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
火鍋成了不少人外出就餐的首選。
然而,11月9日,
臺灣彰化某火鍋店內,
一名員工換裝氣瓶時,
不知怎的煤氣洩漏引發爆燃起火,
導致7人不同程度受傷。
視頻如下
當時一名員工正在替換桌下的小桶煤氣,結果由於操作不當,導致燃氣洩漏後爆燃起火,他和桌邊正在用餐的楊姓顧客一家3口瞬間遭受波及。
現場冒出熊熊大火,楊先生忍痛把女兒抱起,跨過座椅逃生,但仍遭到嚴重灼傷。
7名傷者中他們4人傷勢嚴重,楊先生一家三口皆二度灼傷,目前仍在加護病房進行治療。消防人員初步調查後認定,疑似是火鍋店員工未遵照標準作業程序換裝煤氣,沒關掉源頭就拔管,導致氣體外洩後碰到火源引發火情。
2014年9月,浙江義烏大二女生小倩和同學到一家飯店吃火鍋。看到服務員拿著一瓶液態酒精直接往有明火的爐子上倒,他們想制止,可還沒來得及制止,火焰頓時就衝了上來。服務員一緊張,將手裡有火焰的瓶子一扔,正好扔到小倩身上,小倩立刻被大火包圍,導致全身85%的皮膚燒傷,經過149天的救治,經歷12次手術,她終於挺了過來。
2014年10月,家住湖北省的陳先生一家吃魚火鍋時,由於添加酒精燃料不當,突然爆炸起火,當場炸傷8人,5人重傷。
2016年9月,山西陽泉一家飯店裡,5名顧客在包廂吃火鍋,最後一氧化碳中毒,造成2死3重傷。
2016年10月,山東濱州的李先生和另外五個朋友一起吃火鍋,中途添加酒精時, 火「砰」的一下就衝起來了,導致李先生和身旁的朋友被燒傷。
小時候做化學實驗時使用酒精燈,
燈裡的酒精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並且嚴禁互相借火!
這是因為液態酒精易燃,
且非常不穩定,易揮發。
儲存液體酒精的容器,
空著的部分其實不空,
而是充滿著酒精蒸氣。
其蒸氣與空氣混合,
在遇到火源後可能引起爆炸。
消防人員曾經做過實驗,
在正燃燒的酒精爐裡加入酒精,
火苗瞬間高了幾倍,撲向實驗者的面部,
熄滅但未冷卻的酒精爐,危險同樣存在。
莫讓火鍋變「禍鍋」
液體酒精火鍋:液體酒精須待火完全熄滅後再添加;莫直接用打火機點火;熄滅正確的做法是用溼布覆蓋滅火。
木炭火鍋:注意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木炭燃燒不充分會產生一氧化碳,易使人中毒。
固體酒精火鍋:固體酒精在火完全熄滅後再添加;注意通風,劣質固體酒精燃燒會產生有害氣體。
電磁爐火鍋:在配置電源線時,應選能承受15A電流的銅芯線,最好在電源線插座處安裝保險盒;放置火鍋電磁爐的桌面要平整,避免鍋具滑出而發生危險。
煤氣罐火鍋:煤氣罐不能靠近熱源、明火,不能倒立,也不要自行處理氣瓶內的殘液;注意通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便攜爐火鍋:莫在不透風、強風或熱風下使用;便攜爐不能在靠近易燃物或窗簾的地方使用;氣罐裡的丁烷,建議在2-3年內使用。
這些常識要牢記:
使用酒精爐時,添加酒精必須要在裝有液體酒精的爐子完全熄滅並降溫後,方能加入。當酒精爐還在燃燒時,嚴禁給酒精爐添加酒精燃料。
熄滅酒精爐時,嚴禁用嘴吹滅爐火,要用燈蓋或石棉墊蓋滅。
家庭酒精爐起火,可用溼抹布蓋住爐子。
如果發生液體酒精濺到身上起火,要迅速離開火源,用倒地翻滾的方式撲滅火焰!切勿將著火或浸漬熱油、水的衣物脫掉,那樣會導致受傷皮膚被一同扒下,進一步造成創面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