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趙雲的翊軍將軍和中護軍官職在劉備集團或蜀漢中的地位

2020-12-20 畫筆中的歷史

導語:趙雲是三國歷史上很有爭議的人物,因為文學形象與歷史形象差距過大。其實從趙雲的官職來看,他在蜀漢政權的地位並不算高。

趙雲有兩個官職很有爭議,一個是翊軍將軍,一個是中護軍,由於《三國志》當中沒有三個政權的《職官志》,而《晉書》中的職官志涉及的是曹魏這個被視為正統的政權,而在漢末三國時期又有非常多的新設置的官職,比如趙雲這個翊軍將軍,還有中護軍在蜀漢政權中到底處於一種什麼樣的情況,也不是很清楚。下面小編根據《三國志》中一些人物的遷升過程,加上蜀漢群臣進表和其他資料的總結,來聊一聊趙雲的翊軍將軍和中護軍應當在什麼樣的一個定位。

劉備集團或蜀漢政權的雜號將軍

按《後漢書·職官志》的記載,將軍的武官體系中大將軍為第一,接下來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將軍。劉備進位漢中王的時候,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就是四方將軍,而趙雲的官職就是翊軍將軍,這個就是關於趙雲身上的最大的爭議,即前四人都是重號將軍,趙雲則為雜號將軍。

趙雲作為雜號將軍也很正常,畢竟當時就那麼幾個官職,趙雲也沒有太大的足以撼動前四人的軍功(最大的大概要數長坂坡救劉禪了),作為雜號將軍不奇怪,諸葛亮當時也是雜號將軍——軍師將軍,當時劉備集團中有一票雜號將軍呢。

不過趙雲這個人物的魅力太高,文學形象和歷史形象有很大的差距,吹黑都很多,就讓這個翊軍將軍處於"薛丁格的翊軍將軍"的狀態。有人認為翊軍將軍不是單純的雜號將軍,畢竟是劉備設置的,搞不清楚定位。我們還是來看一看劉備集團或者蜀漢政權中的雜號將軍,再來說這件事。

首先小編將一些可以說明問題的蜀漢人物的升遷過程列舉在下面:

關羽:蕩寇將軍-前將軍

張飛:徵虜將軍-右將軍-車騎將軍

馬超:平西將軍-左將軍-驃騎將軍

黃忠:討虜將軍-徵西將軍-後將軍

趙云:牙門將軍(《雲別傳》中為偏將軍)-翊軍將軍-徵南將軍-鎮東將軍-鎮軍將軍(貶)

胡濟:前將軍-鎮西大將軍-右驃騎將軍

霍弋:翊軍將軍-安南將軍

姜維:奉義將軍-徵西將軍-輔漢將軍-鎮西大將軍-衛將軍-大將軍-後將軍(自貶)-大將軍

張翼:徵西大將軍-鎮南大將軍-左車騎將軍

宗預:後將軍-徵西大將軍-鎮軍大將軍

姑且列舉這些。從這些人物的升遷上來看,在蜀漢中的將軍的排列順序大致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四鎮大將軍、四徵大將軍、四方將軍、四鎮將軍、四徵將軍。四平將軍在四徵之上,但與四鎮無法比較。趙雲的翊軍將軍是妥妥的雜號將軍。

雜號將軍當然不代表地位低,鎮軍將軍、安漢將軍、輔漢將軍、蕩寇將軍、徵虜將軍明顯高於四徵將軍(參考《漢中王勸進表》以及《糜竺傳》),有一些沒有明確升遷過程的雜號將軍的定位也不好判斷。

但是趙雲的翊軍將軍包括鎮軍將軍都是有明確升遷過程的。總的來說就是翊軍將軍低於安南將軍、四徵將軍以及當時關羽、張飛、許靖、諸葛亮、糜竺等一系列雜號將軍,只能說明確高於牙門將軍這種爛大街的雜號將軍;趙雲一生最大的官職是鎮東將軍,低於四方將軍。

趙雲的中護軍在蜀漢五軍體系中的地位

翊軍將軍這個官職哪怕趙雲粉絲吹得再高級,再努力模糊它的地位,但是從趙雲的升遷過程來看明明白白是在四徵之下,更遑論同期最高的四方將軍,屬實沒有什麼牌面。趙雲另外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官職是中護軍。中護軍這個官職《晉書》當中倒是有記載的,中護軍"主武官選",地位低於中領軍。如果是中護軍資深者,就會遷為護軍將軍,同理中領軍也可以遷為領軍將軍。

有人以此認為趙雲的中護軍權重極重,甚至可以選拔蜀漢政權的重要將領。這個其實是很有問題的。第一哪怕曹魏的中護軍,也只是選拔一些牙門將、百人督而已,而不是整個曹魏政權的武官;第二《晉書》中的中護軍是從曹魏那裡承襲下來的,"非漢官也",和蜀漢的中護軍有何干係?趙雲這個中護軍,很有可能是蜀漢的五軍體系中的武官。

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四方、四鎮、四徵或者雜號將軍加"大"字,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個蜀漢的武官升遷的體系。另外還有一個體系,就是五軍體系。蜀漢置前、後、左、右、中五軍,其中有軍師、督某部(這個小編有點疑問)、監軍、護軍、典軍、參軍等官職。從《彈李嚴表》的排序上來看,這套官職似乎更優先於將軍官職。而《彈李嚴表》以及蜀漢人物在五軍體系的升遷過程也提供了一個比較清晰的高低排序。小編還是排列一些人物的升遷過程。

王平:參軍-後典軍-前護軍-前監軍姜維:護軍-中監軍(後監軍?)-右監軍-後軍師魏延:督前部-前軍師

總體上來說,蜀漢五軍體系中的排序是軍師-監軍-護軍-典軍-參軍,督某部按小編的理解或許是官職,或許是職權,在軍師與監軍之間,另外還有一個領軍,只能說高於參軍,但是具體排在哪裡不清楚。趙雲的中護軍只能說在五軍體系的中層,當然在蜀漢剛剛創立的時候,護軍在五軍體系中還是比較高的,這一點也是需要肯定的,可惜未能看到趙雲在七年之間升遷的記載。

小結

總而言之,趙雲這個人物在後世的名望是極其高的,但是無論是翊軍將軍或者鎮軍將軍,還是中護軍的官職,都沒有達到與他的名望所符合的程度。哪怕黃忠已經去世九年,在將軍官職上仍然壓趙雲一頭。

趙雲開國時期為中護軍,在建興五年(即公元227年),鄧芝已經做到中監軍,在建興九年(即公元231年),劉琰、魏延、高翔、吳班、楊儀、鄧芝等人已經做到軍師或者督某部的位置(鄧芝督左部行中監軍,兩個兼任,這也是小編疑惑的地方),這只是趙雲去世兩年之後。所以從軍銜上來看,趙雲可以算是蜀漢的基石重臣,但是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甚至魏延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翊軍將軍和中護軍這兩個官職,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顯赫。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晉書》、《歷代兵制》

相關焦點

  • 曹魏的六位「徵蜀護軍」:一人投靠蜀漢,一人被姜維斬殺!
    其中,就劉備和曹操來說,可謂一生之敵。在赤壁之戰中,劉備聯合孫權擊敗了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而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和曹操又爆發了漢中之戰。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
  • 趙雲有何功勞,為何沒被劉備封侯,是功勞不夠還是不受信任
    要知道劉備當時可是非常狼狽,連自己的兩個女兒都被曹操手下的虎豹騎俘虜了,趙雲能活著回來就已經不容易了,於是趙雲被劉備任命為牙門將軍,在這之前,趙雲連名號都沒有,接下來就是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趙雲沒有參與的記載,隨後趙雲隨劉備南下攻打荊州南四郡,因為功勞被封為偏將軍兼桂陽太守。
  • 劉備為什麼不重用趙雲?
    一、趙雲的才能 1.趙雲起初主騎後又為中護軍,鎮東將軍,做過貴陽太守,出兵長安,都足以說明趙雲是有統兵能力的。但之所以少是另有原因。 2.趙雲斬高覽,戰文丑,與諸多名將交戰過武功自然了得,這一點也是所有人的共識,似乎沒有人懷疑趙雲的武力。
  • 三國時期的十大名馬,劉備的的盧僅排第三,第一是呂布的赤兔馬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TOP、8 驚帆(曹真)曹真之馬,曹真曾用此馬與司馬懿打賭。河套馬種,耐力驚人,速度飛快,奔跑如行雲流水,譬如白帆順流。三國名馬之一。
  • 趙雲當著劉備的面,說出金玉良言,劉備打定主意:趙雲不可重用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這是《三國志》中對趙雲救劉禪的記載。趙雲這位三國猛將,為何一生不得志呢?趙雲在劉備心中,地位為何如此低呢?還是因為他太過正直,同劉備脾氣合不來。劉備希望得到的是天下,而趙雲希望拯救天下黎民,兩者理想有著巨大的差別。
  • 歷史上令諸葛亮害怕,並為其百般庇護,導致以身試法的護軍將軍
    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魏國的程昱和郭嘉。
  • 劉備為何閒置張飛7年,直到他死在閬中!看看這張地圖就瞬間明白了
    劉備關羽張飛 後來攻佔漢中,劉備毫不客氣的自立漢中王,封了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 此時,大家都以為而劉備卻出人意料:破格提拔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 且看原文: 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三國志 魏延傳》
  • 三國志戰略版趙雲搭配攻略 趙雲陣容分享
    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徵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 劉備為何讓張飛守閬中,直到張飛被殺的7年中,張飛都做了些什麼
    公元211年,在張松等人的忽悠下,劉璋邀請劉備大搖大擺地進入了益州,到了第二年,由於張松暗中勾結劉備的事情敗露,劉璋與劉備開戰,劉備以葭萌關為大後方,率軍向南直攻成都,直到龐統戰死沙場,劉備才從荊州調來諸葛亮、趙雲、張飛、劉封等人率軍進入益州作戰,直到公元214年,劉備才徹底拿下益州
  • 為什麼趙雲聲名在外戰功顯著,地位卻遠不如關張二人?
    與演義裏白袍銀甲的形象不同,趙雲是個特別厚重的人,儘管他作為將軍的時候有一身是膽的時候,也有入蜀中所攻必克的時候,但總體而言,趙雲在領導心中是個特別靠譜、特別忠誠無私的人。 靠譜到什麼程度?在《三國演義》裡,趙雲第一次出場就是和文丑大戰,並且解救了公孫瓚,跟隨公孫瓚徵戰沙場軍功赫赫,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又投奔了劉備,成了劉備的得力幹將。
  • 重返三國現場:定軍山,一戰成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即位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右將軍,加上此前封賜的翊軍將軍趙雲,陳壽著《三國志》時將五人合為一傳,從而有後來演義所說的「五虎上將」。但封賜命令送到荊州,關羽卻對這樣的安排很不服氣。他當著使者費詩的面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命。
  • 劉備臨終前為何將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極為信任的諸葛亮?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重之際,李嚴與諸葛亮奉遺詔共同輔佐少主劉禪。此前,慘遭「夷陵戰敗」的劉備,在退至白帝城後,便將李嚴召進了永安宮,將其任命為尚書令,如今託孤之際,又加封其為中都護,令其統管內外軍事,留鎮永安。那麼,劉備為何要將兵權交給李嚴,而不交給備受信任的諸葛亮呢?
  • 歷史上真實的趙雲:「空有其才,不得其志」,主要原因竟是這個!
    其實趙雲當時在蜀漢集團裡並不受中用,「空有其才,不得其志」才是他一生最大的寫照。下面我們先來回顧下他的生平。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國真定縣(今河北省正定縣)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
  • 中國古代武將封號、級別大解析,名將趙雲究竟是不是雜號將軍?
    相信大家在閱讀古代小說、歷史文獻或者觀看古裝電視劇時,總會看到「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奮威將軍」等這樣的古代武將封號。在這些五花八門的武將封號中,哪個級別最高,哪個級別最低?又有哪些是不入流的「雜號將軍」?今天我們就用這篇文章來解析一下中國古代武將的封號和級別,三國時期的名將趙雲究竟是不是雜號將軍?
  • 為何劉備讓劉封、孟達駐守上庸等東三郡,而不以張飛鎮守當地呢?
    (一)三巴重地 虎臣鎮守漢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十二月,時任左將軍、荊州牧的劉備在張松、法正、龐統的相繼勸諫下,接受了益州牧劉璋的邀請,進入川中,駐軍白水關、葭萌關一帶,替劉璋防禦漢中的張魯,一年後,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十二月,
  • 三國正史中,馬超「有信布之勇」,為何在季漢五大將中武功墊底?
    既然沒有五虎大將,也沒有五子良將,那我們就只好稱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為季漢五大將了:劉備劉禪從來就不承認自己的王朝為「蜀」,按照西漢、東漢排列下來,劉備肇基的應該叫季漢,《三國志·卷四十五》中,楊戲表揚劉備及其麾下文臣武將的那篇文章,就叫做《季漢輔臣傳》。
  • 閬中至天宮院高速路上有「將軍廟」隧道,將軍究竟是誰?
    夢醒,翌日,趙雲果然發現山灣裡頭有一個大而且深的山洞,便名之為白虎洞。後,將安營紮寨的地方就叫「校場嶺」。故事二:三國時的趙雲傳說是白虎星下凡。他率軍途經白虎洞時,轉世白虎與山洞白虎相遇,兩虎相峙,必有一鬥。騎白馬的趙雲,大吼一聲,躍上左邊山嘴,策馬騰空飛越到右邊山嘴,白馬前腿騰空,後腿直立,嘯嘯長鳴,令洞中白虎匍匐在地,表示認輸。
  • 拿下成都,劉備賞賜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黃金五百斤,為何沒有趙雲
    還得看功勞,先說關羽和張飛,他倆是一類人,劉備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到公元214年拿下益州為止,30年時間中,關羽和張飛緊緊跟隨,他倆被稱為萬人敵,為劉備早業的事業立下汗馬功勞,劉備早年能在亂世之中生存下來,完全靠的就是關羽和張飛。
  • 漢中地區何等重要?漢中之戰後,曹操兵敗離去劉備稱王
    然而,在東漢建安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218- 219 年)期間,魏王曹操和益州劉備展開了一場為時一年半的漢中爭奪戰。這場戰爭可謂是漢末三國時的一場重要戰役,劉勝曹敗的結局更是宣告了曹操一統天下努力的失敗。前言:漢中之要地話說赤壁之戰,為曹操、劉備、孫權三大勢力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礎。但是,在這三個大集團之外,其實還存在著一些小的割據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