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此而柔,山至此而媚,人至此而安。
彭水,歷經歲月沉澱,山水在這裡相互交織、相映成趣,歷史文化在這裡孕育成長、淵遠流長。你可以在蚩尤九黎城探尋美麗苗族記憶,在摩圍山享受悠閒愜意的詩意生活,在如詩如畫的烏江畫廊感受山水的洗禮,在歷史古韻中重溫原汁原味的 「鹽丹文化」、 「黔中文化」。
彭水山清水秀,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彭水以「旅遊+」融合發展為抓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充分彰顯「民族、生態、文化」三大特色,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醉」美苗鄉,釀造「醉」美生活,真正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產城相融景城一體
建設「醉」美苗鄉
山水之城,美麗之地;世界苗鄉,養心彭水。近年來,彭水實施城旅融合,將城市建設與旅遊功能布局相融合,凸顯城市觀光、商務旅遊等功能,有序推進工業園區、景區景點、產業基地等建設,強化「快旅慢遊」模式和產品創新,做好「旅遊+城市」這篇大文章。
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彭水深入實施城市提升行動計劃,推動老城、新城、蚩尤九黎城一體化建設升級,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升城市旅遊功能,增強城鎮承載、吸納和輻射能力,加快建設生態特色宜居城,彰顯「世界苗鄉」獨特魅力,讓苗鄉顏值更高、氣質更佳。
璀璨的縣城夜景。(攝影:向玉婷)
世界苗鄉,美名遠揚。蚩尤九黎城是彭水展示和傳承苗族文化的窗口和基地。近年來,彭水不斷推進蚩尤九黎城景區建築物升級改造和苗族文化內涵提升,使蚩尤九黎城成為知名的民俗生態旅遊目的地,許多遊客慕名而來,體驗苗族傳統建築的魅力。正因此,彭水不少群眾得以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的夢想。
以農促旅以旅興農
打造「醉」美鄉村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彭水最大的優勢是生態,最大的資源也是生態。如何用好生態資源,讓「生態美」成為「百姓富?彭水動足腦筋、下足功夫。以農旅融合為著力點,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因地制宜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念好「山字經」,讓「風景」變成產業、將「美麗」轉化為生產力,走出一條「旅遊+農業」產業脫貧新路子。
「我們這裡空氣好、風景好,來這裡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以前沒想過還能在家門口賺錢,現在我開民宿一年能收入3萬多元。」今年70歲的田仁明笑著說,他在潤溪鄉櫻桃井村黃地峽開民宿,去年接待遊客收入了4萬多元,除去水電費、床上用品清洗費等費用,還賺了3萬多元。
櫻桃井村通過引導扶持農戶利用自家房屋、土地等資源,開辦農家樂、民宿等,讓村民搭上鄉村旅遊的快車,吃上「綠色飯」,端上「生態碗」。如今,黃地峽成為彭水一張響噹噹的旅遊名片,更是彭水發展鄉村旅遊帶動農戶脫貧致富的真實寫照。目前,全縣以休閒農業觀光、採摘體驗、民俗風情體驗、避暑納涼等為主的鄉村旅遊點近30個,發展農家樂、鄉村酒店近600家,其中星級農家樂120餘家,總床位數達7000餘張。
周家寨民居。 (攝影:張茂玉)
彭水依山傍水,生態資源豐富,發展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思路,彭水抓實生態農業、因地制宜,發展紅薯、烤菸、畜禽養殖以及中藥材等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推動農業發展模式向農工商、產加銷一體化。目前,我縣種植烤菸6.6萬畝、紅薯30萬畝、蔬菜23.5萬畝、中藥材4萬畝,經濟林規模達36萬畝,中蜂保有量10萬群以上。數據顯示,彭水僅依靠發展紅薯這一產業輻射帶動8.7萬餘戶種植,全縣紅薯規模生產基地有22個,發展晶絲苕粉生產加工主體28家,生產作坊200餘家,年加工苕粉2.5萬噸,產值達5.6億元,帶動貧困戶6000餘戶20000餘人脫貧致富。
生態興旅以旅促商
釀造「醉」美生活
日前,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彭水自治縣東西部扶貧協作消費扶貧產品展銷會在聊城市舉行。展銷會上,龜池大米、香椿醬、蒲公英茶、白茶等眾多來自彭水的地道土特產紛紛亮相,受到了市民們的一致好評,引得山東市民紛紛駐足選購。
「彭水特產」因何暢銷,「苗鄉美味」如何得到青睞?
好山好水孕育好食材。綠色、生態、健康,是彭水特產的三大特色。彭水打造「彭水特產」,發展挖掘極具地方特色的食品、土特產品、民族手工藝品等時尚與實用兼具且便攜的旅遊商品;引導企業加工、包裝本地農副土特產品,形成一批優秀旅遊商品品牌;鼓勵優秀旅遊商品生產企業在縣城、各景區發展品牌專營商店,扶持名優特旅遊商品企業做大做強。組織成立農旅商會,吸納全縣130餘家企業成為會員單位,涵蓋了農、林、畜、食品、手工藝品等多個領域。通過農旅商會、電子商務等平臺,集中展示彭水各類旅遊商品,發展出一批如晶絲苕粉、苗妹香香、苗家刺繡、苗嫂山茶油、黔中道紫蘇油等知名優秀旅遊商品。
彭水能「吸粉」眾多,收穫美譽絕不是偶然。這是彭水立足生態優勢,在思路上求新求變,長期積澱、久久為功的結果。近年來,彭水大力發展商旅融合,全面開放旅遊投資市場,鼓勵各類企業參與彭水旅遊投資經營,著力培育一批旅行社和旅遊電商企業,扶持壯大一批從事休閒養生、旅遊商品等特色化旅遊企業,形成多形式的市場發展格局。據統計,目前全縣共有電子商務產業園1個,旅遊特色商店和商場20家,旅行社及服務網點8家,電子商務服務站點172個,市級美食街、特色型夜市街3條。
太極水生產線。(攝影:廖唯)
梧桐有枝,引鳳來栖。彭水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著力建設生態產業發展區,推動以生態旅遊為重點的商貿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推動生態產業集群做大做強。以健康食品,「引爆」大健康產業,發展了如太極泉水、自熱食品等健康食品產業。資料顯示:2014年,彭水引進重慶阿依達太極泉水股份有限公司進駐喬梓鄉長壽村,企業年產銷能力超1億罐,年產銷規模達5億元;2017年,彭水引進重慶火吉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火棘果飲料,帶動村民發展火棘果基地2000餘畝,年野生採摘量達800餘噸。如今,彭水又成功引進大易科技等優質企業,加快實施健康食品產業園、太極礦泉水二期等重點項目。目前,彭水健康食品產業年產值突破6億元,計劃2021年建成30億級健康食品產業集群。
山水作骨文化為魂
擦亮「醉」美品牌
7月24日,2020·第九屆中國烏江苗族踩花山節在彭水盛大開幕。這是彭水連續9年舉辦中國烏江苗族踩花山節。
「節會」為媒,以舞傳情。節日當天,苗鄉兒女身著苗族服飾,頭戴獨具特色的苗族銀飾,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一起同唱嬌阿依,共舞踩花山。一曲苗族風情舞踩花山,讓彭水古老的民俗文化,展現在遊客面前。如今,一年一度的中國烏江苗族踩花山節已成為彭水一張獨具特色的旅遊文化名片,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激活彭水旅遊發展熱潮。
山水美景作骨,文化入骨為魂。彭水揚文化之優勢,做旅遊的大文章,充分挖掘縣域文化資源稟賦,將其植入景區、城市,嵌入美麗鄉村,不斷深化文化品牌的挖掘整理、開發利用,講好彭水故事,充分激發彭水文化的生命力、影響力、創造力,讓苗鄉文化「活」起來。
彰顯文化特色。彭水依託傳統苗寨村落,苗族民歌《嬌阿依》、戲劇《木蠟莊儺戲》、雜技《高臺獅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文化體驗旅遊。發展文化主題酒店、經濟型酒店、度假類酒店等多種類型的住宿業態,建設和打造一批以苗族風情體驗、觀光休閒、商務旅居接待為承載形式的景觀、民宿、苗寨、特色村鎮,建設景區特色餐飲街區,融入民間傳統小吃、地方特色餐飲,讓遊客住有特色,食在苗鄉。
遊客在鞍子鎮羅家坨苗寨遊玩。(攝影:劉蕊)
如今的彭水,秀美山水與燦爛文化交相輝映,吸引眾多遊客慕名而來。彭水城市知名度和旅遊影響力不斷擴大,遊客接待量和旅遊綜合收入逐年攀升。彭水旅遊業已成為拉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2019年,彭水入選「2019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阿依河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旅遊客源市場拓展到15個國家和地區,全年接待遊客302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0.02億元。今年彭水計劃實現接待遊客33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65億元。日前,彭水再次入選「2020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全縣旅遊業又添新業績、再創新輝煌。
—END—
作者:向玉婷
編輯:吳炳霖︱編審:黃智宇
審核:周青松 | 策劃:溫江華
彭水自治縣融媒體中心出品
長按關注 讀懂彭水