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很多人認識了一個新的名詞——馬兜鈴酸。
可能你聽著這個名字耳熟,但又想不起來在哪裡出現過。事實上,這肯定不是你第一次聽說「馬兜鈴」這三個字,不信,你回憶一下~~
86版西遊記電視劇中,孫悟空給朱紫國國王看病,懸絲診脈之後,用的是鍋底灰和半盞馬尿。然後,國王的病就好了。
慶功宴的時候,豬八戒為了顯示自己也有功勞,差點把馬尿說出口。為了掩蓋真相,孫悟空用「馬兜鈴」搪塞了國王的追問。
不但如此,國王還誇馬兜鈴用得好,因為其「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可見,馬兜鈴在我國自古以來認可度就比較高,起碼在吳承恩老爺子那個年代,它就已經是一個「好藥」的形象。
馬兜鈴酸讓人「肝腎兩虛」?
但就是這味藥延伸出來的成分——馬兜鈴酸,令大家最近對中藥產生了顛覆性的懷疑:
據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封面報導,馬兜鈴酸可致肝癌。而早在1993年,馬兜鈴酸就已經證實可致腎癌,導致腎病的劑量只需130毫克。
有人說,禍害完腎臟又禍害肝臟,看上去,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滅口必備良藥」。
不僅如此,有網友已經把可能含馬兜鈴酸成分中草藥列了出來,大致如下:
馬兜鈴,關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廣防己,漢中防己,細辛,追風藤,尋骨風,淮通,硃砂蓮,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欖,金耳環,烏金草,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預知子,木防己,鐵線蓮,威靈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等。
而中成藥名單則是如下:
喘息靈膠囊,肺安片,複方蛇膽川貝散,雞鳴丸,雞蘇丸,七十味松石丸,十三味疏肝膠囊,胃福顆粒,消咳平喘口服液,新碧桃片,香藤膠囊,杜仲壯骨膠囊,杜仲壯骨丸,風溼寧藥酒,複方風溼藥酒,複方拳參片,祛風除溼藥酒,少林正骨精,傷溼鎮痛膏,神農藥酒,金朱止瀉片,保胃膠囊,複方胃痛膠囊,九龍解毒膠囊,三蛇藥酒,龍膽瀉肝丸,耳聾丸,八正丸,純陽正氣丸,大黃清胃丸,當歸四逆丸,當歸四逆湯,導赤丸,甘露消毒丸,排石顆粒,跌打丸,婦科分清丸,冠心蘇合丸,蘇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濟生橘核丸,止咳化痰丸,八正合劑,小兒金丹片,分清五淋丸,安陽精製膏,兒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川節茶調丸,小兒咳喘顆粒,小青龍合劑,猴棗散。
這些中成藥大多是感冒藥、止咳藥和除溼鎮痛藥酒,尤其是中間有幾款藥物是針對孩子的,看到這些日常用藥的名單,難免讓家長氣憤——這分明是在給孩子喝毒啊!!!
除了上面提及的日常用藥,生活裡,還有哪些常見的食物中含有馬兜鈴酸呢?
魚腥草也不能吃了?
令人意外的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藥食同源」植物魚腥草也被牽連,原因是魚腥草雖然不直接含馬兜鈴酸,但是含有馬兜鈴內醯胺,後者誘發腎臟損傷與馬兜鈴酸類似,因此,本應該起到殺菌抗炎作用的良藥也成了毒藥。
對於這種說法,有農業部專家曾表示,質疑「魚腥草具有腎毒性」有一定數據支持,但是直接認定「魚腥草致癌」的邏輯推論不夠嚴謹。不但如此,據說魚腥草早就被納入《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產品目錄》,而《衛生部關於進一步規範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和《中國藥典》第一部(2015年版)也都將魚腥草歸入藥食兩用的名單。
一邊是有民間習慣和官方背書,一邊是新聞報導說的現代研究,對於大眾來說,到底該怎麼辦?還有些好奇的親想問:魚腥草真的就不能吃了嗎?,「炮製降低毒性、配伍降低毒性」,這樣的說法到底是否有道理?
這麼說吧,如果只是日常食用,在華佗保寶看來,選擇並不難——又不是非吃不可的東西,犯不著冒險吧!即使是治病需要,華佗保寶也會建議,不要自己隨便去買中成藥或者中藥材,即使不在「馬兜鈴酸名錄」裡,也應該聽醫生建議。
萬一發現醫生開出的藥方裡有上述中藥材或者中成藥,可以要求醫生更換其他藥物,或者換一家醫院看病,畢竟很多疾病的醫療解決方案不止一種,醫院更是不止一家。
感冒時喝涼茶會腎衰竭?
華佗保寶從科班出身的的中藥學專家處了解到,幾百種中藥藥材裡,有毒、有小毒、有大毒的,估計有上百種,這裡說的毒,就是副作用。
甚至是大補的人參,都會有非常明確的禁忌症,千萬不要因為它好它補,就隨便吃。藥物都是取其偏性,治療人體之偏性。因此,一定不要隨便吃。
比之馬兜鈴酸,發燒感冒喝草藥涼茶可能是更深藏的危機。
在臺灣,據說政府不允許糖尿病、老人等人群服用草藥。因為特殊人群服草藥後更容易出現腎損傷或其他副作用。
在大陸尤其是相對「熱氣」的廣東地區,老年人常給孩子含有草藥的涼茶,很容易導致腎毒性。特別是在感冒發燒的時候,體內可能處於缺水的狀態,腎臟對毒物更為敏感,一喝就中招。有醫生曾接診過一名患者,因為感冒而喝了一瓶涼茶,結果發生急性腎衰竭,需要進行透析治療。
這些藥還能吃嗎?
來自新加坡和臺灣學者的研究發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通過對東亞地區、北美和歐洲的肝癌標本進行基因檢測,尋找肝癌與AA相關的基因突變特徵聯繫。
結果發現:
中國臺灣98個肝癌標本中有78%顯示AA相關的突變特徵
中國大陸89個肝癌標本中有47%顯示AA相關的突變特徵
韓國231個中有13%
日本477個中有2.7%
越南26個中有19%
其它東南亞國家9個中有56%。
與亞洲相比
在北美209個肝癌標本中只有4.8%顯示AA相關的突變特徵
歐洲230個樣本中只有1.7%。
由此,研究者得出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整個亞洲的肝癌發生有廣泛相關的結論。
其實,國際上早已普遍全面禁止含馬兜鈴酸藥物,2012年馬兜鈴酸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入Ⅰ類致癌物,(與檳榔同一級別的)。目前我國只禁用了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這三種被認為含馬兜鈴酸較高的藥物,其餘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則被列為處方藥管理。
事實上,所有的中藥,都可以看作是「處方藥」。在正宗定義裡,中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配伍而成的因人而異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某個植物的某一部分,也不僅僅是幾個草藥在一起的拼湊。
還是那句話,是藥三分毒,切記不可亂吃。而相對有藥理作用的植物,在不了解自身體質的情況下,華佗保寶還是建議大家不要盲目給自己「開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