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沒有庖湯會,年味不夠味!」臘月裡,陝西省石泉縣中壩作坊小鎮的「庖湯會」,打破了寒冷冬季的冷清與寧靜。獨具陝南特色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的石泉美食、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及特色小鎮的澎湃活力,給食客們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印象。
庖,古漢語是指廚師,庖湯,即廚師調製的菜餚。《孟子·梁惠王》曰,「庖有肥肉」。庖湯便是清水煮新鮮豬肉,邊吃邊添加諸如腸子之類的雜碎,再將已經凝結成塊狀的豬血放進湯鍋,最後燙煮各類新鮮蔬菜。庖湯的特點是清醇甘香,油而不膩,回味無窮。
每年臘月,秦巴山區家家戶戶都有殺豬過年的風俗。一頭年豬,既是一年勞動成果的匯總,也是來年主要營養的積蓄,更是一個家庭榮譽的象徵。鄉戶人家用新鮮的豬肉設宴款待親朋好友和鄰裡鄉親,俗稱吃「吃庖湯」。「庖湯會」便是庖湯的延續與傳承,有慶豐年、謝鄰裡、祝合和、祈未來之意。
石泉庖湯會是石泉民間流傳下來的一種傳統習俗。自明代以來,湖、廣、川、粵、渝、晥等各地移民來此定居,石泉縣便成為了移民集聚區。庖湯宴上主家將豬蹄、豬臀肉、五花肉、前胛肉、大骨、肚片、豬血等稀有上好肉品作成主料來大方待客,擇選山珍野味為配料,如山藥、魔芋、土雞、糯米、香菇、黃花等,還搭配著手工製作的特色乾菜,如豆豉、鹽菜、米粉、豆腐乾、血豆乾等,經蒸炒煎炸溜完美烹製,營養豐富,色香俱全。
「庖湯清醇甘香,油而不膩,回味無窮,嘹咋了!」在陝西石泉中壩作坊小鎮擺的庖湯宴上,來自西安的食客張先生對石泉的特色民俗美食讚不絕口。「年前特意帶家人來品嘗美食,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庖湯會魅力,感受到了陝南濃濃的年味。」
「吃庖湯是陝南秦巴山區幾千年以來的民俗傳統,代表著勤勞的陝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第七屆「漢水庖湯會」總廚師長劉東告訴記者,現如今,人們越來越注重飲食的健康,而庖湯會所有原材料都選自本地含有富硒的產品,食品來源可追溯,保證健康安全。
2018年5月,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裡,石泉庖湯會被正式列為省級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庖湯會世代流傳下來,已形成了具有年俗文化和現代風俗的一種文化風景。(汪豔)
出品人:田舒斌總製片:郭奔勝總策劃:周紅軍總監製:肖陽段博監製:邱小敏丁秀玲策劃:李由史夢編導:關心汪豔攝像:申博望剪輯:申博望包裝:蘇崢嶸配音:張思思新華訪談新華網陝西分公司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