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北京西城公安分局幹警為居住在管區年過九旬的蕭克上將(左二),送去精製的蛋糕,祝老將軍新春快樂。 中新社發 任海霞攝 |
1938年,劉伯承師長與朱德等在一起。左起:蕭克、朱德、賀龍、劉伯承、任弼時。 |
中新網10月24日電 據中央電視臺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蕭克今天(24日)中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蕭克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學院院長和第一政委。
蕭克1927年3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蕭克逝世前已和病魔戰鬥多年 追悼會日期未確定
湘籍將軍蕭克原名武毅,字子敬,1907年7月出生於湖南省嘉禾縣泮頭鄉小街田村。在眾多的開國將軍中,他是唯一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的將軍。
已和病魔戰鬥了多年
蕭克不僅是一位軍事家和軍事教育家,他還是一位作家和詩人。據知情者介紹,因為年事已高,且身患癌症,蕭克將軍一直躺在病床上,默默地度過了近4年。
蕭克將軍的追悼會日期還沒有最後確定,「喪事的規格和日期必須由中央軍委研究決定。」一位工作人員這樣介紹。
八旬高齡喜獲茅盾文學獎
蕭克曾在湘贛根據地寫過白話詩、小故事等,發表在根據地的報刊上。即使在長徵途中,蕭克也不放過詩情迸發的時刻,硝煙尚未散盡,他就在山頭簡陋的指揮所揮毫賦詩了。而那部誕生於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之中的長篇小說《浴血羅霄》,更是在1991年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榮譽獎。
1991年蕭克組織近兩百位學者專家,編寫《中華文化通志》,8年後完稿,留下了100卷煌煌巨著。
蕭克平時喜歡潑墨揮毫,筆走龍蛇,直抒胸臆,愛和學者專家交朋友,至今不少學者專家都留有老人的墨寶。(紅網-瀟湘晨報駐京記者袁名清報導)
蕭克簡歷
來源:中國經濟網
蕭克(1908—2008)當代軍事家、軍事教育家。湖南嘉禾人。出生於書香門第。1926年參加國民革命軍,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二十四師七十一團連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營長、縱隊參謀長、師長,紅八軍軍長,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紅四方面軍三十一軍軍長。參加了長徵。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冀熱遼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華北軍政大學副校長,第四野戰軍參謀長兼中南軍區參謀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軍委軍訓部部長,訓練總監部副部長、部長,國防部副部長,農墾部副部長,解放軍軍政大學校長,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學院院長和第一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晚年致力於軍事學、黨史、軍史、戰史的研究。主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朱毛紅軍側記》,發表多篇文章。1937年他在戰火紛飛中創作的長篇小說《浴血羅霄》,經過半個世紀的波折才得以出版,1991年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榮譽獎。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土地革命戰爭,規模宏大、激烈,情況複雜尖銳,在戰史上並不多見。一曲曲壯歌,一幕幕悲劇,可歌可泣!我想,這些東西記錄下來,對於鼓舞人們的鬥志,激勵後代創造美好的未來,將是有益的。
(責任編輯:安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