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功行賞,卻遭劉備拋棄?趙雲、魏延為何無法封侯?

2020-12-19 蘭陵文史

在221年四月份的時候,劉備他在成都稱帝,那麼這個時候肯定是少不了對自己手下的獎賞。說起獎賞,除了賞賜黃金以外,另外一個就是晉升官位了。當時劉備是讓諸葛亮擔任了丞相,給馬超和張飛都封了侯,並且分別是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

這個時候大家可能會有點好奇,張飛和馬超能夠獲得爵位,就連黃忠他也可以獲得爵位,但是為什麼趙雲和魏延這兩位大將卻沒有封侯呢?不僅如此,丞相諸葛亮也沒有封侯。劉備之所以如此的區別對待,原因無非就是下面這三個。

首先就是關於劉備的那個白馬之盟的約定。從兩漢以來,可能那個約定做的並不是非常全面,但是關於軍功封侯這一塊,還是有共同的見解。就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曹操他對關羽向來是重視的,但是沒有從一開始就給他封侯,而是因為關羽在白馬之戰中他殺掉了顏良,才給他封為漢壽亭侯的。

張飛,他是在赤壁之戰之後才被劉備封為新亭侯的,馬超也是這個原因,他從前就被漢獻帝封為了都亭侯。黃忠他是被封為內侯,那麼為什麼他可以得到內侯的爵位呢?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在漢中之戰的時候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剛開始的時候,他是處於劣勢的,但是在219年的一場戰役中,黃忠他殺掉了曹操那邊最高的軍事統帥夏侯淵,正是因為如此,他徹底扭轉了戰局,所以劉備是實打實的給他論功行賞的。劉備不僅把後將軍給了他,還把內侯的爵位給了他。

這個時候有人就會疑惑,諸葛亮他明明是個丞相,可是卻沒有爵位,看似可能有點說不過去。但是諸葛亮他之所以沒有爵位,就是因為他當時沒有立下過什麼軍功,像陸川之戰或者是漢中之戰參謀什麼的都沒有諸葛亮的影子,而他當時只是留守和後勤保障。劉備不給諸葛亮一個爵位是說得過去的,但是他為什麼不給趙雲和魏延封爵呢?

趙雲和魏延是實打實的有軍功,但是他們的軍功並沒有大到讓劉備給他們封侯。可能大家對於黃忠封侯一事有異議,但是趙雲和魏延比起黃忠殺掉夏侯淵相比,他們倆的軍功完全不值得一提。

第二個原因就是封爵,封爵並不是像表面上說的那麼簡單,只是給一個爵位就可以了,要是得到爵位的話,那麼也是相應得到一些土地的。在吳蜀魏這三個國家當中,自然是劉備的地盤最小,當時在219年的襄樊大戰當中,劉備是失去了荊州,這麼一來,四郡當中,他只有益州這個地方了。

還有另外一個點那就是如果爵位封的越多,國家的財政賦稅什麼的流失得也會更多。當時正是多事之秋,劉備他準備攻打吳國,無論是糧食還是說士兵們的工資都是需要用錢,用錢的地方也很多。當時的劉備心裡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等打完這一仗以後再來說封爵的事情,可是事情並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當他病逝於白帝城的時候,封爵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最後一個原因是因為帝王的思想比較自私,故意不去賞賜朝臣,想把那些爵位和錢財什麼的留給自己的繼承者。劉備當時是有一個兒子劉禪,可能他是想把收買人心的機會留給自己的兒子吧!

不過好在最後的結局跟劉備所想的一樣,等到劉備死了以後,自己的兒子劉禪登基後,他就封了諸葛亮為武鄉侯趙雲和魏延也得到了爵位,分別是永昌亭侯以及都亭侯。這樣子的話,自己兒子劉禪就收買了人心,對於他來說可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相關焦點

  • 趙雲有何功勞,為何沒被劉備封侯,是功勞不夠還是不受信任
    打進江州後,趙雲獨自率軍南下作戰,並且獨自攻克了江陽郡和犍為郡,這是趙雲首次獨自率軍作戰,並取得了勝利,隨後眾將在成都匯合,最終拿下益州,劉璋投降,因此趙雲在攻取益州郡縣有功勞,所以論功行賞時,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
  • 葭萌關大戰,劉備為何不派趙雲出戰,而選擇張飛讓對陣馬超?
    於是諸葛亮率趙雲、黃忠等大將從荊州趕去增援。等到諸葛亮與劉備合兵一處後,諸葛亮令黃忠、趙雲出去搶地盤,先後收服了李嚴等益州將領。就在這個時候,探子來報,說馬超率軍直抵葭萌關,守葭萌關的孟達、霍峻報急。諸葛亮對劉備說,馬超異常驍勇,如果我們不趕緊去增援,葭萌關必失。同時諸葛亮還強調道,必須要趙雲和張飛這樣的大將才能與馬超匹敵。
  • 趙雲當著劉備的面,說出金玉良言,劉備打定主意:趙雲不可重用
    趙雲這位三國猛將,為何一生不得志呢?趙雲在劉備心中,地位為何如此低呢?還是因為他太過正直,同劉備脾氣合不來。劉備希望得到的是天下,而趙雲希望拯救天下黎民,兩者理想有著巨大的差別。劉備青年時期,靠編草鞋維持家人的生計,受盡了人間冷暖。
  • 拿下成都,劉備賞賜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黃金五百斤,為何沒有趙雲
    公元214年夏天,成都經過幾十天的圍城,因為馬超的到位,劉璋再也堅持不住了,隨後向劉備投降,劉備至此佔據了整個益州,從公元212年劉備與劉璋翻臉,劉備可是經歷了兩年多的益州之戰才最終拿下益州,之後便是論功行賞了。
  • 假設馬超大戰葭萌關,諸葛亮讓魏延迎戰馬超,會發生什麼?
    三國讀者中有很多魏延的鐵桿兒粉絲,但無論是按照《三國演義》,還是根據《三國志》,魏延還真不是馬超對手,二人若是戰在一處,魏延將必死無疑。當然,這個問題本身就很難對比,因為馬超和魏延並未交手,所有的結論都是推測而已。
  • 劉備為何閒置張飛7年,直到他死在閬中!看看這張地圖就瞬間明白了
    而劉備卻出人意料:破格提拔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 且看原文: 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三國志 魏延傳》
  • 諸葛亮北伐,為何不願派趙云為先鋒?
    蜀國經過了夷陵之戰已經元氣大傷,而且北伐之際的西蜀人才匱乏,五虎將中的關羽、張飛、黃忠、馬超已全部作古,僅存常山趙雲這一顆碩果。縱觀蜀國40多年來的所有武將,其中只有五虎將、魏延以及後來的姜維可以算一流武將。第1次北伐時,起初姜維還未投降,蜀只有魏延、趙雲2位一流猛將,因此這2人應該是諸葛亮北伐的左膀右臂。
  • 劉備為什麼不重用趙雲?
    二、劉備是否信任趙雲 1.劉備作為一代梟雄看認識人用人必然有其獨特的一套,他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當然是即信任又重用的。而趙雲曾經與劉備相識的時候也是同食同住,之後趙雲又離開,最後又回來,這種情況下劉備怎麼會不信任趙雲呢?
  • 連關羽都有假節鉞,為何丞相諸葛亮卻僅僅只有假節之權?
    眾所周知的是,假節鉞的權柄比假節大多了,戰時假節鉞名義上可以斬殺假節之大將,按理來說就算劉備時期諸葛亮無假節,但是劉禪時期諸葛亮大權在握,又常年出徵應該有假節鉞才對,那麼連關羽都有假節鉞,為何丞相諸葛亮卻僅僅只有假節之權?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 劉備為何瞧不上趙雲?只是因為3個原因!
    歷史教授梅公毅這麼評價趙云:為將之道,膽欲大而心欲細!三國將才,可當此者,魏之張遼,漢之趙雲而已。趙雲作為現代最傳神的百勝將軍,在蜀國時期,尤其劉備得了西川後,趙雲幾乎是徹底消失!這一點到了劉禪時期更加明顯,後主劉禪完全就將趙雲救命之恩忘得一乾二淨!在《三國志·趙雲傳》中,從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到30年之後,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終於下詔冊封,這還是在給別人封侯時,順帶也追封了趙雲!為什麼蜀漢壓根瞧不上趙雲,說起來不過是3點原因!
  • 劉備在時為何不肯重用趙雲,臨去世前說出真相,原因很簡單
    ,他曾親自帶併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等,戰績可以說數不勝數,趙雲一生為了屬國奔走忙碌,可以說比起諸葛亮,關飛,張羽來毫不遜色,但是讓人搞不明白的是,趙雲這麼優秀的人,為什麼劉備不讓其帶兵打仗,絲毫不重用趙雲呢?
  • 為什麼說魏延是三國演義沒有主角光環的大將
    在小說中魏延出場時是在劉備攜帶難民到襄陽勸說劉表的兒子劉崇開門接納,劉崇害怕劉備不敢出來和劉備相見,這時候魏延殺死了守門的將士,大開襄陽城門直呼劉備進城,可是劉備卻遲疑了一會錯失了進城的時機,魏延在城中和荊州大將文聘交戰手下士兵幾乎都被殺死,最後只得出城去找劉備,而劉備早就棄他而去,這次魏延向劉備投誠變成了一場鬧劇。
  • 劉備為何讓張飛守閬中,直到張飛被殺的7年中,張飛都做了些什麼
    公元211年,在張松等人的忽悠下,劉璋邀請劉備大搖大擺地進入了益州,到了第二年,由於張松暗中勾結劉備的事情敗露,劉璋與劉備開戰,劉備以葭萌關為大後方,率軍向南直攻成都,直到龐統戰死沙場,劉備才從荊州調來諸葛亮、趙雲、張飛、劉封等人率軍進入益州作戰,直到公元214年,劉備才徹底拿下益州
  • 淺談趙雲的翊軍將軍和中護軍官職在劉備集團或蜀漢中的地位
    劉備進位漢中王的時候,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就是四方將軍,而趙雲的官職就是翊軍將軍,這個就是關於趙雲身上的最大的爭議,即前四人都是重號將軍,趙雲則為雜號將軍。趙雲作為雜號將軍也很正常,畢竟當時就那麼幾個官職,趙雲也沒有太大的足以撼動前四人的軍功(最大的大概要數長坂坡救劉禪了),作為雜號將軍不奇怪,諸葛亮當時也是雜號將軍——軍師將軍,當時劉備集團中有一票雜號將軍呢。
  • 劉備生前曾說不重用趙雲?為何要這樣說呢?
    再說趙雲,趙雲跟隨公孫瓚的時候認識到了劉備, 對劉備很是欣賞,而 且劉備也非常喜歡趙雲,甚至在救援徐州之時,就選擇了帶上了趙雲,劉備的「善舉」也著實讓趙雲欣賞,因為趙雲就是一個偏愛實行仁政之人,所以趙雲很敬佩劉備。
  • 臨終之前,劉備:萬萬不可重用趙雲,為何這麼說?原因其實很簡單
    說起趙雲大家都知道,最先是跟著公孫瓚的,後來公孫瓚衰落跟了劉備。從跟隨劉備到結束,整整三十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趙雲立下了汗馬功勞。徵戰西蜀取得勝利後,劉備賞賜了他田宅,但是被他給拒絕了,但是還說到了霍去病當時怎麼拒絕的劉徹。在他的眼中,大丈夫應該心繫家國,怎可被兒女情長纏身。
  • 如果將五虎上將去掉一位,並改由魏延補上,那誰最有可能被淘汰?
    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所建立的蜀漢國中,有五位威風凜凜的大將軍,而這位五位大將軍則被後世的「史學家」們稱之為「五虎上將」,這五虎上將分別為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魏延早先是劉表帳下長沙太守韓玄的部將,而韓玄為人軟弱不堪且自私自利,所以在劉備攻伐長沙郡時,魏延果斷殺死韓玄並舉城投降。 魏延在投降劉備後,因戰功卓著而不斷晉升,先後受封為牙門將軍,鎮遠將軍,鎮北將軍及都亭侯等職位。魏延是蜀漢後期唯一能獨當一方的領軍大將,也是劉備除關羽張飛外最為信任的武將之一。
  • 劉備不愧是一代梟雄,一生不重用趙雲,臨死前才告訴趙雲真相
    《三國演義》裡的劉備,關羽和張飛都是所有人家喻戶曉的人物,而劉備是蜀國的開國皇帝,無論是開始的桃源三結義,還是後來的劉備放下身段三顧茅廬,人們都會對他有不同的看法。而趙雲可以說是劉備的左膀右臂,他的實力不亞於呂布,而且他的策略能力也很出色,但是他為何沒有得到劉備的重用。
  •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終於暴露出本性,原來這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劉備
    當年受百姓所累,劉備三軍一天只能行走10多裡路,後來還是被曹操給追上,而且劉備的百姓,還有兵士大部分都被曹操收編。《三國志/先主傳》有記載,「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重。」其實說到此處,很多朋友便會發現一個問題,劉備絕對不是真正的百姓著想。
  • 劉備奪取漢中後,為何不乘勝追擊,拿下關中呢?
    劉備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曹操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結果,在這場名將雲集的戰役中,劉備在公元219年贏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也即劉備佔據漢中,疆域得到擴張,並進位漢中王。不過,在奪取漢中之地後,劉備並沒有繼續向北進攻關中。眾所周知,關中作為漢朝都城的長安所在地,可謂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