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克(1907年7月14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武毅,字子敬,湖南嘉禾泮頭小街田村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參加過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參與了創建井岡山根據地和保衛中央蘇區的鬥爭。
蕭克將軍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軍事家、軍事教育家,是我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高級指揮員之一,在55位開國上將中排名居首。
1926年1月,蕭克將軍以借到的7塊大洋做盤纏,獨自離家出走,奔赴廣州參加革命運動,先後入國民政府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憲兵教練所、國民革命軍補充第五團,在葉挺部任連政治指導員,隨部參加北伐戰爭。
大革命失敗後,面對國民黨的白色恐慌,他不顧自己出身書香門第,不顧自己曾是一名鐵軍軍官的身份,放下架子一路討飯,尋找黨組織和革命隊伍,繼續戰鬥。
25歲時,他就任軍長;27歲時任紅六軍團軍團長,率部先遣西徵,拉開了萬裡長徵的序幕;29歲時就被正式任命為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是紅軍最年輕的方面軍指揮員;30歲時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率部包圍北平,建立了敵後抗日根據地,成為哪一級將領中最年輕的一位;40歲時參與了指揮第四野戰軍進軍中南、解放全中國的鬥爭,成為創建人民共和國的年輕高級將領。
新中國成立後,將軍任中央軍委軍訓部部長、解放軍軍政大學校長、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學院院長和第一政委等職。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軍銜制度。他被授予上將軍銜。當時授上將軍銜55人,蕭克將軍排名為上將之首。
蕭克上將和蹇先佛女士,共生育了兩個兒子:長子叫蕭堡生,次子叫蕭星華。
一、長子蕭堡生
大兒子名字叫做蕭堡生,出生於1936年7月,蹇先佛是一名女紅軍,懷著他的時候部隊正在行軍,即使懷有身孕,這位偉大的母親也日夜兼程的趕路。
蕭堡生的出生並不是順利,因為蹇先佛長途跋涉再加上身體虛弱,有幾次都差點昏厥過去,就在一陣痛苦的哀嚎之後,很快傳來了一聲嬰兒的啼哭聲,蕭克的長子歷經磨難總算是平安出生了。
蹇先佛回憶道:「餓得走著走著就一頭栽下馬來。」楊尚昆的夫人李伯釗把僅有的一斤大米硬塞給她。走出草地後,有老百姓看見衣衫襤褸的蹇先佛抱著一個不滿月的男孩,就拿出十個鍋盔(類似燒餅的麵食)想換她懷中的嬰兒。蹇先佛搖頭說:「給一百個我也不換。」
帶著兒子,蹇先佛走過了長徵中最艱苦的一段路程,經歷了千辛萬苦。不幸的是,孩子被送回湖南老家後,死於日本侵略軍的轟炸,成為他一生的痛。
二、次子蕭星華
蕭星華,1939年出生於河北省。1960年,21歲的蕭星華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到湖南下放勞動。1972年,蕭星華到國家體委工作。1983年,蕭星華調到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工作,後晉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1997年,58歲的蕭星華正式退休。現如今的蕭星華任中國書畫藝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名譽主席。
蕭克將軍在2008年逝世。妻子蹇先佛女士,在19歲嫁給蕭克上將,陪伴他走過73年,攜手幾十年風雨,如今她已102歲高齡,依舊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