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小區域——撒哈拉沙漠

2020-12-25 地理興說

典型例題一: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撒哈拉沙漠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為近代重要的內陸食鹽產地,鹽農在靠近地面的含水層挖出窪地,將滲出的地下鹽水經過蒸髮結晶後製成鹽塊。非洲的「食鹽之路」是指每年9月鹽商隊用駱駝帶著當地物產從地中海沿岸出發,到產鹽區換取鹽塊,運往缺鹽的幾內亞灣沿岸,換取當地特產珍品,再販賣到西亞、歐洲。下圖為「食鹽之路」示意圖。

(1)分析撒哈拉沙漠內陸盛產食鹽的原因。

(2)結合撒哈拉沙漠的地理環境特徵,說出鹽商隊出發前應做的準備。

(3)分析廷巴克圖在「食鹽之路」上成為重要中轉地的主要原因。

參考答案:

(1)撒哈拉沙漠鹽區曾為海洋,食鹽蘊藏豐富;因地殼抬升形成內陸盆地,地形封閉,鹽分不易流失;鹽分富集於淺層地下水中;氣候乾旱,水分蒸發強烈,鹽分易析出。

(2)鹽商隊穿過荒漠地區前,需規劃好路線,避開危險路段;因補給困難,需準備好食物、藥品、飲水、飼料、燃料、帳篷等;由於光照強烈,晝夜溫差大,應做好防曬和保暖準備。

(3)是草原就進入沙漠的重要物資集散地;位於河流沿岸,水源較充足;位於草原的邊緣,農牧產品較豐富;位於水路交通的交匯點,交通較便利。

典型例題二: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撒哈拉沙漠南緣的11個國家正聯手打造一條橫穿非洲大陸的綠化帶。這條被稱為「綠色長城」的綠化帶,計劃總長度為7100千米,寬15千米。

材料二:綠化帶沿線地區的天然樹木旱季落葉。新建的綠化帶要求樹木種植的密度比較大,且樹木旱季不落葉。沿線國家計劃在茅利塔尼亞建立一個植物園,為綠色長城項目篩選、引進適應性樹種。

(1)圖示的非洲「綠色長城」大致是沿著哪兩種氣候類型區的交接帶延伸?

(2)解釋「綠色長城」沿線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3)從氣候的角度,分析11個國家研究選擇適應性強的樹種的原因,並說明該類樹種的基因特性。

參考答案:

(1) 熱帶沙漠氣候區與熱帶草原氣候區。

(2) 地處熱帶,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來自大陸內部的東北信風帶交替影響,終年高溫,蒸發量大,降水稀少,不利於植被生長;北部是面積廣大的撒哈拉沙漠區,在東北信風驅動下,風沙易於向南移動。因此,「綠色長城」沿線分布有荒漠。

(3)原因:綠化帶地處熱帶草原氣候區北緣,這裡旱季乾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的樹種無法密集生長,且旱季落葉,起不到遏制荒漠化發展的作用。

特性:比本地原來樹種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葉,有利於密集種植,有效抵禦風沙。

典型例題三: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撒哈拉沙漠南緣的十多個國家於2005年聯手打造了一條橫穿大陸的綠化帶。當時計劃總長度為7100千米,寬15千米,被稱為「綠色長城」。

材料二:綠化帶沿線國家還建了一個植物園,為綠色長城項目篩選、引進適應性樹種。

材料三:近日有挪威科學家提出一個設想:可藉助太陽能和海水使沙漠變得更綠。讓海水順著管子流進溫室內,蒸發變成淡水,以種植植物、蔬菜;與此同時,溫室旁邊的土壤也會變得潮溼,以便樹苗生長。

(1)描述「綠色長城」沿線荒漠帶延伸方向並解釋其形成原因。

(2)從氣候的角度,分析A地的天然樹種能否作為「綠色長城」的適應性樹種並說明原因。

(3)為遏制荒漠化發展,除建設「綠色長城」外,沿線國家還可以採取什麼措施?

(4)你認為挪威科學家的設想在撒哈拉沙漠治理中可行嗎?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東西延伸。這裡的荒漠是因為緯度低,終年炎熱;同時常年受副高和信風控制,乾旱少雨;緯度和大氣環流都是東西延伸。

(2)不能。A地是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天然樹種多是高大的雨林,需水量大,;而綠色長城所在地區為熱帶草原氣候,降水比A地少,且分乾濕兩季,不能滿足雨林植被的需求。

(3)控制人口增長;控制草原的載畜量,嚴禁不合理的開墾草原和過度放牧。

(4)可行:撒哈拉地處熱帶,溫度高,且晴天多,太陽能資源豐富;這個設想如果實施即能促進經濟發展,取得經濟效益,還改善了非洲人民的生活質量,並提供大量勞動就業崗位,所以會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支持;同時會緩解非洲的荒漠化問題,也會得到國際援助。

不可行:撒哈拉是高原地形,把海水引上高原成本太高;即使解決了水的問題,沙漠是以沙粒為主,土壤發育程度低,植物難以成活;引水設施、溫室建設、栽培種植需要大量資金、技術,非洲經濟落後,難以提供。

典型例題五: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2月,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連續幾天颳起了強風,捲起了漫天黃沙,大量的沙塵飄過大西洋,抵達美洲(如下圖所示)。據統計,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大西洋、南美等地輸送約1.8億噸的塵土。隨著全球變暖,近年來這種沙塵天氣正在不斷加強,對地球環境帶來深刻的影響。

(1)當沙塵飄過大西洋上空時,推斷洋面氣溫的響應過程。

(2)分析沙塵在大西洋沉降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3)說明沙塵在亞馬孫平原沉降對維持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積極作用。

(4)依據沙塵向大西洋、亞馬孫平原的輸送過程,推測其對全球氣溫的影響。

參考答案:

(1)當沙塵飄過大西洋上空時,大量反射、散射削弱太陽輻射,減少大氣獲得的熱量,降低了溫度;沙塵作為凝結核,促進洋面蒸發的水汽凝結,成雲致雨,削弱太陽輻射,繼續降低氣溫。

(2)沙塵作為營養物質;促進海洋藻類的旺盛生長;藻類的增加促進魚蝦等海洋生物的旺盛生長。

(3)熱帶雨林高溫多雨,有機質分解快、流失多,土壤貧瘠;沙塵沉降,增加了土壤肥力;促進雨林生長,維持了動植物生態平衡。

(4)沙塵削弱太陽輻射;促進海洋藻類和雨林的生長,減少CO2含量;抑制全球變暖,令全球氣溫降低。

典型例題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薩赫勒地區是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端的地帶.位於北緯11°~20°之間,長6000多千米.寬450千米。薩赫勒地區雖然是半乾旱地區.但人口相當稠密。2012年,當地人口超過3億,而且增長迅速。當地居民主要從事遊牧業,南部少數年降水量較多的地區有定居農業,主要種植花生和小米等,但人均收入低,糧食短缺嚴重,社會動蕩和政治衝突較多,是世界上十分貧窮的地區。薩赫勒地區也是人地矛盾特別突出的地區。近幾十年來.荒漠以每年48千米的速度向南擴張。

材料二 薩赫勒地區的氣候資料。

材料三 下圖為馬裡主要牲畜的數量。

(l)分析薩赫勒地區的氣候特點及原因。

(2)薩赫勒地區糧食為什麼短缺嚴重。

(3)近些年來薩赫勒地區荒漠化非常嚴重,自然原因有哪些。

參考答案:

(l)緯度低.全年高溫。夏季主要受來自大西洋暖溼的西南風影響,降水較多,冬季受來自陸地的炎熱乾燥的東北(信)風影響,降水較少。該區域緯度較低,夏季的暖溼氣流影響時間較短,雨季較短,年降水量較少(200~600毫米)。(2)人口稠密,增長迅速,糧食需求缺大。氣候較乾旱.糧食種植面積小,產量低。經濟落後.進口糧食缺乏資金。(3)降水較少,全年高溫,蒸發量大,氣候較乾旱(是半乾旱地區):1970年以來降水偏少.氣候趨於乾燥;(冬季)炎熱乾燥的東北(信)風使撒哈拉沙漠沙丘發生移動。

典型例題七:撒哈拉沙漠南緣的11個國家正聯手打造一條橫穿非洲大陸的綠化帶。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這條被稱為「綠色長城」的綠化帶,計劃總長度為7 100千米,寬15千米。

材料二 綠化帶沿線地區的天然樹木旱季落葉。新建的綠化帶要求樹木種植的密度比較大,且樹木旱季不落葉。沿線國家計劃在茅利塔尼亞建立一個植物園,為綠色長城項目篩選、引進適應性樹種。

(1)圖示的非洲「綠色長城」大致是沿著哪兩種氣候類型區的交界帶延伸?

(2)解釋「綠色長城」沿線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3)為遏制荒漠化發展,除建設「綠色長城」外,沿線國家還可以採取什麼措施?

(4)從氣候的角度,分析11個國家研究選擇適應性強的樹種的原因,並說明該類樹種的基本特性。

參考答案:

(1)熱帶沙漠氣候區與熱帶稀樹草原氣候區

(2)地處熱帶,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來自大陸內部的東北信風帶交替影響,終年高溫,蒸發量大,降水稀少,不利於植被生長;北面是面積廣大的撒哈拉沙漠區,在東北信風驅動下,風沙易於向南移動。因此,「綠色長城」沿線分布有荒漠

(3)措施:防止過度的開墾與放牧;控制過快的人口增長

(4)原因:綠化帶地處熱帶稀樹草原氣候區北緣,這裡旱季乾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樹種無法密集生長,且旱季落葉,起不到遏制荒漠化發展的作用。特性:比本地原來樹種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葉,以利密集種植,有效抵禦風沙

典型例題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下圖為M國周邊地理環境圖

材料二 2018年,擁有1630萬人口的M國成為西非棉花產量最大的國家。

材料三 熱帶輻合帶是指從南、北兩半球來的氣流在赤道附近輻合而成的多雨帶。圖中是A、C兩地6月份風頻玫瑰圖。

材料四 M國境內的N溼地是撒哈拉沙漠南緣的季節性溼地,這片巨大的綠洲是水鳥的重要棲息地。定期洪水不僅支撐了生態系統的健康,也保證了豐水期大型輪船的通航。

材料五 圖中D處為奈及利亞的奧貢廣東自由貿易區位置。表為奧貢廣東自由貿易區的氣候資料。

(1)簡析M國發展棉花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農業生態問題(列舉兩項)。

(2)結合圖文材料,從盛行風角度,分析6月份A地氣象災害產生的原因。

(3)結合材料四,從水位季節變化角度,簡析圖示位置修建水壩將對其下遊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

(4)據表氣候資料補充完成下圖。

參考答案:

(1)土地荒漠化、次生鹽漬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溼地萎縮等。

(2)6月份,A地受盛行東北風(或受東北信風影響),因其來自乾旱的沙漠(內陸)地區,多發旱災、沙塵暴等災害。

(3)洪水期下遊河流水位降低,造成溼地面積減小,影響原有生態系統;下遊兩岸及綠洲區土壤肥力下降(有機質得不到補充);大型輪船的航行受限。

(4)下圖

溫馨提示

相關焦點

  • 世界地理小區域——撒哈拉沙漠
    (1)分析撒哈拉沙漠內陸盛產食鹽的原因。(2)結合撒哈拉沙漠的地理環境特徵,說出鹽商隊出發前應做的準備。(3)分析廷巴克圖在「食鹽之路」上成為重要中轉地的主要原因。(3)是草原就進入沙漠的重要物資集散地;位於河流沿岸,水源較充足;位於草原的邊緣,農牧產品較豐富;位於水路交通的交匯點,交通較便利。典型例題二: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撒哈拉沙漠南緣的11個國家正聯手打造一條橫穿非洲大陸的綠化帶。
  • 世界地理小區域——阿特拉斯山脈(摩洛哥)
    (2)阿特拉斯山一面是沙漠,一面是「北非花園」,分析其形成原因。(3)試分析說明阿特拉斯山區域適宜發展高山滑雪的有利自然條件。(4)近年來,為發展農業,甲國大力修建大壩蓄水等水利工程,試從自然地理環境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旅行裡的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我想和你講個故事,故事從我想你開始,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因為一本地理雜誌的吸引,三毛背著行囊走進了荒涼單調的撒哈拉沙漠,因為她筆下的文字,人們對撒哈拉充滿了嚮往。
  • 世界地理小區域——納米布沙漠
    納米布沙澳位於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是一個涼爽的沿海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乾燥的沙漠之一,但卻有著比撒哈拉沙漠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該沙漠被凱塞布幹河分成兩個部分,其中南面是一片浩瀚的沙海,內有新月形、筆直狀以及星形的沙丘,有一些高達200米,沙丘底下有歷經100多萬年的礫石層,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金剛石礦床。
  • 關於撒哈拉沙漠,你了解多少?
    由於撒哈拉沙漠幾乎佔非洲大陸的10% ,因此撒哈拉沙漠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然而,這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它只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沙漠。 根據沙漠的定義,即每年降水量少於10英寸(250毫米)的地區,用這個衡量標準,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實際上是南極洲大陸。
  • 旅行裡的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我想和你講個故事,故事從我想你開始,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因為一本地理雜誌的吸引,三毛背著行囊走進了荒涼單調的撒哈拉沙漠,因為她筆下的文字,人們對撒哈拉充滿了嚮往。
  • 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大約是在250萬年前形成的,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也有人說是860萬平方千米,這裡我以百度百科為準),位於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西從大西洋沿岸開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為界,東部直抵紅海,南部到達蘇丹和尼日河河谷交界的薩赫勒。
  • 去了撒哈拉沙漠你才會愛上這個世界,也同樣地愛上撒哈拉沙漠
    在非洲北部,西起大西洋東岸,東至紅海之濱,橫亙著一片浩瀚的沙漠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扛沙漠。撒哈拉」一詞。阿拉伯語的原意是象徵廣闊的不毛之地,後來轉意為大荒漠。阿特拉斯山隔開了撒哈拉沙漠,以北一變而為地中海盎綠、明朗的景觀。
  • 世界地理小區域——阿特拉斯山脈(摩洛哥)
    (2)阿特拉斯山一面是沙漠,一面是「北非花園」,分析其形成原因。(3)試分析說明阿特拉斯山區域適宜發展高山滑雪的有利自然條件。(4)近年來,為發展農業,甲國大力修建大壩蓄水等水利工程,試從自然地理環境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世界面積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風情之旅!
    撒哈拉沙漠的土壤有機物含量低,且常常無生物活動,儘管在某些地區有固氮菌。窪地的土壤常含鹽。沙漠邊緣上的土壤則含有較集中的有機物質。沙漠的面積最為廣闊,除少數較高的山地、高原外,到處都有大面積分布。撒哈拉沙漠植被整體來說是稀少的,高地、綠洲窪地和幹河床四周散布有成片的青草、灌木和樹。在含鹽窪地發現有鹽土植物。在缺水的平原和撒哈拉沙漠的高原有某些耐熱耐旱的青草、草本植物、小灌木和樹。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之一。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陽光最充足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和自然條件最為嚴酷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氣候由信風帶的南北轉換所控制,常出現許多極端。
  •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是如何形成的?
    一、撒哈拉沙漠概述 撒哈拉沙漠(SaharaDesert),是世界上最大面積的沙漠,也是典型的熱帶荒漠。
  • 行走在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循著歷史的長河向前,我們猜測,在這片一望無際的沙漠裡曾有過水流不絕的江河,有過我們無法感知的人類文明。而這一切,也只能成為我們的猜測。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一片荒無人煙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位於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以南(約北緯35°線)以北,自西起自大西洋海岸,一直向東到達紅海之濱。
  •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在非洲北部,西起大西洋東岸,東至紅海之濱,橫亙著一片浩瀚的沙漠,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撒哈拉」一詞,阿拉伯語的原意是象徵廣闊的不毛之地,後來轉意為大荒漠。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有個性的地方。
  • 世界上第二大沙漠,世界上最炎熱沙漠,非洲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阿爾及利亞說到沙漠,我們往往會聯想到烈日下那一望無際的沙漠。這並不完全正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一個被雪覆蓋的非常寒冷的地方。我們說的是覆蓋1400萬平方公裡的南極沙漠。世界上第二大沙漠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它是世界上最炎熱的沙漠。它佔地900萬平方公裡,佔非洲領土總面積的30%,被許多國家瓜分。這是一種驚人的美:這個地區乍一看似乎單調乏味,但實際上風景如畫,一點也不沉悶。
  •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撒哈拉」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很直截了當,就是大荒漠」。它西起大西洋海岸,東到紅海之濱,橫貫非洲大陸北部,佔世界沙漠總面積的1/3,也佔據了非洲總面積的1/3。它還是非洲大陸自然氣候的分水嶺一南部雨水充沛、植物繁茂,阿拉伯語稱為「薩赫勒」,意思是「沙漠之邊」,阿拉伯語的名字是「蘇丹」,意思是「黑非洲。
  • 世界三大無人區之一的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今天小鹿要給你們介紹一個特殊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這個名字你們肯定不陌生吧,因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的北部,氣候條件非常的惡劣,世界上很少有生物能夠在這個沙漠生存,當然人類也不例外。
  • 《撒哈拉沙漠》丨冥冥之中,是沙漠選擇了三毛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面積約906萬平方千米,位於非洲北部。該地區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作者三毛,其實我更願意稱她為旅行家。在三毛和丈夫荷西來到沙漠的這段日子,她將在沙漠發生的形形色色的故事通過文字呈現給大眾,這場不停歇的文字之旅成就了「三毛熱」。最後三毛的丈夫因意外去世,為此她大受打擊。可三毛終於活了過來,拯救三毛的正是大千世界的風採。我想,大概三毛和世界已有羈絆,不然怎麼會這麼及時地出現在她身邊。
  • 世界地理小區域——尼羅河
    (4)簡析古埃及人利用帆船在尼羅河開展南北雙向航運中所運用的地理智慧。參考答案:(1)埃及尼羅河谷地屬於熱帶沙漠氣候,降水少,尼羅河流經谷地,便於引河水灌溉;谷地地形相對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尼羅河成為重要的天然航運通道,交通便利。
  • 世界上唯一存在雨季的沙漠,降水量是撒哈拉沙漠300多倍,難以置信
    巴西作為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一直以來被譽為足球王國,國土面積851.49萬平方公裡從整個世界排名來看,位列第5位總人口2億左右。從綜合角度來看巴西經濟相對平穩,人均GDP達到了11,000多美元。
  • 旅遊: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 有不少旅行者對摩洛哥的最初印象,都來自《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的愛情故事為這神秘的沙漠增加了些許浪漫的色彩。從馬拉喀什進入撒哈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便成為了你的世界,起伏的沙海擁你入懷西沉的落日一次次燒紅你的臉,騎著駱駝,起伏的顛簸也卸下了你所有的防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