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義傑
15日,上海高校首家夜間大排檔開業,19-23點營業,四川滷味、麻辣燙、燒烤一應俱全,每天逾千人光顧。校方說將長期開辦,讓學生不吃校園周邊不衛生的「黑暗料理」。不過只有持校園卡的學生才可就餐。(4月21日《東方早報》)
高校夜間開起了大排檔,這消息聽著就過癮。試想,高校中的優雅環境豈是亂鬨鬨的街邊所能比擬呢?夜晚在優美僻靜的校園和同學們吃掉燒烤、喝點啤酒,真真是極好的了。而每天上千人的光顧恰恰道出了「民心所向」。
作為過來人都明白大學周邊存在著大量「黑暗料理」。據媒體報導,2011年,同濟大學學生曾發布一項《「食」非黑白——上海高校周邊飲食安全調查》,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86%吃過「黑暗料理」,三成人不適。而2013年復旦大學團委調研部一份調查也顯示,雖然衛生情況堪憂,但流動攤販仍頗受學生歡迎。大學周邊的這些黑暗餐飲之所以存在,原因就是學生就餐方便的同時價格便宜。
如何拯救大學生的胃、保證大學生的飲食健康?我想最符合「市場規律」的就是——競爭。例如上海這一高校的做法,通過安全衛生、價格便宜的校園大排檔淘汰校園周邊不衛生的「黑暗料理」,這樣既能長久,也更符合大學之道:自由、公平、博愛,取得大學生的好感。《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長久以來,大學校園的夥食備受詬病,被人們調侃為「中國第九大菜系」。其中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大學食堂形成了壟斷,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多數情況下都得在食堂就餐。這樣就導致了,高校食堂根本不講究品質,時常出現的各種奇葩菜就是一個例證。近些年來,隨著外賣的走紅,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外賣來點餐。儘管學生們知道外賣的餐飲的安全和衛生狀況難以保障,但在高校食堂「不爭氣」的情況下,還是選擇了這一消費方式。而一些高校對於學生的外賣熱,便開始針鋒相對的禁止學生叫外賣,儘管美其名曰是為了學生的飲食安全,卻始終不受公眾待見,原因何在?其禁止的方式不符合大學之道。
一方面是大學生的飲食安全,另一方面是「黑暗料理」的來襲。作為高校來說,既不應該熟視無睹,也不該去令行禁止,其應該做的就是通過市場的方式來贏得大學生的胃。前不久,江蘇大學第四食堂也開始送美團外賣就不僅備受學生歡迎,而且其主動迎合學生的做法,也被認為是親民行為而點讚。同濟大學開大排檔對抗黑暗料理的這一做法無疑也值得點讚。
大學之大在於大師,在於高校的教育水平。但也在於其管理細節中的點點滴滴,而作為人們生命之源的飲食,也折射出了高校的管理理念和治校理念。一個關心學生,追求完美的大學,不會置學生的飲食健康不顧,也不會坐視大學食堂成為低劣飲食的代名詞。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
qilushiping@iqilu.com;
網上投稿;請關注
齊魯時評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