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阿壩州小金縣,蘋果園裡綠蔭滿地,涼風習習。在沃日鎮木欄村的蘋果園裡,多了幾間嶄新的小木屋,令果園變成童話世界。
這是小金首個蘋果共享農莊,作為2019年新津縣重點援助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今年7月將建成試運營。「農博+」小金蘋果共享農莊COPY自對口援助小金的新津縣。去年,以「三途一斯」模式在中國天府農博園核心區——新津興義張河果園子社區建設的共享農莊取得了成功。而今,這一模式被搬到小金,成為當地鄉村旅遊迭代升級、群眾脫貧奔康的好方法。
小金蘋果、小金玫瑰、小金車釐子……小金農產品名聲在外,四姑娘山、夾金山……富集的生態旅遊資源受到遊人追捧。過去受地理、交通、區位制約,豐富的資源未有效開發利用。近幾年來,在新津縣援藏工作隊的籌劃和幫扶下,小金的優勢資源正被發掘出來,農旅融合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津金同心,從「輸血」到「造血」,產業培植、環境改善,小金群眾在通往小康的路上飛奔著。
複製新津張河果園子共享農莊 與小金蘋果園進行資源嫁接
如果你小時候夢想過住在果園裡,伸手就能摘到果子,那麼今年7月,這個小目標就可以實現了。
自今年5月開工,短短一個多月時間,沃日鎮木欄村的蘋果園裡已經建起12幢小木屋。這是途遠的爆款「集趣」快速裝配式小木屋,裝配時間僅需幾個小時。面積雖然不大,但內部生活設施齊全。這種建築產品非常適用於小金以及類似偏遠地區的旅遊住宿。
看到正在建設的蘋果共享農莊,沃日鎮黨委書記楊敏非常高興。她說,小金蘋果是有名的特產,但蘋果價格隨市場波動,價格低的時候農民的收入就少。建蘋果共享農莊,是將小金原有的優勢資源與新津的優勢平臺進行嫁接,農旅融合,會產生「1+1>2」的效果。
為什麼說在小金建蘋果共享農莊是一種複製和推廣呢?這得從2018年10月突然爆紅網絡的新津張河果園子共享農莊說起。
2018年,新津依託張河果園子社區周邊閒置土地資源,由集體經濟組織採用土地「流轉+入股」,與新津文旅集團組建項目公司,引入「三途一斯」建設運營「集趣·農博園·共享農莊」項目。
「三途一斯」是指途遠、途家、途禮、斯威登。利用途遠BPC裝配式建築新建特色民宿,通過途家指導有意願的當地居民按照「非標」要求改造閒置農宅,由斯維登、途家及OTA線上遊客導流平臺進行運營及推介,植入途禮中心搭建在地農特產品線上分享電商平臺。
張河果園子共享農莊開業以來,不僅「小木屋」在周末及假日訂單爆滿,周邊村民把自己閒置的房屋改造成民宿,由途家線上平臺進行導流,今年五一期間開張兩天就有訂單了。在「網際網路+分享經濟」護航下,這一共享農莊成為成都新興網紅打卡地和近郊鄉村旅遊精品民宿新IP,迄今為止已接待遊客參觀入住1萬餘人次。
村民和村集體入股農莊
不僅保底分紅,還能就近就業
今年4月底,木欄村蘋果共享農莊項目舉行了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入股籤約儀式,共有10戶村民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用土地和地面果樹、房屋等入股。之後,蘋果共享農莊迅速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如今,蘋果共享農莊即將開業,附近的群眾在談起這一「新生事物」時,語氣裡透露出興奮和期待。「真沒想到,這麼一間小木屋裡有客廳,有臥室,還有廁所和洗澡間。」一位村民在參觀了小木屋的內部設置後發出感嘆,「等今年秋天蘋果熟了,遊客住在果園裡好巴適。」
木欄村支部書記龍華貴介紹,蘋果共享農莊一期佔地面積55畝,輻射周邊4000餘畝蘋果產業園,村民入股後,不僅有保底收入,等項目開始運營掙錢了,還會按股份進行分紅。項目正式運營後,可帶動木欄村、官寨村600餘戶村民就地就業、就近增收。
新津縣一位負責人介紹,共享農莊在複製推廣時,也要遵循「三權分置」原則,在不改變農民所有權前提下,將農村閒置資源根據市場需求改造成田園生活、度假養生、文化創意等業態場景,通過網際網路、物聯網技術進行全產業鏈運營和服務,形成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互動」、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新型產業模式。
通過「政府主導、村集體牽頭、農民參與、市場運作」,「農博+」小金蘋果共享農莊項目將促使農民變股民、農房變客房、田園變公園、現貨變期貨,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美,並力爭將木欄村打造為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省級鄉村振興示範點位。
專家訪談
「共享農莊」推動農民參與利益共享
全產業鏈專業運營解決鄉村旅遊困境
程勵:四川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地理學會旅遊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旅遊學會山地旅遊專委會主任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後,鄉村旅遊發展備受關注,因為這切實關係到產業融合發展、廣大農民在發展中獲得切實的利益共享,這需要在農民、集體與社會投資者的多方利益共享與均衡中得以真正實現。共享實際上也成為當前全域旅遊發展所關注的核心環節,這是當前鄉村旅遊發展所需要面對並真正解決的瓶頸。我們認為不管社會與環境面臨怎樣的多元複雜性,鄉村旅遊發展應當帶來經濟共享、社會共享、環境共享、文化共享,而不應當是單一群體的獲益或者對農民權益的剝奪。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新津縣在小金縣實施的共享農莊,充分遵循了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三權分置」原則,成功地在藏區農村將林地資源根據「三途一斯」模式,改造成田園生活、度假養生、文化創意等「共享農莊」,尤其是通過網際網路、物聯網技術進行全產業鏈高水平專業化運營和服務,解決了鄉村旅遊缺乏人才、缺乏資金、缺乏技術以及缺乏平臺的困境,已經初步形成了「三產融合」、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新型產業模式,值得在我省鄉村旅遊發展中予以推廣。
探訪援助項目 見證民生改善
據了解,新津縣對口幫扶阿壩州小金縣以來,先後派遣援藏幹部人才150餘人,投入各類資金6200餘萬元,完成蘋果、玫瑰、蔬菜種植示範園等45個項目建設,啟動阿金犛牛肉深加工基地等3個項目建設,幫助小金縣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17.6%降至目前0.12%,並於2018年10月、2019年2月分別通過阿壩州和四川省「整縣脫貧摘帽」驗收評估。
高山玫瑰種植加工基地
在位於達維鎮冒水村的玫瑰種植及加工基地,20多位採花工正在玫瑰園裡辛勤勞作,手指靈巧上下翻飛,筐裡很快便裝滿了玫瑰花。這些玫瑰將被加工成精油、香料、玫瑰茶、玫瑰餅等,銷往國內外。
正在採花的張成英因為這個玫瑰基地實現了就近就業,從5到8月,在這個基地摘花、選花,每個月有近4000元的收入。這只是玫瑰為張成英帶來收入的一部分。目前,在張成英自家的土地上,種有兩畝多的玫瑰。由新津縣對口幫扶資金進行種苗補貼,合作社負責種苗發放和技術指導,農戶負責種植和日常管理,公司負責上門收購。
「農戶自己種的玫瑰,畝產400-500公斤,畝均產值9000元。」玫瑰基地負責人陳望慧介紹。
像張成英這種參與玫瑰種植的農戶,在小金縣已覆蓋9個鄉鎮22個村2200戶。通過參與玫瑰種植項目,留守的老人和婦女在家就能創造財富。
為了玫瑰產業從一產、二產延伸到三產,目前,新津縣正在鄰近的日爾鄉木椏村幫扶小金縣建設高山玫瑰博覽園,新津縣投入該項目的援建資金共計438萬元。通過項目實施,建立玫瑰種植生態建設示範區,提高深加工水平,建設農旅結合觀光體驗示範區,樹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樣板。
美興鎮石灰窯社區幼兒園
通過對口援助,建設學校、醫院、道路等基礎設施項目,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大幅改善。2018年由新津援建的美興鎮石灰窯社區幼兒園就是項目之一。
美興鎮石灰窯社區幼兒園位於小金縣城關二小內。走近這所幼兒園,可以看到三層小樓整潔明亮,樓下的滑梯、蹦床、鞦韆就是一個小型遊樂園。優越的硬體設施、良好的師資、溫馨的氛圍,小金的孩子們在這裡度過快樂的童年。
這是小金縣第二所幼兒園,2018年由新津縣援建。總投資614萬元(其中新津縣對口援助資金384萬元,小金縣地方配套資金230萬元)。建築面積1526平方米,設有大、中、小各兩個共六個班,每班配備「二教一保」,目前容納了252個孩子。
城關二小副校長劉繼富介紹,石灰窯社區幼兒園主要接收從各鄉鎮前來縣城務工人員的子女,有效解決小金城區「入園難」、「大班額」現象。
四姑娘山鎮衛生院
盛夏,四姑娘山迎來旅遊旺季。在四姑娘山鎮衛生院,常能見到因高反身體不適的遊客前來就醫。衛生院的氧吧寬敞明亮,靠牆擺放著兩排漂亮的沙發,牆上是整齊排列的供氧管道,幾位遊客坐在沙發上吸氧。他們感嘆道,「沒想到,這裡的醫療條件這麼好!」
去年,在新津縣興義鎮衛生院結對幫扶下,四姑娘山鎮衛生院實現了門診標準化、規範化建設,重點打造了底樓大廳、收費室、藥房、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室、遠程會診工作室、治未病中心、氧吧等。
在遠程會診工作室,醫生正為一位小金群眾開展視頻會診工作,通過與新津縣人民醫院視頻連線,傳輸影像資料,共同為這位病人會診。四姑娘山衛生院院長李雪梅介紹,遠程醫療診斷系統的搭建,提升了四姑娘山衛生院處理疑難急症病人的能力,節省病人外出就醫的時間和費用。截至目前,已為近百名小金群眾提供了遠程視頻會診、遠程醫學影像診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