沒有,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說明趙雲的才能得到關羽的賞識。許靖名氣大,劉備給了司徒的官職,位列諸葛亮之後,這並不是劉備本意,而是法正授意,原因在於名士的影響力巨大,是政治需要,馬超也是如此。所以,我們看到許靖位居諸葛亮之後,卻沒有什麼實際貢獻。而馬超歸順蜀漢後也幾乎被雪藏。他們只是得到了名,而沒有展現任何才華。 2.很多人認為趙雲不會說話。
  • 劉備為何讓張飛守閬中,直到張飛被殺的7年中,張飛都做了些什麼
    公元211年,在張松等人的忽悠下,劉璋邀請劉備大搖大擺地進入了益州,到了第二年,由於張松暗中勾結劉備的事情敗露,劉璋與劉備開戰,劉備以葭萌關為大後方,率軍向南直攻成都,直到龐統戰死沙場,劉備才從荊州調來諸葛亮、趙雲、張飛、劉封等人率軍進入益州作戰,直到公元214年,劉備才徹底拿下益州
  • 武侯祠中祭拜了蜀漢所有功臣,為何獨獨沒有極受劉備寵信的法正?
    對於前往成都旅遊的朋友們來講,武侯祠是一個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作為成都市內最知名的景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武侯祠位於武侯區武侯祠大街上,佔地15萬平方米,由三國歷史遺蹟區、三國文化體驗區以及錦裡民俗區三部分組成。其中,作為主體部分,歷史遺蹟區包含劉備的惠陵、漢昭烈廟與諸葛亮祠廟三大部分,享有「三國聖地」的美譽。
  • 所謂「神機妙算」諸葛亮給劉備的五個餿主意
    的確,此時的劉備,文有諸葛亮、法正、馬良,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劉封、孟達、嚴顏、霍峻,又有老百姓的支持,整個大西南如雲、貴、川、渝都屬於他,還有漢中、荊洲這兩大進可攻退可守的糧倉,還佔有甘肅南湖北西一些地方,實力確實大,如果他勵精圖治,是會很有一番作為的,但諸葛亮卻給他出了一個餿主意:諸葛亮說:「你現在可以順天應人,即皇帝位!」
  • 論功行賞,卻遭劉備拋棄?趙雲、魏延為何無法封侯?
    在221年四月份的時候,劉備他在成都稱帝,那麼這個時候肯定是少不了對自己手下的獎賞。說起獎賞,除了賞賜黃金以外,另外一個就是晉升官位了。當時劉備是讓諸葛亮擔任了丞相,給馬超和張飛都封了侯,並且分別是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
  • 在三國中,法正此人若不死,地位是一定會比諸葛亮高的
    在夷陵之戰失敗以後,諸葛亮感慨,假如此人不死的話,那麼蜀漢不會這樣。而諸葛亮口中所說之人,便是法正,一個在劉備心中地位很高的謀士。在關羽因為自負將荊州丟失以後,張飛為了幫著劉備去報仇,沒想到他的下屬也叛變了,最終張飛也死了。劉備三兄弟只剩他一人,兩個兄弟的死讓劉備恨上了東吳,於是為了報仇,他誰的話都不聽,只想著攻打孫權。
  • 張飛,與關羽並稱為萬人敵!在當陽橋上幾十人阻止曹軍追擊劉備!
    張飛,字益德,幽州涿郡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勇武過人,與結拜兄弟關羽並稱為萬人敵。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隊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張飛關羽加入其中,隨劉備輾轉各地。三人情同兄弟,睡覺都睡在一起。劉備出席各種宴會時張飛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191年劉備投奔公孫瓚,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對抗冀州袁紹。
  • 按單挑能力排名,蜀漢五虎上將最強的是張飛趙雲,還是關羽馬超?
    呂布在白門樓被曹操勒死之後,關羽看誰都像插標賣首者,但是呂布活著的時候,關羽從來不找機會跟他單挑,這也讓關羽失去了磨練的機會——張飛每次跟呂布單挑都有收穫,而且後來呂布見了張飛也打怵。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可能發現了,只要在關羽青龍偃月刀下支撐三十回合,即使打不贏也能保住命,比如袁術麾下大將紀靈,提著五十斤的三尖刀跟關羽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對砍:「一連三十合,不分勝負。
  • 劉備入川,為何帶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司馬懿說出了一個原因!
    劉備入蜀後初期與劉璋關係良好,劉璋更給兵士予劉備和讓他督白水軍,讓他進攻張魯。劉備到了葭萌後就不再前進。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並發動戰爭。劉備一直向成都逼近,諸葛亮、張飛和趙雲亦入蜀助戰,但劉備軍隊在雒城時受阻一年,直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劉備圍困成都,劉璋才向劉備投降。
  • 諸葛亮的最大敗筆!劉備為何瞧不上趙雲?只是因為3個原因!
    歷史教授梅公毅這麼評價趙云:為將之道,膽欲大而心欲細!三國將才,可當此者,魏之張遼,漢之趙雲而已。趙雲作為現代最傳神的百勝將軍,在蜀國時期,尤其劉備得了西川後,趙雲幾乎是徹底消失!而劉備稱帝,群臣上賀表列180將,列出50將名字,排在第一位的是「馬孟起世代公侯」的馬超,第二名是名士家庭的東漢齊襄王之後法正!而趙雲的排名在哪裡,在「50名之後的……」中省略!
  • 蒹葭關之戰時,為什麼諸葛亮不派遣趙雲出戰,反而激將張飛迎戰?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馬超才和劉備勢力對峙於蒹葭關。那麼,在蒹葭關之戰中,諸葛亮為何不派遣趙雲出戰;而且,在決定張飛出戰時,又要進行一番激將呢?其實,諸葛亮和劉備之所以不派遣趙雲出戰,並不是說趙雲不如馬超。畢竟,在演義中,趙雲的實力和張飛等人不相上下,是一個完美的常勝武將。
  • 劉備臨死前說了6字,諸葛亮聽懂了,趙雲卻一直沒明白其中意思
    三國時代,劉備、關羽、張飛3人情同手足。特別在《三國演義》的描寫裡,劉、關、張3人還正式通過桃園結義的方式對外來官宣。劉備、關羽、張飛3人共患難長達幾十年,因此他們之間的情誼還真就和親兄弟一樣。劉、關誓同生死,因此關二爺的死對於劉備來說幾乎是毀滅性打擊。為了給關羽報仇,公元222年,劉備發動了全國的兵力討伐吳國,結果被東吳「書生」陸遜一把大火給燒得大敗。66歲的劉備一把年紀,加上過於哀痛二弟雲長,又因為戰敗而羞愧,最終在白帝城病倒了。這位劉先主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他於是特地從成都請來了諸葛亮進行臨死前的託孤。
  • 葭萌關大戰,劉備為何不派趙雲出戰,而選擇張飛讓對陣馬超?
    張飛大戰馬超是《三國演義》的情節。當時劉備率大軍駐紮在雒城,進不能進,退又捨不得退。於是諸葛亮率趙雲、黃忠等大將從荊州趕去增援。等到諸葛亮與劉備合兵一處後,諸葛亮令黃忠、趙雲出去搶地盤,先後收服了李嚴等益州將領。就在這個時候,探子來報,說馬超率軍直抵葭萌關,守葭萌關的孟達、霍峻報急。
  • 諸葛亮器重關羽的兒子,為何不器重趙雲的兒子?
    趙雲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名相,諸葛亮在幾次重要的軍事行動中,都帶著趙雲,比如,劉備取益州時的入川之戰,還有北伐時的箕谷之戰。因此,諸葛亮和趙雲的關係應該非常好,很喜歡趙雲,否則,也不會經常帶趙雲了。 那麼,既然諸葛亮很喜歡趙雲,為何不好好培養趙雲的兒子呢?
  • 劉備臨死前給予趙雲一特權,趙雲卻沒聽懂,諸葛亮聽懂了也不敢說
    趙雲,是蜀漢集團中一個非常特別的人物。從地位來看,除諸葛亮、關羽、張飛外,趙雲也是其中一員,而在《三國演義》中,趙雲與劉備的「四弟」幾乎等同,因此很多人戲稱趙雲可以稱得上是完美的「趙四」。然而,趙雲的官職卻異常尷尬,終其一生只得到一位鎮軍將軍。
  • 正史中,三國英雄父子,並沒有關羽、張飛和趙雲
    漢末三國時代,有數不清的英雄,俗話說,虎父無犬子,老子英雄兒好漢,而真正父子都是出類拔萃的英雄,非常少,有三對,但是,卻沒有關羽、張飛和趙雲。第一對英雄父子:孫堅和孫策。《三國志 劉封傳》記載: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然而,劉封年經,血氣方剛,做事容易犯糊塗,關羽發動襄樊之戰,要求劉封出兵相助,劉封以駐守的上庸,剛剛歸附,還不穩定為理由,拒絕發兵支援關羽,導致關羽孤軍奮戰,丟失荊州,也丟了性命。
  • 劉備託孤於諸葛亮,對諸葛亮說了一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為表器重之心,劉備與諸葛亮形影不離,「情好日密」,卻因此招致其麾下一些老人的不滿,「關羽、張飛不悅」,劉備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關羽、張飛雖不再多說什麼,但仗恃「同起之私思」,對諸葛亮的嫉妒與不滿並未消除。史載,曹操南伐,劉備兵敗長坂後,「諸葛東使,魯肅西聯,遂定兩國之交,資孫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