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李貞:六歲被送人,一生經歷三次婚姻,卻未留下一個孩子

2021-01-10 一起讀史鑑今

1955年9月,在北京中南海的懷仁堂內,舉行了我國首次軍銜授銜儀式。在801位少將軍銜內,出現了我國第一個女少將,就是童養媳出身的女紅軍李貞。

李貞將軍參加過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組織過瀏東遊擊隊;參加兩萬五千裡長徵;韓戰中曾任志願軍政治部秘書長。單從這四個履歷來看,就能知道這位女將軍的戰功赫赫。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資歷深、高職位的女將軍,卻始終保持著初心,到老也不願意給政府找一點麻煩。不僅如此,她還在晚年時曾交代自己的秘書說:「以後,我的子女和親屬都不能以我的名義向組織提出任何個人要求,一切事情都要按制度辦,按規定辦,請你們幫我把把關,防止他們成為特殊人物。」

僅從這就可以看出,已經身居將軍位置的李貞,依然將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不過李貞非但對身邊的子女親戚要求嚴厲,就算對自己也是十分嚴格。

在1983年春節時,政府代表來看望已經75歲的李貞將軍,並為她帶來過年的福利金200元。李貞卻連著搖頭說道:「這錢不能收,我們這些倖存的老同志,和那些犧牲的戰友相比,已經很幸福了,請組織上不要再給特殊照顧了。」

就是這樣一位滿心全是裝著人民、裝著國家的女將軍,卻因為抗戰兩次懷孕都未留下一個孩子,最終致使終身不孕,留下一生遺憾。李貞眼看著戰友們兒女成群,自己卻不能生育,曾對丈夫甘泗琪說:「趁現在還來得及,我們離婚吧,你再娶個妻子,給你生個孩子吧。」

儘管在戰場上,李貞是不懼生死的將軍,但她也是一個女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可想而知,一個妻子因為終身不孕讓丈夫去娶別的女人,這是一個多麼痛苦的事情。然而,這的確發生在了李貞身上,老天未曾因為她歷經磨難而眷顧她。

晚年李貞

也許有的朋友會問到:李貞將軍終身不孕,為何還交待秘書不讓自己的子女搞特殊化呢?其實這些子女指的就是李貞將軍晚年所撫養的二十多個子女,這其中有很多都是烈士遺孤。也許李貞將軍的名字已經盛譽在外,但她曾兩次懷孕,卻都未留下一個孩子的坎坷經歷卻鮮為人知。

1908年,李貞出生在湖南瀏陽縣小板橋鄉,父親李光田是個老實的農民。全家上下8口人都只靠著微薄的兩畝半田種地收入為生。在那個封建的年代裡,每一家百姓都想要兒子,因為兒子可以幹苦力,為家裡種地幹活。

然而李光田的前五個孩子都是女兒,當懷上第六個的時候,他祈禱這次會是一個男娃。然而,當孩子呱呱墜地時,才發現又是一個女娃。李光田非常失望的望著這個女兒,因為六個都是女兒,他已經失望的連名字都不想起了,只是隨便的叫她「旦娃子」。

「旦娃子」也就成為了李貞年少時的乳名了。李貞下生不久,李光田因每天種地勞累過度起不來床了,最終離開人世。直到李貞6歲時,家裡有時連飯都吃不上。母親為了給女兒們找一條活路,得知縣裡有一戶人家想找一個養女,便含淚將六歲的李貞送了過去。然而當時這戶人家已經有了3個女兒了,實際上是要找童養媳。就這樣,年幼的李貞成為了富人家的童養媳。

直到1926年,18歲的李貞受盡磨難,當姐姐告訴她區裡成立了婦女解放協會,讓婦女翻身做主,不再挨打受罵後,李貞義無反顧離開了婆家,參加婦女解放協會。當加入協會後,組織上問她叫什麼名字?當時沒有名字的李貞說道:「旦娃子。」

組織同志說:「你也不姓旦呀?再想想。」李貞非常尷尬,因為從小到大她一直被這麼叫著,從來沒有過真正的名字。她想著想著,幾個字闖進了腦海,「忠貞不渝」她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但她聽說過,忠貞就是忠誠不變,參加協會不是要求忠誠不變麼?於是,她試探著問:「叫李貞怎麼樣?」

組織同志驚喜的說:「好名字!」就這樣,旦娃子才真正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而從這時起李貞這個名字註定要陪她度過這一生。從此,李貞開始為黨運送秘密文件,並且還帶領著婦女們搞進步宣傳,讓受壓迫的婦女們都翻身做主。不久,李貞便被選為當地的婦聯委員。並於1927年3月,正式入黨。

過了不久,湖南的反動勢力開始大肆逮捕黨員,李貞也被列入了抓捕名單,街上到處都是通緝她的公告。李貞的婆婆家看到街上的公告,內心十分懼怕,擔心家族受牽連,急忙給李貞的母親送去休書,表示要與她斷絕所有關係。當李貞得知這個消息後,內心十分欣慰,因為從此她可以一心一意為黨做事了。

李貞與甘泗琪

之後,李貞在組織上的安排下,與張啟龍、王首道等人組建了瀏東遊擊隊,張啟龍擔任政委,李貞擔任士兵委員會委員長。張啟龍作為李貞的領導,在工作、生活中都給予李貞很多幫助。有一次,李貞母親重病,張啟龍為了幫助她治病,更是將所有生活補貼全部拿了出來。

久而久之,兩人之間也產生了好感。慢慢的,李貞與張啟龍之間產生了愛情。在一次戰鬥中,張啟龍被抓住,李貞為了救他,組織了遊擊隊數十名隊員,闖入城內營救。經過戰鬥,張啟龍才被營救出來,而後,當張啟龍得知是李貞主張救他時,心中更是十分感動。

在戰友的撮合下,兩人於1928年成婚。第二年初,李貞懷孕了,這是她第一次懷孕。馬上做母親的李貞,卻從未間斷過為組織工作。後來,在一次李貞帶領遊擊隊員出訪時與敵人相遇。李貞率領遊擊隊與敵人戰鬥了兩天兩夜,也未分出勝負。由於敵人後援充沛,而自己這面卻只剩下5個人。

李貞依然沒有放棄,而是帶著他們在山裡採集野果充飢。堅持了一周後,敵人尋蹤而來,李貞發現後,又與敵人打了起來,邊打邊撤,最後被逼到了山崖邊。山崖有數十米深,刀削一般的絕壁,跳下去必然是條絕路。然而此時敵人卻停止打槍,從四周包圍上來,並大喊道:「抓活的,抓活的!」

這危機時刻,李貞對同志們說:「我們寧可犧牲,也不能讓敵人抓活的,一起往崖下跳!」說著,她第一個跳了下去,其他人也跟隨跳下去。還好李貞被樹枝擋了一下,只是摔暈過去,當醒來後,發現身邊的兩位戰友已經犧牲了,只剩下加她三個人了。

李貞在地上躺了好一會,覺得精神恢復一些了,慢慢地站起來,這一站,她雙腿之間流下了鮮血。李貞一下子又暈倒過去,等再次醒來時,她才發現肚裡的胎兒已經流產了。這可是她第一次當媽媽,卻這樣就失去了孩子,還沒來及悲傷,她又必須馬上擦乾身上的血,離開這裡去尋找組織。

當張啟龍得知孩子流產後,內心也是十分難受。然而看著眼前這個女人,強壓著悲傷,對李貞說道:「只要你還在就好。」此時兩人的心裡又怎能不明白,在這種高度緊張的危險處境下,能有個孩子是多麼難的事呀。

過了不久,張啟龍被秘密關押起來。為了不連累李貞,張啟龍痛苦地在事先準備好的「離婚申請書」上簽了字。就這樣一對相敬相愛的夫妻,被宣告了離婚。李貞心中也是十分的傷心,她不僅為與張啟龍分開而悲傷,更為了那個流產的孩子而傷心,但李貞卻始終堅持的為黨工作。

直到1934年10月,單身三年的李貞,在任弼時夫人陳宗英的撮合下,她與時任紅六軍團政治部主任兼政委的甘泗琪,在任弼時與賀龍的主婚下,舉行了結婚儀式。賀龍還風趣地說:「今天,甘泗琪與李貞的結婚,完全是新式的,沒有封建色彩,一不拜天地,二不拜祖宗,就是一心一意幹革命,他們是很好的一對革命夫婦。」

結婚不久後,李貞第二次懷上了身孕。後來由於敵人的圍追堵截,紅軍開始進行長徵。鑑於李貞有身孕,組織上曾決定讓她留下,但李貞卻堅決拒絕。組織上考慮到李貞特殊情況,刻意為她配了一匹馬。

然而長徵路上,李貞從來不騎,反而將馬讓給了受傷的戰士。在長徵中艱苦的環境下,再加上李貞懷有身孕的身體,不久便病倒了,但是她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每天還是硬扛著,沒有告訴任何人。當戰友們發現時,李貞病情已經嚴重許多,為了能讓她歇一歇,硬是生生的將李貞綁在馬背上繼續行軍。

李貞。甘泗琪與養子養女們

當部隊過草地時,李貞早產了。然而這個時候大家都是靠著吃樹皮、草根、黃土維持生命,而李貞因為無法及時吸取營養,無法獲得奶水。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生孩子,給母親帶來的不是喜悅而是災難。有的女同志在草地生孩子,常常還沒有聽到孩子的啼哭聲,就長眠於長徵路上了。

而李貞雖然幸運的生下了孩子,但也因為營養不良,過了十多天,孩子便夭折了。這是李貞第二次懷孕,也是最後一次懷孕,因為這兩次的受傷,李貞從此終身不孕。後來直到1936年10月,李貞隨著部隊到達陝北成功會師。

而後李貞回到後方工作,甘泗琪則作為政治部主任一直在前線戰鬥,彼此雖然很少在一起,但心中卻都為著共同的信念奮鬥。1937年7月,李貞隨著賀龍率領的部隊參加了東渡黃河和解放大西北的戰役。

1950年10月,韓戰爆發,李貞聽從黨的指揮,隨著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並擔任志願軍政治部秘書長。直到1954年,歸國之後,李貞在55年的第一次授銜儀式上被評為少將軍銜,她也是我國第一名女少將。

張啟龍

後來李貞看著戰友們都有了後代,自己卻不能生育,她對甘泗琪說:「趁現在還來得及,我們離婚吧,你再娶個妻子,給你生個孩子吧。」而甘泗琪堅決的反對到:「我要的是愛人,不是孩子,而你是我唯一的愛人,你就好好的做我的愛人吧!」

就這樣,李貞和丈夫甘泗琪將軍雖然沒有子女,但是經他們撫養的烈士遺孤卻有二十幾個。李貞更像疼愛親生子女一樣,把真摯的愛都無私的奉獻給了孩子們。李貞經常對孩子們說:「為人民服務要有真本領,不要因為自己是烈士後代、幹部子女,就產生優越感,學習不能浮躁,要扎紮實實地學好各門功課。」

那個時候生活的條件也慢慢的好了起來,而李貞卻也很注意防止他們養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她還經常囑咐孩子們說:「工人、農民的孩子能做到的,你們這些烈士後代、幹部子女都要做到,要從小培養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長大了才能好好為人民服務。」

李貞不僅要求孩子們要節儉,她的一生也始終保持著艱苦樸素的本色。她經常對身邊人說:「戰爭年代條件十分艱苦,我們吃的、住的、樣樣都依靠老百姓,現在條件好些了,黨的幹部不能忘記老百姓,不能貪圖享受,不能丟掉艱苦奮鬥的傳統作風,這樣才不會忘本。」

李貞老人言行一致,身體力行,她的所有衣物、被褥都是補了又補,縫了有縫。按照李貞的待遇,她原本可以吃的好一些,穿的好一些,但她卻始終恪守本心,直到1990年3月11日,李貞將軍去世之時,腳上穿的還是一雙縫有藍色和黑色補丁的慄色襪子。

所有人看到這一幕後,都為之動容,她們說:將軍心裡總是裝著人民的事業,唯獨沒有她自己!

相關焦點

  • 新中國唯一開國女將,三段婚姻,一生無後,晚年「寒酸」讓人心碎
    巾幗不讓鬚眉,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女將軍,但在新中國1600餘位開國將帥中,只有一位女將,她叫李貞,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授銜時,毛主席握著李貞的手說道:「李貞同志,你可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將啊。」
  • 開國少將越南結婚後才知前妻未死,胡志明吩咐:按中國夫人意思辦
    這是一位雙籍將軍在中越兩國的傳奇婚戀故事,他是1955年北京中南海首次授銜的將軍中,唯一的一名外國人——不僅是我國的開國將軍,還兼有越南人民軍少將軍銜。一個人同時是兩個國家的將軍,這在世界軍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他就是開國少將——洪水。他的一生曾有過4段婚姻,8位中越子女,來中國參加革命時他與紅顏知己陳劍戈同志結為夫妻的消息,甚至驚動了黨中央。
  • 上將許世友:一生經歷三次婚姻,為何經過延安時,至死不原諒妻子
    這樣的人戎馬一生,自然是珍惜家庭,他一生經歷三次婚姻,在三任妻子中,唯獨對雷明珍至死不相往來,無論如何也不肯原諒,這是為何,僅僅是因為雷明珍的一封離婚書信嗎?許世友與雷明珍的故事,還要從他的第一次婚姻說起。
  • 開國少將彭龍飛:被凍傷成為「三指將軍」,身殘志堅立下戰功赫赫
    在開國將士之中,不少都是身患傷殘,但他們都把這些傷殘視為軍功章永世留存,這不僅是軍功章,更是一個革命軍人此生莫大的榮耀,縱使傷痕累累,也定不辜負黨和國家,只為一生戎馬。軍人的傷疤是榮耀的表達,是使命的結痂,是鋼槍的淚花,是保家衛國的自由幻夢啊。本文要介紹的就是這麼一位以傷為榮特殊開國少將——彭龍飛。
  • 他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
    1955年-1964年,我國第一次授銜的軍官,有1614人被授予將官軍銜,統稱為開國將帥中,其中有兩個人顯得特別突出。第一個是李貞,她是當時唯一的女將軍;另一個是洪水,他是唯一的外籍將軍。洪水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中越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得到兩國人民的尊敬!
  • 人民藝術家張瑞芳,經歷三次婚姻,一生未育養子送終
    1962年的喜劇電影《李雙雙》是新中國電影不朽的經典,影片中那個爽直快嘴的「李雙雙」卻由一個出生自大家,解放前就成名的女演員所飾演。她就是張瑞芳,名副其實的新中國電影界最資深的前輩,從抗日戰爭時期的話劇明星,到新中國的電影明星,她橫跨了中國近代史與現代史最重要的節點。
  • 百歲開國少將離世 開國將星僅存13人
    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開國將星僅存13顆今年已有兩位開國名將逝世一個多月前,開國少將、原昆明軍區參謀長孫幹卿因病醫治無效孫幹卿、方槐兩位將軍逝世後,目前健在的開國將軍尚存13人,他們基本都是在紅軍時期就參加革命,平均年齡已在百歲上下。自1955年至1965年間,我國共授予或晉升1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5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7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和136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這些人一般被統稱為「開國將帥」。
  • 苦命的張瑞芳:經歷3段婚姻,卻終身未孕
    她說自己家的孩子要學會自強自立,即便面對生活的「打壓」,我們也要積極樂觀面對。即便父親的離開,但是我們要為活著的人努力。父親永遠「活在」張瑞芳的心裡。正是母親對張瑞芳的從小教育,才讓張瑞芳在日後的生活中非常的自立堅強。
  • 達州一軍人35歲被授予少將軍銜,是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他是誰?
    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當時開國少將據說有800多人,當時開國少將的平均年齡是43歲,而我們四川達州有一位軍人,出生於1920年,是我們達州金石鄉人,1955年9月授銜的時候,不到35周歲,是我國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之一。
  • 開國少將姜鍾將軍告別儀式將於10月11日上午舉行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姜鍾將軍親友處獲悉,巴中籍開國少將、原總參某部部長姜鍾將軍的告別儀式將於10月11日(星期五)上午9時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 這位開國少將19歲參加紅軍,曾三過雪山草地,如今104歲仍健在
    他出身貧寒,19歲便參加紅軍,為革命事業戎馬一生,1955年授銜時他成為了一名開國少將,如今老將軍依然健在,已經104歲高齡,他就是開國少將黎光將軍。黎光將軍1914年出生於四川儀隴縣黎家溝的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6歲那年,在四個月的時間裡,爺爺奶奶、父親和妹妹相繼去世,親人的接連去世並沒有擊垮這個貧苦的家庭,年幼的黎光撐起這個家的重擔,不管什麼繁重的農活他都學著幹,經過艱苦生活的磨練,他逐漸養成堅強不屈的性格。
  • 楊永松:僅存的11顆將星之一,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之一
    1955年——1965年的十年間,共和國共評定了1614名開國將軍,軍銜分別是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以及1360名少將。在去年,伴隨著張中如少將的逝世,尚在人世的將軍只有11位了。
  • 開國少將的離奇婚姻,第二次見面便結婚,一年後再相逢相見不敢認
    中國第二大將軍縣安徽金寨,從這裡總共出了59位開國將軍,在金寨,有這樣一句話:「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寸熱土一寸魂」今天這位將軍,就是金寨的賢子,他叫張行忠。一九一三年出生的張行忠,十六歲參加革命,曾任紅軍營長、團長等職,抗戰期間,任冀中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第二十軍分區司令員;一九四四年出生的張行忠,一九四三年出生的華北軍政大學第一軍二大隊大隊長、第十八兵團隨營學校副校長等職,一九四四年,獲少將軍銜。在一生中,張行忠將軍談到他的第一次婚姻,有許多不幸,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這簡直是荒唐至極。
  • 開國上將蕭克的子女今何在?長子是他一生的痛,次子部隊少將
    蕭克(1907年7月14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武毅,字子敬,湖南嘉禾泮頭小街田村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參加過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參與了創建井岡山根據地和保衛中央蘇區的鬥爭。蕭克將軍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軍事家、軍事教育家,是我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高級指揮員之一,在55位開國上將中排名居首。1926年1月,蕭克將軍以借到的7塊大洋做盤纏,獨自離家出走,奔赴廣州參加革命運動,先後入國民政府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憲兵教練所、國民革命軍補充第五團,在葉挺部任連政治指導員,隨部參加北伐戰爭。
  • 1955年,我軍一司令被授開國少將,為何能享受到中將和上將的待遇
    建國後被授銜少將的1300多位開國將軍中,有一人非常特殊,他的軍銜只是少將,但享受的待遇、職務,卻都能達到開國中將,甚至上將的標準,他是誰,為何能低銜高配享受這樣的待遇呢?開國少將鍾偉,19歲參軍入黨,從一個拎著油漆桶貼標語的小小宣傳員做起,短短三年時間就坐到了團部政委的位子上,又先後參加了5次反圍剿和2萬5千裡的長徵,至我軍順利北上,返回延安後,他已經積功升職為師政治主任,後用隨軍參與領導了東、西徵和抗日戰爭,歷任政治主任、團長、支隊司令,率部在敵後開展遊擊武裝鬥爭,為我軍在河南、湖北地區創建抗日根據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 無極籍少將田永清:我找齊了咱河北籍開國將軍
    無極籍少將田永清將軍"八一"建軍節前圓了多年願望  河北籍"開國將軍"共82人,其中兩位中將、80位少將  本報訊(記者孟瑞君)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來臨之際,我省無極籍少將田永清經多方查找,終於了解清楚了河北籍「開國將軍」的情況,了卻了自己多年的心願。
  • 這名開國少將,有一個特殊身份,在開國將帥中堪稱獨一無二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798位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看到這,有人會說,你這個小編就會瞎扯,開國少將,總共有1360名,你怎麼說只有798位呢?聽小編接著說,1955年,是只有798位。1958年,又給8人授予少將軍銜。
  • 江西唯一沒開國將軍的城市是哪一個?
    江西是共和國故都,總計有327位開國將軍,第一大將軍省份。革命,從江西開始,然後席捲全國,江西有十一個地級市,如果江西327位開國將軍均分的話,每個地級市至少有30位開國將軍,然而有一個地級市沒有,這個地級市是哪一個呢?
  • 八字算命算婚姻周易八字算你一生有幾段婚姻
    八字算命算婚姻周易八字算你一生有幾段婚姻   一個人一生是只有一次的婚姻的。但是也有的人一生中是有幾次的婚姻,婚姻是一個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那麼你知道八字與婚姻是怎樣的嗎?
  • 3段婚姻多次被出軌,3次失去孩子,卻活成億萬無數人心中的天使
    然而,這樣一個對世界飽含善意的天使,卻有著悲痛的童年和半生的顛沛流離。在她的前後幾段婚姻裡,她無數次被背叛、辜負、傷害。她一生最愛孩子,卻三次流產,痛失愛子。02赫本出生於1929年,剛出生的時候,她患上百日咳,甚至一度停止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