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款經典客家美食。
客家帥鍋妹紙們嗨起來喲~
看看你吃過幾種?
廣東本地客家招牌菜式之一,製法獨特、味香濃鬱、色澤微黃、皮脆肉嫩、骨肉鮮香、風味誘人,現已成為享譽國內外的經典菜式。
客家釀三寶是一道廣東省的漢族名菜,包括釀豆腐、釀茄子、釀苦瓜,具有色澤各異、形狀美觀、味道獨特的特點。
也稱鹹燒白,屬粵菜客家菜,以梅州最具代表性。肉爛味香,吃起來鹹中略帶甜味,肥而不膩,是一道色澤油潤、香氣濃鬱的美味佳餚。
開鍋肉丸是梅州地區一種地道的客家菜,要從鍋裡拿出來趁熱吃,味道鮮美,香氣撲鼻,讓人胃口大開。
流行於廣東的惠州、河源、梅州等粵東一帶,廣東客家地區酒席必備的餐前用湯,湯裡有濃鬱的藥材味和胡椒香氣。豬肚爽口異常,雞肉鮮嫩可口,湯的味道更增添了雞的鮮味。
一碗顏色金黃、味道爽口香滑的梅州醃面正如簡單樸實的客家人一樣,雖是普通的撈麵,加上蔥花或芝麻,卻讓人吃得回味無窮。
在科舉取仕時代,狀元、榜眼、探花為殿試頭三名,合稱三及第。林召棠(清朝狀元)用豬肝、瘦肉、豬肚三種豬內臟比作三及第,三及第湯由此而得名。客家人將三及第配上枸杞葉、鹹菜等輔料,再加上幾滴酒糟,便做成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三及第湯。
兜湯味道清甜爽口、適合下飯,時間長了,便成為客家人的家常湯。煮「豬兜」用滾水,將搓好芡粉的肉放入翻滾的水裡,水再開一次就好了,不能再煮,否則就不脆嫩了。
源於客家人傳統的"發財大盤菜",用一個大大的盤子,將食物都放到裡面,融匯出一種特有的滋味。豐富的材料一層層疊進大盤之中,吃的時候一層一層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鬱而香濃。
跟潮汕的粿類一樣寫一大類,因為廣東客家地區的粄有很多種類,包括甜粄、釀粄、筍粄、包粄、細粄、蘿蔔粄、味窖粄、憶子粄、老鼠粄、薴葉粄等。
用煮熟的芋頭與粉搓勻做成一粒粒的算盤子樣,珠圓玉潤、口感滑爽,加上肉末、香菇和蔬菜炒熟,可做菜亦可做主食,非常入味好吃。
把瘦肉、馬蹄、蔥剁碎,用鹽、鮮醬油調味,拌勻餡料。雞蛋加適量的鹽攪拌均勻,把鍋燒熱放油,雞蛋下鍋凝固後加入已調好味的肉餡。然後把蛋皮反過來覆蓋肉餡,再煎到金黃色即可。
月光餅是河源客家人最古早的中秋節糕點,因餅為圓形,故又取團圓之意,象徵著圓滿、平安的節日祝福。
廣東大埔客家薄餅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薄餅有「錦囊藏寶」之稱。將餡料燜至熟透,包入餅皮紮好,再加上胡椒粉或辣醬等佐料即可食用,其味鮮美、香甜可口。
餈粑,是一種以糯米為原材料的客家風味小吃,鬆軟甜美,富有彈性;柔韌爽口,粘性強;香滑可口。
又名摘炒米或米程,是客家地區每戶必備的年料。由米組成,加糖或加蜜糖,口味非常不錯,種類也繁多,是吃擂茶時最佳的主料。
客家人熱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傳統的普遍禮節,擂茶集香、甜、苦、辣於一體。品嘗擂茶時,茶桌上蕩溢出一片誘人的清香,一口試飲,滿腔留香;二口深飲,通體舒暢。
又名梅州金柚,盛產於梅州市梅江區、梅縣區、五華縣、大埔縣等區縣。營養價值高,具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
福建省客家地區地道的充飢美食,外形跟餃子很像,不同的是用地瓜粉做的皮。其皮滑餡香,無論蒸、煮、包、煎都比通常用麵粉製作的餃子更可口,可稱得上獨具風味。
福建永定的一種客家特色小吃之一,是用芋子加適量木薯粉做包子皮包成的一種包子,趁熱食之,皮滑滑的、嫩嫩的,餡香香的、美美的。
以上20種是廣東地區的客家美食,
以及福建地區的個別代表,
下面再來20種江西贛州地區的,
有一些是廣東也有的,叫法不同而已。
在客家菜裡,白斬雞是必不可少的名菜,贛州客家人過年必吃的一道菜,而且一定要蘸特製的擂辣椒醬,雞的肉質嫩滑,辣椒醬香辣美味。
贛州興國粉籠床不僅僅是粉蒸肉,還有粉魚、粉鴨、粉鵝、粉雞翅等,還會搭配芋子、茄子、豆角等素菜,糯而清香、嫩而不糜、酥而爽口、米粉油潤。
廣東地區的客家釀豆腐是用新鮮水豆腐,而贛州的是用油豆腐,而且是要三角形的,反面塞肉,一般是和粉籠床一起蒸。
屬於廣東客家菜,在贛州也是名菜,做法有所不同。在贛州是用白蘿蔔刨成絲,擠出水分,加入剁碎的豬肉和紅薯粉,調味後做成一個個丸子形狀,下油鍋炸熟撈起。要吃的時候再用豬肉湯煮,撒上蔥花即可。
廣東客家叫炸油果,贛州叫炸米果,每到過年家家都會炸「番薯包子」,還有「薯包」;還可以把紅薯、茄子切片,裹著米漿炸;也可以單獨把麵粉漿舀進一個鐵的圓形模具,炸出沒有配菜的甜米果。
廣東和贛州都有炸芋絲,贛州的不會固定形狀,外形不太美觀。在贛州還有一種直接炸芋頭片的小吃。
以前家裡會炸花生餅和豆子餅,現在自家炸的比較少了,因為買的更好吃,更松更脆。
在廣東叫艾粄,贛州叫艾米果,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功能。清明時節艾草長得最好,江西有些地區也叫清明果。
在廣東叫黃粄,贛州叫黃元米果,原用大禾米加工而成,氣香質軟。和北方的年糕類似,但黃元米果的味道更濃鬱,製作也更複雜,而且是金黃色,因為加入了黃荊枝葉和黃梔子。
在廣東叫發粄,贛州叫發糕,配料考究,成品色澤潔白如玉、孔細似針、聞之鮮香撲鼻、食之甜而不膩、糯而不粘。還加入了適量糯米酒發酵而成,營養豐富。
源於江西定南的小吃灰水板,在贛州叫灰水米果,而且在定南有加入槐花的黃色和加入韭菜的綠色,贛州的是白色。
用仙人草和米漿熬成的凝膠,比果凍歷史長,也比果凍美味。吃仙人凍一定要配上擂辣椒醬,碧綠的仙人凍、鮮紅的辣椒醬,色豔味香,令人食慾大增。在贛州也有仙人豆腐的叫法。
又稱粉皮,是客家人的特色美食,用大米磨漿入圓形簸箕蒸出的半透明米粉片。石磨磨漿,旺火蒸多道工序,成品呈片狀,入口脆酥,涼置則柔韌,香味獨特。
就是豆腐乳,是用新鮮豆腐,放置過一個星期左右發黴,發酵好的豆腐蘸滿辣椒粉和炒制的食鹽等混合調料,放入灌中,加入薑片和橘子皮,過幾天再倒入油浸泡。
贛南客家風味的紅薯幹多了一個蒸的步驟,將整個紅薯煮熟,刮去皮,刨成片,一片一片攤開曬太陽。之後把紅薯幹放入木桶蒸籠裡蒸,蒸出來顏色變褐,最後再攤開曬幾天。
贛州每家每戶都會自製腊味,包括臘肉、臘鴨、臘香腸、臘豬肝、臘牛肉等,利用冬日的太陽暴曬。香腸和臘鴨是正月飯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
贛州興國人喜愛紅色,春節期間的紅燒肉加入紅曲(洋紅)做成紅色的,色澤十分鮮豔。
是當地一道具有鄉土特色的客家菜,用家鄉話叫「錘魚」。吃法有兩種,可以用開水泡發後加入肉湯煮,也可以直接用油炸至白色膨起。
客家人有釀米酒的習俗,因此可利用酒釀蒸雞蛋,雞蛋一整顆打入碗中不要攪碎,加入酒釀和白糖一起蒸,味道甜甜的,還有米酒的香味。
贛州特產,贛州的臍橙種植面積世界第一,贛州每年都會舉辦臍橙節。贛南臍橙果大形正、橙紅鮮豔、果皮光滑、肉質脆嫩、風味濃甜芳香,是贛州地區春節期間每家必備的水果。
哦~小編的口水要控制不住了!
每一種都讓我想到了回家過年的味道,
如果還有沒寫到的廣東、福建等
其他地區的客家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