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成都抬高炒房成本,力挺無房家庭!
11月24日,成都市住建局、市司法局聯合出臺了《關於完善商品住房公證搖號排序選房有關規定的補充通知》。
其中最大的亮點:
在「補充通知」中對購房者影響最大的一點為無房家庭的優先級進一步被提高了。
具體要求是:
對於登記購房人總數達到當期準售房源數3倍及以上時,則該項目當期全部準售房源僅向已報名登記的無房居民家庭及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戶銷售,其中無房居民家庭房源不低於房源數的70%。對於登記購房人數在當期準售房源數1.2倍以下及1.2倍至3倍之間的商品住房項目,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戶房源不低於房源數的20%,無房居民家庭房源不低於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戶優先後剩餘房源的60%。若登記購房人數在當期準售房源數1.2倍以下(不含1.2)的,由開發企業自行組織有序銷售;
這一次的政策其實並不突然,我認為只是對9月份的樓市調控進行補充和升級。
今年9月14日發布的《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保持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就已經提到:
「提高公證搖號中棚改、無房居民家庭優先的比例,棚改優先最低比例由10%提高到20%,無房居民家庭優先最低比例由棚改優先後剩餘房源的50%提高到60%。」
《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保持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的政策解讀》則進一步明確,對無房居民家庭購房有如下傾斜:
為切實解決無房居民家庭的居住問題,《通知》進一步提高了公證搖號中向無房居民家庭提供房源比例,無房居民家庭優先最低比例由棚改優先後剩餘房源的50%提高到60%。此外,在熱點樓盤銷售中,優先保障無房居民家庭購房需求。
並明確了無房居民家庭的認定標準:
(一)購買的商品住房位於我市住房限購區域的,登記購房人須符合我市住房限購政策。(二)登記購房人及其家庭成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名下均無自有產權住房且自2016年10月1日以來無住房轉讓記錄。(三)居民家庭包括:夫妻雙方;夫妻雙方及其未成年子女;離異(喪偶)父(母)和其未成年子女;達到法定婚齡未婚居民;購房登記時離異已滿兩年的單身居民;喪偶單身居民等。」
很明顯這一次補充的內容的調控的方向也是向著無房家庭傾斜。
我認為,這次成都樓市新政出來之後,對想要在成都買房的無房家庭是實實在在的利好,會大大增加無房家庭買到新房的機率,對於擁有大量房產和現金的炒房客,是一個打擊。
02
樓市打新比股市打新更可怕
還記得之前幾天,我寫到深圳搶房的事件嗎?
近350萬認購金房產,卻有3萬人瘋搶,買到就是賺到,到手轉賣就是400萬差價,火熱程度堪比「打群架」。
預售第一天就收到450億認購金,最終金額很有可能突破千億。
其實在成都,這個問題一樣嚴重,甚至更嚴重!
成都新房自2018年啟動搖號政策以來,由於當時的限價政策及市場行情,房價普遍比周邊二手房低了一個檔次,產生了巨大的「剪刀差」。
今年成都網紅盤頻出,截至今年10月初,成都已經誕生了8次萬人搖的項目。
2次2萬+人次搖號,一次4萬+人次搖號,還有一次5萬+人次搖號。總人次19萬多,平均的中籤率只有2.95%,超18萬人陪跑。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原因在於:
限價扭曲了市場價格,一手房限價,不接受政府備案價的不得上市銷售,而二手房依靠市場調節,價格該多少就是多少,如此一來,一二手房價格嚴重倒掛。
一手房價格遠遠低於市場價格,如果在此基礎上進行搖號購房,那麼只要有運氣買到,就能獲得動輒上百萬的套利。
就拿深圳的例子來說,搖到號就能賺至少400萬。
如此無本萬利,萬人搶房難道不是再正常不過?
所以,搖號限價購房,非但剛需買不到,反而給本來就不平靜的市場,再添一把火。
在巨大的利益之下,不管有沒有需求,凡是有資格購房的都會蜂擁而至,深圳萬人搶房的景象就是個例子,這樣一來,原來真的有需求的剛需,反而買不到這些限價房,那些手握巨額現金的富人,買到的機會卻更大。
還是以深圳為例,上次的限價房開盤,僅僅推出1171套住宅,但預計搶購人數將達到三萬,三十倍左右的超額認購,剛需買到的可能就變成了三十分之一。
但是如果採用了這次成都的政策,認購超過3倍的話就只有無房戶能買,那麼剛需買到的可能就變成了三分之一,買到限價房的可能性提升了整整十倍!
這樣一來,國家對於樓市調控的紅利,就切切實實的落實到了無房者的手中。
03
成都新政著眼於長遠利益
這次成都出臺的「無房家庭可優先選房」政策,在我看來,確實是著眼於一個城市發展的長遠利益。
從各地樓市政策來看,未來城市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人口的競爭。
今年7月,DT財經聯合聯通大數據發布了2019年流入人口城市排名,成都居全國第3,超過了武漢、西安和重慶等一眾中西部重點城市,顯示了強勁的人才吸引力。
|數據來源:中國聯通大數據
這種趨勢之下,成都的購房者每年還在增加,而這些人群當中,首次在成都置業的剛需將佔絕大多數。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保障剛需,無房家庭優先應該是搖號大趨勢。
如果人才來了房子都買不起、買不到,又何談留住人才。
事實就是,賣房子不過是一世之功,無數源源不斷年輕人才是百世的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