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圓山飯店見證兩岸和解 傳言有一條秘密通道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剛剛結束的第二次「陳江會」,選擇在圓山飯店籤訂了兩岸全面「三通」的跨時代協議。路透社

  (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圓山飯店歷經了大陸、臺灣、美國三方關係的劇變,也見證了兩岸從對立到和解的歷史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沈宇哲發自上海 在臺北,有一座中國宮殿式建築,它高達14層,隨處可見七彩畫梁、丹朱圓柱和琉璃金瓦。依傍基隆河、高聳於劍潭山之腰的它,正是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此次赴臺下榻的臺北圓山大飯店。

  相較於101大樓的時尚現代,同樣作為臺北市地標的圓山大飯店,多了些許歷史的厚重感。它興建的初衷,是為了方便退守臺灣的國民黨當局接待外賓之用。

  從1952年興建至今,圓山飯店不但歷經了大陸、臺灣、美國三方的關係劇變,也見證了兩岸從對立到和解的歷史。剛剛結束的第二次「陳江會」,又在圓山飯店籤訂了兩岸全面「三通」的跨時代協議。這座悠然古風的飯店,再次掀開了兩岸歷史嶄新的一頁。

  蔣介石親定中國宮殿式設計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臺北市,剛剛從日本殖民者手中光復不久,雖然臺灣當局也費心建設了一些賓館、酒店,但就是沒有專供接待外國政要與名流的高檔次場所。這對於素來講究顏面的蔣介石夫婦來說,是個不小的刺激。於是蔣介石和夫人宋美齡跑遍臺北市,力圖尋覓一處風水寶地。

  最後蔣介石之所以會選中圓山,是由於民間傳說中,此地乃臺北市可遇而不可求的風水寶地。當年日本殖民者也認為此處是所謂的「龍尾穴」,並建起了神社。臺灣光復後,在神社的廢墟上蓋起了臺灣飯店,由本地的旅行社經營。雖然臺灣飯店只有36間客房、1間餐廳,建築老舊,但環境清幽、視野開闊,深得宋美齡鍾愛。蔣氏夫婦最終拍板,催生圓山。

  眾所周知,宋美齡深受西方文化薰陶,也篤信基督教。一開始人們也的確設想過,圓山飯店會以西方風格作為主基調,畢竟當時國民黨當局接觸的貴客都是從西方而來,讓賓客有回家的感覺也是一種貼心的安排。但設計方案出爐後,蔣介石確定以中國宮殿式房舍和庭院的方案來彰顯中國傳統文化,間接告訴外界,圓山飯店將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國賓館」。

  蔣家王朝的威權象徵

  不錯,打從踏進圓山飯店的牌樓,即是驚豔的開始。不僅牌樓下的百年石獅屹立不搖,飯店大廳深長寬廣,氣宇非凡,就連大廳天花板上象徵「龍鳳呈祥」的「梅花藻井」,也頗具特色。

  圓山飯店高14層,有客房490間,除了一般的套房、商務套房之外,還有首相套房4間,總統套房1間,專門供臺當局接待外賓使用。圓山飯店建成以來,共有近百位元首級人物入住。

  但飯店有今日之規模,也並非畢其功於一役,而是經歷了長達20年之久的擴建和發展。1953年籌建了遊泳池和網球場,興建會員廳,以擴大圓山俱樂部的活動場所;1956年完成了金龍廳與附屬餐廳;1958年完成了翠鳳廳;1963年建成了麒麟廳。此時的圓山飯店已初具規模,聲名鵲起。1968年,它被美國《財富》雜誌評選為世界十大飯店之一。

  圓山飯店剛動工時,人們就關注著她的第一任老闆是誰。由於主創者是宋美齡,所以她身邊最受寵愛的「孔二小姐」孔令偉就順理成章地替姨媽「照顧飯店」。同時,這位孔祥熙之女對出任圓山飯店大掌柜,也是興趣濃厚。當飯店初步落成開張後,基於「國賓館」的客觀定位,與孔二小姐「皇親國戚」的尊貴身份,使得飯店整體經營效益非常好。

  1961年前後,從圓山飯店內部到臺灣民間,不斷風聞孔二小姐涉嫌中飽私囊,將飯店的巨額收入私下轉移到其個人在美國的帳戶上。儘管後來蔣介石親自介入,但還是沒有改變宋美齡經由孔二小姐實質控制圓山飯店的事實。圓山飯店也因此,長期被視為蔣家王朝的威權象徵。

  「龍宮」目睹臺美關係劇變

  近觀圓山飯店,建築風格極具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飯店內的飛龍圖騰,更將圓山飯店裝飾得宛如「龍宮」。據悉,整個飯店上上下下,從門窗、梁柱到壁畫、天花板,隨處可見活靈活現的飛龍。

  圓山飯店內的龍共有22萬餘條。其中最特別的,要數仿北京故宮「九龍壁」的九條龍。除此之外,就是金龍廳裡的百年金龍。據悉,這條龍原本是設置於日本神社前的銅龍,龍嘴會噴水,供人洗手用。時光流轉,日本神社早已不復存在,只有這條銅龍留存至今。圓山飯店在擴建時特別規劃,將此龍呈現在金龍廳中,並在1987年整修時將其鍍金,成為圓山一景。

  當然,把圓山飯店打造成「龍宮」,還有另一層政治含義,意即中國文化中「正統」的代表。而蔣介石的「漢賊不兩立」思維,也暗含其中。只是隨後的圓山飯店,迎來臺灣政治史上人心最漂浮的年代,也見證了臺美關係的具有轉折性的歷史變遷,自然還包括臺灣當局在聯合國席位的失去。

  圓山飯店最早、也是最尊貴的客人,非美國前總統艾森豪莫屬。1958年「八二三炮戰」後兩年,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任盟軍歐洲戰區統帥的美國總統艾森豪訪臺,就下榻於圓山飯店。艾氏當時幾乎包下飯店所有的房間,成為員工後來津津樂道的難忘往事,而圓山飯店至今仍留有艾森豪總統紀念套房。

  之後,曾被蔣介石奉為「國賓」的艾森豪的助手、副總統尼克森也在任內訪臺。但令蔣介石震驚的是,一向標榜反共的尼克森,竟然在總統任內的1972年到訪北京,開啟中美兩國劃時代的破冰行動。至此,人們視尼克森訪華後的大陸、臺灣、美國三方關係進入了劇烈變動期。而歷史的步伐也確實朝著一個不可逆轉的方向前進。

  1978年12月,美國總統卡特宣布與臺灣當局「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臺灣輿論譁然。但也是在卡特任內,美國國會通過了《與臺灣關係法》。卡特還於當年12月27日派遣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赴臺,商討臺美雙方未來關係與定位。雙方會談的地點,同樣選擇了圓山飯店。然而,當時深感被美國背叛的臺灣,輿論高度不滿華盛頓的做法,對克里斯多福一行採取了包圍圓山飯店等激進的抗議手段,其中美國代表團的坐車遭臺灣民眾砸得面目全非。

  值得一提的是,現任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當年也是抗議群眾中的一分子。圓山飯店外,他留給人們一個清晰的舉著「與虎謀皮」抗議標語的熱血青年形象,以此突顯臺灣民眾當時對美國背信棄義的憤怒。

  民進黨創黨之地

  走進圓山飯店的大堂,人顯得微不足道,整個大堂的布置就像帝王上朝議事。而圓山也在早年因其地點隱秘,且會員審查嚴格,深得政商名流的青睞。在多數臺灣人的記憶深處,提及圓山飯店,肯定會浮現出特權出入、高高在上、貴族飯店、高雅場所等特有名詞。

  但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圓山飯店也留下了一項載入史冊的記錄:民進黨組黨成功。1986年9月28日,謝長廷、尤清、朱高正等黨外人士齊聚圓山飯店,在「可能馬上被抓」的心理準備下,成立了臺灣第一個反對黨「民主進步黨」。

  據當事人多年後的回憶,當時尤清高喊「今天是組黨的最好時間,錯過今年、遙遙無期!」朱高正則站在椅子上,大聲說:「還等什麼?」眾人都站起來鼓掌,新的反對黨就此成立。而「民主、進步」的黨名,是謝長廷起的。據他自己回憶,組黨那天他寫了遺囑,放在律師事務所,因為當天很可能「回不來了」。謝長廷出門前還跟太太遊芳枝說,如發生事情,「就當我出車禍了!」

  但是令這群民進黨的創始人沒想到的是,9天後,10月7日下午4點,蔣經國在「總統府」接見美國《華盛頓郵報》董事長葛蘭姆女士時,宣布即將解除臺灣地區戒嚴狀態。而當時蔣經國的英文翻譯,正是如今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

  此後不久,臺灣「解嚴」、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而始終堅持「一個中國」、並將兩岸關係帶入新裡程的蔣經國,卻於1988年1月13日辭世。他的靈柩曾暫厝圓山忠烈祠,圓山飯店遠眺那段歷史,也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見證兩岸和解歷程

  早年的臺灣坊間,曾一直有傳言稱圓山飯店裡有一條秘密通道,可以直達「總統」官邸,但一直未能得到證實。加上圓山飯店門禁森嚴,只有少數達官貴人可以出入,普通民眾無緣接近,因此它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不過,1995年的一場火災,反讓外人有了一窺圓山內幕的機會。當時,由於工人施工操作不當,圓山飯店起火,因為沒有足夠高的雲梯,而高壓水龍的水又澆不到發生火災的場所,所以飯店損失慘重。大火之後,相關職能部門對圓山飯店展開了地毯式的安全檢查。這一查,倒把很多年來始終停留於傳說階段的「密道」推到了陽光下。

  所謂的「密道」,其實就是飯店一樓左右兩側的兩條防空安全通道。這兩條密道和圓山飯店的14層主樓同年完成,但一直備而不用,連飯店內部的人都少有耳聞。而據後來人實地勘察,密道並非坊間傳說般可以直通「士林官邸」,更不是蔣介石的避難指揮所。密道的真正作用只是緊急逃生避難,只不過兩條密道能夠容納1萬人的數字,說明了設計者的用心。

  而密道的見天之日,似乎也預示了圓山自此惹上了政治紛爭的塵埃。民進黨上臺後,其行政團隊的「經濟部長」任內只做了48天後辭職,之後接任圓山飯店董事長一職。到了今年初,眼看「政權」不保,民進黨當局居然想把圓山飯店「買」下來,價格僅新臺幣9億元。這種「自己買自己」的荒謬行為,一度備受社會抨擊。

  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上臺,兩岸關係「輕舟快行」。7月初,首批大陸遊客赴臺觀光。圓山飯店再次見證並參與歷史。作為當年蔣介石夫婦重要「御膳房」的圓山飯店,與臺北市觀光局合作推出「經典蔣夫人早午餐」,在迎接大陸遊客首發團之際,盡顯特有的歷史風華。

  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赴臺期間下塌圓山飯店,並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圓山飯店共同締造具歷史意義的臺北會談。圓山飯店不僅見證歷史時刻,更憑藉「陳雲林」牌,再添光彩。

相關焦點

  • 圓山飯店見證兩岸動蕩史 目睹由對立到和解過程
    路透社  圓山飯店歷經了大陸、臺灣、美國三方關係的劇變,也見證了兩岸從對立到和解的歷史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沈宇哲發自上海  在臺北,有一座中國宮殿式建築,它高達14層,隨處可見七彩畫梁、丹朱圓柱和琉璃金瓦。依傍基隆河、高聳於劍潭山之腰的它,正是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此次赴臺下榻的臺北圓山大飯店。
  • 圓山飯店:大陸遊客最愛 兩岸在這裡握手(組圖)
    它曾經是臺灣的「國賓館」,世界十大飯店之一。臺美「斷交」談判在這裡舉行,民進黨和親民黨在這裡成立,兩岸分離幾十年後第一次在島內舉行的兩會協商也在這裡舉行。它有兩條神秘的逃生通道,它有宋美齡最愛的紅豆松糕,它旗下的高級會所更曾是島內達官貴人、演藝明星飲宴歡娛的專屬之地。它曾經落寞凋零,一蹶不振,如今,拜兩岸交流所賜,又重拾往日風華,成為大陸遊客赴島遊的必去之所。它就是著名的圓山飯店。
  • 圓山飯店歡慶60大壽 見證海峽兩岸歷史進程
    圓山飯店歡慶60大壽 見證海峽兩岸歷史進程     資料圖:當年供蔣介石用來逃生的臺北市圓山飯店兩條已經興建40餘年的秘密地下通道,開放供遊人參觀。
  • 組圖:圓山飯店神秘面紗揭露蔣介石秘密逃生通道
    人民網2月27日電 臺北圓山大飯店的歷史已經有將近60年,15年前,因為屋頂施工,結果引燃大火,當年臺北市政府進行安全檢查,竟然意外的發現,圓山大飯店的地下室有兩條秘密通道,讓外界頗為好奇;不過到底密道通往哪裡?
  • 臺北圓山飯店密道揭密:曾運輸槍械軍火?(圖)
    中新網3月12日電 臺北圓山飯店密道在當地百姓看來極為神秘,密道到底多長?通往哪裡?臺灣「今日新聞」刊登文章,通過記者親身遊歷,為讀者解開了其中謎團。  原文摘錄如下:  早就聽聞圓山飯店裡藏有秘密通道,不但可以直達「總統府」,甚至還可以直達「松山機場」。
  • 圓山飯店:大陸遊客最愛 兩岸在這裡握手
    臺美「斷交」談判在這裡舉行,民進黨和親民黨在這裡成立,兩岸分離幾十年後第一次在島內舉行的兩會協商也在這裡舉行。它有兩條神秘的逃生通道,它有宋美齡最愛的紅豆松糕,它旗下的高級會所更曾是島內達官貴人、演藝明星飲宴歡娛的專屬之地。它曾經落寞凋零,一蹶不振,如今,拜兩岸交流所賜,又重拾往日風華,成為大陸遊客赴島遊的必去之所。它就是著名的圓山飯店。
  • 圓山飯店:大陸遊客最愛 兩岸在這裡握手(組圖)
    它曾經是臺灣的「國賓館」,世界十大飯店之一。臺美「斷交」談判在這裡舉行,民進黨和親民黨在這裡成立,兩岸分離幾十年後第一次在島內舉行的兩會協商也在這裡舉行。它有兩條神秘的逃生通道,它有宋美齡最愛的紅豆松糕,它旗下的高級會所更曾是島內達官貴人、演藝明星飲宴歡娛的專屬之地。它曾經落寞凋零,一蹶不振,如今,拜兩岸交流所賜,又重拾往日風華,成為大陸遊客赴島遊的必去之所。它就是著名的圓山飯店。
  • 臺媒揭秘臺北圓山飯店兩蔣時代逃生密道
    環球在線消息:擁有50多年歷史的臺北圓山飯店,是兩蔣時代「元首達官」的常去之地,因此被蒙上神秘的色彩。傳言該飯店裡藏有秘密通道,不但可以直達「總統府」,甚至還可以到達松山機場。據報導,這條高210釐米、寬223釐米的密道猶如地底洞穴,防空洞般的建築出現在五星級大飯店中,感覺像走進時光隧道。從1973年建造到現在,該密道完全沒有使用過;雖然定時清掃,但牆上的蜘蛛網與些許斑駁,依舊能看出歲月的痕跡。圓山飯店經理陳行中指出,當初建造密道是為了政治軍事考量,如果出現一些緊急的事情,官員們就可以不需從正門出去,而是從兩邊的緊急避難通道撤離。
  • 臺北:圓山飯店的前世今生
    1見面乘坐捷運紅線到圓山站下車,每20分鐘有一部接駁的小巴接送客人到達圓山飯店。捷運車站的建築也是古色古香,明黃與朱紅的顏色搭配,跟臺北故宮和圓山飯店的儼然是配套的一個系列。據傳,生性謹慎的蔣中正曾建造一條長約180米的通道,以在「必要時」給政要們作為逃脫之用,但從現有的記載來看,似乎一次也沒有派上過用場。從日本神社到國賓館,圓山飯店的這段重疊交錯的歷史,也見證了這個小島近一個世紀裡的多舛命運。
  • 臺北圓山飯店門外,一群被遺忘的孤魂
    很多朋友去過臺北的圓山大飯店,這座洋溢著濃鬱中國風情的建築,雍容大氣、富麗堂皇,深受從蔣介石以降的歷任臺灣領導人的喜愛。最近幾年兩岸交往熱絡,各級大陸官方代表團去臺灣參訪,舉行發布會、宴會的場所,無一例外地首選圓山大飯店。然而,進出飯店的兩岸政商精英,都沒有注意到,或者不想再去注意,就在飯店門外不遠,有一處無人光顧的荒冢。
  • 圓山飯店故事多
    昨日晚上,上百名身在臺灣的湖南人齊聚在臺北圓山飯店敦睦廳內,共敘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受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邀請,他們特地趕來參加設在這裡的晚宴。同時,這也是同一天內,徐守盛第三次出現在圓山飯店敦睦廳。敦睦,一作名詞,意為「親善和睦,親厚和睦」;一作動詞,有「使和睦,指使親厚和睦」的含義。
  • 揭秘:臺灣圓山飯店暗藏專供蔣介石逃生用的密道
    隨著時代變遷,眾多在蔣介石時期所建造的密道逐漸曝光,其中設計最有趣,甚至有「世界最長溜滑梯」稱號的臺北圓山飯店地下密道,至今鮮少有人親眼目睹,連蔣本人也沒有實際使用過。圓山飯店總經理池漢乾指出,這兩條密道位於地下二樓,除了考量蔣介石的安全外,主要是當時圓山飯店出入的都是達官顯要,萬一發生空襲,貴賓可就近至地下二樓防空避難室躲避;若一旦發生威力更大的核彈空襲,即可迅速進入防空避難通道,是一條具備基本核防護功能的現代化緊急避難設施。
  • 圓山飯店大陸遊客最愛
    它有兩條神秘的逃生通道,它有宋美齡最愛的紅豆松糕,它旗下的高級會所更曾是島內達官貴人、演藝明星飲宴歡娛的專屬之地。它曾經落寞凋零,一蹶不振,如今,拜兩岸交流所賜,又重拾往日風華,成為大陸遊客赴島遊的必去之所。它就是著名的圓山飯店。曾經是臺灣的「國賓館」圓山飯店位於臺北基隆河畔、劍潭山際,是臺北乃至臺灣島的一道風景。
  • 80好圖分享:臺北圓山飯店
    >器材:SONY ILCE-7鏡頭:E 16mm F2.8參數:1/100s,f/7.1,ISO100,16mm時間:2016-09-10 07:16:57地點:臺北圓山飯店拍攝體會:圓山大飯店創立於1952年,建於臺北圓山之腰。
  • 臺北圓山坑道隱藏地下70年 坊間傳言有黃金
    中新網12月1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地下隱藏著一條長200米的神秘坑道,取名為「圓山坑道」。從日據時代至今,昨天(10日)首度曝光;臺北文化局表示,明年10月可望開放。臺北文化局文資委員表示,坑道走過二戰及冷戰局勢,是結構完整的防衛體系,未來可望登錄為古蹟或歷史建築。據報導,「圓山坑道」位於臺北圓山巖盤下方,內襯鋼筋混凝土。專家推測,應建於日據末期,距今約70年。1949年後,又做部分修補,坑道至少有4個出入口,都可抗拒一般爆震。據報導,走進坑道中,裡面蜿蜒曲折,彷佛迷宮。
  • 臺灣圓山飯店有兩條「逃生密道」
    為了建這座飯店,蔣介石和宋美齡親自到臺北多個地方考察,最後看上了臺北市區基隆河河畔、圓山山腰的一塊地。當時,臺灣著名建築設計師楊卓成為飯店繪製了12張設計圖,蔣介石選了中國宮殿式的房舍和庭院,想憑藉其莊重、宏偉的外觀和典雅、精緻的陳設,向外賓宣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 圓山:臺灣故事最多的飯店
    >    5月10日,臺北圓山飯店將迎來一甲子的生日。  1952年臺北的臺灣大飯店改組為圓山大飯店。幾經改裝擴建,直到1974年,圓山大飯店從最初的1間餐廳36間客房擴展為今天的模樣:外表器宇軒昂,還有七彩畫梁、飛簷鬥拱、丹朱圓柱、琉璃金瓦。  令人感慨的是,這座原為「敦睦邦誼」的名館後來見證了美臺「斷交」,成為「斷交」談判的場所。  1978年美國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率代表團赴臺談判,遭到臺灣社會抗議。
  • 臺北圓山飯店「兩蔣時代」逃生密道初揭秘(圖)
    臺北圓山飯店「兩蔣時代」 逃生密道首度揭秘  據臺灣媒體報導,擁有50多年歷史的臺北圓山飯店,是「兩蔣時代」「元首達官」的常去之地,該飯店裡藏有秘密通道。臺灣TVBS電視臺20日首度為島內民眾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 臺北圓山飯店60周年慶 展出蔣介石夫婦"龍鳳椅"
    臺灣最古老的五星級飯店-圓山大飯店今歡慶60周年慶,董事長李建榮於記者會宣布,今年底將斥資五億臺幣,將已經美侖美奐的飯店分期進行客房裝修,另外現場也展示飯店部分典藏文物,包括蔣中正、夫人蔣宋美齡專屬的「龍鳳椅」。
  • 大魚講故事:神秘的圓山飯店
    見證了臺灣的外交與歷史。當年的設計者是上海建築師楊卓成,此後他又設計了中正紀念堂與兩廳院(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他把中國建築的傳統特色,也都體現在了圓山飯店上,使其在歷史的洪流中成為一個重要的見證。而後我們也看到,圓山飯店能在臺灣9.21大地震中倖免,這完全要功歸於孔二小姐當年的嚴厲要求。除了對施工質量的精準要求之外,她對圓山飯店的內裝與陳設也極其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